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雀巢征文】有一种抗战精神叫“刘老庄连”(随笔)

精品 【雀巢征文】有一种抗战精神叫“刘老庄连”(随笔)


作者:独上月楼 举人,3903.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036发表时间:2015-08-28 12:34:13
摘要:然而,我一直没有忘记碑记中李一氓先生那句振聋发聩的提问:“他们凭了什么有这样一股不挠、不屈、不止的抵抗力量呢?”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发问,它关乎烈士们宁死不屈的英雄主义来源,关乎抗战精神的根本,也关乎我们纪念抗战胜利的现实意义。很多天来,我一直在苦苦追寻答案。直到我仔细拜读了时任团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的胡炳云将军《哭老战友——纪念刘老庄八十二烈士殉国50周年》一文,我认为,我找到了答案。

【雀巢征文】有一种抗战精神叫“刘老庄连”(随笔) “新四军‘刘老庄连’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正所谓‘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这段重要讲话,揭示了“刘老庄连”等众多英雄群体在中国人民抗战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和作用。
   可是,很惭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对赫赫有名的“刘老庄连”一无所知。
   第一次知道“刘老庄连”是在今年四月,我新雀之巢文学社团筹备开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征文活动之际,因了顾问单位之一的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副会长任全胜的介绍,新四军“刘老庄连”这个杰出的抗战英雄群体以及他们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开始走入我的内心。
   “刘老庄连”究竟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在那场殊死的战斗中究竟发生了哪些不同寻常的壮举?他们的事迹何以得到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高度褒奖?……怀揣着满满的好奇和敬重,我曾两度走进江苏淮安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
  
   第一次是在今年5月底至6月初,我与丈夫及亲属一行六人赴苏北老家探亲。因公公婆婆皆为新四军老战士(均已去世),我们为此行取名“新四军后代返乡团”。其中,专门安排一天住淮安——拜谒“刘老庄连”的英烈们。谁知,抵达烈士陵园才发现,那天是纪念馆闭馆日(每逢周一闭馆)。已经确定的行程偏又无法更改。带着些许遗憾,我们瞻仰了八十二烈士陵园,为烈士纪念碑敬献花圈,默哀,鞠躬,寄托我们的景仰和哀思。止步于庄严雄伟的八十二烈士纪念馆前,仰望着当年苏皖边区政府主席李一氓题写的挽联:“由陕北到苏北,敌后英名传八路;从拂晓到黄昏,全连苦战殉刘庄。”我在心底默默承诺,八十二英烈,我会再来看你们。
   两个多月后的8月8日上午,我和丈夫在淮安检察官小张陪同下,第二次驱车赶往烈士陵园。一路上,骄阳似火。刚走进陵园,就有一片绵绵细雨穿过热辣辣的阳光轻轻飘落,落在我们的头上、脸上、肩上,清爽怡人。善解人意的讲解员姑娘对我们说,这叫“太阳雨”,你们再次来看烈士,他们感动落泪了……
  
   纪念馆里,伴随着讲解员生动详实的介绍,一张张珍贵的历史图片,一帧帧英烈的遗像遗迹,一件件惨烈的战场遗物,一个个尽可能逼真复原的战斗场面以及一幅幅动人心魄的题词挽联,历历在目。其中一具锈迹斑斑弯成半弓形的铁棍刺痛了我的眼,我不敢想象它的真身是“刘老庄连”战士使用过的步枪......一时间,好似卷起漫天硝烟夹带着震耳欲聋的枪炮声,把我的思绪带进72年前苏北淮安那个血色黎明。
   1943年3月17日深夜,驻扎在淮安一带的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团部通讯员胡友明被团部派来的人从梦中叫醒。走进团部,见几位首长围坐在桌旁,个个愁眉不展。团长胡炳云见他来了,表情严肃地说:“小胡,这里有封信,你负责送到古寨南边刘老庄附近,交给我军十九团四连,鬼子要进行梳篦‘扫荡’,叫他们赶快‘跳出圈子’。”临出发前,首长不放心地再次叮嘱小胡:“信一定要送到,否则就杀了你的头。万一遇到情况,你就把信吃下肚。我们马上就转移了……”小胡“啪”一个立正敬礼,接过信就消失在茫茫夜幕中。
   3月18日黎明前,小胡已接近刘庄,因怕搞不清地点误入“鬼子窝”,他小心翼翼的一个村子一个村子找,直至天朦朦亮,总算找到四连连部。这时,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已起身洗漱,等他们在信上签上“知”字后,部队开早饭了。小胡随手拿了两块三翻饼,边吃边走,忙着赶回去向首长汇报。
   离开四连不久,小胡听到身后响起枪声,而且越打越紧,越打越激烈。快到团部时,只见团长站在河滩上,急得满头是汗,眼巴巴等着他。当看到信上的“知”字后,依然不放心地追问:“枪打得这么紧,四连怎么还没‘跳’出来?”
   事后知道,四连只有炊事班、伤员先行一步,“跳出了圈子”,其余指战员还未及动身,日军就从四面八方包围上来,战斗立即打响。整整一天的激战,四连八十二名指战员终因寡不敌众全部血洒疆场,无一人投降,无一人生还。
  
   关于这场恶战,不少人写过回忆录,网上也查得到,可我最推崇的还是“诗书双绝的革命家”李一氓撰写的《刘老庄八十二烈士墓碑记》。语言精粹,文简意赅,气势磅礴,催人泪下。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请允许我节录部分碑记,再现那场恶战的全貌——
   “1943年3月18日拂晓,从淮阴城开出一支国际强盗的军队——日寇,十七师团的3个步兵大队,1个骑兵大队;配备有野战炮、重机枪,过了老黄河、盐河向北,梳子样的‘扫荡’过去,一直扫到涧桥、刘老庄。
   刘老庄,在春天,交通沟在庄子里伸出来,散兵壕式的弯曲,不知去向;傍着土地庙,站着持枪的哨兵。战士,枪弹都上了膛,机枪都褪了枪衣,手榴弹都挂在身上,但态度是闲散的。这位置是一个连。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第十九团第二营第四连,从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到司号员、炊事员一共82个人。
   发现敌人,哨兵以连续的发射代替报告,一个连82个人,立刻进入了交通壕,抵抗;交通壕是断绝的,不能退却,抵抗;就是一个连,没有友邻部队,不能够得到援助,抵抗;优越的敌人,迅速的完成了几重包围。不能够退却,抵抗。
   再不是春天,再不是闲散,而是战斗,保卫刘老庄,保卫自己。
   敌人,发起冲锋,一次,无效;二次,无效;三次,无效;四次,无效!敌人认清了对方不能退,集中了炮火,上百门,轰;向着蜿蜓的交通壕,轰。
   这个连,82个人,从拂晓到黄昏,度过那极端紧张、残酷、饥饿、悲壮的12小时,只有枪声、炮弹声、手榴弹声。只有鲜血,挣扎和死。82个,81个,80个,79个,78个,一个一个的递减到不成为连,两个排,一个排,两个班,最后还不到一个班;整天的战斗,整天的射击,剩下来的人和剩下来的子弹,最后还不到供一支枪的连放。绝望的牺牲下去,亦英勇的牺牲下去。
   他们凭了什么有这样一股不挠、不屈、不止的抵抗力量呢?
   等到一条交通沟都寂静下来的时候,天已经同战场一样的昏暗,敌人才敢迟钝地踏向交通沟的边沿,顺着交通沟,错乱地躺着1个、2个、3个……82个中国人民的战士,每一个都染洒着透红的中国人民的鲜血。注视一下,没有一支完整的短枪、步枪、机枪,全部折断了,炸碎了,弹药都射尽了,手榴弹都掷光了。敌人想要,但是不能拿走一支还像样的武器,作为他‘胜利’的代价。他亦无可奈何地搬回他们自己极丑恶的黄色军服包裹着的法西斯腐臭的瘟尸二百几十具,这便是在新四军面前应有的‘缴获’。”
   843个字,仅仅843个字,就把72年前发生在刘老庄的那场恶战全景式、立体化、极富现场感的清晰呈现在我们面前,气吞山河,惊天动地。
  
   这是怎样的一场恶战啊!一马平川的平原上,没有庄子,没有树林,没有坟堆,找不到更多隐身的地方,只能跳进交通沟作战,偏又遭遇交通沟“断头”。没有友邻部队的增援,仅靠一个连的兵力孤军作战,而敌人(日本鬼子加伪军)却是我们的20倍且武器装备精良。从拂晓到黄昏,“整天的战斗,整天的射击”,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连续五次冲锋后,敌人改变战术,几乎所有的山炮、92步兵炮、迫击炮、掷弹筒……一齐向四连阵地轰击。一时间,弹如雨下,烟尘滚滚,大地震颤,血流成河。
   这是怎样的一支队伍啊!明明知道没有胜算,明明知道只能“绝望的牺牲下去,亦英勇的牺牲下去”,没有一个临阵退缩,没有一个贪生怕死。抵抗,抵抗,顽强抵抗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口气。时任团长胡炳云说:“四连凭借防御的是一段不长的‘抗日沟’(交通沟),哪里经受得住雨点般的炮弹!但四连全体指战员有一种比钢铁更坚硬的东西——革命的意志!工事摧毁了,立即又修复了;掩体坍塌了,马上用背包填上去;人负伤了,包扎起来,继续战斗。”直到“弹药都射尽了,手榴弹都掷光了”,我们的指战员销毁了所有文件,折断、炸碎了自己心爱的短枪、步枪、机枪,绝不给敌人留下一支还像样的武器作为他们的“战利品”,而200多具“极丑恶的黄色军服包裹着的法西斯腐臭的瘟尸”则是我们的指战员拼死抵抗的“缴获”。
   这是怎样的一种牺牲啊!敌人撤走后,硝烟还没有完全散去,寒星惨淡。刘老庄的老百姓立即赶到阵地。勇士们最后牺牲的形象逼人泪下:“有的怒目圆睁,栩栩如生的俯卧在战壕边;有的紧握枪刺弓着前腿靠在大树旁;有的双手狠狠掐住敌人的脖子;有的紧咬住敌人的耳朵……依然保持着生前搏斗的勃勃英姿”。忽然,地下传来微弱的呻吟声,人们从血泊里扒出一位身负重伤的年轻战士,他胸前有三个枪眼,鲜血染红了身前的土地。从他断断续续的叙述中人们得知:“四连是完全可以顺利突围的。但是,为了争取时间,让领导机关和群众安全转移。四连决定放弃突围的机会,坚决阻击敌人”。这位24岁的战士终因伤势过重,流血过多,于第二天清晨去世。从四面八方涌来的乡亲们,流着泪收敛了烈士们的遗骸。没有裹尸布,他们拿出了家里的被子和土布。每埋一名,就在小碗里放一颗玉米粒,最后碗满了,整整82粒(因连队文件被销毁,至今能查到名字的烈士只有17人,余下65人均为无名英雄)。泣不成声的乡亲们掩埋了子弟兵烈士的遗体,筑起三丈高的烈士墓......
   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啊!朱德总司令在《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中写道:“我们部队仍然创造了许多史无前例的英雄业绩,涌现出许多出类拔萃的新的英雄们……全连82人全部殉国的淮北刘老庄战斗……无一不是我军指战员的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新四军代军长陈毅盛赞八十二烈士浴血刘老庄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并在《新四军在华中》一文中提出表彰:“烈士们殉国牺牲之忠勇精神,固可以垂示范而励来兹。”时任新四军三师师长黄克诚为八十二烈士题词:“英勇战斗,壮烈牺牲,军人模范,民族光荣。”三师副师长张爱萍将军也为八十二烈士墓挥毫题词:“八二烈士,抗敌三千,以少胜多,美名万古传。”就连伪方亦传出消息,敌军对“刘老庄连”壮烈殉国之牺牲精神深致敬佩。
   八十二烈士牺牲十几天后,七旅司令部政治部从淮涟地方部队中抽调82名同志补入十九团四连,正式命名“刘老庄连”。自此,以“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为连魂的“刘老庄连”浴火重生。他们秉承烈士的英魂,继承烈士的遗愿,南征百战,前赴后继,屡建奇功。之后每年,该连(现为济南军区某部)都要从刘老庄(后扩展到淮安地区)征兵,让英雄土地上的英雄精神代代相传,永不中断。据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无论是抢险救灾还是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无论是涉外演习、联合军演还是参加苏丹维和……“刘老庄连”始终不辱使命,保持英雄本色,出色完成了各项任务。再过几天,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阅兵式上,我们将看到“刘老庄连”作为受阅英雄部队的代表,迈着整齐铿锵的步履向我们走来。
   英雄不死,英雄的连队不死,英雄的精神不死,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血性、魂魄和脊梁,也是千千万万抗战英烈的杰出代表和缩影!
  
   然而,我一直没有忘记碑记中李一氓先生那句振聋发聩的提问:“他们凭了什么有这样一股不挠、不屈、不止的抵抗力量呢?”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发问,它关乎烈士们宁死不屈的英雄主义来源,关乎抗战精神的根本,也关乎我们纪念抗战胜利的现实意义。很多天来,我一直在苦苦追寻答案。直到我仔细拜读了时任团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的胡炳云将军《哭老战友——纪念刘老庄八十二烈士殉国50周年》一文,我认为,我找到了答案。
   胡将军写道:“我部的前身是南昌起义时的教导团和长征时期的红一军团红二师突击四团。抗日战争时期,改编为一一五师六八五团,后又编为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和我部其他连队一样,是一个具有光荣历史的连队,是在毛主席亲手创建和培育下成长起来的。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岁月中,保持和发扬了我军艰苦奋斗、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由此可见,“刘老庄连”并不是一个普通的连队。它的前身是长期接受党的教育和战争考验的红军。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考验,历经无数次战斗的洗礼,他们已经锻造成一支有着坚定信仰、训练有素、战斗经验丰富、敢打硬仗的铁军。
   “刘老庄连”也是胡炳云老团长一手带出来的队伍。尤其是24岁的江西籍连长白思才,更是他的一员爱将。将军在回忆录中写道:“他(白思才)是一位久经考验、机智果敢的指挥员。他16岁时就参加了红军,在长期的斗争中,屡建战功,先后任班长、排长、团部作战参谋,为了加强连队领导,被派到四连任连长。”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当过“红小鬼”,参加过长征,还担任过团作战参谋,这些经历都足以证明,白连长的革命意志和军事指挥才能非同寻常。据有关资料显示,刘老庄遭遇战之前,白连长打过很多漂亮仗,其中,不乏以少胜多的战例。此战若不是遭遇交通沟“断头”,以白连长的指挥才能和全连士兵的战斗力,我确信,“刘老庄连”完全有可能成功突围。

共 769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作者的倾力之作,两次南下淮安,拜谒“刘老庄连”的英烈们,不是为了探奇揽胜,而是为了还原“刘老庄连”英烈们的英雄事迹,还原当年悲壮惨烈的抗战场面,探究英烈们宁死不屈的英雄主义来源,探究英烈们以身殉国的精神内核。一个连,82个战士,本可以边打边退,却为了拖延敌人的进攻,保护我军的战斗力,与敌人进行浴血奋战,最后全部阵亡。这究竟是一股什么力量支撑这群英烈们?作者查阅大量资料,挖掘英烈们的内心世界——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这就是“不挠、不屈、不止的抵抗力量”的精神来源。而今,“刘老庄连”的英烈们已经远去,可他们留下的忠于自己的祖国忠于自己的人民的崇高信仰,以及为民族为正义而勇于捐躯的悲壮情怀,就是我们的民族血性和民族精神,也是我们国家的瑰宝。今天,在和平年代,我们更需要这种“刘老庄连”的民族血性与精神,才会让我们的国家走向更加繁荣和昌盛,才会让我们的国家屹立于世界之东方而岿然不动。我想,这也是作者探究“刘老庄连”英烈们的精神内核之目的。文章史料详实,选材得当,叙议结合,深度挖掘,让读者全方位了解一个英雄连的历史和深远影响。好文,推荐阅读。编辑:于湘女士【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827003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于湘女士        2015-08-26 13:45:53
  而今,“刘老庄连”的英烈们已经远去,可他们留下的忠于自己的祖国忠于自己的人民的崇高信仰,以及为民族为正义而勇于捐躯的悲壮情怀,就是我们的民族血性和民族精神,也是我们国家的瑰宝。今天,在和平年代,我们更需要这种“刘老庄连”的民族血性与精神,才会让我们的国家走向更加繁荣和昌盛,才会让我们的国家屹立于世界之东方而岿然不动。我想,这也是作者探究“连老庄连”英烈们的精神内核之目的。文章史料详实,选材得当,叙议结合,深度挖掘,让读者全方位了解一个英雄连的历史和深远影响。好文,
回复1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5-08-26 16:17:54
  感谢于湘副社长的悉心阅读,精心编辑,用心品评,将此文的写作初衷完整而精粹的提炼出来,我想,不仅作为作者我感到了欣慰,而且,对刘老庄连的烈士们也是一个告慰。英烈们没有走远,他们的魂魄还在现代军人的身上发扬光大,还在我们的内心世界高高耸立!
2 楼        文友:闲妹        2015-08-26 14:07:55
  刘老庄英雄们虽然肉体不在,但他们精神永存!战友好文采把观后感写得相当出色,学习了。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回复2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5-08-26 16:19:27
  感谢闲妹的懂,感谢闲妹的认可,你认为好,我真的好欣慰!
3 楼        文友:邵魁先生        2015-08-26 14:20:15
  我们这次征文活动的一个显著的成就就是“打捞”许多鲜为人知的抗战史实,让我们更深入地更全面地了解了抗战历史。从这个意义说,我们这次征文活动具有“历史性”的意义。现在,征文活动进入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正需要我们更加努力。我们要力争把这次活动搞成一个在中国网络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活动。
回复3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5-08-26 16:34:04
  邵魁团长讲得好啊!道出了我们这次纪念抗战胜利征文活动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尤其是现实意义,这是此文的一个重要主题。我不愿意看到,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过后,气势磅礴的大阅兵远去,抗战精神也随之远离我们,那将成为我们这次隆重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不该发生的遗憾。我们不能允许这个遗憾发生!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吧!
回复3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5-08-26 16:36:07
  奇怪,我写了那么多的回复怎么没有了,是手机操作失误吗?晕了!
4 楼        文友:石佛        2015-08-26 16:23:34
  读了独上月楼的文章,让我们想到了很多,是的,历史不容忘记,不仅仅是节日,更重要的是平时,我们的国民教育,我们的理念,我们的信仰。如何提高我们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尤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要定位,要寻找自己的位置。工人为什么不以厂为家了,农民的土地流转了,问题是现实情况逼迫他们一手硬,精神和文化均摊在金钱上,一切为了钱。我们的理想啊——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弹指间,抗日先烈们那些浴血奋战的岁月已被轻轻的翻了过去,七十年了日本人还不道歉。为什么?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一百二十年来我们没有真正意义上战胜过日本。他们之所以不服是你没有能力像美国当年轰炸东京那样,四处逃跑的人跑到河里,河水被炸开了,人被开水烫死。
   新中国建立后,我们不断地向承担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负责。半个多世纪了,中国享受现代文明的光辉。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毛泽东的气魄,毛泽东的人格魄力,永远鼓舞我们不能马放南山,不能让任何外国投资商办医院,时代在运转着前进。但那些血的教训,永远值得炎黄子孙铭记。
   历史是一艘巨轮,不断地把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往前推进;历史是一个民族曾经精神符号的记忆;历史是一段段螺旋上升的楼梯,我们靠着它不断抵达一个又一个高度……
   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拥有一片净土,不管我们自己多么贫穷和落魄也不允许他人践踏,这片净土就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祖国,热爱祖国是我们的责任。
   当然,不管我们国家是最好的,还是落后的,我们都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因为没有祖国的人也不属于人类。请记住,自己心中要有一片净土,如果有人玷污和侮辱了这片净土,你不应该容忍他,要有一颗爱国心,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是的,不要忘记过去。缅怀历史,为了未来!
日月如梭
回复4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5-08-26 17:29:03
  石佛先生洋洋洒洒的点评让月楼感动不已。对于作者而言,没有什么可以比得到读者的赏识更为激动的了。更何况,石佛作家并非等闲之辈。呵呵!
   不知读者们可否感觉得到,此文完成的过程很艰难,大规模改动就有十次之多,可谓十易其稿。于是知道,以历史事件为原型的史料性创作有多么不易。不可以”改编”历史,不可以过于随意,也不可以过于政治化、概念化,既要有正能量,又要有可读性,太不容易驾驭了。特别希望得到高手们的指点。
回复4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5-08-26 17:29:51
  石佛先生洋洋洒洒的点评让月楼感动不已。对于作者而言,没有什么可以比得到读者的赏识更为激动的了。更何况,石佛作家并非等闲之辈。呵呵!
   不知读者们可否感觉得到,此文完成的过程很艰难,大规模改动就有十次之多,可谓十易其稿。于是知道,以历史事件为原型的史料性创作有多么不易。不可以”改编”历史,不可以过于随意,也不可以过于政治化、概念化,既要有正能量,又要有可读性,太不容易驾驭了。特别希望得到高手们的指点。
5 楼        文友:小泥儿        2015-08-26 18:15:48
  70年过去了,在纪念抗战胜利40周年的今天,82条英雄好汉又一次出现在我们面前,还是那场残烈的战斗,还是在刘老庄,还是82条英雄好汉,他们在呐喊,他们在流血,他们依旧在和日本鬼子浴血奋战,鬼子被消灭了,战斗胜利,他们倒下了!但是,他们依旧活着,在今天的刘老庄连队,在今天的阅兵方队之中,他们依旧那么年轻,他们依旧那么伟岸帅气,他们没有死,他们的英灵永在,精神长存!
做一张有字的纸,努力让上边的字有价值,因为纸寿千年。
回复5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5-08-26 22:34:59
  感谢小泥儿——纪念抗战胜利评论突击队队员。您没有当过兵,您也不是军人的后代,可是,从您的点评里,我总能读到骨子里的血性,我想,也许是雪域高原的赐予吧,能在氧气那样稀薄的地方闯过,想必也有着坚毅的灵魂。
   写这样的文字很艰难,真的很艰难。
   我没有别的希望,只希望读到这篇文字的人,能够看到民族血性的贲张,足矣,足矣!
   再次谢谢亲爱的小泥儿——我的战友!
6 楼        文友:别有洞天        2015-08-26 22:04:47
  阅读此文,首先要感谢作者,感谢作者让我了解“刘老庄连”82烈士英勇抗战的事迹。过去,我对抗日战争这段历史,只是注重正面战场的抗战,如“淞沪会战”“台儿庄大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松山会战”“中国远征军”,等等。
   今晚,阅读这篇作品,真没有想到在苏北一个小村庄,曾经发生过如此惨烈的战斗,受到胡锦涛、习近平两位总书记的高度评价。八十二个人,面对三千多的敌人,为了掩护党政机关和群众撤退,毅然决然地打一场不可能打赢的战斗,正是他们那种不屈不挠不止的抵抗精神,当我们整个民族的躯体行将颓倒之际,是父祖辈们共同挺起那时还年轻的胸膛,英勇抗击日本鬼子对我中华大地的蹂躏,使这个在列强眼里窝囊的病夫国家竟然站了起来。
   82人全部阵亡,大部分没有留下名字。1943年,距今已经过去了72年。他们为了民族大义和群众利益,才如此坚决地与日本鬼子决战到底、决不退缩的唯一原因,也是人民群众永远怀念他们的原因。参军打鬼子,赶走侵略者,是为了民族大义。为了群众尽快撤退,躲避鬼子的残杀,那怕打光每一粒子弹,拼光每一个人,也要坚决打一场遭遇战,是为了群众利益。我想,也正是他们这种永远为了国家、为了群众、为了国家和群众敢于担当的精神鼓舞和激励着人们,让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了他们。
   八十二位烈士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一曲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英雄赞歌,英雄们的壮举在后辈心中树立起一面旗帜、矗立起一座丰碑。革命先烈的历史功勋,永远值得我们铭记;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前进。
   作品的意义在于,告诫来者。要像82位革命先烈那样理想远大,信念坚定,要牢记革命先烈的宗旨,敢于担当,不怕牺牲,时刻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血写的历史警示国人,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勿忘国耻,警钟长鸣。
   向作者问好,感谢你的作品,让我了解“刘老庄连”,了解82烈士英勇抗击日寇的民族灵魂。
回复6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5-08-26 22:48:26
  别有洞天,请允许您接受我的敬礼——标准的军礼!
   您说得多好啊——正是他们那种不屈不挠不止的抵抗精神,当我们整个民族的躯体行将颓倒之际,是父祖辈们共同挺起那时还年轻的胸膛,英勇抗击日本鬼子对我中华大地的蹂躏,使这个在列强眼里窝囊的病夫国家竟然站了起来。
   是啊,舍生取义,正是我们的“刘老庄连”敢于“不挠、不屈、不止”拼死抵抗强大于自己几十倍敌人的精神来源。
   这种精神力量,战争年代需要,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这就是我们举办这次纪念抗战胜利征文活动的初衷和目的。
   作为八路军的后代、新四军后代的儿媳妇,使命在肩,不敢辜负。
   紧握!!!
7 楼        文友:老树老树        2015-08-27 04:41:46
  期待9月3日的阅兵,看到“刘老庄连”英模部队徒步方队的风彩。
男人的力量原夲就不是来自肉体,而是他的精神和思想的外化与延伸而已。
回复7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5-08-27 14:24:19
  我们一起来看!
8 楼        文友:含笑花        2015-08-27 11:58:46
  在反法西斯的战争中,在中国抗日的战场上,在刘老庄82名英烈的身上,我们找到了中国人民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内核,那就是: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如今,82名英烈已经长眠在他们为之战斗的国土,但英烈的精神永存!永远激励后人!
位卑言轻布衣身,我以我笔写我心。
回复8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5-08-27 14:25:07
  说得极是!传承英雄精神,是我们这代人的使命。
9 楼        文友:苏庸平        2015-08-27 12:30:29
  我青少年时期就知道刘老庄抗日英雄的故事,也许是因为我就出生在那片土地上的缘故吧?记得我还是上小学的时候,我故乡的老人就会讲关于淮阴地区(我的家在宿迁,原来属于淮阴地区,改革开放后才由县级市变为地级市)刘老庄抗日英雄们英勇顽强地消灭日寇的事迹,刘老庄距离我的故乡村长只有不到一百华里,那时候,心里就对那些抗日的先辈们无限地敬仰和崇敬,近日看到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阅兵有刘老庄代表队,我也感到很自豪,毕竟是我的家乡的代表!英雄永存,千秋不朽!
用一颗真诚的心交天下真诚的朋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回复9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5-08-27 14:27:06
  是啊,如果不是这次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我对刘老庄连这个优秀的抗战群体一无所知。从而也证明,对抗战英雄的宣传以及对抗战英雄精神的传承,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10 楼        文友:苏庸平        2015-08-27 14:01:45
  更正:刘老庄距离我的故乡村庄只有不到一百华里。
用一颗真诚的心交天下真诚的朋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共 24 条 3 页 首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