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荷塘】古诗中的“疑是”说(作品赏析)

编辑推荐 【荷塘】古诗中的“疑是”说(作品赏析)


作者:酋黄 进士,6215.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65发表时间:2015-08-11 17:27:47
摘要:诗来源于生活,又反过来表现生活。“疑是”原本为生活中的一种错觉,但写入诗中就变成了一种巧合。这种巧合既是诗人的认真观察,也是诗人长期感情酝酿和积累的结果。“是”与“不是”之间,正是“疑”完成了事物的转换和情感的嫁接,巧妙达到了思维的极致,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绽放出感情之花。我们常说“功夫在诗外”。其实,要想真正地理解诗,还必须从熟悉和认知生活开始。

翻阅古诗,我们常常会看到“疑是”一词。如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唐诗人李益的《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清人郑板桥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等等,不一而足。初读时,往往以为是比喻,就相当于“好像”。这样觉得在诗中能够说得通,也没有做深入地分析,便顺着过去了。
   忽然有一天,我重读了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如梦来。”有了些想法。我感到这首诗的后两句和前文提到的郑板桥那首诗的后两句极为相似。两首诗都写到了“卧”,只是一个在衙斋,一个在孤村;都写到了“听”,一个听“萧萧竹”,一个听“风吹雨”,可感受大不相同。他们两人一个想的是“民间疾苦”,一个想的是“铁马冰河”。按说听到的和想到的都有相似点,但差别却极为明显。作为县官的郑板桥想民间疾苦,作为报国无门的陆游想铁马冰河,他们的所听和所想都与个人的遭遇和理想紧密相关。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疑是”中的“疑”明显具有描写作者心理活动的迹象。
   从字面上来讲,“疑是”是对“是”表示怀疑,是一种不确定的认识。从其使用的语境来看,“疑是”又明显地带有主观感情的色彩,属于感性的东西。这种“疑是”的内容,不仅不是作者要排斥的,反而大都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或情感。换句话说,在诗人的心中,他们明知“不是的”,但还要说成“疑是的”。因为正是这个“疑是”,才引发了诗人无尽的遐想,才进而抒发出隐藏在他们自己胸中那份沉甸甸的情感。
   通常来看,使用“疑是”一词,首先要有实景实物,要有特定的客观环境。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床”和“明月光”都是实实在在的景物。宁静的夜晚,万籁俱寂。室内户外,没有一点声响,只有那皎洁的月光,静悄悄地照在床前的空地上,洒下淡淡的青辉。月光如水,夜深给人以薄薄的凉意。诗人独处他乡,梦中醒来,迷离恍惚。这就是写这首诗的特定的客观环境。再如《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一句,气势宏伟,开篇就将庐山和天日连在了一起。“香炉”一词在诗中明显具有双关意义,它既是指庐山的香炉峰,又给人以联想,山峰恰如天地间一座高大的香炉子,袅袅云雾恰如香炉生出的紫烟。再加之“遥望”的角度和瀑布本身的“飞流直下”,银河摇落的环境已经形成。
   其次,景与物、实景与虚景、真景与幻境之间要协调,前后保持一致。记得唐代诗人雍陶有一首《题君山》:“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君山,又名湘山或洞庭山。它是洞庭湖中的一座奇秀的青山,相传为湘君也就是舜帝曾游之地。诗中的“烟波”是雾气蒸腾的洞庭湖水,“影沉沉”则是云雾缭绕中的君山和沉浸在湖水中的倒影,碧色为湖水,翠色为君山,都属于实景;湖光水色,青山倒影,一片迷蒙,给人以实景仙境、真景幻境难辨之妙镜。特殊的地理位置,朦胧而迷离的自然山水,很容易让人想到湘夫人水仙娥皇与女英,进而联想到她们的生活起居。“一螺青黛镜中心”,一螺青黛是君山,满湖碧水为镜面。实景仙境,亦真亦幻,美不胜收。
   再次,有时光有景物和环境还不行,它只是诱发作者联想的外在条件。诗人想什么,要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还得与他们生活遭遇连在一起。譬如卢仝的《有所思》“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正是抒情主人公的一夜相思,才会把窗前盛开的梅花当作自己想念的人儿。如果没有“天涯娟娟常娥月,三五二八盈有缺。翠眉蝉鬓生离别,一望不见心断绝。心断绝,八千里。梦中醉卧巫山云,觉来泪滴湘江水”的刻骨铭心、肝肠寸断的彻夜思念,哪里会产生“一夜梅花开,窗前花似君” 的幻觉。
   其实,说到底,“疑是”就是一种错觉。实景只是眼前物,虚景便是心中思。譬如李益的《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从题目上来看,“竹窗闻风”是外在的环境,是诗人的感知。其中的“闻”字,正是后来作者“疑”的原因之一。“寄苗发司空曙”则是作者写这首诗的本意。正是朋友间长时间的分别,朝思夜想,才会有“微风暮坐”而惊,“临床悠哉”所思。如果说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一种生活常识,那么我想,“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便是一种生活的感受或体验。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测,在诗人李益过去的生活中,或许苗发和司空曙就不止一次地从这门前的竹边走过。“竹动”因风,是实景,“故人来”则是心所想,是虚景。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错觉呢?再回头想想“月如霜”,什么都明白了。月白霜清,是清秋常见的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词中经常看到的。古诗中很早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在唐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里,就有“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的描写,其中的“空里流霜”就是写月光的空明澄澈,给人以立体的透明感,构思极为巧妙。“疑是地上霜”是诗人在特定的客观环境中瞬间所产生的错觉。不难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是客中夜不能眠、短梦初回的情景。寂寥的庭院,透过窗户照射到床前的皎洁的月光,带来了冷森森的寒意。诗人朦胧朦胧中望去,迷离恍惚之中,地上真的好像铺了一层浓浓的白霜。这种错觉是合情合理的。当然,写入诗中就成了表达感情的需要。
   这种“疑是”的用法,它不同于我们经常所说的“比喻”,它既不是为了描写的生动形象,也不是为了说理的深入浅出或通俗易懂。它不属于修辞,也不同于通感和联觉。它是一种写作技法。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联想。当然,这种联想有时是浅层的生活常识。如唐人崔道融的《溪居即事》:“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看到篱笆外钓鱼湾里有船在漂动,以为有客人来,小孩子急忙去开门,柴门却关着。“疑是”一词,不仅写出了渔家人的好客,也表现了儿童的勤快和天真。当然有船来,也就有人来,这只是生活常识。不系船风吹来,更写出了渔村的宁静与安闲。
   很多时候,这种“疑是”便成了作者表达感情的一种需要。盛唐诗人张谓有一首《早梅》:“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该诗是描写早梅的。“一树”也就是满树,形容花开的密集而又缤纷;“寒梅”是说花开得早,季节上还在寒冷的冬末春初;“白玉条”说明花开之盛,生动地写出梅花洁白娇美的神韵。花草本无知,它自己不会选择生长的环境,但诗人却说它"迥临村路傍溪桥",仿佛寒梅是有意远离村路,躲到傍溪临水的偏僻的小桥边,独自悄悄地开放。作者故意说“不知近水花先发”,从视觉上错误地把它看成了“经冬未化”之雪,进而也就表达出了梅开之早和梅花的高洁之意。
   王实甫的《西厢记》里有段情节,小姐崔莺莺给张生写了一首诗,内容为:“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让自己的丫环红娘送给张生。红娘识字不多,弄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但张生一看就明白了:这是小姐在约他半夜过来,并为他留着门。到了半夜,张生依约翻墙而来。但是,不巧老妇人正在莺莺的房中,小姐只好偷偷地让红娘去接张生,聪明的红娘把张生藏了起来,瞒过了夫人。等夫人走后,张生和崔莺莺才得以见面。其中的“疑是玉人来”明显有化用前人“疑是故人来”的痕迹。不过,从中也可看出“疑是”一词使用之广泛。
   诗来源于生活,又反过来表现生活。“疑是”原本为生活中的一种错觉,但写入诗中就变成了一种巧合。这种巧合既是诗人的细心观察的结果,也是诗人长期感情酝酿和积累的结果。“是”与“不是”之间,正是“疑”完成了事物的转换和情感的嫁接,巧妙达到了思维的极致,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绽放出感情之花。我们常说“功夫在诗外”。其实,要想真正地理解诗意,还必须从熟悉和认知生活开始。

共 322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从《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中的“疑是”谈起,深入浅出、举一反三地告诉我们如何去赏析诗歌:不能仅仅只停留在字面上,就如不能把“疑是”当“好像”讲一样。要联系作者写作此诗的时代背景、心理活动、思维过程和情感表达。诗歌大多是抒情言志的,一切的文字都是为诗人内心服务的,一切脱离开诗人的内心的赏析都是片面的。一个个事例看似信手拈来,但却反射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很佩服黄老师对诗歌赏析的独到见解和犀利眼光。一定把此法用于我的古诗词教学!倾情推荐共赏!【编辑:清菡】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菡        2015-08-11 17:28:42
  感谢赐稿[荷塘],[荷塘]有您更精彩!
回复1 楼        文友:酋黄        2015-08-11 17:50:58
  问好清菡老师,让荷塘更精彩!
2 楼        文友:清菡        2015-08-11 17:29:40
  感谢黄老师给了我们一把开启古诗赏析的钥匙!
回复2 楼        文友:酋黄        2015-08-11 17:52:35
  经常给给学生讲古诗词,这方面有些积累,不过小儿科而已。谢谢清菡老师!
3 楼        文友:清菡        2015-08-11 17:30:25
   问候黄老师,祝在荷塘写作愉快!佳作不断!
回复3 楼        文友:酋黄        2015-08-11 17:54:20
  再次问候,希望看到您的文。顺祝秋安!
4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5-08-11 21:29:49
  跟着老师学古诗欣析,学习着快乐着,只是辛苦老师了,给老师敬茶!向老师学习,问好。遥祝顺康!
回复4 楼        文友:酋黄        2015-08-12 05:42:02
  谢谢您 ,红叶摇秋风文友,您的鼓励与支持让我感动,遥祝秋安,问好!
5 楼        文友:天龙        2015-08-11 21:34:14
  佩服酋黄老师深厚的古诗词功底和严谨治学的态度!!有老师的睿智才华和辛勤耕耘,桃李将会满天下!!
回复5 楼        文友:酋黄        2015-08-12 05:44:35
  谢谢社长的夸奖,让古诗走的更远,传承也是做教师的一种责任和义务。问好!
6 楼        文友:可美        2015-08-14 08:09:11
  好多人是爱古诗而不懂古诗,比如我。像黄老师能真正把古诗剖析的,有几人?羡慕老师的博学多才。
与文字的缘分写不尽说不完,慢慢地,慢慢地,把你暖在心中……
回复6 楼        文友:酋黄        2015-08-14 11:43:47
  谢谢可美文友的支持与鼓励,问好,遥祝秋安!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