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沙谷纪事

精品 沙谷纪事


作者:邵晓林 布衣,418.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53发表时间:2015-08-22 08:00:46


   ——沙子,字典上的解释为:细小的石粒。其用途广泛:建筑、修路、过滤、养殖美化、冶炼、制造,在体育运动、防洪设施,日常生活中的清洁,乃至战场上、练靶场上的保垒也用沙包,死了人最后的葬礼:撒沙也是它。
  
   我的家乡,有个奇怪的名字:沙谷村。
   沙谷村,曾经是个很优美的地方,据老辈人讲,村子四周被丘陵包围着,圆圆的围成了一个盆状,把那个小村子紧紧的儿抱在怀里,丘陵上栽满了柿子树,每到夏天,满岭绿树随着微风起伏,就像大海波浪中轻摇着一只小船,村边,就是那个深深的大沙谷,一直延伸到遥远的中条山下。
   单从字面看,沙谷,就是有沙子的山谷,或者山谷里有沙子,但是有谷就有山,黄土高原所多的是丘陵,沙谷的沙子就遍藏在岭子下面。打我记事起,常常有人在自家房屋下、田间村头、乃至在挖红薯窖时都可以挖出大量的沙子来,从此,我的村子因沙子多而闻名,四乡八村的人们都到沙谷里取沙造房,后来,大概因为沙子多的缘故吧,镇上专门成立了一个沙子站,就是往全国各地发运沙子。那时还是大集体,在沙谷制高点,西边的岭子上,一台当时十分罕见的大型推土机日夜轰鸣,揭开厚厚的土层,就像一个大馒头扒光了皮,然后,成群结队的平车、驴车、手扶拖拉机源源不断地运送沙子到镇上的火车站台。
   老百姓对于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向来很淡薄,大都不甚珍惜,认为是天生的,谁乐意谁取吧,其乃我何?尤其前几年的乡下人,只要不挖我祖坟老宅,图的个相安无扰,只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晋南农村,早汤中面晚泡馍,少管闲事,一日三餐,悠哉乐哉!
   从古自今,我们中国人都信奉所谓的风水的,虽然它属于迷信,但它同时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了它,便无法诠释那些古代建筑、宫殿寺庙以及地下的墓葬陵寝。何谓地灵人杰?家庭兴旺、后辈发达,都是因为有风水好,最后死了,也千方百计寻觅一块好地方,给自己舒舒服服的睡下,也让儿孙挨着自己舒舒服服的睡在旁边,这就是所谓的风水宝地。
   我似乎觉得,我们这里早先就是一块风水宝地。
   听老辈人讲,过去我们村有很多庙宇,有关帝庙、财神庙、龙王庙、菩萨庙、甚至还有白蛇庙、华佗庙……因为我们这里沙多,地下虚,建庙之多,有稳固镇压之意。这些庙里虽没有和尚,但每一个庙里都自己有田产,村里还有一个行善的叫老善人的老头,他每天几乎都去庙里烧香、打扫,把一些污秽之物烧掉。秋后,那些官人以及好事者去把收获的钱财存起来,用来养庙以及商议来年耕种之类。不知多少年了,至解放前,这个仅仅七户人家的小村子,乡民安居乐业,富足远近闻名,家家都是良田百亩,牛马成群,有场院、轿车子,常年雇着短工伙计,那时,方圆的人们想把自己姑娘或者亲戚嫁到我们这里。村里还有一座高大的戏台,晋南蒲剧名角杨虎山破的台,正月里,放烟花,弄热闹,四乡八邻赶集看戏,那排场,比镇上的繁华有过之而不及。
   上了年纪的讲,这都是因为风水好。
   这种风平浪静的美好时光一直延续到了毛泽东时代,后来忽然开始了扫四旧、破迷信,全村的庙宇被拆了个一干二净,神像泥胎大搬家,全部扔到沙谷沟里,去到东海龙王那里喂鱼去了。
   一九八几年的时候,有一个北京大学地理系的博士叫莫多闻,他写了一篇论文,论证我们这一带曾经属于远古时的汾河古道。有谷就有水,有水就有沙,沙谷沙谷,当年的汾河,从临汾盆地,吞浍河、挟董泽、并涑水,从我家乡,一路呼啸,越过运城平原,汇入黄河,直奔大海……
   好像是为了验证他的观点的正确,在沙谷里,后来果然挖出了几幅庞大的龙形的骨架来,就像现在电视上看到的恐龙一样。县文化馆来人取走了骨架,送到省里鉴定,说那不是龙骨,而是很久年前的一种生长在水边的叫什么马的动物,由于地球变动,或者地震灾害什么的,被永远的埋在河谷之中了。
   原来我的家乡曾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地方啊!就像歌里唱的“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虽然没有姑娘、也没有艄公、没有号子,但我脑海中出现了一副神奇的画面——湿地上万鸟憩息,动物结群,一只白天鹅在水中悠闲的漂浮着……
   然而,悲剧是怎样发生的,歌中画面又是怎样毁灭的,不得而知,我便设想在一个静静的黎明,或者一个夕阳西下的黄昏,仅仅那一刻,万万千千有灵性的生命永远静止在了那里。
   ……
   转眼到了一九七几年,轰轰烈烈的采沙运动已经结束,因为已无沙可采了。水往低处流,沙子钻到岭底去了,镇上以此而建的沙子站也取消了,刚开始,村里有些人不甘心,打一个深洞,往外掏沙子,但有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血的教训,才遏制了近似疯狂的采挖。
   我曾经见过劫后的沙谷,沙没了,谷没了,岭没了,代之而来的是遍地坑洼,像盗取了的坟墓,被抛骨扬尘了一样。当年那么繁忙热闹的西岭,静寂了,像被人宰割的失去了左半壁,又像缺了上颌的沧桑老人,正沙哑的像人们述说着自己的不幸。走在沙谷里面,我努力地寻找当年的记忆。恰逢几个拄着拐杖,颤巍巍的老者,一说起沙谷,说起村里百年前的辉煌,他们忍不住老泪纵横:“会有报应的!会有报应的!!”
   灾难似乎没有降临。但只从开采沙谷以后,沙谷里面变得开始“不静”了,有人亲眼看见,夜深人静时,从沙谷里面飞出无数的鬼灯,忽忽闪闪、飘飘悠悠,飞向野外的坟地。曾经有几个胆大好事者,壮着胆子去一探究竟,明明灯火飞舞,可是等你到了那里,却什么也不见了,令人大惊失色,魂飞魄散。久而久之,胆小者宁可多走几里路,也要绕过沙谷,就是大白天,从那里经过,也不由的毛骨悚然。沙谷,成了瘆人谷。
   后来,发生了这样一件奇怪的事情。有一年夏收之后,附近场院里堆积的麦草垛不知怎么就自己着火了,起初,谁也没有在意,以为谁不小心弄着了。可是,第二天,好好的麦草垛又莫名其妙的着了,等人们将火扑灭了,第三天,余下的草垛又着了。为此,村里专门派人守在场院,可是第四天火照着不误。村里这下断定是有阶级敌人搞破坏,因为麦草喂牲口,夏耕秋种,所以马上报告给了公社。有一个刚调来的年轻女干部就是不信神鬼、不怕邪,自告奋勇一弄究竟,去亲手抓住搞破坏的坏人。她一天二十四小时守在草垛旁,白天平安无事,到了晚上,那天正好是个阴雨天,她似乎以为火绝对是着不起来了,就在她模模糊糊之时,只看见无数冤魂冲出沙谷,直奔场院而来,等她睁开眼时,万千鬼火围绕在她的身旁,犹如群鬼跳舞,她大叫一声,失去了知觉。
   也许为了求得心理平衡吧,不少人开始自圆其说。村里有个阴阳先生说,当年沙谷是阴间的一扇门,沙谷揭开后,里面的大鬼小鬼都放出来了,他们四处寻找自己的坟墓,假如你从那里路过,他就会跟着去你家里。
   村里曾经出了几个大学生,假期回乡时,给人们解释说,当年开采沙谷时,挖出的动物化石,上面有一种化学元素叫磷,能自动燃烧,尤其是遇到高温时燃烧的更厉害,白天由于光线强烈看不见,到了夜间,就可以看到在野地里白色带蓝色火焰的,那叫磷火,俗称鬼火。
   这种说法也许是正确的。
   去年立秋后,我一个发小打电话,说村里被洪水冲了。原来那天中午,晴天霹雳暴风雨,罕见的大雨一直持续了九十分钟,因为取沙之后,洪水已不能寻谷而走,四处泛滥,冲出沙谷,冲向村子、房屋,冲向田野、庄稼……

共 291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私挖滥采,不仅浪费资源,还破坏了大自然,其造成的后果,当是引发自然灾害,殃及无辜的生命。文中,作者再现了记忆中的那片沙谷,本是少时成长的乐园,有着古屋庙宇,长着喜人的庄稼,也为一方水土人文。却因为人类的贪欲,开采不当,流失了财富,引发山洪暴发,使人们痛失家园。文章字里行间对这样的破坏现象痛彻心肺,对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起着警醒作用,推荐!【编辑:冰煌雪舞】【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50823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5-08-22 22:02:31
  文字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读来给人感思,欣赏,问候朋友,期待精彩不断!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