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江南】因缘如此(小说)

精品 【江南】因缘如此(小说)


作者:王戈 秀才,2932.6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50发表时间:2015-08-13 15:22:09
摘要:几个月来,每当我读到歌德的这首诗时,心中就常常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愁思。过往的那段刻骨铭心的、沉默的爱恋,总是像电影蒙太奇一样,一幕一幕地在我脑子里闪现。 事情还得从我在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时说起.……


   英俊青年谁个不善钟情?
   妙龄女郎谁个不善怀春?
   这是人世间的至纯至洁啊,
   为什么从此就有惨痛迸进!
   ......
   几个月来,每当我读到歌德的这首诗时,心中就常常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愁思。过往的那段刻骨铭心的、沉默的爱恋,总是像电影蒙太奇一样,一幕一幕地在我脑子里闪现。
   事情还得从我在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时说起……
  
   一、
   在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期间,我来到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刘瑛写封信,告诉她我已从曾文正公故里的湘乡来到了首都北京。信发出快两个星期了,还不见她的回信,我有点失望了,真的。我失望的那种心态难以用语言束表达、来描述。因为当时的我,还是一个刚来京城的穷酸文人。而她呢,已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毕业后,留在北京发展已经五年。她先是在北京一家文化公司打工,据说她业务精通,人又有灵气,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后来,她干脆离开了那家公司,自己在北京通州区办起了一个叫“燕京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机构,自己做起了老板。说实在的,我真的不敢在发第二封信了,虽然早已写好。正当我百无聊赖之际,她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使我不知所措。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下午,刚沐浴过一阵毛毛细雨的校园,空气格外新鲜。我去了一趟收发室,只收到原单位寄给我的两本《碧洲》杂志外,没有一封与我有关的私人信件,我十分沮丧地回到宿舍。刚想睡一会儿,突然听到三下“咚咚咚”的敲门声。同宿舍的上海作家王季明的床离门近一些,就顺手开了门。只见一位婷婷玉立的美女站在门口,王季明吃惊地问:“找哪个?”
   “找三月山,他原名叫王真波,他说他住在308房间。”
   “找……我?请进!”我急忙从床上爬起来。
   “怎么?认不出我了?我是刘瑛。”
   我呆立半晌,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当我终于回过神来的时候,她已经坐在了我的床沿上。她还给我买来了一束鲜花。
   我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我们在相互问一些常规语后,谈了好多话。说真的,整个一个下午,我们无话不谈。快下午六点了,她提出要走,我就把她一直送到华堂门口,看到她搭上开往通州的8路公交车才返回。我知道,我没有钱送给她“打的”,也没有留她吃顿饭。这在我心中,或多或少留下了一点遗憾。因为,男人在特定环境下比女人还爱虚荣。
  
   二、
   后来,也就是过了两周以后的一个周末,我躺在床上看书。说是看书,倒不如说是面书。但当我看到君特·格拉斯所著的《铁皮鼓》第二篇“耶稣诞生戏”时,一组小小的阿拉伯数字吸引了我。我这时才突然想起,这是刘瑛留给我的电话号码和传呼机号码,顿时我来了精神,立即翻身下来,三步并作两步奔到鲁院门口那个公用电话亭旁,用颠抖而笨拙的手指给她打电话。占线,我又开始发传呼。说句丢人现眼的话,当时,我连传呼都不会,拨弄了六、七遍,最终还是没有把那个126台的2941203的呼号发出去。我看着电x话亭里一位小姐不耐烦的样子,我急付了贰元壹角钱电x话费悄无声息地离开了电x话亭,竟忘记了给她再拔一次电话。我沮丧地往宿舍走,那门口左上角的“公用电话”四个字又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我经不住这四个字的诱惑,径直走进了商店,抓起电话拔通了69511261的电话。
   “喂!燕京文化艺术中心吗?”我问。
   “就是!你划哪个?”里面是一位声音甜甜的小姐,那声音像她。
   “我找刘瑛!”我的声音有点颤抖。
   “我就是!你是哪位?”刘瑛反问。
   “我……我……我!”我有些紧张起来。本来很干脆的我,此时此刻变得语无伦次、结结巴巴地连很正常的一句话也说不完整,真是太丢人了。她又不吃你,何必这样紧张呢?那作家班开学典礼上,勇敢站起来回答中宣部原副部长、中国作协党组书记翟泰丰同志问题的劲儿哪去了?你不是市文联的常务副主席吗?还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哩!怎么,面对一个女孩,你就变成这个样子,那采写的那些报告文学作品是怎么来的呢?我自责着。
   “嗯!我听出你的声音了。有事吗?”
   “我……我没有什么事。”我给她打电话,有什么事呢!我不知道,真的。
   “没有什么事的话,你到通州来玩,到我这里来,我在办公室等你。”她的声音还是那么甜。
   我连连说了不知多少个“行”,才将电话筒放下,恋恋不舍地离开那个小商店。
   我一边走,一边想,我下次去找她有什么事呢?在她面前我能说些什么呢?一个问号接着一个问号。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去通州一趟,没有别的,一个中心就是去看看她。因为我们认识已经八个春秋了,但见面只有两次,这还要加上我来北京进修时她来鲁院看我的那次。但我们相互通信的次数快接近一百次了。
  
   三、
   记得在八年前,我那时还是市委宣传部的一名新闻干事,经常采访些新闻、通讯的东西见诸报端。在市文联主办的《碧洲》杂志上,我也经常看到刘瑛的文章。她的文章大都是些散文,写得很清纯,文笔也很流畅。不知是她的文笔吸引我读她的文章,还是她的名字好听而迫使我一遍又一遍地读她的文章,反正我喜欢读她的文章。一次,《碧洲》杂志编辑部给我寄来两本杂志,上面发表了我的一篇散文。翻开一看,这期《碧洲》杂志的“小说世界”园地里也发表了她的一个短篇小说。那时,她还在市工商银行上班。她的这篇小说写的是工行下企业搞扶植的事儿。在读完这篇小说之后,我不知从那儿冒出一股劲,三下五除二就给她写了封信。信写得很短,主要谈了我除了采访新闻外,业余也搞点文学创作的情况,然后要求她谈谈写作经验。信发出半个月后,她很快回了信,谈了许多她在工作、学习、创作方面的事儿。后来,我们算是认识了,并且以朋友相称,信一封接着一封,无话不谈。再后来,市文联在水府庙旅游区主办文学笔会,她和我都应邀参加了。在笔会上,我们才算是真正见了一面。
   人就是这样的古怪,在信上谈的很热烈,但一见面反而倒无话可说,这样匆匆一聚就相互告别,各自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苦心经营自己的天地。事后不久,她来信告诉我,她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我回信预祝她学业成功。再后来(大概是四年以后),她又来信说:北京毕竟是首都,文化氛围很好,她准备留在北京发展,不回湘乡了。记得那年的元旦节,她从北京给我发来了一张贺卡,上面清楚写道:
   在这美丽的首都--北京,
   在这最温馨的时刻,
   我要将这份孕肓壹仟年的祝福给你,
   祝你事业有成,
   幸福常伴,
   青春永驻,
   万事如意!
   说实话,当时的我,真有点按耐不住心头的爱恋,想给她写封真正的求爱信,但当我提笔伏桌操作的时候,我又害怕了,因为人家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又留在北京,而我仅仅是一名没有文凭的机关干部,又在湘乡,这能成吗?虎视眈眈的我又悄无声息地放下手中的笔,恢复到了正常的生活之中。这样,我和她的关系就一直忽明忽暗的情节中用书信维系着,一直保持着“笔友”和“文友”的正常关系。八年过去了,没有一点突破。
   时间如潺潺流水,转眼她大学毕业留在北京。我呢,后来调到了市文联,再后来经省作协推荐,我便来到了京城,走进了中国作家的最高学府--鲁迅文学院。这一切是多么具有戏剧性呀!我想,我们这一下可以常见见面了。我心中的小溪水又开始了“哗哗”流淌。
  
   四、
   那天,我打完电话,回到宿舍随手拿了石舒清赠送我的那本《乔伊斯短篇小说那天选》(他是我同宿舍的同学,系宁夏自治区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著名青年作家),就急不可耐地离开鲁院来到华堂,乘开往通州的8路公交车。
   我来到通州,找到了她的燕京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办公地点:通州商业大厦。我们见面打招呼后,我就坐在沙发上等她审阅全国各地的作家寄来的出书样稿。我在坐谈中得知,她此时正在筹划出一套“新世纪作家文丛”。“文丛”的十位作家中,我认识的就有三位:一位是我在鲁院的同学,叫尹德朝,是新疆克拉玛伊市文联的一位很有才华的作家;另两位分别是楚子和傅春良,她的老乡,也是我的朋友、我们市里很有实力的作家。尹德朝的书我记不清叫什么名了,湘乡两位文友的还记得:楚子的叫《呻吟》,傅春良的叫《梦幻年华》……
   初冬的天气黑得很快,六点半,她下班时天已经很不见光了。路灯和车灯在马路上交相辉映着。我们站在站台等车,正是下班高峰期,每趟车都挤得满满的,公交车一辆接着一辆从我们身边(都不停一下)飞驰而过。此时此刻,我不知如何是好。“打的”,实在是不敢想的事情。
   “我们还是打的吧!”我硬着头皮说。
   “还是坐公交车吧!”她看我一眼,“打的太贵。”
   正当我们百无聊赖的时候,一辆面的停在了我们面前,挨着司机前面座的小伙子探出头来,向她热情的打招呼:“下班了,顺便送你们一程,正好路过。”
   “谢谢你,北塔先生。”她微笑着对那位小伙子说。
   后来我才知道,那车是中国现代文学馆的。那个年轻小伙子,就是我国诗坛当前最活跃的青年诗人北塔,本名徐伟锋。
   “打的”真快,一会儿功夫我们就来到了她住的楼下,我们未直接去她的宿舍,先是去餐馆吃饭。
   饭菜是她点的,也是她付的,也不知道她付了多少钱。当时,我很尴尬。因为我毕竟是男子汉,脸上无光啊。
   我初来这座城市,特别是通州区,什么路啊巷的,我就是弄不清楚。我一个大男人跟在一个美女的身后,左拐右转,过马路上楼梯,总算到了她的宿舍。乘她开门的时机,我看了看表,时针已指向晚上九点。
   此地不可久留,我心中在暗想。
   门开了,灯闪了,她让我坐在床上。我不敢怠慢,轻轻地坐在了她的床沿上。说实话,我连屁股都不敢往床里坐一下,坐的很直,只怕靠过去压着了床角的被子。因为那被子叠得很整齐,像军用被那样严肃而庄严。这时,我开始出汗了,不知是人家的暖气太热,还是我太紧张,我脸上发热,鼻梁上汗珠点点。说实在的,我这两方面的因素都有。毕竟,我们八年来才见过两次面。
   “来,吃个苹果。”她拿一个大苹果让我吃。
   “不吃不吃,刚吃过饭往那里塞。”我连忙摆摆手。
   “我下楼回个传呼,你看看我的影集。”说着,她递给我一本厚厚的影集,就下楼去了。
   她的影集里照片很多,大部分是她在北京人民大学读书时留下的,姿态各异,不拘一格。有些照片比电影明星还美,我觉得这影集里的照片,不是她的玉照,陈红章子怡是巩俐﹑章子怡﹑陈红……
   一本影集翻完的时候,我听见楼道里有脚步声,我下意识的看了看表,九点四十分。我想,我得赶回鲁院,不然太迟了。一来我怕坐错了车,回去太晚没车怎么办?总不能在这儿过夜吧!于是,我走马观花似的将这本原来达一百个页码的影集看完了。刚放下手中的影集,她推门进来,“真气死人,这么早就没有一个电话亭了,害我一直跑了一站路。”她气喘呀喘地告诉我。
   “时间不早了,我该回去了。你也该休息了,累了一天。”我起身告诉。
   “急什么?还早着哩,车子多的是。”她说着,又示意我坐下。
   “我说,太晚了,我怕……”我说。
   “怕什么?怕我把你吃掉?还是大男人家呢!”她说着,又把一个大苹果塞到了我手里。
   这时,我实在不好意思再拒绝了,就吃掉了这个苹果。
   她说话很多,谈她在北京打工的酸甜苦辣,谈她遭到了一次小车祸的前前后后,谈她自己创办燕京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时的情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最后,我们的话题转到了当今文坛的现状上。比如,针对卫慧﹑棉棉等一批所谓“美女作家”的写作,我们各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说:由于卫慧﹑棉棉她们这一批七十年代写手们的文字中有太多性﹑自恋﹑另类等当今文学市场所敏感的时尚话题,被捕捉便再所难免。我则认为,她们中有一部分人在用身体检阅了男人,检阅了生活与社会之后,在去掉了只关注自身的短视之后,在力尽浮华之后,会在写作这条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这晚,我感到我们谈得那样投缘,只恨时间过得太快了。我说:“是该回去的时候了。”
   “那好吧!以后常来玩,有什么困难就只管说,我尽力而为。”她在送我上公交车的路上对我说。
   “行。但愿我没什么困难,首先谢谢你。”我有点风趣地说。
   “你就坐这趟车,有零钱吗?”她向着开过来的“112”招手。
   “有,谢谢你!”我说。
   “客气什么,快上车!再见。”她递给我十元钱之后,向我招手道别。
   “再见!快回去吧!”我说。
   我坐车走了,她亦转身走了。我看见她转身的姿态很潇洒,发亮的披肩发在路灯下闪着晶亮的光泽。
  
   五、
   后来,由于学习太紧张,我很少给她打电话,也很少写信。但我还是忍不住那份寂寞和谒望,时不时给她写封热情洋溢的信,谈得最多的不是学习,就是写作方面的话题。

共 10962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一段邂逅和相遇,一段单纯青涩的爱恋故事,给我们再现了那个清纯美好的岁月,我和刘瑛之间貌似很近却又很远的感情,近乎十年的交往,最后却是没能走到一起。我就读于鲁迅学院,是一个穷酸书生,她有自己的事业,因为共同的爱好,喜欢文字,又都有文字发表在报刊媒体,我是在《碧洲》的杂志上看到她的短篇小说,从那时起给她写信联系的。后来在一次文学笔会上,见过一面。这次北京之行,我们是第二次见面,她给我留下了电话和传呼号。那个时代,因为物质条件不是太宽裕,所以连坐车打的都觉得是奢侈。我给她打电话,会羞涩,会感觉紧张。我去找她,也能很愉快的相处。因为自己经济紧张,写信向她借钱,却没有得到回信,事后自己也很后悔,那一段日子其实很苦涩,一方面忍受着饥饿,一方面还要忍受着寂寞和对她的渴望。毕业之后,在报社做记者,勉强养活自己。去深圳采访任务下来后,无意中翻开采访本,看见刘英的电话号码,就又给她打电话,约好影院见,因为我喝醉而失约,刘瑛找到了我。后来,常来,我们也电话短信联系,持续了十年的联系,也守护了十年的情感,在我准备表白时,刘瑛说她要结婚了。缘分就是这样,擦肩而过,不管有多少年的交往,没有把握住就错过了,虽然刘瑛发短信也表白说她爱他,终究错过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带着无尽的相思,在文字里重新演绎着真情。小说虽然没有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但故事依然动人,情感真挚,人物形象鲜明而饱满,给我们呈现了那段青涩的岁月过往和一段真挚的情感故事。欣赏阅读,倾情推荐【责编:河南雪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814002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河南雪儿        2015-08-13 15:27:54
  因缘如此,也许缘分就是这样微妙,是你的走不掉,不是你的留不住,一段美好的交往,虽然没有走到一起,也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欣赏阅读,问好王戈,感谢你为江南带来的精彩
河南雪儿
回复1 楼        文友:王戈        2015-08-13 16:22:42
  谢谢雪儿编辑的精彩点评。顺祝编安!
2 楼        文友:忘了除非醉        2015-08-13 16:52:15
  欣赏王老师的精彩文华。你的因缘如此真挚感人。不知拨通13910703734,电话那头的她,能否忆起三月三,王戈老师呢?感谢老师跌宕起伏精彩不断的感人故事!
回复2 楼        文友:王戈        2015-08-13 17:00:52
  谢谢你来访。问好
3 楼        文友:陌然然        2015-08-14 19:54:44
  鲁迅文学院一直是我很想去的地方,我说的想去,自然是去学习并感受其氛围,也不知道以后有没有机会。感谢王戈老师精彩的文章,学习,问好。
陌然然
回复3 楼        文友:王戈        2015-08-15 09:31:22
   谢谢前来阅读。问好
4 楼        文友:老船还行        2015-08-14 20:38:55
  鲁院是多少文学青年的梦,甚至圣殿。年轻的“我”在那里“因缘”了一段甜蜜中略带苦涩的爱情,一段没能将甜蜜进行到底的爱情,刻骨铭心,相思永远。淡淡的哀愁使作品震撼人心,不仅有力度,还有柔度。
   大手笔,方能驾驭此类题材。
回复4 楼        文友:王戈        2015-08-15 09:36:05
   呵呵,过誉啦.谢谢老船兄前来指导。秋安
5 楼        文友:心若闲云        2015-08-14 22:56:14
  因缘如此,所以错过,唯有爱可以留存心底,或许文字是最好的祭奠。如果我们是两盏明灯,愿互相照耀,互相温暖。有这一份真情,此生足矣!小说很精彩,恭喜加精!
回复5 楼        文友:王戈        2015-08-15 09:33:04
  呵呵,过誉啦.谢谢前来指导。问好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