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苑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梧桐】涉过苦难的河(小说)

编辑推荐 【梧桐】涉过苦难的河(小说)


作者:建仕 童生,834.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05发表时间:2015-08-19 18:44:41

月亮渐渐下去了,王家大院也渐渐隐没在夜色里。
   自从胡三带着这几百号人马屯住到王家后,王家上上下下就没有一天安宁过,个个人心惶惶,心惊胆颤。每天的傍晚时分,胡三总让他的手下在王家佃农排队送租的晒谷场上枪杀一人。
   王大小姐的父亲王国眼看着自己的族人一个个倒在枪下,这已经是第五个了,心里很是着急,但又无计可施,如果仅仅靠自己手下那十几个壮丁与胡三这帮土匪(据说是国民党残部)硬拼,肯定不会是他们的对手。他心里非常的清楚,胡三不是要他的家产,也不是要杀人,他只是在恐吓,目的只有一个:要么交出保长(当时的徐保长是共产党地下领导),要么是王大小姐跟他远走高飞,因为他看上了王大小姐的美丽容颜。
   王家有地三百多亩,店铺八间,庄园有三十多间房屋,还养了牛等牲口。当时刚推翻清朝政府,在长江中下游北岸一带,在富人之中,不是第一也可以说第二,王国在五年前娶了买办资本家张家的张大小姐,一年不到,张大小姐却因病而去。那时,张家也是大户人家,有地有房,有商辅有布厂,还有两个儿子一个小女儿,不知什么情况,张家又将张四小姐许嫁给了王国。张家又陪了四十亩地,四个丫鬟以及一些金银绸缎。一年之后,张四小姐与王国生养了一个儿子,自然十分高兴,第二年又生养了一个女儿即王大小姐,尤如掌上明珠,更是爱护有加。但不幸的是,第三年儿子不知患了何病,四处求医未果,最后还是去了。王国与张四小姐哀痛不已,最终给三岁的儿子做了一个大棺材,以最大的坟墓厚葬了他。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王大小姐也已出落得楚楚动人,匀称的身材,高挑的个子,樱挑嘴,丹凤眼。十分聪明玲珑,她明白胡三的意图,过了今晚,决定明天就将与他摊牌,为了王家这个家族,为了那位保长,王大小姐决定牺牲自己跟胡三走。
   第二天傍晚时分,胡三的手下正要开枪的时刻,王大小姐出现了,她让胡三停止开枪的命令,现在就与胡三离开这王家大院,此时此刻,胡三露出了得意的神色。但在八个月后,胡三在去江西的途中,受到了共产党军队的追击,死在了正义的枪下。但此时王大小姐已有身孕,经过许多坎坷到达江西后,由于她人品漂亮,又聪明机灵,被一个戏班上的一位李师傅收留了,后来结了婚,生下了一男一女,在八十多岁时,曾来这家乡寻主认亲。这是后事,暂不多叙。
   再说,三岁的儿子不幸去了,如今女儿又为了顾全大局也离开了。王国又气又恨,一年后忧闷成疾,离开了人间,把这么大的庄园留给了张四小姐,留给了他的兄弟。不久,随着时代的变迁,整个王家也分了,除了各人的私产外,张四小姐分得了两间店铺,一百二十多亩田地,还有房屋数间。
   原来跟在王国后面的管家姓徐,名叫徐福。王国活着的时候,上上下下,管种收租,都是他经办,另外还管着商辅。徐福在自己的农村乡下那时也娶了对象名叫赵春贤,也包种了王家三亩多地。由于他身材高大,又精明能干,深得张四小姐的赏识。在王国去世后的第二年,徐福与张四小姐在店铺里偷偷生养了一个女孩,人称为徐二姐,因为此时前一个月,徐福的乡下妻子赵春贤刚刚生下一个女孩,称之为徐大姐。在那年月,封建思想十分严重,徐福就偷偷将徐二姐送给赵春贤与徐大姐一起扶养。赵春贤是穷苦家的孩子,人又贤惠,在那年月,有徐福供应吃穿,生活能够维持下去也就不说什么。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那时没有节育方法,徐福与张四小姐又生养了徐志,徐林两个男孩,都是接二连三的送到乡下给赵春贤扶育,以后还生养了一个女孩称之为徐四姐,长到四岁被人家抱养去了。为何是称之为徐四姐呢,因在这之前,徐福又与赵春贤生养了一个女孩称为徐三姐。这些孩子在赵春贤的扶养下,在徐福与张四小姐的供应下,都慢慢长大成熟。解放后,张四小姐变卖了部分家产与店铺,部分分给了儿女,只留下一个店铺与徐福做做生意,直至最终养老送终,这也是后话,就此也暂不多叙。
   话开两朵,各表一枝。解放后的一九六三年,徐二姐二十几岁了,在一般情况下早就出嫁了,可徐二姐在三岁那年因出天花病,发高热有一只眼受到伤害,当时也没有医疗技术,能保住命已经是幸运的了,也就没有去念书,就跟在赵妈后早早下地种田了,姐妹兄弟多,又不是赵妈亲生,苦的累的脏的都是她去做。直至二十四岁那年,经人介绍,嫁到一位姓顾的人家。顾家兄弟三个,一个姐姐,人称顾大姐,家里那时很穷,据说:他们的父亲因与人家打官司,花尽了所有的积蓄而败落。顾家共有三间草房,老大顾大灯已经结婚,在家种田;老二顾二灯也已经结婚,去上海的一个铁路上做苦工,妻子在第二年生养了一个男孩,由于老二长年不在家,人家闲言碎语,后来带着孩子去了上海,最后杳无音讯。
   顾大姐嫁给了一位姓贾的人家,老三顾三灯忠厚老实,大姐就把他带在身边,结婚那天,徐二姐与顾三灯就住在顾大姐的房间后面,但这不是长久之计,在结婚的第二天,徐二姐就用仅有的一点陪嫁款,买了一户光棍家的两间小草房,用泥土泥了一个锅灶,但不管怎样,总算有了一个自己的家,没有板凳,就用一个树根凑合着,可到了下雨天,外面下大的,家里落小的,仅有的两个盆子连三个碗都拿来等雨水,那雨水落到脸上和着泪水一起落下,那时的情景可以想像,好多的晚上,就那样坐等着到天亮。
   人们都说:老实人脾气好,可在四十几年前,老实人可是被欺侮的对象,那时,徐二姐所在的那个小村庄,一共只有十来户人家,四户是贫农,徐二姐是其中之一。为了不让人家永远欺侮,从小就养成倔强性格的徐二姐还是选择了坚强地活下来。
   一年后,徐二姐与顾三灯有了第一个女孩,但村庄上有一位姓陈的叫陈生,是村庄的组长,也不知是那里得罪了他,老是找徐二姐家的麻烦,先是把顾三灯安排到江都去上河工,留下徐二姐一个妇道人在家,既要上工,又要照顾孩子,那时,村里有人专门看小孩,陈生就让那照顾孩子的人别管徐二姐家的孩子,也就是在这无人照看的情况下,小孩又不懂事自己掉到河里淹死了。这一直是徐二姐心里的痛。直到三年后,顾大平,顾小平,还有顾诚相继问世后,心里哀女之痛才慢慢减轻。决不向命运低头,在徐二姐心里有一个愿望,一定要把三个儿女培养成人,为此不知吃了多少苦头。
   那年月,刚过大跃进时期,因为没得吃,有一次,村里劳力挑河泥,陈生几个人躲在食堂里偷东西吃,他把挑河泥的担子撂在外边,村上一位姓季的光棍走到那里,就偷偷把他的担子藏了起来,陈生吃过后出来找不到担子,徐二姐正好走到那里,他就指着她,说是她藏的,还要扣她的工分,还好,一位姓焦的妇女帮着说了实话,否则,徐二姐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还有一件冤枉事,那时不仅吃不饱,而且也不够烧,有一次,那位姓季的光棍从人家偷了一点草,被人家发现了,他溜到徐二姐家门口,偷偷地把草往徐二姐家门口一放,这时,陈生正好走到那里,硬说是顾三灯偷的。
   这些都是小事,更为严重的,还有一次,村上有一户光棍,姓沙,因为脚不怎么好,人们都喊他沙县,由于爹娘死得早,人又十分的老实,当时饿得要死,他让徐二姐救救他,可徐二姐家也吃不饱穿不暖,怎样去救他,那时因为顾三灯老实,村上就让他掌管粮仓的钥匙,徐二姐就把钥匙给了他,沙县实在没法,晚上就去偷了几斤粮,虽然只有几斤,现在不算什么,但在那时,却救了他的命。沙县替村上看牛,他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有一回,他把牛拴在树上,帮助徐二姐家在自留地上栽山芋,牛不知怎么跑了,陈生逮住这个说事,硬逼着沙县把偷米的事交了出来,这下徐二姐可受罪了,陈生要扣顾三灯家的粮,徐二姐趴在粮上不肯起来,要是把这粮拉走了,全家可都得饿死啊。徐二姐死活也不让,陈生就指使姓季的几个小伙子,把徐二姐头按在地上,拳打脚跌,打得鼻青眼肿,脑后的头发还被揪了一把。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无声,叭在那里大哭一场。
   可为了孩子,还要生活下去,那时候不准老百姓做生意,说是搞投机倒把。徐二姐就偷偷地把豆子买回来,把它藏在草堆里,晚上就偷偷的长豆芽,天不亮就去卖,白天一样去上工做工分,干了几年,也无人知道,这样,孩子们学费有了,过了几年把原先的草房又翻建了一下。到过年时,大年三十晚上,孩子们都吃了馄饨睡了,徐二姐还要把他们的鞋子做好,有时要忙到天亮。
   可天有不测风云,生活刚刚有点起色,不幸却又降临。一天深夜,顾三灯突然头晕目眩,徐二姐与孩子们连忙把他送往医院抢救,医生一看,说是脑中风,当时才四十多岁,医药水平又低下,无法可想,怀着悲痛的心情等待奇迹出现,整整八天八夜,也没多大反应,直到第九天,才睁开眼睛,终于醒了过来,可大脑只有了孩子的智商。也许由于太累太疲劳的缘故,徐二姐又要照顾丈夫,又要照看孩子,自己也不幸累倒了,医生说是伤寒症,真是屋漏又逢阴雨天,到十天后才慢慢好起来。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女儿顾大平决定停学,为了照顾妹妹与弟弟,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那年十五岁,刚刚上初二,背着个书包回到家,永远离开了学校。看着半醒不醒的父亲,母女俩人抹了一把泪。第二年,徐二姐与顾大平按当时的三级证明,找了村上的组长,又到村上找村长,再到乡里找了不少人,跑了不少路,终于在证明上盖了三个章,然后到乡里一个玻璃厂上了班,虽然工资待遇低,工作苦,但那时厂少,能有个单位就不简单了,虽然辛苦,但还是感觉到一点兴奋,因为这样多少能减轻父母的一些重担。
   八十年代初,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了分田到户,徐二姐再也不用偷偷长豆芽,早晨光明正大地卖了豆芽后,又去砖瓦厂挑砖泥,搬土坯。虽然又苦又累,但一个月也能挣上三五十元。她天生是做生意的,其实也是生活所逼,虽不识字,但记性好,反应快,从小就养成吃苦耐劳的品格与不倔的性格。隔壁村头有一个烧饼店,她有空就挑一担烧饼去江南卖,有时肚子饿,舍不得吃一个,只好挑一断歇一次。大女儿下班回来有时也帮着做烧饼。农忙时节,田里的生活就不多说,那苦那累说说都心酸,可又有谁能知道,路还得向前走。
   孩子们渐渐长大,为了更好生活,为了孩子好好上学。徐二姐又用辛苦来的钱买了一台上楼板的机,那时人们生活条件也慢慢好起来,建楼房的也多起来,只要有空,有人家喊,就去帮人家上楼板。路是人走出来的,当时顾三灯的姐夫在上海刃具厂工作,徐二姐又通过这层关系,决定贩鸡与鸡蛋去上海菜市场去卖,虽能赚些钱,但那又累又脏是别人无法忍受的。那时来去都是坐轮船,为了节药用钱,都是坐最差的低等舱,里面又潮湿又不卫生,大部分都是一些小商小贩,特别是在夏天,里面臭气熏天,特别热,人人见了都躲避。但徐二姐挑着二百多斤的鸡和鸡蛋,上船后,在里面还要把鸡与鸡蛋整理好,分别装到一个个蛇皮袋里,上岸后再挑去菜市场卖,再用卖的钱,偷偷到烟贩子那里过些烟带回来卖。
   一路辛苦,一路奔波。转眼又过去了六年,一九八七年,徐大姐与大女儿顾大平积攒了一点钱,就在原先的房子旁接了两间平顶房养猪,徐二姐不愿人家瞧不起,此时,大女儿也已到谈婚论嫁的年龄,二女儿顾小平也已经上高中,儿子顾诚也上初中了。这时,徐二姐又做起贩鱼的生意,那时农贸市场离家不是太远,但也要起早贪黑,早上两三点钟去拿鱼,好天无所谓,可到下雨天和到冬天就受罪了,尤其是冬天,天寒地冻,不就是给人家一称把钱收了就算是,还要给人家把鱼杀好洗干净,那个冷啊,真是无法想像,很多的时候,把一条鱼杀好,那个手已经完全冻麻木,总感觉不是自己的了。第二年,一九八八年,大女儿出嫁了,出嫁那天,徐二姐想起大女儿小时候把她背在背上去做工,母女手挽手,心连心,扶养这么大,现在就要去人家生活,一股辛酸的泪水无法压抑,母女抱在一起,那时的心情真是无法用语言可以形容。
   路在继续,生活在向前,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二女儿也学业毕业找到自己的工作,找到人生路上的伴侣,儿子没有辜负母亲的希望,也已大学毕业,找到理想的工作,重新建了三间楼房,结婚后给徐二姐带来可爱的孙子。前年政府进行街道改造,拆迁后又在农贸市场附近建起了三层三间楼房。三位子女对父母都较孝敬,而徐二姐再也不需那么辛劳。二零零九年,在徐二姐七十岁那天,子女们在酒店给她举办了生日晚宴。徐二姐虽不识字,但她很识大体,她对子女们说:自己一生虽受了不少苦,但却没有做什么大事,现在不管怎样都已经走过来了,你们三位儿女都是我的心血,也是我的骄傲,如今都已长大成人,我不指望你们怎样报答,也不望你们怎样去报复陈生那些人,那只是时代原因造成的。但你们要记住人生道路上的艰辛与生活的不容易,希望你们在挫折面前不要屈服,只要努力了,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对自己的一生也就问心无愧。并嘱咐子女们,在百年之后,不需请什么哭唱队,因为一生的苦难不是哭唱就能哭出来的,只要你们及你们的后代奋发有为就心满意足了。
  
   后记:人的一生如同一本书,每个人的背后都有叙不完的故事。顾大平在很小的时候还见到过徐福,在上小学的时候张四小姐还喊她到那个店铺吃过饭,文革时期,徐福与张四小姐先后病逝;赵春贤到年老了一直靠徐大姐生活,姐妹们逢年过节都会去看望她,顾大平结婚的时候还去叫过她,赵妈于一九九三年,近九十岁时无疾而终。二零一四年春节,王大小姐已经是八十多岁的高龄,在儿子的陪同下从江西回到了家乡,与徐大姐,徐二姐,徐三姐,徐林还有徐四姐相聚于幸福大酒店,热泪盈眶,互叙从前离别后的故事,这也是相见最后一面,过后到王国,徐福,张四小姐,赵春贤还有徐志(2013年病故)坟墓上烧了纸钱,大家互道珍重,含泪挥手靠别。就在这结尾的时刻,告诉读者那徐二姐就是我的岳母,顾大平是我的妻子,由于水平有限,谨以此拉拉杂杂的文字在岳母七十六周岁之际祝福她晚年幸福,我们晚辈会记住她走过的路吃过的苦,以及她不畏艰险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也祝天下所有的母亲与家庭快乐幸福!
  
  

共 552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情节曲折、内容密实的小说,主旨显豁,让读者沉思人生与命运。因为取材现实生活,作者文笔洗尽铅华,故事情节推进快速,一开头写胡三一天杀一人,充满悬念,后王大小姐舍身救人,才算躲过一劫,接着插叙王家的来历,然后笔墨多在徐二姐身上,讲述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坎坷故事,最后交代现在的生活境况,情节连贯,故事曲折,时间跨度大,人物纷繁,但主要角色描写较多,形象较鲜明,作者在后记中又对文中的角色做了补充交代,使得读者更明白人物之间的关联与故事。文章记录一段家族的历史,不仅表明不忘历史,也是对人生命运的梳理和反思,从中也可看出作者的用意,铭记苦难,激发后人,祝福老人,祝福明天。作者的语言一贯的朴实,他的笔触一直紧贴苦难的大地,笔触总指向如草芥的底层人群,让读者在草根的故事里读到自己,产生共鸣。感谢赐稿,期待更多佳作。【编辑:西湖月牙】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西湖月牙        2015-08-19 18:47:18
  非常好看的小说,故事吸引人,开头尤其精彩。
   人物众多,看了几遍,才把他们之间的关系基本理清。
   建议后半篇,放慢叙述节奏,写得更从容些。
   问好建仕老师,深深祝福!
回复1 楼        文友:建仕        2015-08-20 07:41:31
  感谢社长的辛苦编辑与指导,说实话,由于我的文学水平有限,要不然这么好的素材会写出一篇好的小说。五月份的一天,我的岳母在市高中照看他的孙子,早晨去买菜晕倒在菜市场,我是大女婿,第一时间把她送到市人民医院,然后又转到上海新华医院,我妻子放下店铺里的一切在那里服侍了十天,正常后回来,岳母要我写一点她的事,王大小姐是与我的岳母同母异父,由王国与张四小姐所生,我岳母,徐志,徐林还有徐四姐由徐福与张四小姐所生,徐大姐与徐三姐由徐福与赵春贤所生,他们都是喝着赵妈的奶长大。岳母告诉我她一生中的许多苦难,我用粗糙的笔只是记下来。望我们的后代记住她走过的路吃过的苦,在人生的道路上奋发图强。
2 楼        文友:蓝羽凝        2015-08-20 10:27:25
  建仕的文章总是这般朴素而真诚,让我不禁望尘莫及。拜读有感,问好建仕!
笔落生出的文字,如同夜空里的烟火,明灭散落于天涯。若能以文字结缘,承蒙赏识!
回复2 楼        文友:建仕        2015-08-20 11:03:34
  文友你好谦虚哦,谢谢你的夸奖。
3 楼        文友:项梅        2015-08-21 09:55:30
  每一次读你的文章,都给我带来不一样的感觉,这次比较震撼,洋洋洒洒5千多字,又从你每天忙碌的工作和生意中抽出时间奉献给读者,除了敬佩还有欣慰,拜读学习了,让秋风带去我的问候,祝你写作快乐,期待你更多精彩!
项梅
回复3 楼        文友:建仕        2015-08-21 13:29:25
  感谢文友的赞美与支持,我想:只有耕耘了才能有所收获。向你学习,敬茶!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