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平凡世界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平凡】沉醉(杂文)

编辑推荐 【平凡】沉醉(杂文)


作者:一木而已 布衣,492.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96发表时间:2015-09-01 20:00:27
摘要:沉醉,是一种状态,与酒相关。沉醉,是一种境界,并不与酒相干。因酒而沉醉,非人生之常态,因酒醉而得佳作,怕在诗人,也是可遇而不可求,自非常人之所求。不酒而沉醉,乃是人生经修炼而可得之境界,吾辈皆当努力。尤其,在当下。皆因当下人多有浮躁症。疗救浮躁,需要沉醉。沉醉,自会“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说不定哪一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
  
   沉醉,是一种状态,与酒相关。
   且看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词人说:经常记起那一次,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酩酊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抢着划呀,抢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沉醉”,以至“不知归路”,可见醉之深,一切应该缘于词人之兴致,可是,真的“兴尽”了吗?即使暂时兴尽,“惊起一滩鸥鹭”之后,没有再次地涌起兴致吗?当然应该是有的。感情波澜正所谓一波方平,一波又起,难怪词人“常记”。
   李清照忆及沉醉有佳作,苏东坡大醉之后有大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们皆能熟读成诵,再读读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却原来是大醉之后的大作。因为大醉,才把酒问天;因为大醉,才以天上宫阙为归处,却又不肯归去;因为大醉,才醉眼对月,满怀嗔爱;因为大醉,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才阔大而又缠绵。
   大醉不醒,就该是“长醉”了吧?“但愿长醉不复醒”的是李太白。“会须一饮三百杯”,怎能不大醉?已然大醉,仍还“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真要“长醉”了。没有长醉,就没有《将进酒》,没有长醉,就没有李太白。
   文学,从未离开过沉醉。
  
   (二)
   沉醉,是一种境界,并不与酒相关。
   屈子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你说,上下求索,虽九死其犹未悔,是不是一种“沉醉不知归路”的状态?沉醉其中,却能以“独醒”的眼光看出世人皆“醉”,所以持清弃浊,身投汨罗,获得永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你说,“乐”是不是一种沉醉其中的状态?唯其沉醉其中,故能“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梁启超在劝导青年学子应当敬业乐业时说:“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闷。”你说,如果不能沉醉于“业”,焉得“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沉醉于“业”,人生才有了价值。
   生命,从来都需要沉醉。
  
   (三)
   因酒而沉醉,非人生之常态,因酒醉而得佳作,怕在诗人,也是可遇而不可求,自非常人之所求。不饮而沉醉,乃是人生经修炼而可得之境界,吾辈皆当努力。尤其在当下。皆因当下人多有浮躁症。
   阅读浮躁症。以前人们戏谑那些假装阅读的人是“看报看题儿,看书看皮儿”,现在很多人“题儿”“皮儿”都不看了,一股脑儿忙于“刷屏”了——“刷屏”当然是不需要沉醉的。也有一些不得不“看书”“看报”,还得写书写文章的人,因为要评职称,因为要沾什么“家”或什么“者”,但很多这样的人也不怎么沉醉于书,沉醉于文,而是直接掠其所需,一剪一贴完事儿。
   做事浮躁症。“干一行,爱一行,钻研一行,干好一行”,这样通俗的道理,不少人就是听不进去,更遑论“醉心于……”云云。或者这山看着那山高,不踏实做眼前的分内事,或者完全就是敷衍了事地干着手头的活儿,甚至,投机取巧,连敷衍也还达不到。
   休闲浮躁症。就说旅游吧,这当然是很传统又很时尚的休闲。看看那些急匆匆赶着的,忙兮兮拍着的,乱哄哄嚷着的,偷悄悄刻着的,甚至,就有在飞机上凶巴巴闹着的……旅游归来有什么所得——受到什么文化熏陶了吗?在山水间怡情养性了吗?休闲过后有怎样的状态——更积极地生活了吗?有没有如李清照般“兴尽”或有些什么值得“常记”?
   疗救浮躁,需要沉醉。沉醉,自会“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说不定哪一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共 148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通篇以醉为线索,从原始的醉酒到最后的沉醉,作者关于“醉”的认知和理解让人叹为观止,很具有自己的想法,这种想法并非是凭空而来,是有依据的,以便论证自己的观点,让文章有一种强烈的逻辑感。文学自然离开不酒,或者是说离不开醉,只有醉了,才能肆意在天地宇宙中畅游,才能胸中情思彻底释放出来,才能沉醉不知归路;而生命自然也需要沉醉的,这种醉自然是不需要酒,但是需要一种沉醉的姿态去对待生命的种种事情,从而找到自己的价值;然而这种沉醉姿态并不是所有人都具有的,反而具有与这种姿态相反的态势浮躁,造就一种浮躁趋势,实在令人堪忧,故而在这种浮躁趋势之外,保持一颗沉醉的心也是十分必要的。全文行文流畅,逻辑感强,说理透彻,很具有哲理意味,值得肯定。好文,推荐阅读。【编辑:青木小屋】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一木而已        2015-09-01 20:09:47
  谢谢青木老师的肯定!谢谢江山的接纳!感觉是真实的,言说是真诚的,只是文笔还浮浅且不够缜密……谢谢大家,我会努力!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