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山水】幕后亮剑,台前作秀(随笔)

精品 【山水】幕后亮剑,台前作秀(随笔)


作者:余显斌 举人,4017.3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11发表时间:2015-08-17 10:16:22
摘要:哭丧、迁墓、尊位,都是一场戏,是作秀,给世人看,给历史看。


   辽太宗,名耶律德光,标准的一代枭雄。掌位之初,内抚诸部,外扩土地,让辽国达到全盛。最值得一提的,是此人亲提六军,直捣中原:这大概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少数民族君主,堂而皇之,进入中原腹地,自称皇帝的。但只此一件,也足见其雄姿英武,非同一般。
   耶律德光一到汴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李赞华之墓,然后,全军戴孝,自己也孝巾在头号啕大哭,泪下如雨,一代枭雄,跟雨打的芭蕉一般。
   哭罢丧,再次号令三军,给李赞华迁墓,以皇帝出殡的礼节,并下旨追尊李赞华为文武元皇王,谥号之高,千古人臣,无出其右。
   这位伟大的文武元皇王李赞华,究竟是谁?何以如此倾倒一代枭雄?
   他,就是耶律德光的哥哥——耶律倍。
   迁墓已罢,回到大帐,耶德德光终于可以长吁一口气了,多少年的心头附骨之钉,一朝剔除,从此孤家寡人,唯我独尊,举步江湖,何人可敌?
   哭丧、迁墓、尊位,都是一场戏,是作秀,给世人看,给历史看。
  
   一
   耶律阿保机,凡有一点历史知识的人,大概都知道。但是,知道他老婆的人,大概没有几个。
   阿保机18岁时,娶了个女孩,叫述律平,是他的表妹。这女子,漂亮泼辣,有谋略,有权术。是她,劝耶律阿保机重用汉人韩延徽——辽国开国第一谋臣;也是她,劝老公以开会为名,一次杀掉和阿保机争权的其他七部大人,从而让自己老公一统江湖;在老公出外打仗时,面对家族叛乱,又是她毫不手软,铁血出招,待阿保机赶回来,叛乱早已平息,但自己家族亲人,也几乎一个不存,被老婆大人杀得干干净净。
   这老婆,简直是一个女杀星。但是,鉴于当时的史实,又不得不承认,这女人更是一个女强人。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一定有一个付出的女人,这话用在耶律阿保机身上,再合适不过。
   这样一个老婆在旁,阿保机有得,当然也有失,就是从没敢产生过娶二奶养情人的想法,始终一心一意死心踏地只爱表妹一人,海誓山盟,感情如蜜,一点没掺水分。
   表哥娶表妹,在今天是不行的,婚姻法不许可,怕生下痴呆哑傻儿,可是,在述律平身上,科学也俯首臣服,反其道而行之:述律平连生三个,清一色的儿子,除小儿子耶律李胡有点弱智外,两个大儿子耶律倍和耶律德光,都是那段历史上的顶尖角色。
   耶律倍有政治才能,更有战略眼光,他首先建议,在辽国建庙祭祠孔子,将契丹人由蒙昧引入文明。灭渤海国,更是耶律倍浓墨重彩的人生一笔。渤海国立国几百年,文化鼎盛,土地宽广,人口众多。耶律倍出谋划策,并亲自做前锋,带领铁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破渤海扶余城,围其国都忍汗城。渤海国君手足无措,虚汗直流,穷蹙请降。辽国的土地,一下子就增长了一倍。
   从此,辽国有富足的兵员,广阔的土地,敢于放胆与中原王朝一搏。可见,耶律德光后来敢于直捣中原的那点物质资本,就是由耶律倍灭渤海给奠定的。
   至于耶律德光,其军事能力与谋略,之前的叙述已见一斑。不过,这些谋略,用在他哥哥身上,已不能称之为阳谋,而是阴谋。
   儿子都厉害,也不全是好事:李建成和李世民,就是一例。耶律倍和耶律德光,说起来也是如此。
   耶律德光自从懂事起,就瞅准了老爸的皇帝宝座,两眼放着绿光。于是,耶律德光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分成两半,一半用在行军打仗上,另一半悄悄用在哥哥耶律倍身上,有步骤有计划,实施阴谋篡权,直到把哥哥逼得让位,逼得无处存身,逼得逃到外国,最终死去,方才善罢甘休。
  
   二
   一开始,耶律德光就知道,自己有命无分,没有继承老爸产业的希望。因为,论能力,老大耶律倍和自己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老爸受了军师韩延徽老夫子的影响,立储以长的观念,已经根深叶茂。
   没希望了,就撒手吧。但是,撒手,不是耶律德光的个性。
   耶律德光通过长时间观察,感觉到老爸也有缺点:英雄难过美人关,老爸也有这个臭毛病,爱听枕头风,怕老妈。
   老妈的心思,耶律德光也研究透了,她老人家最反对立嫡以长,因为有点偏心眼,三个儿子中,不偏老大,不偏老二,唯独偏向老三耶律李胡。
   为这,述律平和阿保机第一次产生了分歧。述律平盛赞老三有用,长大一定是个理想的继承人。阿保机白白眼,在他眼中,老三最没用,连两个大儿子脚指甲盖都不如。
   他说这话,可不是如述律平那样主观臆断,而是有充分的实践观察。
   一次,三个孩子睡觉,阿保机揭开被子一看,老大老二睡两边,老三像个小老鼠,瑟瑟地蜷缩在两人中间。阿保机叹息道:“这小子,哪有一点男子汉样?”
   另一次,阿保机给三个儿子布置点公务,让他们出去拾柴,耶律倍专捡干柴;耶律德光干湿都捡;耶律李胡则只捡湿柴,由于天冷,路上又扔一些,拿到阿保机面前,已没几根了,阿保机气得直翻白眼道:“这小子真不成材!”
   述律平再厉害,胳膊扭不过大腿。毕竟,老公是皇上,是大老板。
   无奈之下,述律平搞起曲线立储运动,她反对汉文化,反对孔子学说,这样做,并不是她和孔老夫子有什么过不去,关键是老夫子提出的立嫡以长的观点,她有意见,她提倡汗位继承要兄终弟及——既然耶律李胡那小子人气不旺,不如先让老二耶律德光继位,再走迂回路线,因为比较而言,老二当继承人,阻力要小得多。
   至于耶律倍,是万万不能当皇帝。不为别的,就为他什么都借鉴汉文化,那样一来,他一登基,述律平马上得退居二线,到后宫当太后,颐养天年。这在别的老太太,是做梦也想得到,但是对述律平而言,无异于一个噩梦:自己在权利核心一生,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让自己失去权利,还不如杀了她。——述律平之所以选中三儿子,另一个不可告人的原因,就是自己日后可以独断乾坤。
   耶律德光知道,老妈此时心理正在二乎,自己应当表一把忠心,加一把火。所以,他屁颠屁颠地跑到老妈身边,高唱颂歌,大夸老妈英雄无比,是大辽德高望重的开创者。捎带着,也把脓包老弟耶律李胡赞美了几句。
   当然,耶律德光没忘了批评老大几句:我们契丹人跃马弯弓,快意恩仇,何等快活,为什么要学汉人那套?大哥那样做,无外乎为自己将来登基铺路,到那时,一人独尊,子孙万世相继,老妈你,还有我,还有三弟,我们就都得一边乘凉去。
   耶律德光这家伙,放在今天,真是一个称职的心理医生,一眼就看准了老妈心里所想,对症下药,一剂见效,疗效奇佳。这番话使述律平暗下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决不能让大儿子当太子。
   耶德德光当皇帝,他死后,兄终弟及,耶律李胡就可登基——述律平算盘打得精。可是,耶律德光的算盘,比她老人家打得还精到:自己现在主要对手,是大哥耶律倍,要打败他,只有借助老妈的力量,和她对老爸的影响。至于老三,他知道,那小子不配和他争夺皇位。而老妈要垂帘听政,虽有点碍手碍脚,但她老人家是风中灯霜中叶,哪天说没就没了,让自然去对付她吧。
   耶律德光从老妈那儿回到自己办公室,静静等待着,等待皇帝的宝座,向自己热烈招手。
   果然,这次活动威力无穷,在述律平的枕头风下,阿保机彻底动摇。
   当时,渤海国王秋后变脸,降而复叛,阿保机亲自率领大辽健儿,一举打败了他,并最终将他送上断头台,然后索性改渤海国为东丹国,首都叫天福城。然后突然下发一份红头文件,封耶律倍为人皇王,做东丹国君,以属国身份服侍大辽。
   这显然是一种暗示,耶律倍的太子之位,已经刮起了十二级台风,开始动摇了。因为在古代,太子是皇位继承人,位置重于泰山,一般情况下,是不能离开京城的,更别说到千里之外去任职。
   离别的那一刻,耶律倍心中,五味杂陈,史书记载,他“号哭而去”,这种号哭,有一种心气不平的感受,有一种弃儿的感受,大概也有一种远离父母亲人的孤独寂寞之感吧。
   阿保机至死,也没下发文件,宣布合法的太子人选。
   这,就为后来的流血事件埋下伏笔。
  
   三
   一代英雄,带着他未竟的伟业,撒手归西。随之,大辽国最高权力层出现真空。
   三个儿子中,耶律德光和耶律李胡,本就在京城上班,无须奔波。耶律倍离得远,听到消息,快马加鞭,赶往京城临潢府。一家人终于在老皇帝灵柩前相聚,流着一样的泪,想着不同的心思。
   计划,是耶律德光早已准备好的,完美,且迂回曲折。
   述律平虽失去老公,可仍很冷静,一心一意组织大家哭丧拜灵,祭奠老领导。就在全大辽高层领导济济一堂,为老领导离去悲痛不已时,述律平发难了。她突出冷招,对着一些自己看着不太顺眼的开国老臣道:“你们与先帝情同手足,先帝殡天,你们为什么不去陪他啊?”
   那时,大辽国有个不人道的礼节:殉葬。这些老臣们听了,愣了,一个个无可奈何地叹口气,回到家,认真负责地服毒自杀,或者横剑自刎,追随老领导去了。史书记载,“前后所杀以百数”。
   老功臣们殉职了,他们的老婆二奶三奶都不答应,一窝蜂哭上门来,要求述律平还她老公,还人间以公道,谁知述律平眼睛一翻道:“我都做了寡妇,你们想夫唱妇随,没门!”
   这话,霸道,狠毒,而且噎人。
   这种逼人自殉的花样,大概述律平觉得很好玩吧,不打算停止,准备继续玩下去。但是,什么事做多了都会碰壁,这事也不例外。一次,她又用这样的话,对一位名叫赵思温的老臣说,谁知赵思温老先生早已预备下腹稿,他嘿嘿一笑道:“要说感情,我们谁能超过太后,所以说,太后最应该侍奉先皇啊。”
   述律平傻了眼,千算万算,就没想到怎么对付这条。好在,大风大浪过来的人,不会在泥沟里翻船。述律平想想,拿出刀“咔嚓”一下,砍掉自己一只手,说:“我本应随先帝而去,可三子幼小,还要抚育,就用这只手作陪吧。”
   这一次璧碰得不小,让自己成了超级残废。残废之后,述律平没有趁痛追击,让赵思温自杀,而是放了他。以后,也不再提殉葬的事了。这倒不是述律平痛定思痛,善心大发,知错能改,而是她的目的已经达到。
   敢情,先前殉葬逼死的,几乎都是支持耶律倍的老臣。
   羽翼虽剪,但众口难封。
   耶律德光又暗地给老妈叨咕一番,述律平大喜,连呼妙计。
   过了两天,述律平召来大臣,让耶律倍与耶律德光各骑一马,站在外面,然后对大臣们很公正地说:“我的两个儿子都很有能力,我也不知道选哪个,这样吧,你们拥戴哪个,就去抓住他的马头,多者为君。”此话一出,众大臣“嗡”的一声,拥到耶律德光马前。
   耶律倍马前,大臣屈指可数。
   耶律倍是什么样的人,这点道儿还看不出来,下了马,对述律平道:“二弟功德遍及人神,中外归心,应做国君。”说完,首先跪下,拜称万岁。
   耶律德光背后下阴手,使绊子,表面却显得相当光明磊落,赶忙跳下马背,连道不敢不敢,论才论德,自己实在不及大哥百分之一。
   耶律倍极力推托。就这样,耶律德光毫无悬念地成了大辽第二代皇帝,即辽太宗。
   述律平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她终于可以一如既往地掌权发令了,更可以在兄终弟及的制度下,为日后让三儿子当皇帝铺路。
   但是,精明的述律平,这次彻底成了二儿子的一颗棋子,一颗战胜耶律倍的棋子。
   打到耶律倍,仅仅是耶律德光的第一步,对付老大,如万里长征,他仅走完了第一步。
  
   四
   耶律德光虽然当上老板,但对退出股东的耶律倍仍不放心,尤其是他掌握东丹国,自己哪能睡得着?不久之后,邻国登基的赵匡胤说过一句话:“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这恰能说中耶律德光的心思。于是,刚登基的耶律德光马上留下大哥,让他别去东丹,道理很简单:“那么远,我们骨肉之亲,怎可分离?”说完,还流下几滴伤心泪。
   当天,耶律德光就以东平为南京,将耶律倍迁居于此。只不过,他来了个釜底抽薪,把那里的百姓全部迁走,偌大一个南京府,只住着耶律倍一家,你有力无处使,有劲无处发。
   就在这时,耶律倍遇见一个人,一个在历史中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小人物——高美人。这个绝色美女,在耶律倍最痛苦时,最需要女人抚慰时,来到他身边。
   高美人会弹琴,会汉诗,会跳舞,更兼得眉目如水,天姿国色。自然而然,耶律倍就被她俘虏了。这是耶律倍最幸福的一段日子。但是,幸福的日子往往不会万年长,相反,会很短暂。
   耶律德光来到大哥府上。席上,耶律德光看到了高美人,不由得神魂颠倒,频频注目。趁高美人敬酒之机,他假借酒意,拉着高美人的袖子不放。耶律倍气得肚皮都快炸了。
   耶律德光回去后,很快有消息传来,他很想纳哥哥的这个二奶,来充实自己的后宫。这在汉人,是笑话,但在刚开化的辽朝,也不是什么太出格的事。
   耶律倍当然不甘心献出自己二奶。但是,紧接着,又发生了一件事。

共 663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幕后亮剑,台前作秀》这篇随笔通过一段政权更迭的历史故事,揭示出人性当中的阴险、无情。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古今中外都不乏文中这样的事例,如汉魏时期的曹丕与曹植,无不是阴谋相加,兄弟相残,玩弄权术的背后,显露出人私欲的无端膨胀。此篇文章,叙述清楚严密,语言朴实凝练,通过故事,让人反思历史及人性当中的善与恶,告诉世人一个永远的道理:善道自在人间。从眼前看,阴谋常常取胜;但从长远看,善道总会最终击败它,打垮它。任何天衣无缝的阴谋与丑恶都会被历史揭穿,都会被人的道德良知所不齿。感谢作者赐稿,推荐阅读。【山水神韵编辑:九井居士】【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817003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九井居士        2015-08-17 10:20:36
  故事让人兴叹,为善良者惋惜,为阴谋者憎恶,从而对隐藏在人性深处的丑恶进行了无情的揭示和批判。
走进柳湖,走进生活,沉浸在梦境之中。恬淡安静,关注民生,品味社会,让灵感插上翅膀。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