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渔舟唱晚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渔舟】退麦种(小说)

精品 【渔舟】退麦种(小说)


作者:马仲良 秀才,1216.6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869发表时间:2015-08-25 13:21:23


   一
   田聚村是豫南的一个小村子,它位于淮河的北岸,这片土地肯定是承受了淮河的恩赐,这里年年风调雨顺,从没有绝收的年景。九三年雨水多,连麦秸垛都给冲走了,这一年照样产了不少粮食。九八年的大洪水能把诺亚方舟冲到山顶,那一年的稻谷依然获得了好收成。这里几乎什么庄稼都能生长,小麦、水稻、玉米、大豆、高粱、红薯、荞麦,凡是土壤里能生长的,都可以在这片土地上种植,即使把青藏高原上的青稞种在这里,也能结出果实来。在南方打工的人把海南岛上的香蕉移植在家门前,居然成活了,那叶子就有一人多高,还结出了像毛衣针那样细小的香蕉,只是还没有到香蕉成熟的时候就被霜打焉了,人们就把这些细小的香蕉和老母鸡放在一起炖,说是能治疗冠心病。未成熟的小香蕉挤在一起,的确像心脏的样子。这片土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李文明的祖祖辈辈就生活在这里,他在这片土地上已经侍弄了几十年,巨大的打工潮都没能把他冲离过这片土地。如今,他已经六十岁了,现在种地没有一点负担,还有各种各样的补贴,他更加安心地在家种地。
   今年临近霜降的时候,李文明就把自家的稻田翻了一遍,晾晒了几天之后,准备种上麦子。他把拖拉机开到地头,正准备往地里撒麦种,这时,副村长风风火火地跑来了,他边跑边摆手,不让李文明撒麦种。
   李文明把麦种放下来,副村长也来到了他的面前。副村长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哎呀,老哥,你让我好找啊!多亏我找得急,不然,你把麦种撒进去,拾都拾不出来了。”
   李文明听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递给副村长一支烟,问:“到底怎么回事?”
   副村长接过来烟点燃了,吸了两口,平静一下喘息说:“是这样的,你要的这种麦种出苗率不高,不能种。该换换,该退退吧,别种了。”
   李文明一听着急地说:“你是说我这麦种不能种啊。我这地都犁过来好几天了,再不耙上就干了,麦子还怎么能出来?”
   李文明停下话,把一大截还在燃着的烟蒂往路边一扔,挎起筐就要往地里撒麦种。副村长急忙拉住他说:“唉,这事我已经给你说明白了,退不退由你。你要是硬这么种下去,到时候麦苗出得稀了打不着粮食可不能怨别人。依我看还是退了吧,再换上别的种子。”
   种了一辈子地的李文明知道种子对产量的影响有多大,他不敢拿坏种子硬往上碰,他“嗐”了一声,把筐里的种子倒进袋子里,又把袋子系好搬到路旁的架子车上。干完了这些活他无奈地搓搓手,看着副村长。本来他无话可说,打算跟着副村长一起回去退麦种,副村长看到他这种无可奈何的样子安慰他说:“就是啊,咱明明知道这麦种不好,为什么还要种呢?咱不能拿一年的收成打赌。已经有不少人把麦种拉到了村部,正准备退呢。”
   副村长的话不但没有起到安慰的作用,反而勾起了李文明的火气。
   他正要启动拖拉机和副村长一起回去退麦种,听了副村长的话,他用摇柄咚咚咚地敲着机架说:“你们简直是胡弄,年年的种子你们都要插一手,这里面有多大的油水啊?我看你们不如把粮种补贴补给咱,让咱们自己去买种子,想种啥样的就买啥样的,好歹咱不埋怨,哪怕是种上麦子出了棒子草咱也不埋怨你。去年的种子你们搞了七八样,咱们村的老党员就种了二亩地,你们也给他分了八样麦种,害得他没法种,都喂了鸭子。怎么说呢,人家是党员,得和你们保持一致。现在正是种麦子的好时节,种子还没有着落。”
   听了李文明的唠叨,副村长赶紧从兜里掏出两支“红旗渠”,一支递给李文明,一支放进自己的嘴上。然后从兜里掏出打火机,先把李文明的烟给点上,又用手拢着火苗,把自己的也给点上。刚刚接过烟的李文明停止了唠叨。两个人吸了两口烟,吐出的烟圈在秋风中飘荡,不一会儿就和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
   副村长拿过摇柄,要替李文明启动拖拉机,李文明也觉得自己刚才的话重了点儿,就慢声细语地说:“我说兄弟呀,你想想我说得对不对呢?现在是多好的种麦子的时候啊,都掂着犁子犁地了,种子又出了问题。咱这里虽说是风调雨顺,耽误了农时也是要减产的。天误人不丢,人误天不收,有通收之年,没有通收之家啊!”
   听了李文明的话,副村长停止了启动拖拉机说:“老哥,咱们都是庄稼人,你说这话我懂,再过两天种麦子也不迟,俗话说:寒露早,立冬迟,霜降种麦正当时;现在霜降刚过罢不久,正是种麦的好时候。老哥,说实话,你说的种子的事,其实我们也不想讨这个麻烦,跟烧香磕头一样,一家挨一家地问,你要多少种子,要什么种子;又一家挨一家地把差价钱给收上来,收不上来的你还得替他垫上。收钱这事只有少的没有多的,错了帐只能是哑巴吃黄连,你要是说出去吧,没有人给你补上,还落个别人说你笨蛋,这点小账都拢不到一块,要是管着几百万几千万的资产那怎么办呢?种子拉回来了还要一点一点地分,你一百斤他二百斤,要是分错了,还是自己吃包子,一袋种子一百多块钱,你不赔说得过去吗?说实话,要是依着我,把种子补贴钱按照地亩子数都发给咱,或者像直补综补那样,把钱直接打到咱们的银行帐户上,咱们到种子公司去买种子,这样多好呢,买到孬种子,咱可以直接找种子公司,要求他们负这个责。有一年,我的一个亲戚在种子公司买了种子,可能是因为墒情不好,也可能是种子有点儿问题,种上以后出苗有点儿稀,我的亲戚就打电话给种子公司,种子公司立马就来人了,还带了农科所和保险公司的人。他们在地里又是扒种子又是拍照,还把扒出来的未生芽的种子带了回去。据说保险公司一亩地赔了他二百多块钱的损失,大概是这家种子公司入了保险。我的那家亲戚那一年的小麦收入加上赔付的钱比小麦长势好的人家收入都高。像这样在种子公司买的种子咱们没有后顾之忧,哪像这分种子,出了问题一个字:退,退到哪里啊?我看是退到面粉加工厂吧。”
   副村长一口气说了那么多,说得嘴都起了泡沫,李文明只顾听,没有插一句话。他手里的烟早已燃完了,他扔掉烟头,仍然只顾听。其实,他听的还没有想的多,听到副村长说种地直补综补粮种补贴时,他就完全听不进副村长的话了,他在想他的那三十亩地。他家的地本来没那么多,因为李家在村里是大户,本家沾亲带故的兄弟爷们占了好几十口子,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常年不回来,就把土地撂给他耕种。有时候那些撂给他地的兄弟侄子们逢年过节回来了,就在他家里吃住上十天八天的,他不计较,也不在乎,因为他种着别人的地,的确得到了不少好处。虽然这些好处都是自己的汗水换来的,但是他在内心依然感激人家,这正是中国农民的“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感恩心情。有时候回来的人又出去打工了,他就把面粉,大米装上一袋,让人家带到城里去,别人不好意思,要给点钱算是买他的粮食,他则坚决不要,说:“你们在城里都不容易啊,一把青菜,一口水,一粒粮食都得花钱买,离了钱寸步难行,不像我这在乡下的,就是没有钱,过个月儿半载也不会挨饿受冻。我种着你们的地,供点吃的也是应该的,不就是少卖点少花点嘛。”他这样热情诚实地对待本家亲戚,也换来了他们对他的尊重与关心,无论谁从外面回来,都要给他捎回来一些好烟好酒;赶上逢年过节或是他身体不舒服的时候,问候和祝福的电话就会接连不断。
   副村长说完了一大通话,掂着摇柄站在拖拉机旁,他看到李文明仍在沉思,以为是李文明对自己的话很赞成,他心里感到很欣慰,很舒畅,以为找到了知音。他摆了一下左手,说:“老哥,想想想,想个吊呀,走一程是一程,过一天算一天,走哇,他们该等急了。”说着说着,拖拉机突突突地响了起来。在突突突的机器声中,副村长凑到李文明面前说:“刚才我说的那些话别当回事,别放在心上。”李文明点点头,表示明白。其实,李文明根本不知道他都说了些什么,也不知道他让自己别把什么放在心上,他只是机械地应和着。
   拖拉机带着他们往回走,在车上,李文明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急忙大声地“唉唉”了两声,虽然有拖拉机的巨大响声,但是副村长还是听到了,因为李文明唉的声音的确很大。他松下油门,踩着刹车,回头问李文明有什么事,李文明用双手合成个喇叭,尽量把声音提得高高的说:“咱们这不是去退麦种吗?我家里还有几袋子,都拉着退掉吧。”于是,副村长开着拖拉机拐了个弯到李文明家里,把那几袋种子也装到了车上,装车时李文明还在叹道:“去年的麦种那样搞,分到了八个品种,好在今年让自己要麦种,以为要到了好种子,谁知道又落个这样的结局。”副村长只是不停地帮他往车上装麦种,没有接他的话,他在想刚才他说的最后那句话,他怎么能说出这些麦种要退到面粉加工厂去呢?好在这句话是当着李文明一个人说的,不是公开的言论。临上车时他要求李文明别把他的话放在心上,指的就是这句话。事实上,李文明根本没有听到这句话,看来副村长的担心有点多余。
  
   二
   副村长说这句话也不是空穴来风,是有那么一点点根据的。
   麦种拉回来的前一天,副村长的一个妻老表给副村长打电话,说他在一个面粉加工厂打工,副村长问他干什么,他说在包装种子,当时副村长很不以为然,以为他是开玩笑,于是就答道:“你在装熊吧。”他的妻老表听了很着急很认真地说:“不,是真的呀,袋子上都打着标签呢,有的都装到车上运走了。这话你可不要乱说啊!对谁都不能说,说出去可不得了。”副村长的妻老表说得那么严肃,副村长还是根本没有放在心上,因为他压根就不会想到会有人在种子上打主意,现在种子真的出了问题,副村长就很自然地想起了妻老表的那句话。一听说种子出了问题,他就想把他知道的这个情况告诉村长,转念又一想,或许村长已经知道了种子的内情,要是他再告诉村长,表明自己知道这些种子的来历,那对自己肯定是不利的,于是他决定守口如瓶。没想到刚才在地头把这句话给嘣了出来,看来他的嘴还是缺少个把门的。
   副村长开着拖拉机在向前走,李文明就坐在麦种袋子上想,他仍然在想他耕种的那三十亩地,按国家的良种补贴标准,每亩地十块钱应该是三百元,而今年他要了二十亩地的种子,得到的补贴也是二十亩地的,剩下的十亩地的种子完全靠自己去买;那二十亩地的补贴钱他一分钱都没有见到,只是在买种子时一斤少缴了五毛钱,二十亩地的种子合在一起少缴了二百元,就算是良种补贴,那么他还有一百元补贴哪里去了?因为去年的种子那样分,有的老百姓就伤了心,今年干脆一两种子都不要,这样肯定得不到一点补贴。自己的补贴,别人的补贴都不去想了吧,这些年种地没少得国家的补贴,应该知足了。在以前种地要缴农业税、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乡村教育费、计划生育费、优抚费、民兵训练费、乡村道路维修费、劳动积累工等十多种费用,现在呢,没有任何费用了,还有许多补贴,国家对待老百姓真是好哇!老百姓真是得到了不少实惠。想着想着,他对种子补贴的事就淡化了。不过一想到不生芽的种子,他的心里就不舒服起来。
   拖拉机带着李文明不一会儿就到了村部,这里已经聚集了很多人,都是田聚村的耕作者,中老年人居多,因为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留下来的年轻人或许正在地里犁地,没有来,来的三几个年青人也都守候在自己的种子旁。今天来退麦种的还不乏妇女。总之,凡是牵涉到这个出芽率不好的种子的家庭,都有人到场,大家都显得很焦急,很无奈。
   副村长一到场,就把李文明撂在一边,慌慌张张地到了村部办公室,他把找李文明的经过简单地向村长汇报了一下,只是没有说种子是从面粉加工厂过来的。村长说:“都来了吧,好,咱们先开个会。这次主要是这个种子的事,有人芽了芽,说出芽率很低,一百个麦粒出了不到四十个。这个问题我已经请示了乡里,乡里说不让种,要求退,都到这一天了,换是换不成了。事就难在退种不退钱,上面说钱等以后再退。有的家里光买种子花了好几百块,不能种,又不退钱,还让他们再拿几百块钱去买种子啊?这样他们不生吃了咱。就这个麦种摊一万多块钱,咱们谁有那么多钱先垫上退给群众?依我看,还是不折不扣地按上头的安排,麦种叫他们退出来,至于麦种钱,上面啥时拨下来咱啥时退给群众。缺的麦种叫他们自己想办法,哪怕从穴子里挖出来的麦子下地,咱也不管了,这个种子弄得我伤心带够。”
   村长的话一落音,副村长就抢过话头说:“这样做于情于理都不合,你想想,人家老百姓把钱一五一十地数给你,让你去买种子,结果种子不见,钱也不见,他们会干吗?现在种地都是合计好的,化肥多少钱,柴油多少钱,种子多少钱,都是事先计划好的,这样一下子又多出几百块买种子的钱,他们有吗?再说了,就是有,他说他没有,你又不能把手插进人家的口袋摸一摸有钱没钱,他硬找你要钱买种子,咱也无话可说。人家把钱交给咱,买到种子给种子,买不到种子退钱,这是天经地义的,从南京说到北京也是这个理。”

共 10978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正是种麦子的好时节,种子却还没有着落。种了一辈子地的李文明,自然知道种子对产量的影响有多大。年年的种子都要经过村镇领导在里面上插一手,方便抽取里面的油水,这种行为确实让人愤慨。文章聚焦于淮河沿岸的村庄,一场退麦种的风波,背后是对芸芸众生的悲悯和同情,什么时候咱们的老百姓才能够摆脱靠天吃饭的辛酸无奈,什么时候咱们农村才能摆脱愚昧与贫穷的落后窘境,这也正是我们写作者应该在作品中多多注意的。作者显然相当熟悉写作环境,才能在文章叙事上密不透风,小说语言、细节都非常值得品味,有独特的张力,推荐。【编辑:柳约】【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826002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柳约        2015-08-25 13:23:44
  马老师的文章总有浓厚的现实意义,读完让人深思。
一笑寂寥空万古,三分明月照大江。
回复1 楼        文友:马仲良        2015-08-25 22:19:24
  感谢柳约的点评!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