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墨海放牧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墨海】草门楼与瓦门楼(小说)

编辑推荐 【墨海】草门楼与瓦门楼(小说)


作者:虚无缥缈 秀才,1720.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93发表时间:2015-08-27 16:50:33


   一百多年前,祝家庄上住着两户人家。据说,这两户人家五百年前是一家,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血缘的分支,渐渐的两家关系疏远了。而且还形成了两个派系。
   祝众力住前院,祝仕途住后院。当时,两家都各自有个院落。唯一区别的是后院的门楼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几圈小青瓦,而前院门楼只是用稻草糊巴糊巴,因此,两院分别得名“草门楼”和“瓦门楼"
   ——题记
  
   一、草门楼遭遇拉壮丁
   祝众力有三个儿子。因为家穷,三个儿子都没进过学堂。大儿子祝力旺七、八岁时就帮地主李老北家放牛。每次牵牛都要路过私塾门前,看到地主李老北家的几个小子都能读书认字,他只能眼巴巴地向里面望一眼。有一次,他好奇地踮起脚尖趴在窗子上向里观望,看见大胡子先生正在教几个孩子认三字经,教了不下十来遍。当先生让李老北的三小子李满财站起来背诵第一段的时候,只见李满财摇头晃脑地背起来:人之初,性本善……性……本……善……性……本……善……嗯……李满财拉着长长的腔调,就是想不起来下句,忽然,他不知怎么的就冒出一句:人之初,性本善,背不好,只出汗……先生一听,脸上明显地有些愠怒,但没有发作,只是示意他坐下,然后又让李老北的大儿子李满金站起来背诵。李满金倒是背的流利,他站起来哇哇哇地背了一通:人之初,性本善,狗咬先生蛋,今天背不好,明天接着站……先生一听,怒发冲冠,大发雷霆。可这饭还得吃,活还要干,再说了,家里的妻儿老小还等着李老北发米下锅呢!所以,先生按了按强压心头的怒火,缓缓地说:你们再背一会儿吧!等会儿我还要检查。然后扔下教鞭,向门外踱步而去。不料,力旺偷听先生教课被抓了个正着。力旺看见先生向他走来,吓得蹲在窗下,瑟瑟发抖。先生怜爱地说:“力旺,别怕,告诉我,你在干嘛?”力旺见先生并没有要打他的意思,胆大了许多,他忙说:“先生,我会背你教的课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先生一听,这力旺果然接受得快。于是问道:“力旺,你想读书认字吗?”力旺回答道:“咋能不想,可俺家穷,俺爹没钱请先生的。”大胡子先生笑着说,这样吧,你每天放牛回来,我教你认上几个字,这样慢慢地积攒,你认的字儿不就越来越多了吗?力旺好奇地问:“那东家要是逮住了会不会不给饭吃?”“不会的。东家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咱们尽量不让他发现就是了。”于是,力旺跟着大胡子先生认了很多字。他的学费就是每天趁放牛的时间给大胡子家扯上一小捆巴根藤。
   古人云:学艺不如偷艺。的确,在地主李老北家帮工那几年,力旺每天在放牛的间隙,都会拿根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他凭着惊人的毅力,记住了不少字。因此也成就了他未来的人生。
   十八岁那年,力旺刚结婚不到三月就被抓壮丁去了山东枣庄,一去就是三年,杳无音讯。家里的人都以为他死了,甚至有人劝新媳妇改嫁,但力旺家的始终不相信力旺会出啥事,天天抱着力旺的儿子盼盼在村头张望。
  
   二、瓦门楼子嗣出保长
   祝仕途是个哑巴,要不是爹做小买卖有点钱,怕是连媳妇都找不到。这媳妇也争气,一连生了仨漂亮的丫头片子,然后又生了个带把的。就为这,公公一咬牙,一跺脚,丢开小买卖人的精打细算,狠狠心请人唱了三天大鼓书。而且为孙子取了个响当当的名字叫祝中举,当然这是请私塾先生取的,单凭祝仕途爷儿俩怕是抠破大脑也想不出来的。没想到这带把的后来竟成了远近闻名的乡保甲长。
   因为祝中举出生在民年11年(1922)的农历11月11日,竟然占了“六个一”,爷爷认为很吉利,说他将来会有“福”的。母亲先生了仨女孩,自从有了中举,母亲在公婆心中的地位也提升不少。
   中举是家中的宝贝,三个姐姐经常带着玩,还教他念儿歌:
   “豆芽菜,
   水蓬蓬,
   娶个媳妇骂公公。
   公公拿个拐棍拐,
   媳妇拿出奶头甩。
   甩了公公一脸奶,
   吃起甜甜地,
   摸起黏黏的”。
   这些东西,中举记得特别快。
   五岁的中举,该启蒙了,爷爷就把他送到本村李老北家的私塾念书。年龄参差的一群,大家都聚在一个堂屋里,各念各的书,各诵各的调。
   中举的爷爷从朋友那里借来了一本破旧的国语课本,没有书皮,也不知道是第几册,只知道开卷第一课是:“天气渐渐凉快,……”的几句话,先生让大他几岁的学长带他诵读,这学长口齿不清念到:“天气站站凉快……”他也不懂“站站”是啥,也就跟着“站站”凉快了很长一阵子。
   每天上课时,个个学子都正襟危坐,各自瞅着桌上五花八门的书本,摇头晃脑地念诵先生点出的段落,以备来日“早朝”时“给”先生背诵,背通了的,庆幸过关;背不全的,手心遭难,打手板的滋味可不好受,挨了打的,都赶忙用铜墨盒等凉一点的东西给红肿的手心降温。所幸那本天天都“站站凉快”的书,其实也不难记,每天的“背诵”,也都能通过
   有一天,当中举走在回家的路上正摇头晃脑地背他的:天气“站站”凉快,时,被放牛回家的力旺听到了,他打趣地说:“中举,难道你坐着就不凉快了吗?非得站站才能凉快?”一句话激怒了中举,他走上前去就是一阵拳脚。而且嘴里还不干不净地骂道:“你个穷放牛子,有什么了不起,扁担长个“一”字儿你都不认识,还敢来讥笑我?”身小力薄的中举哪里是力旺的对手,等他打完骂够了,力旺一个转身,一只手像提溜小鸡一样把中举举在半空,然后狠狠地摔了下去,中举在地上打了几个滚,然后爬起来灰溜溜地跑开了。从此,中举对力旺是恨得要死,怕得要命。
   中举的爷爷跟当时的县长沾点亲戚,因为就这么一个宝贝孙子,还喝了一肚子墨水,所以,他抹下老脸去求县长,给孙子买个官当当,结果,还真是如了愿,小不溜秋的中举当上了当地的保长。
   保甲长是我国解放前保甲制度下诞生的产物。保甲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时代长期延续的一种社会统治手段,它的最本质特征是以“户”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以蒋介石兼总司令的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颁布《剿匪区年各县编查保甲户口条例》,规定10户为甲,10甲为保,联保连坐。每一甲选一管事谓甲长。国民党对保甲长人选极为重视,竭力通过保甲长牢牢控制民众,“使每一保甲长均能兼政治警察之任务”。保甲长所行使的权力相当于现在的乡镇长。保甲的主要任务为管理户口、抽壮丁、摊派捐款和监视共产党的活动。
   这中举刚开始当官的时候,还多少干点人事,随着阅历的加深,地位的稳固,他开始欺上瞒下,欺男霸女,无恶不作。蒋委员长要“抽壮丁”了。规定:“三丁抽二,二丁抽一”。这下中举等到了报仇的机会。按说,乡里乡亲地住着,他完全可以隐瞒力旺家的壮丁不报,但他怎么可能放过这个机会。一天,他假惺惺地来到力旺家。跟力旺妈说:“婶婶,我本来是想把你们家的三个儿子隐瞒不报的。可上边查得严,我也是奉命行事啊!你家有三个儿子,必须要去两个服兵役。你看让哪两个去呢?”说完,他很得意地瞟了一眼站在一边的力旺。力旺知道:中举这是在报复曾经的“‘站站’凉快”之仇,于是,他一个箭步站了出来:“我弟弟还小,他们俩谁也不能去,我们家我最大,只能去我一个,不然,我和你们拼命去。”中举领教过力旺的厉害,忙打圆场道:“这个好说,这个好说,我尽力成全,尽力成全。”
   成全的结果是,力旺妈把家里的盐罐子——仅有的两只下蛋老母鸡送给了中举,这才给力旺的弟弟勾掉。
   就这样,祝力旺走上了壮丁之路。
  
   (三)服兵役力旺去枣庄
   说到祝力旺当壮丁,我们不得不了解一点历史的真实面目。抗日战争是1937年开始的,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下令“绝对不抵抗”,东北军一枪未发,即让出沈阳城。日军得寸进尺,4个多月内,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日本强占东北后,中国人民就开始了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但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前,未能形成全国性的民族战争。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29军发动进攻,第29军奋起抵抗。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从此开始。8月13日,日军又进攻上海,同样遭到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至此,中国结束了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的不正常状况,开始了有组织的全面抗战。
   打仗自然需要士兵,强壮的劳力自然就在劫难逃。有钱有势的人可以买通官吏逃避征召,而无钱无势的国民则被强征入伍。有些农民在田里劳作时就被抓走了;另有一些则是被捕去的,那些不能买通路子出来的人自然就被编入了军队。新兵常常被用绳索套在他们的颈子上缚到一起。夜里,他们被剥光衣服,以防私逃。就食物而言,他们只得到少量的米,因为征兵的军官们为了一己私利,惯常“克扣”给养。就水来说,新兵不得不从路边的泥水坑里饮水——这是引起腹泻的一个普遍原因。疾病很快在应征新兵队中流行开来。军队开过以后,在路旁能发现很多死亡的士兵。这些士兵大都是非饿即病,均属于非战斗死亡。
   祝力旺在部队里担当交通役,这是抗战中独有的代马输卒。比如前线有10万军队作战,后面就有大批代马输卒肩挑背扛着粮食,弹药,衣物送上前线去。他们不是士兵,却起到很大作用。
   他们的工作量及其繁重,首先他们要把各个乡村征集的粮食运送到县城,之后再集中到各个兵站,最后还要往返千里,向各个战区的各个部队送。一天三顿饭,饿一顿也受不了,所以运输也要天天送,特别是战役爆发,还要推着小车追着部队送军粮。两三天送不到粮食,部队就抗不住了,“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心发慌”人只要饿两三天,不要说战斗力,就连路都走不动了。
   由于这种种的生活困苦,精神压抑,战争残酷,薪饷几近于无。国军一有机会就想跑回家,谁想去受罪找死啊?在家守着喝粥也不愿意去啊,起码可以每天在床上睡个整觉,不用天天在山野中打地铺,还动不动就紧急集合夜行军。
   随着战友们一个个出逃,力旺也有了回家的念头。于是他与同来的两个老乡艾树青和常有宝商量着出逃计划,果然他们三人一拍即合。入夜,趁军营的看守打盹的间隙,他们几个匍匐着爬到铁丝网下,不料,常有宝一不小心弄出了一点响动,被看守的士兵发现了,于是他们荷枪实弹扑向铁丝网,常有宝被士兵抓了个正着。祝力旺急中生智,慌忙跳进了铁丝网外面的壕沟,士兵并没看清楚是几个人,只用枪托在壕沟里通了几下就架着瑟瑟发抖的常有宝回去了。力旺捏着鼻子趴在壕沟的稀泥里,刚刚被枪托捣了一下他都没敢吱声。大约士兵走远了,他和艾树青才像个泥牛一般从壕沟里爬出来向黑暗中摸索前行。
   一路上,他俩风餐露宿,乞讨为生,走了整整三个月才从山东枣庄回到自己的河南老家。
  
   (四)力旺妻痛诉三年苦
   一天,力旺妻又像往常一样抱着儿子盼盼在村头眺望,忽然,打东边茅草埂坡下走来一个人,这人高高大大,衣衫褴褛,乱蓬蓬的头发覆盖了整个额头。走进了才发现深陷的眼窝里是一双无神的眼睛,胡须上不知沾了什么,脏兮兮的,看着都令人恶心。来人直奔祝家庄。而且还迎着盼盼母子俩步步逼近。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盼盼妈看见这阵势,吓得慌忙抱着孩子调转身准备家去。不料。来人却开了口:“媳妇,你不认识我了吗?我是力旺啊!”盼盼妈惊得半天才回过神来:“真的吗?你是人是鬼?你真的还活着吗?不是说你死了吗?这……这……盼盼妈又惊又喜,早已语无伦次,泣不成声了。夫妻俩不顾当时的封建习俗,在村头抱头痛哭。凉在一边的盼盼也被吓得哇哇乱叫。
   听说力旺回来了,乡亲们围了满满一屋子,问长问短。只有力旺妻不停地低声啜泣。入夜,力旺妻依在力旺的怀中,把这三年来前前后后所经历的事跟力旺一点不漏的诉说起来。
   力旺离家那阵儿,妻子已怀有身孕。一天,中举假惺惺地对力旺妻说:“弟媳妇儿,如今俺弟弟不在家,有什么难处就跟大哥我说一声,不管怎样,破毡帽戴在我头上,还是多少能帮上点忙的,包括床上那些事我也是可以代劳的,说着便嬉皮笑脸地动手去拍力旺妻的肩膀。力旺妻深知中举的为人,厌恶地拨开他的手,没好气地说,俺这穷家破颜的,哪能攀你这官亲?俺没啥事需要帮忙,以后别找茬整俺家人就不错了。中举碰了一鼻子灰,在心里说:“哼,你要不识抬举,就别怪我无情无义。等着吧!有你好受的。”

共 813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描写两户世仇恩怨的小说,小说的跨度很长,从抗日战争一直到八十年代。作者概略地诉说了两家的恩仇,草门楼的老大聪明好学,却因家景贫寒上不起学;瓦门楼子儿子笨,老子却花钱为儿子中举买了个保长。作品诉说了瓦门楼子是怎么欺负草门楼子的,是怎样利用职权将草门楼子的老大力旺抓丁充军,又是怎么在摊派钱款时多摊多派的。作品还诉说了草门楼子的老大在军队中的情况,怎样忍饥挨饿,又是怎样逃出来的。作品延续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直到瓦门楼子那个解放后当了村长的中举死去,两家的恩怨才宣告结束。作品生活气息浓郁,人物形象鲜明。感谢赐稿,期待精彩继续。【编辑:透明秋语】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5-08-27 16:51:07
  拜读了,不错的文章, 点赞!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5-08-27 16:51:32
  感谢赐稿,期待精彩继续。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5-08-27 16:51:54
  恭祝创作丰收!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4 楼        文友:刘柳琴        2015-08-27 17:09:22
  欣赏缥缈妹子大作,为您的佳作点赞!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5 楼        文友:雨春        2015-08-27 23:27:15
  感谢赐稿墨海,祝你创作愉快、精彩纷呈!
走别人踩过的路肯定是一条非原创的路,所以地铁成了现代城市的毕由之路!
6 楼        文友:软浪细沙        2015-08-27 23:32:03
  感谢赐稿墨海!祝你创作愉快!好精彩的文笔!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