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米脂归来(散文外一篇)

精品 【流年】米脂归来(散文外一篇)


作者:王忠厚 布衣,361.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83发表时间:2015-08-21 23:46:36

一、米脂归来
   其实知道米脂已有好些年头了,那些乡村叨书人从满口大黄牙的夹缝间梨花带雨溅起的故事,足够使远古的历史大河奔流。
   其中就有我姥爷的一份功劳。
   几十年来,我总觉得是两位历史人物不同凡响的地位,成就了米脂,他们对米脂来说,无疑是一个标志性的注脚,黄土高原上筑起的行宫和广场汉白玉雕像就是历史涛声的一波涟漪。
   尽管那些定格了的历史已经渐行渐远,但米脂的轮廓于我依然明晰。
   陕北是我的祖籍,那里是我的根,那里的黄土里有我先人的气息.,至今我还没有追寻到我的先人更远的足迹,我把那里当做我生命的源头。
   而我作为陕北移民的后代,蒙地虽是我的故乡,但我永远也与陕北那个小山村有着难以割舍的牵系。我的父辈几代人,沥风沐雨,在浩瀚大漠宽广辽阔的草原,赶牛喝马,放牧人生;后辗转黄河岸畔,追寻米麻五谷的壮美景观。口音习俗已大为改变,听歌、哼歌除遗传了原生态的信天游,增加了信天游和蒙古族短调民歌相融合的漫瀚调。
   可以说,我的血液里流动着陕北的灵性和蒙地高原的粗犷,有黄土高原沟沟岔岔的脉络,也有大漠雄关黄河岸畔的阵阵涛声,既有信天游青翠欲滴的原生态,也有漫瀚调苍茫绵延的踏歌行。
   真正走近米脂,概因单位两对年轻人婚姻的牵系。
   或许是一种期许,或许是前世许愿的一次回还。
   婚礼均在农历壬辰年的年关,时间相差十余天。对于一个人来说,人生大事台前台后的登场,有的需要粉墨,有的是素颜,说不清也道不明,或许是命中注定。
   米脂的婚宴还是传承着古老的传统,席前席后面食粉墨登场,细水长流,没有高原大漠肥酒大肉的澎湃激情。
   腊八的早晨,我和同事正在酒店的客房里,聊着一些天南海北的事情,忽听锣鼓喧天的声音从窗外传来。几位同事从五楼向下俯瞰,只见一对娶亲的人马从西向东而去。前面领头的小伙子手牵着一匹白马,缓缓向前行走。紧随其后的是八抬大轿,秧歌队殿后而行。十多个身着彩色服装的男女,手握五彩扇子,在锣鼓、铜镲、唢呐、笙等乐器声中,载歌载舞的扭起了大秧歌。几个轿夫也随乐起舞,晃晃悠悠的走着。
   同行的郝女士,看到陕北年轻人成家红红火火的样子,从来没见过如此壮观的场面,煞是羡慕,不禁啧啧称叹,大有相见恨晚之憾。站在旁边的李姓同事,对当地的婚嫁事宜如数家珍,说得郝女士更是钦羡不已。旁边的一位男士乘机调侃:“啊呀,郝姐不是也想重走青春,回味一下别样的滋味?”一席话说的她脸蛋子冒出一缕绯红。
   其实他们所说的郝姐已人到中年。
   小周姑娘和小朱两家在米脂县城西无定河西岸的大山脚下,一家在下游,一家在上游,而他们婚姻的流程和水的流向正好相反。
   作为单位同事的代表,一对新人从幸福彼岸走向此岸的一段航程,有我们的见证。我们这些西口外的陕北后裔,第一次领略了陕北传统婚礼古老和时尚火花溅起的过程。
   在离村口一里左右的时候,十几个男女杀将而来,给他们生命中第一屡幸福的阳光泼洒沐浴。
   原本容光焕发的一对新人,在喷胶的密集攻击下,瞬间变成古怪精灵的滑稽模样。朱家弟兄两人,而在一旁看热闹的朱弟一不小心被抓了一差,被强行当做道具,玩了一回幽默。小叔子背着嫂子,在两边人的拽扯下,左摇右晃了二十几步,逗得人们甚为开怀。
   鼓声一着延续,周女从小叔子的背上下来,又被一群恶作剧的小青年,双腿架在朱男的脖子上,为了寻找平衡,周女不得已双手只能托住朱的头上,在锣鼓声中,小心翼翼的向前移动。
   在锣鼓声中,村民也纷纷走出家门,手拿自备的扇子、花伞,身着五彩盛装,加入到秧歌队中,神采飞扬,给人感觉陕北的黄土塬,也融化在一派吉祥喜庆里。
   被村民画了妆的朱爸朱妈,也被推出了现场。俩位老夫妻被打扮成小丑的样子,朱爸鼻翼上安着小柿子,朱母梳着几个扎着红头绳的小辫子,俩位老人手拿扇子,在秧歌队伍中格外引人注目。
   腊月二十,迎来米脂小伙子小李和陇西姑娘小范的婚礼。
   小李的家在米脂县城的东部,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的深处,出了米脂城,便进入黄土高原的土山里,原本植被就稀疏的地方,在隆冬季节更显苍凉,那些稀疏的落叶树种,从沟到岭散落着,诠释着一个季节的走向。那条进出唯一的乡村盘山路,在背阴处还有积雪的存在,司机在这条山路上小心翼翼的握着方向盘,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地处米脂的深山里的稽岔,由于缺少平坦的土地,寸土寸金,沟底的农田稀缺,山坡上的梯田也是屈指可数。住宅几乎是清一色的窑洞,山村人家从山脚盘山而走,直至半山腰,外来者抬头望着险峻山峦上的人家,难免有些望而生畏。
   小李的家就在半山腰。
   一群毛头小伙子在离山脚沟口前一里多地,就把一对新人赶下了婚车。早已备好的道具是一顶瓜皮帽和一条红裤头。小李穿上道具,在锣鼓声中向前踉跄,那种滑稽的样子,令人忍俊不禁。几个壮汉扭着小李的大哥,让其背着弟媳取乐,他们不让老大四平八稳的走,让大哥很是难为情,而那些愣头青则笑的十分开怀。事后,一个朋友还开玩笑说:“老大,你给爷今天可沾了大便宜,不过你得感谢我了。”说罢哈哈大笑独门而逃。
   小李家住在半山腰,先顺沟而进,继而攀山而上。站在小李家的院子里,向下俯瞰,大有一览众窑小的感慨。
   小李家有三间窑洞,两间已经装修,一间还兵马未动。我是第一次真正与陕北的黄土高原接触,那里的土质和黄河岸边的泥土没有什么两样。汽车开过,霎时就是尘土飞扬。我们从山脚弯着腰爬上小李家,裤脚和皮鞋都沾满泥土,牢牢的吸附在裤脚。
   院子里因陋就简的隆起了火堆,硬柴在火堆上噼噼啪啪的燃烧着,冬天的骄阳从头顶向山湾照来。架子鼓、唢呐、笙、镲、笛子、二胡等乐器一齐上阵,没有歌声,唯有音乐的陕北婚庆宴,在黄土高原上开始。
   如今的陕北乡村,几乎所有的年轻人均外出打工,山村显得宁静和寂寞了许多。从沟底向顶端蜿蜒而上的苹果树和枣树,是那里最基本的植物,沟岔里为数不多的耕地,是那些留守老人的安慰和憧憬,他们抚摸着那些生命的存在,其实也在安抚着他们尚有余力的心灵。
   米脂作为陕北的一个门户,曾经造就了一些有影响的人物,如今又有许多人从这块历史的厚重中走出,为米脂续写现实的辉煌。许多优秀的人物不遗余力的延续着这块热土的底蕴,从而也回馈着对米脂的温暖。
   米脂,作为匆匆过客,那些历史的回声在我的耳边经常踏马走过,仿佛和米脂有一种缘分,曾经几次品尝过这块土地散发的芳香,我命里注定还会在这块土地留下我的脚印和行走的模样,我隐隐有种道不出的感觉。
   从米脂归来,我才知道,那些流传至今的脍炙人口的陕北民歌,其实已是过往烟云,它们生存的空间只在记忆和舞台上,根和脉依然在那黄天厚土里绵延,圪梁梁还是那圪梁梁,沟还是那条沟,唯有梦编织的那些向往,由一代一代人去传承,如同春暖花开。
  
   二、淘石记
   在壬辰年的春天,我从公干岗位退出之后,应邀来到鄂尔多斯高原库布齐沙漠南缘的一个矿区,在这个盛产能源的地方,喷发我尚有激情的人生火花。
   春日午后一时兴起,我顺着一条被称之为查干沟的季节性河流向前漫步行走,当走过了大约千余米之后,右侧向土山深处的一条豁口赫然出现在眼前。我的脚步随之拐了进去,沿着车辙留下的印痕爬上一条小坡后,原来这里是一处取土场。
   在这处东高西低的土坡上,原是鄂尔多斯沿河铁路的取土场。取土场由外向里掘进,南北宽约二三百米,东西长约千米有余,中间还有几处高高竖起没有挖掘的筒状形残留土台,不知什么原因就高高的伫立在那里。
   我沿着取土场中间的路向里走去,看有什么动物躲藏在这里,寻找一种意外的兴奋。低头细看,路上密密麻麻的卵石,随处可见。我突然想起在网上搜索时,常在山地采煤区抑或大漠沙山下,奇迹不经意就光顾有福气之人。我所知道的阿拉善奇石名扬海外,而鄂尔多斯的库布齐沙漠与浩浩大漠,苍茫隔壁的阿拉善,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因此我带着一丝好奇心,四处逡巡,隐隐有一种价值连城的石头向我走来,企望一份意外的惊喜瞬间飞来。
   这地方方圆几十平方公里都是能源的产床,乌金匍匐于山沟梁峁之间,深则上百米,浅则数十米,大概在亿万斯年前,一次惊天动地的地壳运动,地上的森林被电闪雷鸣裂变,一张神奇的犁铧把一片绿海覆于地下,化作一缕神奇。
   在我看来,一次地壳运动能使森林变成煤炭,那么那次火山爆发喷射出的岩浆,也许说不定形成独具特色的石头,深藏于地下某个角落。
   我从地下凌乱的卵石中寻找自认为好看的石头,一枚状若鸡蛋的褐色石头半截露在外面,我用随手携带的钢筋钩子,把上面的覆土轻轻扒开,是一颗鸡蛋大小的卵石,半截褐色半截红色,红得像血一样鲜亮。当天还拣到如鹅蛋一般大的黑色石头,它不像其他石头,手感沉重,它的外观如同市场上出售的搓脚石,分量轻且有均匀的沙眼儿,给人鬼斧神工般的感觉。我在挖掘机取土形成的土崖上,看到露出半截黑黄相间的一枚石头,遂攀爬上去,把周边的硬夹泥去掉,把石头取出,是一块比巴掌略大的石头。它的一面微微凸起,颜色为深褐色,表面均匀的排列着一些沙眼儿。翻过来则是平面状,褐色中夹杂着缕缕白黄,天然雕饰,光滑有如抛光一般浑然天成,感觉有玉石一样的成分。
   作为一名户外运动爱好者,日日亲吻大自然已是我割舍不断的依恋。
   我几乎天天出入取土场,把那里的每一寸土地不但用脚做了丈量,而且用心也做了丈量。每一个角落,在我来说,都可能是淘宝的好去处。那根钢筋钩子既是我的探测仪,又是我的挖掘器。那些壁立陡峭的土崖,随着季节的更替及风吹雨刷,大块的土体分崩离析滚落而下,也时不时得到一些惊喜。
   在单位西边的一条宽阔的季节性河流上,近年自上而下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山川绿了,梁峁绿了,水土的流失得以控制,昔日的洪水自然消隐,因而随着建筑业的兴起,河床里鳞次栉比的沙石场相继而生,那些从地下开采出的石头,由远及近小山似的模样,是我寻找所爱的又一场所。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积攒的石头越来越多,我遂把石头进行了归类。一部分弃之野外,回归自然,一部分存于陋室,与我作伴。那些石头看似冷冰冰的世界,在我总感觉似有生命的迹象仿佛存在。
   在家里,我把筛选过的石头分为三类,一类放入一个长方形的鱼缸里,这些石头有圆形的、椭圆形的、长方形的,有王八状的或扇贝形的,也有类似深海鱼头形的,色泽深浅不一,造型各异,花样百出。妻在放入石头的鱼缸里养起了金鱼,鱼儿在石头间穿梭,攀上爬下游刃有余,如同在大自然中游弋一般,舒坦自如;一类用于把玩,是我两颗心爱的球状玩石,一个起名“豹纹石”,一块叫“摩掌石”。两石都呈圆状,比腕力球略大。前者褐黄纹相间,纹路清晰,给人以美的质感,在手心里转动,能感觉到纹路的走向;后者由密布的沙眼构成,由凸起的褐色和凹陷的没有褪尽砂子的白色构成,在手心里转动给人一种摩擦的舒畅感。两颗放在一起,来回转动着克击,声声入耳;单颗分开,转动两球,既按摩了手心,又锻炼了双臂舒了筋活了血;一类摆放在室内窗台上。窗台上的石头略大一些,下面平坦上面耸立,褐色面上黑色线条均匀分布,自下而上形成层层平行线,石头高者二十多公分,低则七八公分,经过打蜡处理更显光亮,摆放在一起,给人群峰缩小的模板感触。那些石头静如处子般站立在那里,不知春秋也难得冬夏。我常不在家,室内卫生大都由妻来打理,对妻来说,那些石头横躺竖卧,常惹她生一腔闷气,“杏目”短不了朝我圆睁。
   在我独处一隅的办公室,桌面上摆放着两样东西构成的造型,底座是一块鱼盘状的白色石头,棱角分明,盘子的一头有两个遥相呼应的耳子状的造型,上面是一块黄褐色的石头屹立于中间,其形体如同一个石化的头骨,嘴角、眼廓线条还算分明,感觉非同一般。办公室的地下摆放着像树木化石一样的几颗石头,石块上下截面平行,仿佛一截木头一劈两半,一半多一半少,而多半截的那块被我意外拾到。石头的一面露出树体的外表,白色天然涂层如石化的树皮,可以撬得脱落。一面是树木的内里,里面树木的纹路自上而下十分清晰。而令人叫绝的一块石头,中间树心石化的黑色痕迹表露无遗。
   我对奇石一窍不通,真假不辨,常见一些举办奇石展的场所,那些石头少则几万,多则十多万,或者更多,价格在我来说足够耸人听闻。那些石头五花八门,光鲜亮丽,梨花带雨,青翠欲滴,极具震撼眼球的那种魔力若隐若现。我的腰包向来羞涩,也就不敢上前主动搭讪,就是再热情的店家我也不敢趋前半步,总觉得那里暗藏玄机,那些人在我的潜意识里,剔除不了耍宝卖艺的货江湖货色的嫌疑。在那个空间里,我充其量也就是“看热闹”的外行而已,难得门道所向。
   我曾去我居住的小城一个称之为“奇石缘”的奇石馆转悠,那些光滑如镜的石头令我流连忘返,常有购买的缕缕冲动,但转念一想我又不识真假,遂放手。一日在一家鼎鼎有名的房地产售楼处转悠,忽见门外左右的两个“镇门”奇石,雨淋风化开了几个口子,细心一看,就知是奇石场所售的那种奇石的“裙底”走光。而室内价格高昂的“奇石”仍静静的立在那里,显示着其不菲的身份。我一时恍然大悟,原来那些美妙绝伦的奇石,好多都是钢筋架子搭建水泥制作,抹上一层涂层,以假乱真,讽刺意味昭然若揭。
   我平时的锻炼也增加了一项内容,就是在找石中匆忙度过,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情。
   淘来的这些石头,我不知道其价值何处,但都是我心血的凝成。不管如何,这些石头在我手里,自娱自乐的时常欣赏和把玩。在这个过程中,总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在心中拥堵,遂记下如许文字聊以自慰,或许那扇意念的心窗,会轻轻的自然打开。

共 547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散文《米脂归来》及《淘石记》是篇风格朴实、语言流畅的抒情散文。作者成功运用纪实手法,近似白描般的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陕北高原极有地域特色和文化气氛的栖息地——米脂。作者用相当厚重的笔墨为我们展现了米脂的人情风貌,其实单是陕北的风景地貌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这些还不够,作者还为我们展示了家乡古老而又富有情趣的婚嫁风俗,作者把这些民俗民风写得很细,通过这些描写,进一步表现了米脂的文化,米脂人的聪明才智和善良心地;《淘石记》文字清淡,没有艳丽的形容词,来自于实际生活,简单的就三字“玩石头“,但又有生活情趣,表现了自己对石头的依恋。大凡散文作品,都有一个凝聚点,作品只有有了凝聚点,才有意境,情感也才会集中,也才能让读者体会到作品的深远内涵。本篇散文的凝聚点就是作者那鲜活的心灵,正是这样的心灵,这样的心性,才有其作品的个性。感谢作者赐稿流年,佳作,倾情推荐阅读!【编辑:地人】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823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地人        2015-08-21 23:59:05
  每次拜读大作都是一次学习,让我想起了《秦腔》中的一些场景,谢谢赐稿,祝愉快。
2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5-08-23 06:57:57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