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轻舞飞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轻舞征文】社戏——粤西木偶戏(散文)

编辑推荐 【轻舞征文】社戏——粤西木偶戏(散文)


作者:心如月 布衣,307.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788发表时间:2015-08-31 22:55:03

【轻舞征文】社戏——粤西木偶戏(散文) 社日是古老的汉族传统节日,分为春社日和秋社日,春社是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秋社是立秋后第五个戊日。这一节日习俗起源很早,是从上古时期汉族劳动人民对土地的崇拜中产生、发展而来的,并在南、北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汉族节俗文化(南方为社日,北方为龙抬头节)。
   社日这一习俗沿袭到唐朝和宋朝,诗人开始较多地从不同侧面用诗歌的形式记录社戏演出过程中的场面和情景,唐代著名诗人王驾、白居易、杜甫、杜牧、刘禹锡等,都有专门记载社日的诗流传。特别是王驾的诗《社日》:”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是由散社后的景象入手,从侧面描写了村民丰收的喜悦,观社时的兴高采烈以至贪杯后的情景。到了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观社》:“作社朝祠有足观,山农祈福更迎年。忽然箫鼓来何处?走煞儿童最可怜!虎头豹面时自顾,野讴市舞各争妍。王侯将相饶尊贵,不博渠侬注一晌癫。”从正面生动描写了社日民众竞技表演的热闹。杨万里和陆游都做过多首与社日相关的诗。其实,让我们印象最深的,还是从小就学过的鲁迅的散文《社戏》,其中生动的记录令人齿颊生津,难以忘怀。
   今天,我们全家有幸参观了佛山市南海博物馆。我惊喜地发现,展出栏里居然有粤西木偶艺术展!主办单位是“广东省流动博物馆”和“南海博物馆”,展览日期是2015年8月28至10月11日,今天刚好是展出的第一天!我和粤西木偶不期而遇!何其幸运!他乡遇故知的感慨涌上心头!
   我们径直来到临时展厅。在宽敞明亮的展厅里,琳琅满目的木偶陈列其中。神态各异的木偶像久违了的亲人在迎接着远方归来的游子!那亲切的面孔,那熟悉的头饰及着装,以及那轻盈娇小的75cm的身高,我真有透过橱窗的玻璃热烈地去拥抱它们的冲动!还有那铜锣、双钹、鼓槌、锁呐……这些道具都静静地陈列在玻璃柜里。我多想透过玻璃,去逐一摸一摸!多想象儿时那样,垫起脚尖操作木偶裙下的铁杆!使木偶的眼睛一眨一眨的,让它们的嘴巴一张一合的……
   于是,时间就像电影的蒙太奇手法一样,一下子回到了30多年前观赏社戏时的快乐时刻。
   朦胧的月光,朦胧的夜,朦胧的树影在婆娑,朦胧的苍穹下,一群孩子在土地神庙前的简易戏台间似懂非懂地听着木偶戏曲。时而缠着大人不停地问在唱的角色是谁?为啥头饰盔甲上加了一条红色丝绸带子?(那是神仙的装饰)时而蹑手蹑脚潜入戏台里拨弄木偶,时而摸摸那些刀剑,马鞭,军旗等道具。
   里间排列了几行整装待命的杖头木偶,其造型十分精巧,是用坚韧的木料加工成型后采用变形的夸张手法进行彩绘,装潢而成的,个个都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木偶的脸谱跟粤剧里的真人化妆的脸谱大同小异。也按行当分为生、旦、净、丑。每一种行当都有不同的分工。“生”分为老生、小生、武生;“旦”分为花旦、武旦、老旦。等等。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粤西木偶戏由明朝万历年间传入,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了。戏班一般分为大班中班小班,也有单人木偶戏班的。一般10人左右是大班,我们村社日请来的一般是中班,由6个人共同操作演绎。两个艺人负责戏曲伴奏的,乐器主要有唢呐、鼓槌,铜锣、双钹等等。最神奇的是,那唢呐声,根据剧情的需要时悲时喜,时而高亢激昂响彻夜空,时而婉转低沉,哀怨缠绵!把观众的情绪完全操控在那一种玄妙的曲调中!还有4人主要负责各种角色的演唱,负责唱小生的艺人一定要求字正腔圆,歌声浑厚富有磁性;唱花旦的男艺人由于唱女腔反串角色似乎难度更大,唱腔则要求悠扬委转,声情并茂,且以尾声不带磁性为美!该戏班精彩与否,往往就取决于这两个唱主角的唱腔了。
   我们这些淘气鬼一般对唱腔什么的都不太研究。往往是当男女主角冗长的唱曲飘扬在寂静的夜空时,而呼呼入睡在母亲的怀抱里。当然,在睡前是叮嘱老妈一到精彩部分就马上叫醒。而我们小孩子所认为的精彩部分就是:木偶表演开合扇子,穿衣,带帽,斟酒,拿书,写字,开弓射箭,跃马挥刀,上阵杀敌等等准确而精湛的经典动作。而最令我们欲罢不能的是:主角冗长的对唱告一段落后,由于剧情的需要,又或者是艺人故意增加现场气氛吧!一段诙谐的对白和打闹,就能吸引所有观众的眼球,把我们从见周公的路上牵引回到戏台上。一般是由“丑”角脸谱的木偶来对演。观众笑得前俯后仰时,就是艺人最具价值的体现!这就是我们乐此不疲的主要原因。
   粤西木偶戏,在历史学,民俗学,美学,戏剧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艺木价值!其独特古朴的粤西方言唱腔,独树一帜的表现形式,都沉淀和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深厚的文化底蕴。
   当你静下心来仔细欣赏,粤西木偶戏就像一坛上等的美酒。慢吞细咽后越发觉得耐人寻味,韵味淳厚,回味无穷!如:《岳飞传》、《薛仁贵征东,征西》表现的是安邦定国,赤胆忠心,精忠报国的壮怀激烈的爱国形象!如《樊梨花》、《穆桂英挂帅》所表现的是巾帼不让须眉的骁勇善战的英雄气概!成为千古佳话。如《狸猫换太子》却是表现了包拯的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的高贵品质!《白蛇传》、《董永重遇七仙姬》即是表达了广大人民对爱情自由的美好憧憬和真切追求……我们几兄妹自小就是在这样的艺术氛围里成长,而老妈正是以戏中的主角的正能量的思想来指引我们前行的。
   我们粤西地区的社日,俗称年例。每个乡村的社日是不相同的。一般定在春节期间或年底,有个别乡村的社日定在年中的。有的村乡一年甚至有两个年例日的,即春社日和秋社日。但都会分主和副,即主要的那个年例日,就搞得特别隆重,各家美味珍馐,宴请四方宾客,座无虚席,家家扶得醉人归。但无论主副,每到年例日一定要花钱请木偶戏班来祭神驱鬼,以求五谷丰登,人畜平安。
   我老妈是社戏的超级粉丝。只要有戏,她就会披星戴月,携男带女,专心致志地从始看到末。她对每一个剧本的熟悉程度,可以和木偶戏艺人相媲美。记得有一次,社戏做《李旦登基》时,一位老艺人不知是精神欠佳或口误在演唱的过程中,把唐睿宗唱成了唐中宗李显(因为其时唐中宗已经被废为庐陵王),并报错了国号,老妈举手提出了质疑。于是木偶艺人及时纠正了错误,并越发唱得小心翼翼,一丝不苟了。
   老妈对社戏的痴迷程度并不限于此。浩瀚无垠的夜空中,月儿在云中穿行,不时地探出脑袋,把如水清辉洒向人间,把屋后的香樟树,涂上一层银白色。香樟树下,老妈正在洗耳聆听晚风送来的木偶戏曲,而小弟在老妈的怀中酣甜入睡。由于要照看我们兄妹几个,看邻村的社戏就只能成为一种奢望。我和大哥二哥,就搬来小凳子陪着老妈一起,听木偶戏曲。老妈一时跟着咿咿呀呀的哼上几句,一时又向我们讲解着剧情的发展。这幅月下听曲图,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虽历久而弥新。
   记得观看社戏是要懂得一些忌讳的,譬如:
   一.木偶戏班进驻到村的头一天晚上(一般做三至五晚才撤场的),社戏正式开始前,锣鼓声急骤的毫无章法地响起时,这就是传说中的“报兆戏”了。听说每个戏班进驻到某个土地庙做社戏前,都必须实行这一步骤的。真人演绎的粤剧也不能例外。木偶戏中的报兆戏通常是用一个平时不露脸的木偶来开场的,一直等到有东西来报兆,才能结束。所谓报兆,就是突然间夜空中飞来一个夜游鹤或蝙蝠或小鸟什么的一头撞死在戏台上,然后才能停止锣敲响声。此时这木偶就要马上下台打包放在箱底。听说粤剧戏班真人版的做法也如出一辙,也是派一个特定演员大花脸,在舞台上舞动,直到有小动物死在戏台前为止,报兆戏才算完满结束。此演员马上卸妆,坐上早已准备好的行驶工具逃之夭夭,火速远离戏台才算平安了事。说得玄乎其玄的,我们小孩当然是被困在家中,直到正戏开场才可以到戏台上玩的。
   木偶戏每晚结束完一个剧本后,都要唱祝福语的,无非是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之类的好话。这没有剧本要求的,完全凭艺人口才临时发挥。一般是用男主角小生或武生的木偶来唱祝愿话语的。
   二.最后一晚唱完正戏以及唱完祝福语后我们都要赶快撤离现场的。因为接着要做“收妖戏”,又是一阵紧似一阵的锣鼓声,又是先前那个压箱木偶出来舞动(没唱戏的)。听老妈说在这几晚社戏期间也有许多“外界的观众”,我们凡人是无法用肉眼看得出的,要把其收服才能散场,也是同谓之玄,玄之又玄啊!
   小时候,我总缠着老妈说长大了,也要去当木偶艺人。于是,常常和弟弟用一些麻骨头(麻去皮后的头部),做更小的木偶,用铅珠笔在麻骨头上画五官,再用一些小竹枝插入麻骨的两边作为手臂。老妈帮忙裁些小花布做衣服,于是我家也拥有了小小的木偶戏班。我和弟弟经常模仿木偶戏艺人的唱腔,对唱着,其乐无穷……
   如今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娱乐方式多元化的冲击下,木偶戏观众锐减,看木偶戏的人已寥寥无几。以前,“娱神娱人”到今天只能“娱神”了。在未来多元文化的分薄下,乡村木偶戏班真的难以继续生存发展了,加之现在继承乏人,许多木偶世家的后人都不愿继承先人的衣钵,其生存之机更是岌岌可危。
   热切期盼,地方政府能从政策上去扶持这一频临灭绝的戏曲艺术!不仅仅是停留在向国家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层面上,建议可成立某些木偶协会,增加木偶艺人的补贴及福利,多办展览等多种途径去拓宽发展之路。像今天在博物馆展览就是一个可行的方案,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昔日这颗璀璨的明珠重放异彩,灼灼生辉!

共 375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由一次参观粤西木偶艺术展览,对展出的木偶特别饿亲切感,联想起童年时在家乡观看粤西木偶戏演出的场景。500多年历史的粤西木偶戏,是童年时乡村里最热闹的节日,老妈对木偶戏的痴迷,能听出唱词的差错,木偶演员在台上的音乐和动作,木偶戏的行当,特别是看社戏的忌讳,“报兆戏”、“收妖戏”的描写,在作者的笔下特别鲜活,引人入胜。而自家孩子们在一起演出的简易木偶戏,则充满了童趣和快乐。今天,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粤西木偶戏也像其他民间艺术一样面临着失传的危机和难以为继的局面,让这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作者呼吁政府部门能采取更加有效的方式对这一艺术形式给予扶植和支持,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重新焕发出青春和光彩。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感谢作者对这种艺术形式的魅力的分享,力荐赏阅加精。感谢赐稿,轻舞因你而精彩。祝创作愉快,佳作不断。【轻舞编辑:失落的草帽】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失落的草帽        2015-08-31 22:58:18
  作者详细的介绍,让我们了解这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的艺术魅力。感谢分享。希望能够有机会欣赏。
诗歌要有趣、有品、有爱。
2 楼        文友:心如月        2015-08-31 23:50:30
  非常感谢草帽老师的斧正和辛苦编辑,精彩的编按让拙文增色不少。谢谢老师的无私教诲,向你致敬!遥祝安好,创编愉快!
3 楼        文友:鸽子        2015-09-01 06:40:22
  对传统文化的诠释和传承。很有历史和文化厚重感。值得品读。祝妹妹笔健。开心快乐每一天。
流逝的是时光,弥坚的是友情
4 楼        文友:心如月        2015-09-01 10:07:47
  谢谢鸽子大哥的来访!你一直以来的关注及鼓励令我很感动。遥祝安好!精品迭出!
5 楼        文友:玉美人        2015-09-01 16:55:19
  小时候看过木偶戏,时隔多年,谢谢作者让玉儿再次了解木偶戏。
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如此安好!
回复5 楼        文友:心如月        2015-09-01 21:17:07
  谢谢玉姐姐的来访及留评!遥祝创编愉快!
6 楼        文友:卫斯理        2015-09-05 12:37:47
  欣赏美文。祝作者在写文路上越走越远
卫斯理
回复6 楼        文友:心如月        2015-09-05 14:51:41
  呵呵,欣赏不敢当,谢谢卫老师的来访及留评。遥祝秋安,笔健人更健。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