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合川,合川(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合川,合川(散文)


作者:东汇 布衣,261.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301发表时间:2015-09-14 10:40:46

一、大美
   合川之名,得之于嘉陵江、涪江和渠江在境内的交汇。嘉陵江是长江的支流,涪江和渠江是嘉陵江的支流,嘉陵江在合川与涪江渠江汇合后携手进入长江。
   2356平方公里的合川,居然有三条江水相伴,不得不感叹造物主对合川的眷顾。
   地灵是大自然的造化,如果没有人杰相匹配,那也会让人有“青山绿水枉自多”的缺憾。而合川没有让人失望,这里是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大史学家张森楷、近代中国船王卢作孚、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少年英雄刘文学等都曾长期在这里生活过,在这里留下足迹的古今名人更多。
   合川山清水秀,胜迹处处,钓鱼城是改写世界中古历史的中外名城,是迄今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古战场遗址;全国最大的禅宗道场--二佛寺,是全国罕见的佛教禅宗造像聚点;被评为首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涞滩古镇,是全国10大最美村镇之一;还有双龙湖、云门山、水波洞、龙多山、古圣寺等。
   嘉陵江东岸的学士山见证了北宋理学大师、著名文学家周敦颐在合川五年的点点滴滴:勤政为民,业绩斐然;兴学治学,人才涌现;修养人格,进取不辍。一篇《养心亭记》,既延续了《爱莲说》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又提出了养心寡欲的修身理念;一座养心亭,已经成为合川人修身进取的镜鉴。“人,贵在养心也。”此话至今依然犹如警钟。
   理学在合川是有传承的。理学有“圣贤气象”之说,社会担当、积极进取、心忧天下、修身养性,从周敦颐和程颢、程颐到张森楷、卢作孚,还有现在的众多后来者们,殷殷相袭,不断拓展。前人有前人的杰作,后人有后人的辉煌,就像三江之水连绵不断。
   合川人珍惜大自然的馈赠,在壮阔的历史图卷上增光添彩,他们聚集山水之灵秀,浸润圣贤之精神,像嘉陵江汇入长江一样融入时代大潮中,在青山中创建了工业园区,在绿水上修建了电站,林立的高楼,繁华的门店,整洁的社区,匆忙的脚步,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新合川呈现在了三江汇合处。
   青山依旧,碧水长流,大江大山的豪放和小桥流水的婉约,深山古寺的幽静与高速路上的笛鸣,孤舟笠翁的闲适与来往轮船的繁忙,反差而又协调有序地呈现,不走进这片土地,很难体会这里的大美。
   大美,既在山水壮景,又在人文丰厚,更在人心思进的延续和勃勃生机的活力。
  
   二、大义
   除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著名风景区等诸多称号外,钓鱼城还有“迄今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古战场遗址、世界中古史上的英雄名城”。这两个称号可以用两个词概括:大义和血性。这就不能不提及南宋王朝。
   南宋王朝苟且偷安得过且过,而臣民的血性抗争始终不断,合川钓鱼城最为典型。这里是南宋王朝最后一片国土,南宋的遗民们在这里英勇顽强抵抗蒙元大军36年,创造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也使得南宋王朝苟延残喘三十六年。
   钓鱼城三面据江,形势险绝壮丽,曾因神仙钓鱼而得名。公元1258年,一代战神蒙哥大汗挟西征欧亚非40余国的威势,分兵三路侵宋。彼时,蒙哥大汗正气势如虹,钓鱼城这个弹丸之地,在他眼里可信手拈来立马可摧。可任性的蒙哥大汗没有料到,在钓鱼城他遇到了同样任性的南宋军民,面对钓鱼城将士的顽强抗击,他也愁眉紧锁徒唤奈何。非但没有攻下钓鱼城,蒙哥本人也在此折戟沉沙,被城上火炮击伤后殒命。
   坚守钓鱼城36年,历经大小战斗200余次,在蒙哥殒命后,在各地征战的大汗们急于回大本营争夺大位,钓鱼城一役不但延续了南宋,缓解欧亚战祸、阻止蒙古向非洲扩张,也成为蒙元帝国崩溃的转折点。钓鱼城因此被欧洲人誉为“东方麦加城”、“上帝折鞭处”。
   如果没有南宋遗民坚守36年,钓鱼城的内涵也许仅仅局限于山的险峻和神话传说;如果没有蒙哥大汗在钓鱼城的殒命,世界格局不变,元军的马蹄会踏碎许多无辜的生命。嘉陵江经长江融入海洋,嘉陵江是合川的,也是世界的;钓鱼城阻挡了元军铁骑狂奔,直接或间接让众多生灵免遭涂炭,钓鱼城是合川的,也是世界的。
   征服与抗争,文明总是在碰撞中互相吸纳融合、彼此妥协包容。游牧文化与农耕文明的碰撞,如合川的三江水,从排斥到交融,最终都成为推动中华文明前行的潮流。钓鱼城不仅见证着三江的交汇,也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节点,更是冷兵器时代的一个奇迹。
   抵御36年,奋勇抗争,他们的不屈,令对手敬佩。为了钓鱼城的民众利益,得知南宋早已灭亡,他们才有条件地开城归顺。抗争,是为了国家大义;归服,是为了民众大义。
   马蹄声碎,硝烟散尽。七百五十年后,看着城垣、城门、炮台、墩台、栈道、水军码头、兵工作坊、帅府、军营、校场等等军事和生活设施遗址,想象着艰苦卓绝场景和坚贞不屈的抵抗,仿佛看见了那一个个血性的身影。只有那钓鱼台、护国寺、悬佛寺、千佛石窟、皇洞、天泉洞、飞檐洞等名胜古迹,大量诗赋辞章和浮雕碑刻,如同幽绿青苔下的石阶,昭示着历史的久远。
   大江东去,涛声依旧,钓鱼城下的巨大悬空卧佛,依然安详地看着三江水流去,平静地护佑着三江的民众。佛可以消除人心的孽障,但无法劝阻野心的屠刀,若干年后的抗日战争,钓鱼城依然充满了大义。
   来也终须来,去也终须去,历史可以转弯,但不可逆行。三江水滔滔不绝,钓鱼山依然耸立,血性和大义的钓鱼城,令我等后人感叹唏嘘,长揖在地。
  
   三、大韵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散落在山水间的古寨和石刻是先人们遗留的宝贵文化遗产,能领略到从唐宋到明清这些凝固的音乐,是视觉的享受,也可安抚浮躁的灵魂。涞滩古镇是合川众多凝固音乐中一个闪亮的音符。
   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十大古镇之一、首批中国最美的村镇。单从这些名头,足以看出涞滩古镇的不俗。
   坐落在渠江边的涞滩古镇,是渠江投奔嘉陵江时的一份厚重的见面礼。作为商贾云集的码头,这里最早扬名于世的是佛。建于晚唐时期的鹫峰禅寺,历经宋代、清代修缮扩展,大殿所造释迦摩尼造像当时号称“蜀中第二大佛”(鹫峰禅寺后改为二佛寺),是全国罕见的佛教禅宗造像聚点,为全国最大的禅宗道场。殿宇建筑群,飞檐翘角,蔚为壮观,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1700余尊石刻雕塑依山摩岩,从而成就了著名的“二佛八景”:鹫峰云深、佛岩仙迹、龙洞清泉、修筑戏石、双塔迎舟、独树东门、经盘霁日、画梁搓波。
   依山而建的山寨城堡三面悬崖峭壁。涞滩寨始建于宋代,历经明清增修,终成规模,明清民居高低错落、古朴典雅,石街小巷悠远诱人,门店商品琳琅满目。古城、古庙、古佛,置身于此,顿觉时光倒流,人生穿越。
   有清静的佛家仙境,有繁华的市井烟火,动静皆宜,出入随性,涞滩古镇是难得的好去处。由古及今,各有展现,观美景,发幽思,抒胸臆,伴着渠江这根古老的琴弦,涞滩古镇的韵律在久久回响。
  
   四、大智
   中国文人有“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但是,“书生报国无长物,唯有手中笔如刀”,自古来,书生投笔从戎挥戈疆场的有之,挤入庙堂高位一展宏图的有之,而实业报国者并不多,在中国文人与商似乎有天然的隔膜。张森楷和卢作孚则选择了有别于传统文人的路子:实业报国。
   张森楷是晚清举人,著名的史学家,曾是成都大学国史教授。张森楷是的特立独行的人,在清末民初风云激荡年代,守旧派认为他激进,新派认为他守旧,官场不喜欢他,可民众喜欢他。改善民生,他一改传统,搞起了实业教育;为民请命,他曾遭军阀打压。
   1901年,张森楷在合州创办了四川第一家实业学堂“四川省蚕桑公社”,翌年,蚕桑公社更命名为四川民主实业中学堂。张森楷亲自前往江浙沿海聘请师资和技术人员,东渡日本考察学习蚕桑新技术和新成果,在合州境内推广引进良桑种植和养蚕缫丝新技术,教授学生农艺职教知识。短短三年,带动了合州整体丝业发展,使合州桑种蚕种遍布巴蜀,为此他也得到清政府“三等商勋”嘉奖,被誉为川中“蚕桑之父”。虽然在1908年之后,张森楷遭遇了旧官僚的打压,不得不另谋他途,可他的示范效应对后来的实业教育热潮兴起,功不可没。
   既可在象牙塔里做学问,又能走出书斋济苍生。张森楷是史学大家,又是成功的实业家,“独善其身,兼济天下”的品格,在他身上淋漓尽致,而他的学生卢作孚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卢作孚自幼家境贫寒,仅读过七年小学,这期间他受到老师张森楷的影响和欣赏。虽然卢作孚年少时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是他天资聪颖自学成才,青年时满怀教育救国的理想,创建学校、图书馆、教育馆,普及文化和教育。1925年他怀抱实业救国的理想,筹建民生公司,开发合渝航线。经过坚忍不拔的奋斗,最初只有资金8000元的民生公司,到抗战爆发前,已经拥有轮船46艘,成为长江上游轮船航运业的巨头。
   在经营民生公司的过程中,卢作孚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并著有《工商管理》一书,在社会上产生很大的影响。
   作为成功的实业家,卢作孚殚精竭虑把民生公司做大,而他本人却只有一股的股份。卢作孚生活俭朴,严于律己,全家仅靠工资度日,家人乘坐民生公司轮船一律按规定买票。他兼任几十个社会和企业职务,数目可观的车马费他一分不要,统统捐给了文化教育和公益事业。
   卢作孚是一位著名的爱国实业家,在日军步步进逼,当局不敢言战之时,他向当局提出了自己抗战设想。1937年初,川江严重枯水,为了抢运抗战物资,卢作孚不顾身家性命,冒险创造了三段航运的奇迹。
   小学教师、中学教师、新闻记者、政府官员、企业总经理,这是卢作孚从事过的职业,从中可以看到他奋斗的足迹。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4个人是我们万万不可忘记的,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纺织工业的张謇;搞交通运输业的卢作孚;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伟人毛泽东的话,无疑是对卢作孚最好评价。在合川闹市区卢作孚的故居,看着关于卢作孚的一块块展板,想不到一代船王竟是瘦弱的一介书生。
   搞教育成效卓著,搞实业同样辉煌;让人敬重的是,作为一代船王,卢作孚没有纸醉金迷,没有迷失自我,依然保持了文人风骨和家国情怀。国民党元老张群评价卢作孚是“一个没有受过学校教育的学者,一个没有现代个人享受要求的现代实业家,一个没有钱的大亨。”斯言颇为中肯,卢作孚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
  
   五、大爱
   位于凤凰山的古圣寺是合川区众多古寺庙中的一个。它的出名不是因为寺庙本身,而是陶行知设立在寺庙的育才学校。一个特殊的年代、一个特殊的教育家,一所特殊的学校,让这个并不特殊的丛林古刹有了特殊的意义。
   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对“人民”二字的深刻理解和深情厚谊。“人民”二字也成为他推行平民教育的不懈动力。
   陶行知是个喝过洋墨水的海归,是身兼数职的社会名流。他本可以凭借种种头衔过着优裕的生活,可为了实现教育救国的理想,他辞去了令人羡艳职务和优厚的待遇,脱掉西装革履,穿上布衫草鞋,不辞劳苦地推广平民教育。他的足迹遍及半个中国,市井街巷,山沟小村,都有他的“平民千字课”。
   动荡不安的年代,积贫积弱的国家现状,陶行知为实现教育救国理想,不得不奔走呼号,呕心沥血。即便炮火当头,陶行知也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古圣寺见证了陶行知和育才学校的艰难,也见证了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教育主张在这里生龙活虎的实践。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在“陶行知纪念馆”,我们真切体味到了这位人民教育家赤子之心和高尚情怀。周恩来、叶剑英、董必武、吴玉章、邓颖超等多次来此探望;贺绿汀、章泯、陈烟桥、艾青、魏东明、戴爱莲等曾在这里教学;郭沫若,翦伯赞,周扬,田汉,何其芳,夏衍,李可染,关山月等都曾为育才师生讲课。一所简陋的学校能够吸引众多名人大家,很大程度上是陶行知的人格魅力和他教育救国理想的影响力。
   晓庄劳山脚下陶行知墓碑铭刻着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两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横批是:爱满天下。这是对陶行知一生最好的概括。
   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平民教育家陶行知给了现在的我们太多的启发和思考。爱国不是海市蜃楼的虚幻冥想,是脚踏实地的付出。
  
   六、大节
   自古英雄出少年。刘文学是新中国第一位少年英雄。
   刘学文这个名字曾是一个响亮的符号,影响了几代人,现在中年以上者大多知道刘文学,我就是上小学时在课本里知道的。
   没有想到刘文学的家乡就在合川。与其说是参观刘文学的墓园,不如说是怀着虔诚的心来拜谒这位心目中的少年英雄。
   1959年,双江小学四年级学生刘文学,为维护集体财产,被地主分子杀害,时年仅14岁。遇害后,刘文学被追认为“模范少先队员”,当时的地委和行署拨专款修建刘文学墓园,时任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同志亲笔题写了“刘文学之墓”的碑文。
   刘文学对集体的忠诚、对邪恶势力的抗争和不怕牺牲的精神,感染了很多人。上世纪60年代,全国以及周边社会主义国家掀起了学习刘文学的高潮,合川每天收到大量来信。
   在刘文学塑像前,双江村支书李天益给我讲述了这个少年英雄的很多动人故事。针对社会上一些对刘文学造谣,作为刘文学的同班同学,李天益老人气愤地予以了批驳。从李天益那里,我们知道了刘文学不但刚正不阿热爱集体,而且聪明好学肯动脑筋,他生前在勤工俭学时引进试种的“油菜王”至今仍让附近村庄受益。
   刘文学生前就读的双江小学,一个个橱窗和展板生动描述了刘文学事迹,教室里永久保留着刘文学的课桌座位,王秋校长给我们讲述了学校多年来坚持不辍开展学习和宣传刘文学的活动。
   郁达夫曾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奴隶之邦,一个有英雄而不知尊重英雄的民族则是不可救药的生物之群。尽管社会上一度对少年英雄刘文学事迹出现杂音和造谣,但是,少年英雄的事迹依然穿越时光绽放魅力,刘文学的墓园不仅是当地爱国教育基地,全国各地前来参观的人也是络绎不绝。在建国六十周年之际,由中央十一部委联合组织,经过群众票选,刘文学当选为“新中国成立以来100位感动中国人物”。
   少年强则国家强——强在心智、强在体魄、强在精神。一个少年英雄的大节让我们崇敬。

共 566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合川是嘉陵江、涪江和渠江的交汇之处,是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它不仅山川俊美,而且钟灵蕴秀,人文荟萃,兴学重教之风源远流长。境内有钓鱼城、涞滩古镇等著名历史文化古迹,周敦颐、张森楷、卢作孚、陶行知等历代名人曾在此授教创业,还是新中国第一位少年英雄刘文学的故乡。这篇文章没有像一般游记那样移步换景描写合川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而是从六个方面,高度概括了合川的历史人文特点:大美、大义、大韵、大智、大爱、大节,将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发达、人民勇敢智慧的合川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文章用词准确,文脉清晰流畅,内涵蕴藉丰富,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人文散文。倾情推荐!问好作者!遥祝秋安!【编辑:燕剪春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15-09-14 10:44:28
  合川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有时间一定去看看,尤其想去涞滩古镇住一段时间,细细体味那里的历史文化,风俗民情。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