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字相伴 岁月静好

编辑推荐 文字相伴 岁月静好


作者:异乡的默默 举人,316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53发表时间:2015-08-22 10:12:59
摘要:今年,在我区教体局组织的“十大读书人物”评选活动中,我在众多选手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被评为”十大读书人物。颁奖大会上,我的发言感动了在座的每一位领导和老师……

文字相伴  岁月静好 年少的时候,教书的四叔家的《少年文艺》、外婆家的一箱小人书是我唯一的精神食粮。看得久了,那些书上的内容几乎都能背下来,于是,我就躲到里屋,抱出家里那本厚厚的《第二次握手》,虽然看不懂,但是苏冠兰和丁洁琼的名字以及丁洁琼那鼻腻鹅脂的鹅蛋脸却早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初三的时候,琼瑶的每一本小说,在老师和家长的严查秘访中按部就班地在班里所有的女生手中一一传阅,痴迷于琼瑶笔下的每一个故事.
   高中时,就读于一偏僻的学校,根本就没有图书室,繁重的学习压力,让整个高中紧张却不活泼,根本就没读几本书。
   大学时,上课之余,呆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于是,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廊桥遗梦》、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小仲马的《茶花女》、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雨果的《悲惨世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张爱玲的《半生缘》、《倾城之恋》、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一一走进我的生活。
   上班了,工作之余,读得最多的就是教育类期刊和教师作家的文章。于是记住了一大批全国名师的名字:于漪、窦桂梅、华应龙、王栋生……流连于一大批教师作家的优美文字,我几乎阅读了张丽钧、丁丽梅、马德、范晓波等作家的所有博文。
   四十岁的时候,喜欢上了贾平凹的《活法》,不是一般的喜欢,是喜欢极了!
   另外,沈从文的、汪曾祺的、莫言的、毕淑敏的、周国平的、张晓风的……特别是张晓风的散文《花之笔记》,读到令我痴迷、惊叹,惊叹于文字的奇妙、惊叹于作者的聪慧与敏锐的触角……
   另外,我还读了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李希贵、魏书生、李镇西等教育家的文章,感佩于他们的教育思想、教与理念及高尚的教育情怀。我还读了一些画家的传记,特别是欧文-斯通的《渴望生活--梵高传》,书中,与作者同命运,与主人翁共呼吸,那份感动与感叹无语言表。
   如今,总感觉时间有限,自己要做的事情太多,可又无从取舍。周国平先生的《生活的减法》让我豁然开朗,他在文章中说:“倘若我们知道自己已经来日不多,只能做成一件事情,我们就会判断出什么事情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了。如此看来,我们即使还能活很久,又何妨用来日不多的标准来限定必做的事情,从而为享受生活留出更多的自由时间?”
   人的一生中,我们的比较优势可能只有一项或两项,我们虽然再努力也成不了刘翔,但我们仍然能享受奔跑。于是,教学之余,我果断地选择了读书、写日志。
   我有个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因为只读书不做记录,很快就会忘记。我把最能打动我的句子、段落摘抄下来,把自己最真切的感受记录下来,没事的时候,就拿出来看一看,看得多了,很多句子就能背下来。
   上班以来,我一直坚持读书、做摘录,虽然断断续续在《山东教育》《基础教育》、《素质教育》、《沂蒙教育》上发表过几十篇文章,可是,却没能坚持写。去年暑假开始,我决定写空间日志,便开始留心学生、观察课堂、关注生活……因为,它们都是我写作的素材。有事写,没事也写,实在没得写,就找来别人的话放到“说说”里。一年来,我撰写了几十篇空间日志和几百条说说,由一开始的搜肠刮肚、极不适应、努力坚持,到现在的爱不释手、欲罢不能,并能自如地进行表达。这一变化,让我自己都不敢相信。
   教师作家张丽钧在《没有一天不值得记述》中说:“我是一个从日记中走出来的作家。我所写的文字,第一个感动的就是我自己。我啜饮着自我调制的饮品成长,骨骼强壮,心地纯净,笑容美好。如果我们觉得哪个日子过于苍白,根本不配走进日记,那就证明我们需要丰富自己的心灵生活了。让我们的思想留下它珍贵的辙印,这是对自我的尊重,更是对岁月的酬酢。没有一天不值得记述。明白了这一点,你的日记就可以摇曳生姿,你就可以期望被日记托举起一段不乏光彩的人生。”她还说:“这些年下来,我发表的文章已达数千篇。我的文章,大多是采撷于平常日子的叶片,将它们汇集起来,我就看到了一大片令人欣幸的葳蕤。”
   为参加区里组织的读书人物评选活动,我让我家王老师帮忙把自己一年来写在空间的文字整理打印。当他把厚厚的一本送给我的时候,说真的,我都有点被自己感动,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竟是那么厚厚的一本!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坚持的力量!
   有人说积累是一种毅力,是从微小到伟大的必经之路,是成功的前提。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一个普通的中学美术教师,从不追求和奢望什么伟大与成功,可是我却很喜欢静静阅读和用文字记录的过程;很享受这份坚持与执着的经历;很愉悦于一步步的积累、一点点的积聚带来的从量变到质变的那份飞跃的惊喜。
   教书的人不读书,是一件很不正常、很危险的事,它会让我们陷入职业倦怠的漩涡。张丽钧老师说:“我们需要读书,就像青春需要爱情。”周国平先生说:“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我们排除做学问很实际的目的,读书就是我在吸取营养,把自己丰富起来。我自己感觉,读书最愉快的是什么时候,是你突然发现‘我也有这个思想’。最快乐的时候是把你本来已经有的,你却不知道的东西唤醒了”。王开玲说:读书不为别的,是让书里的那些精神光线或美学营养,照亮我们,提升我们的心灵视力,滋养和愉悦我们的人生。有句话说得好,“你喜欢这些东西,说明你本身即属于这些东西”。
   王栋生老师说:“让学生成为善于学习的人,教师首先必须是个读书人。教师能想到职业责任,就会自觉地读书学习。一个善于思考,有辨析能力的教师,他能从任何读物中获得有益于教育教学的启示。教师的知识背景宏大辽阔,学生就能在他的课堂看到星空。很多富有智慧和经验的人,往往都有长期的阅读史,他们视野开阔,有趣味有追求,有独立意志和见解。
   视野开阔了,反观教育教学现状,常有顿悟。课堂的魅力就是教师的魅力,而教师的魅力其实主要就是学识的魅力。教师在讲台上一站,就要让学生感到你有一种源于知识的人格魅力。这种魅力,更多的来自阅读。李镇西说:我有一个不一定严谨的说法,只要教师肚子里真的有学问,那他无论怎么教,甚至哪怕他“满堂灌”,都叫“素质教育”,都叫“新课改”!旁征博引,信手拈来,雄视古今,联通中外……这样的课不但吸引了学生,而且震撼了学生的心灵,打开学生的视野,激发了他们的思考与创造!如果老师肚子里空荡荡的,只会根据教参来备课上课,课堂上必然捉襟见肘。阅读是为了充实我们作为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为了让我们能够站在人类文明的精神高地俯看我们的每一堂课!
   很喜欢王栋生那独具视角的见解,他说:“青年教师跟老教师学,未必每天去听他的课,比较有用的,是观察他业余时间做些什么,别人玩乐消遣时他在做什么,大家一窝蜂地“跟风”时,他又在想什么,慢慢地,你就明白了。爱因斯坦说:“人与人最大的区别在于业余时间。”业余时间的安排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个时段干什么影响着人生的成就。
   文字相伴,岁月静好。
  

共 278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做为一名老师,教书育人是不可不读书的。老师首先必须是个读书人。作者是一名爱读书的人,世界名著,古今中外的书都爱读,读文学,也读业务书籍。许多年来,作者始终坚持读书并做笔记,把读书做为一种爱好,在读书中积累,在读书中提高,既开阔了视野,又提高了业务能力。欣赏。【编辑:紫气东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紫气东方        2015-08-22 10:13:17
  读书是一种爱好,很多人总是说没有时间读书。这都是借口而已。其实,把玩的时间用在读书上,哪怕只是一部分,这就够了。问好文友。
紫</span>
      </div>
      
       <!--回复评论-->
      	      
        <div class=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