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野菌子(散文)

精品 【星月】野菌子(散文)


作者:深沉 秀才,2035.2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059发表时间:2015-08-13 16:46:45
摘要:每年的五六月间,水田里的秧苗,在阳光和雨露的滋润下,褪去了移栽时的稚嫩,渐渐拙壮起来,变得朝气蓬勃。地里的包谷,像是攒足了劲,一门心思地往上窜。原野上的一切生物,都争先恐后地,绽放着生命的美丽;热情洋溢的夏天,注定是一个生长的季节。这时候,在我们这个小城,野菌子就上市了。


   每年的五六月间,水田里的秧苗,在阳光和雨露的滋润下,褪去了移栽时的稚嫩,渐渐拙壮起来,变得朝气蓬勃。地里的包谷,像是攒足了劲,一门心思地往上窜。原野上的一切生物,都争先恐后地,绽放着生命的美丽;热情洋溢的夏天,注定是一个生长的季节。这时候,在我们这个小城,野菌子就上市了。
   形状各异的野菌子,是大自然带给小城居民的一份惊喜。她来自清新的原野中,浑身都散发着泥土的芳香。往往,在一场大雨过后,松树林里的泥土,就变得湿润起来。枝叶筛下的阳光,也少了几分暴烈,多了一些温情。这时候,时令的闹钟,便唤醒了沉睡已久的林中精灵;它们用积蓄了一个冬春的力量,从湿润的地下拱出地面,宛若婴儿,肉嘟嘟的惹人喜爱!
   刚降生于林间的菌子,好似一个个花骨朵儿,有的倚着大树,有的躲在松软的松针下面,有的藏在杂草丛中,只有天生就胆子大的,跑到了空旷的草地上,顶着一把小伞,显得气定神闲,用新奇的眼光,注视着眼前的一切。雨后的松树林里,所有的生命都悄无声息;风儿轻轻吹着,茂密的枝叶,吟唱出细浪般的涛声,似乎在告诉你,这林中的秘密,等着你来发现;隐藏在松林深处的花朵,等着你来采撷。
   于是,便有了野菌子的上市。在餐馆的餐桌上,在人家户的餐厅里,就有了野菌子迷人的身影;它吸引着吃客的眼球,冲激着人们的味蕾。它就像一个名角,过往的完美,本已令人念念不忘,一经亮相,便博得一片赞叹,喝彩连连,让满桌的菜肴都黯然失色。
   迷人的东西,自有其奇特之处。能够让人一经相逢,便如此念念不忘的野菌子,在蔬菜的行列里,看起来却是平凡普通,毫不起眼,一点儿也不鲜嫩水灵。可是,当它在炒菜锅里华丽转身,完成了生命中的又一次嬗变,它就变得卓尔不群,让你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当它在竹筷的殷勤相邀之下,終于来到你的口中,与充满柔情的舌尖相拥,只觉得一刹那间,满嘴都是丰腴的滑嫩,还有那久久不愿咽下的依恋。此时,或许你会泯一口小酒,回味那说不清楚,道不明白的味道,到底来自何方,如此让人眷恋?
   每年的这个时段,大约一两个月的时间里,小城的居民,多数都牵挂着各种各样的野菌子,迷恋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隔三忿五地,都要转到菜场的那一隅,觅上一袋野生菌,拎回家去大快朵颐。这种沉浸在茫然不觉之中的迷恋,一直要持续到辣椒快要罢园,包谷棒子上的红樱,已经焉巴了的时候,才会在恋恋不舍之中结束。
   出现在小城菜市场的野菌子,是质朴的乡民,起早贪黑地,从松树林中捡来的。菌子的数量,也因人而异,多的,也就三五斤,少的呢,就斤把左右,用一小塑料袋,拎了来,换一点家里缺少的东西。前几年,野菌子的价格,也就十来块钱一斤,到了现在,已经是一路跟头,翻了几个身,变成四五十元一斤。而野菌子中的佼佼者,黄丝菌和鸡棕菌,价格已在八十至一百元之间了。想想呢,捡菌子的也不容易,有时候,在连锦不绝的松树林里,转上一天,也捡不到几朵菌子。这种希望与失望交织的滋味,我也是曾经品尝过的。
   那是六十年代末期,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将父亲头上,那顶人民教师的帽子,吹到了阴山背后;温暖的阳光,便远离了我们的家。有一年,也是耨秧时节,父亲没找着事做,就拎了一个筐子,带上我,去松树林里捡菌子。父亲带上我的意思,一是在林子里有个伴,二是多一个人,便多了一双眼睛,找到野菌子的机率,也就多了一些。走在静静的松树林里,满地都是头一年掉落的松针。低洼的地方,松针在雨水的浸泡下,变得很是柔软,脚踩在上面,感觉像走在薄厚不一的地毯上。馒头一样的坡背上,干燥的松针很滑,走在上面有点儿晃,须得格外小心,稍不注意,就会跌倒。通常跌倒的,自然是我;小孩子的注意力,最容易被分散。好在有松针垫底,即使跌倒,也无多大的损伤,至多擦破点皮罢了。
   关于野菌子的知识,都是父亲教给我的。松树林里,最常见的野菌子,有蓝布菌、红布菌、引子菌、核桃菌、茅草菌等。蓝布菌又叫青布菌,菌子的表面呈青蓝色,肉质肥厚,感觉像一个憨憨的小胖子。红布菌呢,是因为菌子是红色的,与蓝布菌体形相似,远远看去,犹如一朵艳丽的花朵。引子菌浑身上下,通体灰黑,好似非洲来的国际友人。核桃菌因菌子颜色,与核桃相似,因而得名。还有呢,若是将核桃菌辨开,里面会有白色液体渗出,故而地方上人,又称之为奶浆菌。茅草菌隐身于草丛之中,身形纤瘦,体质单薄,好在弟兄众多,犹如群众集会,只见人头攒动,倒也不显势单力薄。若是运气好,有时也会遇到一种叫鸡棕花的菌子,茅草菌一般大小,一般状态,灿然一片,如梅花绽放。这种菌子,就是鸡棕菌的一个微缩版本,形状一样,吃起来的味道,大致也差不多。
   生长在松树林里的野菌子,在菌类中,都是极其普通的;因其普通,数量也最多,有点芸芸众生的味道。父亲告诉我,味道最好的野菌子,大多不长在松树林里,唯有一种黄丝菌,排名于鸡棕菌之后,倒是生长在松树林里,但却不是所有的松树林里,都能找得到的。野菌子里面,排头一位的,当推竹荪。父亲说,竹荪吃起来脆脆的,味道极佳,且竹荪还有一奇妙之处,是其它的菌子所不具有:署天熬汤,放几棵竹荪,不管置放多久,汤都不馊。当时我想,排第二位的,必定是鸡棕菌。父亲好似知道,我心里想的什么。父亲搖搖头,说别看鸡棕菌名声响亮,却只能排在第三位。排第二位的,是动菌。父亲解释说,动菌,是一种长在树上的菌子,形似鸡冠,味极鲜美。这种菌子,我既没吃过,也没见过,只能想象,那异于其它菌子的滋味……
   在松树林里,转了半日,父亲手中的箩筐,已经堆满了各色菌子。父亲扯了几棵桔梗叶子,将菌子遮住,以免阳光曝晒,伤了菌子元气。一筐野菌子,提到菜市场上,卖了两块多钱,够买将近四斤大米。那时候,我们这种缺油少盐的人家,是没有资格吃野菌子的。后来,在松树林捡野菌子的日子里,我有幸见到动菌,也见到了黄丝菌。动菌是在一片青杠林里,长在青杠树上,如父亲所说,长得形似鸡冠,肉质细嫩。可惜数量太少,加上世人不识货,最终也同其它野菌子一样,卖了个平起平坐的价格。黄丝菌通体金黄,生长在松树林的边缘,在青青的草地上,大约有十几朵,像盛开在绿草丛中的小黄花。略为遗憾的是,还是过于稀少,犹如昙花一现,以后再没看见。
   捡菌子的过程中,父亲告诉我,林子里的菌子,多数都是没有毒的,唯独有一种菌子,生长在打鸡柴旁边,不论是哪何种类,都是万万吃不得的!打鸡柴是一种小灌木,叶片细小,多为单株,孤零零地伫立在林中的空地上,看上去也没甚奇特之处,不知怎么生长在它身旁的菌子,竟然就成了毒菌?关于这一点,父亲也不甚明了,只说是老辈人传下来的,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此后,在那段捡野菌子的日子里,每每发现一朵菌子,我都会前后左右,四处瞅一瞅,看有没有打鸡柴的身影;虽然捡来的野菌子,我一口也吃不上,但我也不能将有毒的菌子,拿去卖了害人!
   野菌子里的鸡棕菌,是最为人称道的。在平坝这个地方,山峦叠翠,原野茫茫,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或是土坡上,或是地里,或者是岩旮旯里,不论黄土黑土,好像哪里都能找得到鸡棕菌,但又不是太多。奇怪的是,在松树林里,你绝对看不到它的踪影。在本地人看来,鸡棕菌有点儿神秘,有点儿不可思议。据说,鸡棕菌会搬家。头一年发现菌子的地方,第二年再去找,就找不到了。有经验的人,在周围寻找,往往就会找到它的新居,将其寻了回来。因此,我们这里对这种野菌子,称其为鸡窝菌。我以为,这样叫比较贴切一点。
   鸡棕菌的腿很长,深入泥土的部分,几乎有躯干的一半。找鸡棕菌的人,多半会带上一把小锄,找到后便于挖土,将其长长的根也刨出来。刨土的时候,要十分小心,以免伤害到地下的窝;这样,你就可以年年都能找到它了。也有不懂其中玄妙的人,偶然遇到了一窝鸡棕菌,欣喜之下便忘忽所以,举起手中锄头,一阵狂挖乱刨之后,菌子倒是连根刨了出来,可鸡棕菌的根本,也遭到了彻底的毁坏。还有的人,也听说过,生长着菌子的泥土下,必定有一个窝,里面住着白蚂蚁,绝对不能挖穿,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挖出菌子后心有不甘,便将泥土下面深藏不露的秘密,一锄头挖了出来。这冲动的一锄头,将来年的希望,也挖了个精光。
   鸡棕菌长长的躯干,顶着上面斗笠似的菌盖,有点儿棕树的韵味。外面的人,据此称呼,似乎也有几分道理。可我依然固执地认为,还是鸡窝菌较为传神。鸡棕菌的神秘,还有另一方面。据说,找到一窝鸡棕菌,就意味着还有两窝,只要在附近寻找,就能找到。知道鸡棕菌行踪的人,只须将地点记得牢靠,到了第二年,在相近的时间里,大致都能找得到,但需要时间,加上一点耐心,一点运气。
   品赏鸡棕菌,汤为最佳。一钵鸡棕菌汤,烹调方法极其简单:煮一锅清水,水开后放入洗净撕好的菌子,约两分钟后,放点儿肉片,几片西红柿,浇一勺活油,即可起锅。起锅后撒点姜沫葱花,一钵色香味俱佳的鸡棕菌汤,就可以端上餐桌了。鸡棕菌汤的独特,就在于,尝一口菌子,你能咀嚼出鸡肉一般绵韧的感觉;喝一口汤,你能品尝出貌似鸡汤,却又不是鸡汤的鲜美。凡是尝过一次的人,那种令人念念不忘,朝思暮想之感,就已经在你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迷恋,永远也挥之不去了。在以前,还有人将鸡棕菌用油浸泡,吃面的时候,滴上几滴,满碗皆香,是任何的味精、鸡精,都不能够所比拟的!
   人世间的事,大多数都充满了矛盾。就拿野菌子来说,一方面,新闻媒体上,时不时地就报道说,某时某地,有某些无知的人,因为误食了有毒的野菌子,呜呼哀哉了;另一方面,在平坝这种小地方,固执己见、不信邪教的大有人在。只为了一享口福,竟对善意的忠告置若罔闻,对野菌子依然涛声依旧,一往情深!这一群痴心不改的人中,自然也少不了我的身影。
   时至今日,在我们这个小地方,吃野菌子的人,依然很多,捡菌子的人呢,也很多,但出现在菜市场的野菌子,却不那么多了。这其中,自然是有缘故的。几年以前,有一户人家,从野菌子的身上,窥见了商机,便开了一家小小的野生菌馆,用青辣椒和鸡作锅底,做野生菌火锅。几年过去,这个当初毫不起眼的小馆子,已从原来的租房,建起了自家的新房,变成了规模不小、专门经营野菌子火锅的馆子,每天车水马龙、门庭若市。受其影响,类似的野生菌餐馆,陆续开了不少。乡民在松树林里采来的野菌子,倒有大半被收了去。当然,野生菌火锅,也算是有了一点名气,成了平坝的一道风景。
   在菜市场看见野菌子,我经常都会驻足不前,看一看竹筐子里面,乡民采来的,是何种菌子;听一听,买者与卖者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碰撞。有时,也会买上一点野菌子,将内心深处的满足,拎着走回家去。至于品尝到的滋味,大多倒已忘了;只觉得,那就是一种眷恋,已深入了我的骨髄!时至今日,我依然知道一个秘密:采野菌子的人,绝大多数,都是不吃野菌子的;不是他们惧怕野菌子有毒,而是他们舍不得吃!这份心境,我最懂得,因为,我也曾经在松树林里,采到过许多野菌子,可我一朵也没有尝过。即便到了今天,虽然我有一种野菌子情结,也只能隔三岔五地,买上一点,品尝那份来自原野的纯真。真正舍不下的,是心里的那份挂念!
   仔细想想,我很庆幸,也很知足。因为至今,我依然生活在平坝这块土地上,感受着在大地方难觅踪影的一些东西。譬如这野菌子,貌不出众,名不见经传,还因为一些负面的宣传,让大地方的人谈虎色变,望而生畏!可是,只要你认识了它,知道了它,就会迷恋于它,恋恋不舍,终身不悔!我想,野菌子留给人们的印象,是它的那份自然,那份野趣,那份浓郁的乡土气息!它不加掩饰,却又如此勾魂!所有的这一切,就像过往的平坝,小是小了点,旧也旧了点,在外人眼里,也不怎么美丽,但在平坝人心里,那份淡淡的乡愁呵,恒久弥香,叫人魂牵梦萦,不论你去往何方,身在何处,永远都不能忘怀!
  
  
  

共 473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野生菌,老百姓俗称的野生蘑菇,这样的野生菌,只有在雨水富足的季节里生长,菌类生长很奇妙,没有谁为其设下前因后果,它于山林养分充足的腐殖土里自然孕育它的模样是于所有植物不同,别具一格,颜色朴素,质地柔软嫩滑,每到一年生长季节季节,于茂盛的绿荫下,破土而出,安静的姿态透着一丝神秘感。野生菌一直都是人们喜爱的吃食,它天然无雕饰,淳朴无奢华,含促进人体健康的元素,以至于它是人们的钟爱。本文通过与父亲一起去山里中拾捡野生菌的经历中,认识野生菌,从而以细腻的文笔,细致的描述了野生菌的品种,相貌,以及它生长的环境,和它的美味。野生菌近些年,成为人们所追崇的食品,身价也是一路上扬,因此拾捡野生菌的人们,很少舍得把它奉上自家餐桌。野生菌类,可以说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珍品,人们之所以喜欢它,是因它的那份自然,那份野趣,还有它纯然的营养价值。文章语言生动朴素,叙述流畅,好文,推荐共赏【编辑:潇湘竹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81400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潇湘竹雨        2015-08-13 16:47:54
  问好深沉,感谢此稿!
潇湘竹雨
2 楼        文友:潇湘竹雨        2015-08-13 16:53:53
  读着你的文章,不由想起小的时候,去山里拾捡野生菌场景,我生长在东北,我们叫野生菌为蘑菇,所以俗称上山捡蘑菇。赶上蘑菇生长旺季,如果雨水富足,走入大山里,很快就能捡上一筐蘑菇,小的时候蘑菇没有现在的值钱,所以很少变卖,大都是丰富自家餐桌。
潇湘竹雨
3 楼        文友:潇湘竹雨        2015-08-13 16:55:20
  谢谢支持星月,星月因你而多彩,期待你更多佳作,祝你写作愉快!
潇湘竹雨
4 楼        文友:红尘有爱        2015-08-13 17:17:51
  流畅的文笔,细腻的描写,浓浓的乡土气息,好文章,欣赏,感谢深沉来星月,期待更多的精彩!
轻拥沧桑,笑语流年
5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15-08-13 21:28:55
  野生蘑菇和菌类,只要没有毒的,因为没有污染,是纯天然绿色食品,其营养价值非常高。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6 楼        文友:晨夕若梦        2015-08-13 23:38:55
  浓浓的乡土气息,好文,星月欢迎您!
晨夕若梦
7 楼        文友:紫衣冰人        2015-08-14 09:48:25
  深度好文,野菌子,很多人敢吃熟悉的,不敢相信陌生的,充满了恐惧,怕是毒蘑菇。佩服你的博闻广记。
紫衣冰人
8 楼        文友:深沉        2015-08-14 10:43:47
  谢谢大家对深沉的厚爱!每个人都有一个家乡,这个唯一的家乡承载着我们的欢乐与痛苦。不论我们此时此刻身在何处,对家乡的不舎是我们永远的情怀。许多的往事,在不经意间浮出心海,那一份浓浓的思念,总想倾诉,总想与人分享。于是,便有了野菌子的乡土味,你们的喜爱,是深沉的欣慰!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