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朵朵都是那童年的解语花

精品 朵朵都是那童年的解语花


作者:异乡的默默 举人,316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33发表时间:2015-08-17 09:55:16
摘要:这些长在原野田间的花花草草,虽然开得细碎、卑微,可朵朵都是我童年的解语花!三十年后相逢,它们依然芬芳!


   这些长在原野田间的花花草草,虽然开得细碎、卑微,可朵朵都是我童年的解语花!三十年后相逢,它们依然芬芳!
   ——题记
  
   那日,在朋友空间里读到一篇配图日志---《晕染在田野里的美好时光》,那些熟悉而温暖的花草,那些陌生而别致的名字,一下攫取了我的心,那份惊喜无语言表,它们诗一样氤氲在我的心田……就是这些乡间原野的花花草草,在那个生活稍显清苦的岁月里,用她们卑微的花开、淡淡的花香、俊俏的模样美丽、芬芳和富足着我的童年。
   犹记得小时候,每到放学后或星期天,我都会和小伙伴们相约,挎上篮子,带上小铲子,以拔兔草薅猪食的名义在家乡的原野、田间、树林、河边尽情挥霍着自己的童年时光。那时的我们,有的是时间,有的是事做,男孩子般爬树、下河、采野花、挖野菜、寻蝉猴、粘知了、捉小鱼、摸泥鳅、捞河蚌……也就是在那时,我们结识了苍耳、喇叭花、车前草、小鬼叉、戗子、狗尾巴草、面条菜、婆婆蒿、掌大萝、杨马蹄、接骨草……还有些叫不出它们的名字,可它们的模样却在脑海中深深扎根。
   也是今天,我才知道,原来,它们都有自己独特、可爱的名字。看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我猛然忆起前几年那次同学聚会,分别15年,除了极熟悉的几张面孔外,很多人,我竟记不起他们的名字,当坐在一起,慢慢聊时,一种微妙的感觉在脑海中氤氲升腾,就像是洗照片,在显影液里,就那么慢慢地、慢慢地由模糊逐渐变得清晰、清晰起来!那种惊喜,无语言表;那种感觉,无可替代,那是久别重逢后的回忆、回味、重温和唤起。
   哈哈,这不就是“小鬼叉”吗?它竟有一个如此可爱的名字----婆婆针,它真是“诡秘”,不论你怎样小心,它总能神不知鬼不觉地用它那小小的、细细的刺,挂住你的鞋袜、裤脚、衣袖……直至被刺得痒痒的,你才猛然发现,好家伙,满满当当、细细密密,周身都是他的“一奶同袍”兄弟。于是,坐在温暖的阳光里,伴着欢声笑语一根根小心摘下。最妙的,莫过于不知不觉间,竟做了一件成全他人的美事:你丢掉的地方,恰是它聪明、用心的妈妈给它预备的新家。
   柔-弱-斑-种-草,我读着陌生的名字,睁大眼睛看着图片,那有点柔弱的叶片上似有一层若有若无的细细绒毛,顶端是一朵朵若隐若现、淡蓝色梦幻般的小小花儿,对,就是它,“脚趾盖”,它竟有一个这么长、如此拗口的名字,一首童谣迅速在耳畔响起:“脚趾盖,拍三拍,什么味,黄瓜味”。小时候的我们,只要见到,必定会采下几片叶子,用手揉碎,放在掌心拍三拍,放在鼻子上闻一闻,顿时,新鲜的黄瓜味扑鼻而来,很是诱人!
   萝藦,古代谓之芄兰。这么雅致的名字,在我们农村娃的眼里,它就是我们爱不释手的“水牛瓢”,小时候的我们可不管这些,只要与我们有益,我们统统喜欢。我们最喜欢的是它的白色绢质种子。剥开焦枯的葫芦状不光滑的种皮,里面满满当当全是洁白轻柔的丝绒状种絮,昂起头,用嘴轻轻一吹,朵朵洁白的伞状花絮在眼前轻轻柔柔地飘起、落下,飘起、落下……几个孩子一起吹,那美轮美奂的仙境般的景象让我们如此着迷。只是,它的花香味有点怪,我们不太喜欢,另外,其茎叶断裂处会冒出粘粘的乳状汁液,洗都不好洗,所以,当“瓢”未成熟时,我们一般不轻易碰它。
   “接骨草”,一看到它那特别的模样,就像见到老朋友一样,我一下喊出了它的名字。它学名叫节节草,也叫节节木贼,和我们的称呼差不多。它生得最奇特,不论茎还是叶,都是长短不一,粗细不等的线,更为奇妙的是,它周身都像是现在孩子玩的拼插玩具一样,每一节都可已轻轻拔下,然后再拼插在一起。那是小时候的我们最喜欢,也是永远玩不倦的游戏。
   哈哈,这株草,太熟悉了,只是它的模样和其它几种草不太好分辨,它的名字也记不清了。原来有一个如此乡土的名字---狗牙根!有人说:“小时候,玩过这种草的草籽:取一粒放在玉米叶子背面,用嘴对着它发出‘缕缕缕’的声音,这草籽便会像小虫子一样爬,也许是缘于它的细毛与玉米叶背面的细毛相近的缘故吧。所以我们那群孩子们管它叫‘缕缕虱子’”。很遗憾,小时候的我们竟没发现这种玩法。以后见了,得补上这一课,只是,不知还能不能相见。
   “鸡眼草,豆科鸡眼草属,一年生匍匐草本,又名掐不齐。三出复叶,叶脉清晰,侧脉平行。”我用手遮住图片,想猜一猜它是谁。一定是它,可惜,那时它没有名字,粗心的我们竟也从来未想过要为它取一个名字。果然是它,那小小的椭圆形的叶片,你别说,还真如鸡那豆状的小眼睛。小时候,我们最愿撕其叶片来玩,它总是一半成三角形鼓出,另一半凹下,如此奇妙的叶子很是吸引我们。如果不仔细观察,你会把另一种草和它混淆,那就是通奶草(小飞扬草),我们叫它“下奶棵”,用手轻轻一拔,断处随即有乳状汁液冒出。它俩的叶片形状大小几乎一样,只是鸡眼草感觉像是“风干”了的通奶草。因为通奶草多汁,故为兔子的最爱。
   兔子喜欢吃的美食还有牛筋草,又名蟋蟀草,被我们唤作“小蹲草”的,它那翠翠绿绿、鲜鲜嫩嫩的模样,很是招人喜欢。它的根系极其发达,小时候,一直猜想,是不是因为它几乎平贴在地上生长,才叫这个名字?现在想来,它应该叫“小盾草"吧?那么结实,纵使你把其叶片扯断,也难以把它薅起来,难怪它还有“牛筋草”这样一个名字。现在才知道,它全草煎水服,可防治乙型脑炎呢!
   “画眉草”,这么动听的名字,它原来就是我们最喜欢闻的“小香草”,它长在其它杂草间,要不是它那极好闻的淡淡的草花香,一般不容易发现。它那细细碎碎的小到不能再小的花,散发出独有的青草香,我们最愿闻,兔子最愿吃。
   小时候的我们,在大人眼里,任务就是拔兔草、薅猪食。兔子吃不多,而猪不同,满满一篮子野草,它一会就能消灭掉。因为有了灰菜和铁苋菜,再繁重的任务也变得轻松。因为它们从不单株或稀稀疏疏地生长。
   灰菜,它总是一片片、密密挨挨地长在田间、地头、沟渠,每每令我们欣喜若狂,于是,放下篮子,一人一块领地,刚要出汗的工夫,就可以完成任务,看着一堆堆整齐摆在那儿的战利品,我们由衷地高兴,最有成就的是,一捆捆抱来,整整齐齐地码到篮子里,最后竟多到按不动,每人满满一筐。接下来,就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找一块平坦的空地,把篮子放好,拿出毽子、跳绳,要么就找棵“节节草”、“掐不齐”来玩,总之,有的是可玩的。直至村里炊烟升起,我们才挎起篮子,载着歌声与欢笑,披着晚霞,回家。看到我们涨红的脸和被篮子勒红的胳膊,妈妈每每都心疼得不得了,所以,我们根本不用担心挨吵。灰菜,是常见野菜,古称藜,藜是一种颇耐干旱与贫瘠的植物,尽管低贱,尽管生存环境恶劣,总能顽强地生存下来。藜不正是贫民百姓的写照吗?“藜”之原字为“黎”,“黎,众也。”黎民即众民、庶民之义。所以,就像黎民百姓一样,灰菜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在各种除草剂大肆使用的今天,它依然生生不息!!
   铁苋菜,有多久没见到它了,一看到它的照片,我一下就喊出了它的名字。它是被我们叫做“铁锨头”的,小时候怎么也想不明白,她薄薄的、纤弱的模样怎么会和那宽宽、方正、坚硬的铁锨头联系起来呢?现在想来,它应是叫“铁苋头”的。那是玉米地里最喜欢长的杂草,总是密密挨挨。小时候的我们,挎着篮子,满地头找,选择长得最肥美的,钻到玉米地里,一把把地薅。和灰菜一样,它的花卑微到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很是奇怪,那些脑海中印象最深的花草,竟都和吃有关。现在想来,小时候的我们对吃如此嗜好、大胆,是因缺吃还是孩子本性使然?
   看到它,依偎在成熟的麦苗间的几棵“酸酸溜”,那份欣喜无语言表,它是一般不太容易找的,只要找到,我们必定会采摘几片嫩叶,洗都来不及洗,用手擦擦,用嘴吹吹,便会迫不及待地放到嘴里,那酸酸的味道弄得我们抿紧嘴、眯起眼、皱起眉,即便这样,我们还是要吃的。还有人叫它“刺牙酸”,看到名字就知道它的脾气。如今才知道它原来还有一个这么正统的名字---绵-毛-酸-模-叶-蓼,又名白绒蓼。很多年见不到了,很怀念它的味道。
   好吃的,多了是。
   熟悉吗?“想说爱你不容易”,它的五颜六色的豆豆最招我们喜欢,不但漂亮而且可食,虽然可食部分仅仅是裹在种子上的一层薄薄的皮,可是,它的极美的色彩、俊俏的模样和酸酸的味道还是很吸引我们的。只是,它周身防不胜防的倒生的尖尖细刺,又却让我们不敢轻易下手。它原来有一个如此特别的名字----杠板归,又名贯叶蓼。听说这其中有个典故,得抽空查一查。
   找到它,我很是激动、兴奋,它是被我们唤作“擎”的,只是音同,字不知哪一个,它生得高高大大,感觉这个字最合适。在我的记忆里,它就是一种麻,大人们等其长成,剥来其皮,搓成线,用其纳鞋底。可在孩子的眼里,我们最喜欢的却是它的胀鼓鼓的花苞和刚长成的果实,那滋味、那色泽都是那时少有的美味。花苞是金黄色的、嚼在嘴里粘粘的,一股清香味;果实里面的种子白白嫩嫩的,嚼在嘴里脆脆的,还有丝丝甜味。夏日的午后,我们几个相约钻进高过我们头顶很多的擎地里,摘下一片大大的擎叶,顺着叶柄卷成一个锥形的筒,便开始了我们美味的采摘,那种幸福无语言表。现在才知道它叫“苘”、“苘麻”。
   马齿苋,我们小时唤作“蚂蚱菜”的,那时真是幼稚的可爱,常常想,它怎么会叫这个名字?是不是蚂蚱很喜欢吃呀?有时看到蚂蚱伏在上面,便会不再疑惑。现在才知道,它应是叫“马齿菜”,看看它的叶片,扁扁的模样不就是马齿样吗?记住它,还有一个原因,上小学的时候,老师会用其熬上一桶一桶的汤,让我们喝,那味道实在不敢恭维。它的生命力及其旺盛,连根拔下,在太阳下晒几天,再遇到水土,它依然会就恢复生机。在各种除草剂大肆使用的今天,很多草都绝迹或罕见,而它却大有精力不减当年的势头,用其熬汤那是药用,味道不好,可是,采来洗净,用热水烫了,作为凉拌菜的主料却是人人喜欢的。
   荸荠,又名马蹄、凫茈、乌芋,那是小时候,难得的美食,放在锅里煮了或火里烧了,那香香的味道,现在想来,都很怀念。
   还有一些花草,虽然不能吃、不好玩,但是,它们却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印在我们心里。
   它,身段苗条,花叶扶疏,可谓野草中的美女。谁成想,它竟有这样一个与之极不相称的名字---臭草,更不可理解的是,嗅之,并未有臭味,名之臭草不知何据。是担心其模样俊美,如再有个好听的名字,会遭天妒吗?
   它叫田字草,多么形象的名字,只记得它浮在水面上,鲜鲜嫩嫩、滑滑溜溜的样子实在美极了,我们也不知它叫什么,却也从未探究过。只感觉它应该是一种浮萍。茎顶生四叶,故又曰四叶草,古代谓之蘋。《诗经·采蘋》:“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诗经中的蘋大概就是这种田字草。
   繁缕,也写作蘩缕,又名鹅肠菜、鸡草,它是极不起眼的草本。在众多花草中,它如此纤弱,弱到茎杆中空;叶片极薄,薄到不入我们的法眼;花朵极小,小到你得睁大了眼细数它究竟有几个花瓣。就像茵陈蒿,叶细如丝线,初生之时颇类猪毛菜,模样生得特别,小时我们留意过,只是感觉猪不吃、兔不闻的,又不怎么好玩,所以,没啥特别的记忆,很少关注它。可是今天见到,我仍旧有“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感,就像很多人一样,即便他再怎么平凡,你再怎么不在乎他,他却一直在那儿。同样,它有自己的名正言顺的名字---鹅肠菜。
   天哪,它原来就叫牛漆草!就像鹅肠菜一样,于我们小孩子所不屑,可它竟然就是大名鼎鼎的牛漆草!圣经诗篇第5l篇第7节记载:大卫王发觉自己罪孽深重,求告上帝说:“求你用牛膝草洁净我,我就干净”。莫非,它是一种具有去污作用的草?原来,牛膝草是犹太教的传统圣草,有吃它来净身的习俗,这应是指这种植物对瘟疫、麻疯、和胸痛的净化效果。事实上,由于它具有除臭的特性,人们常用它来净化神圣的祭坛与庙宇,因此牛膝草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种神圣的植物。约翰福音第19章第30节中也记载,人们在一束牛膝草上绑着浸满醋的海绵,然后递给耶稣请他饮用。阿拉伯人至今依然把牛膝草称为“圣草”。
   它,大家都熟悉吧?只要是闲置的潮湿地带,它从不会单株生长,千军万马,密密层层,浩浩荡荡。还因其植株比一般草都高大,所以被我们唤作“洋马蹄”的,今天才知道,它竟有一个如此好听的名字---香丝草,也叫野塘蒿,它是菊科白酒菊属,此时才想起来,它顶端分叉,会开出很多很多小小的菊花。记得,每逢雨季,成千上万只青蛙、癞蛤蟆便会躲在其间的水洼里,白天黑夜震天响地唱啊唱!

共 750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生长在童年里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都是一个美妙的童话故事,它们以神奇的生命力量,开出不同的花,结不出的果,有的在嫩绿的幼苗时期供人食物,有的在开花时以芳香怡悦人心,有的在金黄的秋天里,以熟透味美的方式让一代人度过了一个甜蜜的童年。有的植物可以做成简单的乐器,有的可以做成各种形状的玩具……这些花花草草,均以不同的方式证明它们存在的价值,成为远云岁月中一处亮丽的风景线。如今,忆往昔,岁月如在指间划过,一幕幕往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全文语言优美,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与怀旧气息,内容丰富,意味深长,读来深入人心,欣赏。推荐!【编辑:冰煌雪舞】【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50818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5-08-17 12:05:10
  童年,是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伴随着不同的植物,让朴实无华的童年生活充满诗情画意。文字语言优美,意味深长,欣赏!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回复1 楼        文友:异乡的默默        2015-08-17 12:47:10
  您的点评很美!让我再一次深深感受到文字的力量;也感受到您职业的魅力!
   这篇文章,我写了近两周,本来是配图的,可不太好提交,所以删掉了图片。整篇文章的写作和每一幅图片的搜集过程我都是极为欣喜和激动的,我好像承载着一艘有魔力的小舟,回到了童年……
   我想那些氤氲在田间野外的花花草草,应该能唤起生活在农村的七十年代的一代人的温馨记忆,我想把那份惊喜和激动传播给更多的人……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