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萌芽作文 >> 说嘎啦(散文)

编辑推荐 说嘎啦(散文)


作者:报喜鸟 白丁,5.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873发表时间:2015-08-14 22:44:49

居海边,吹海风,浸海雾,吃嘎啦自然是我们得天独厚的条件,近水楼台先得月嘛。
   “嘎啦”是我们青岛地区的方言,也叫“花嘎啦”,指的是种普通贝类,学名“杂色蛤”。之所以以象声词“嘎啦”称之,想当然因它们相互碰撞时发出“嘎啦、嘎啦”声吧。
   这道极其鲜美的海鲜,深讨本地人喜爱,其量之多,其味之美,成为青岛地区海产品的鲜明符号,常被以地方特产馈赠四方宾客。到青岛不吃嘎啦,等于去过北京没到长城,是为憾事也。青岛嘎啦之鲜,也令古今中外宾客激动亢奋,吃过,带走,仍然余味未尽念念不忘。
   嘎啦的吃法极其简单,可清煮,可辣炒,几分钟即可出锅,根本不需什么高超的烹饪技术,也用不着多么复杂的佐料。当然,以嘎啦翻新拓展的其他菜品汤品花样繁多层出不穷,但再美的味道,也无一不是以嘎啦的“鲜”味为统领,这是任何其他人工合成剂无法复制和比拟的。烹饪时扔几枚嘎啦下去,一锅鲜味自然成。就连土豆丝配了嘎啦肉,也登时霸气地得了个别名:“天下第一鲜”,更不必说嘎啦疙瘩汤或嘎啦饺子了。
   人们常说海鲜配啤酒容易痛风,可对于我们青岛人来说,吃嘎啦的同时畅饮青岛啤酒,是既简单便捷又快乐享受的家常饭。吃大盘的嘎啦,哈(喝)大扎青啤,既不痛风也不会闹肚子,或许这是我们在漫长厚重的海洋饮食文化中修练出来的特异功能吧。
   若本地人从外地归来,最馋最想犒赏自己的,莫不是痛快地吃一顿相思已久的花嘎啦。花嘎啦皮薄肉肥蛋白高脂肪低,白色汤汁若牛奶,鲜爽诱人。正如青岛当地女作家林之,她外出归来最着急的“馋事”是:必先火速上两盆花嘎啦。她在文章中描述道:“蛤蜊上桌,我头不抬,眼不睁,左右开弓,上下其手,在最短时间内就把一盆原汁的,一盆辣炒的,变成两大盆蛤蜊皮。看得旁观者目瞪口呆。”值得注意的是,她盛嘎啦的器具,不是用“盘”装,而是用有深度有广度的大容量的——“盆”来盛。——这段文字,仿佛能听到她“嘻哩呼啦”吸蛤肉和蛤汁的声音,简直风卷残云,简直大肆饕餮,简直顾不得礼仪风度。一个优雅女子都如此,何况他人呢。这基本是青岛人爱吃嘎啦的代表和写真。
   在青岛写嘎啦的可不只她一人,追溯到近代,梁实秋和老舍等客居过青岛的文学大家都对青岛嘎啦动过笔墨,而且老舍还常捡一些嘎啦皮回家当艺术品。梁实秋说“尝试之下有滑嫩柔软的感觉,果然名不虚传。”
   嘎啦之鲜,令更多的历代文人叹服,他们纷纷用文字记下一段段泛着嘎啦鲜香的佳句。
   我们青岛人招待外地客人最好的宴席,就是在家整一桌各色海鲜,嘎啦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非重头香主的重头香主。或者干脆去海边,沐海风,赏海景,听涛声,大吃海鲜盛宴,当然还是少不了嘎啦;或者干脆洗个海澡,坐在沙滩上来份简单的海鲜烧烤,也少不了点缀一盘嘎啦。嘎啦是不能缺席的一号主角,那份原汁原味的鲜美,毫不逊色于任何锦食玉宴。这种可爱的格外亲民的小精灵,奶白色的汤汁,滑嫩的蛤肉,想起来就让人垂涎欲滴,吃它万遍也不厌烦。不过内陆人可能感觉不一样的。那年亲戚从外地来,他贪吃过后,肠胃对我们的青岛嘎啦极不领情。
   亲自赶海挖嘎啦是海边人的日常生活也是日常生活里的乐趣。青岛的海,每逢农历初一十五落大潮。大潮落下去的时间持续较长,充分方便了去海滩挖嘎啦的人们。欢腾的人群追着渐退渐远的浪花散满海滩,远远望去,仿佛海浪撤走后遗落一地的花嘎啦。其实花嘎啦是直接看不见的,在浪花退去的那一刻,它们迅速将身体隐遁进沙子里,若你没有赶海经验,只能拉网式翻沙滩,很难第一时间寻到它。寻嘎啦,要懂得看“脉”,沙滩上会有很小的气孔,那是嘎啦隐遁时它的舌头喷射一口海水而留下的痕迹——嘎啦就藏在小孔的下面。遇到小孔密布的现象,那就证明沙滩里有密密集集的嘎啦!平坦的沙滩很快被人们翻得起堆起垄,像开春翻犁过的土地,一派丰收好兆景。直到潮涨浪起,不知疲惫的人们才提篮、拎桶、扛麻袋、抬筐子地离开海滩,压得一路歪歪扭扭趔趔趄趄还恣得不行。所行之处顿时弥漫开浓浓的海鲜味。
   谁家洗嘎啦,楼下楼上都知道。哗啦哗啦地在盆里翻来翻去,间或把铁盆掂一掂,将含泥的蛤、破损的蛤、空壳的蛤全部掂出剔除。卡、卡、卡,筛选过程声音震响,好像铁皮鼓乱敲。被馋虫勾引似的,常常邻人听了,条件反射般立马下楼,径直奔便利店或菜市场也去拎一大包嘎啦回来,和着别人家的炒嘎啦声和激得人直流口水的鲜香气,卡卡卡哗啦啦急促而麻利地洗起来。
   我洗嘎啦饶有趣味,且花费时间一般比别人要长。总是一边洗,一边欣赏。欣赏什么?欣赏嘎啦皮。嘎啦皮是读不完的山水画,以至于我常想搞个嘎啦皮的收藏。别的收藏是需要经济实力的,可嘎啦皮不需要,尽可以就地取材。花嘎啦没有长得一模一样的,且各有特色,秋色独具。挑选那些水墨书香模样的嘎啦,慢慢细端详。嘎啦皮,还真是有诗意的图画:山水江南、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江雪独钓、机场迎客、仙女踏浪、重峦叠嶂、云脊梯田、激流飞瀑、远山的呼唤、三峡行舟、日出层山等等。
   洗净泥沙上锅灶,肥美的嘎啦就急不可耐地跳进我们焦馋的嘴巴里,那股无与伦比的鲜美,涨潮一样,哗地愉悦了周身细胞,仿佛每根神经都振奋得起舞。单独把这些图画放锅里清煮,这是只属于我个人的艺术小灶,将凡俗生活与高雅情调一同咽下。嘎啦肉嘛,全当是有质感的艺术内涵,蛤汁自然是水墨精髓了,汤水不漏地吮光。最后,再捏起嘎啦皮,再意犹未尽地品读。
   忽而为如此美丽的花嘎啦感叹。更多的是为它鸣不平:因为数量多,因为司空见惯,就没有艺术价值了,如画般的嘎啦皮全倒进了垃圾桶。如果花嘎啦稀少得象钻石,嘎啦皮一定论克拉计算,那才算对得起花嘎啦的鲜、花嘎啦的美。而转念一想,嘎啦再便宜,可飨天下百姓才是最昂贵的价值,有什么抵得过呢。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蛤类之利于人者”,故名蛤蜊。能载入医书《本草纲目》,说明嘎啦有药用价值。——看来,“虫”旁组合一个“利”旁,是有重要意义特指的。嘎啦,这种穿越千万年的海洋小精灵,竟然既为食,又为药。善哉,还是感恩地球感恩海洋重视生态吧。
  
  
  
  

共 245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品等级:优秀。本文从嘎啦口感到外形都做了极其详尽的描写,写出嘎啦的鲜美;写出了青岛人对嘎啦的喜爱。作者为我们绘制一幅清晰的青岛食文化的风俗画,字里行间透出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也彰显了作者,不一般的笔力,文字精准,行文流畅。值得大家学习、欣赏。谢谢来稿!【编辑:山清水秀】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心花一瓣        2015-08-15 07:40:21
  夏日里我本来就特别喜欢吃嘎啦。读了你的清新舒畅的美文,“嘎啦”自然升级为我夏日里的最爱。如此可口保健的水果,不爱吃,是不可以的。
但愿意绽放成一瓣心花,长成一棵小草,愉悦心境,点缀江山。
2 楼        文友:报喜鸟        2015-08-21 21:49:25
  哈哈,这儿真不错,还有老师给点评呢。我最喜欢高人指导了,谢谢啦。以后有空就来学习学习。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