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看见风在走(散文外一篇)

编辑推荐 【流年】看见风在走(散文外一篇)


作者:毕亮 童生,712.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81发表时间:2015-09-14 14:24:07

【流年】看见风在走(散文外一篇) 有风在走,许多人看到了,也有许多人没看到,可能他们故意视而不见的,他们低着头在找蘑菇。他们低着头,在捡石头。在草原上,蘑菇的诱惑、石头的诱惑总是会比其他的许多东西要大。
   我们这是在夏塔,一条幽深的峡谷就在我们脚下。一行二十多个人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时间在这里变得很慢,越来越慢,至少这一天钟表上的时针、分针、秒针仿佛是停止的。在一条河边,一条有大树林林立的树荫的河道边停下来,席地而坐。几步之外逐渐风干的牛羊粪,丝毫没有人注意,也有有心人留意了,但不在乎。
   在这样的峡谷,什么都是原生态的。草,百花,群树,河流,裸露的河道,正淌着的河水,流水冲刷过的石头……都是原生态的。当然还有捡到的蘑菇和未捡到还长在草丛、树下的蘑菇。
   如果有人说我们在矫情,就请过来看看吧。吹吹风,晒晒太阳,看看太阳,望望雪山。矫情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已经不知道我们坐在这里多久了,没有人掏手机看时间,也没有人抬手看表。坐得我想换一个姿势,于是我就地躺下了。其实,不仅是我,还有一些人也东倒西歪了。就像我们刚刚喝过的酒瓶,东倒西歪在草地里,白酒瓶,啤酒瓶。我们上来时,怎么就没发现有人带了这么多酒,等到坐下,敞开心思畅聊时,酒就从各个地方被发现了,被本地人号称“夺命大乌苏”的啤酒,小瓶装的白酒,一斤装的白酒,喝到后来就东倒西歪了。
   我没喝酒,我也西歪在草地上。随口问,酒是哪儿来的,“捡来的”,是醉眼朦胧还是朦胧欲睡的人这么回答。我也当真了。是的,在草原上,见到未开瓶的酒,是可以随意喝的,谁知道是不是有人故意放在这里让花花草草也喝一场酒呢。此时,在草原,我们成了花花草草。在尘世的草原上,我们本来就是花花草草,二十多棵,这时候被风吹得歪歪斜斜。
   我侧躺在草地上,抬头是云杉,转过身抬头还是云杉,我是睡在云杉丛里的。我平躺着,眼里是云杉针叶丛中撒下的碎碎点点的阳光。雪山大概在云杉林之外吧,我来的时候看到过。
   这时候,我看到了风在走。
   是的,风在走。我在昭苏生活过四年,草原见过不少,有名的,无名的,大的,小的。在这里,我竟然看到风在走。
   其他人呢,也看到了吗?肯定有人也看到了,但是他们装作没看到。他们已经散开了,有人继续东倒西歪,东倒西歪地在草丛中找蘑菇,说不定会邂逅一大片蘑菇圈,那我们晚上就有口福了。还有人正东倒西歪地走着,朝河道走去,是风让他们东倒西歪的吧?昨夜的雨水冲洗过的河沟清爽,也裸露了许多石头,有本来就在这里的,也有跟着雨水一起下来留在这里的。石头的面子还是湿的,也有干的,在太阳的照射下,有光四溅。有一小群人就是朝着四溅的光而去。越来越近,听到细流声了。
   昭苏多奇石,尤以夏塔为最。走在河道的人不时有尖叫声传来。尖叫声让躺着的我看到了风在走。走着的风,把他们的声音带到我的耳边,还会带得更远吧。这时候的风,大概是一个蹒跚老人,缓缓慢行。
   我眯着眼,感觉风从四面八方走来。睡着的人,置未喝完的酒不顾,瓶盖也没盖上,风带着酒味经过我躺下的地方,还有睡着的人呼噜声,若有若无,都和风走得快慢有关。
   捡蘑菇的人越走越远,可是风让我知道了他们的方位。他们正在此起彼伏地嘶吼着《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吼出了酒气,也吼出了激情。“父亲曾经形容过草原的清香”,这时候风在走的时候也把清香带给我了。几个人唱完了,另外的人再唱一遍,也是风让我知道他们在走动,停下的时候就会有蘑菇吧?
   风是怎么走的呢?这是个问题。横着走的,那是螃蟹。斜着走吗?有可能,古诗里都说了,斜风细雨不须归,古人生活比我们简单,观察得也比我们细致,说风是斜的,倒是有可能。也有可能是立着走的,割过的草就跟着风立走在草原牧场。有时候,马的毛,羊的毛,也是立起来的,这是风走的时候路过它们身边吧?
   想着,想着,我感觉自己睡着了。因为做了一个梦,梦里我跟着风走,走到河道捡石头,走到草丛里捡蘑菇,遇到一个不大的蘑菇圈,足够我们吃一顿。
  
   【一个人走六公里要多久】
   出团部到昭苏县城,从昭苏县城回团部,都要经过一条三公里的岔道。去年岔道重新修整,新铺了一层柏油,光洁了不少。岔道口立了一个大牌子,全国文明单位XXX欢迎您。字是分两行喷上去的,底图是油菜花的照片。
   因为这里有数十万亩的油菜花。每年七月走在这里的土地上,怎么走都是一眼的金黄,间夹着深绿、淡绿,那是草原、麦子,或者其他的什么。
   油菜花不仅是江西婺源的名片,也一直是团场人的骄傲。走到哪里都忘不了油菜花黄。团场人也有自己的坚守。
   在团场人眼里,婺源的油菜花算得了什么呢,小里小气的,哪里像这里,一眼望过去——其实根本望不过去,你压根都看不到边界。让团场人引以为豪的还有,吃着油菜籽炸的油,走到哪里都是香,花香,油香。
   因为三公里这样不长不短的路程,也因为这个大牌子,慢慢的这里有了一个约定俗成的地名,在地名志等书里找不到,地名普查的时候,往往也是被忽略的。但是只有一说,团场人都知道。我后来看汪曾祺的小说《徙》,里面写到谈家门楼,汪曾祺说:“谈家门楼巍然突出,老远的就能看见,成了指明方位的一个标志,一个地名。一说‘谈家门楼’东边,‘谈家门楼’斜对过,人们就立刻明白了。”看到这里,我就想到了“三公里”。“三公里”就是“谈家门楼”那样的存在。
   三公里。是的,三公里是个地名。“你家的人到哪里了”,“刚过了三公里,再有几分钟就到家了”。诸如此类的对话,在团场会经常听到。我没有统计过团场人常用词都有哪些,但“三公里”出现的频率肯定是靠前的,如果团场人有自己的百度系统,“三公里”肯定是百度热词。
   “三公里”的用处不仅仅在口头上。更是团场人锻炼身体的主要场所之一。散步是团场人锻炼身体的最主要方式。
   在团场,散步不叫散步,而是叫走路。“你昨天走了没有?”,“走了,走了,三公里一个来回”,“六公里,正好”……在新疆,我们计路程,不说里,用的是公里;就像计重量,用的是公斤而不是斤。这是我多十年前,初到新疆时慢慢才适应过来的。
   走路的人以中老年人居多,像我这样三十岁左右的,很少。最开始,坚持走路的人,大多是身体有大小不等的毛病,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了,于是锻炼的人慢慢多了起来。三公里这条路,“糖人街”这个名字,慢慢被人叫开了。这是在我到团场之前的事了。
   我去团场的时候,走路的人都知道锻炼重在平常,重在坚持,所以每天早晚,陆陆续续的,三五一群,或者一两人独自行走,慢慢的“糖人街”也没人叫了,虽是戏称,却也不吉利。
   走路的人里,有一个我。
   在这三公里路上,走路的人一般都集中在早晚。早上起得早的人不少,去三公里走一圈回来真好。而我这个年龄段的人,正是嗜睡的时候,出门早饭时常会遇到已经走路回来的老军垦们。
   我一般都是午饭后漫步。几个单干户一起合伙做饭,吃完饭正好漫走。团场就那么大,也都是常住在此的,走在路上都熟悉,互相问候一声,继续各走各的。来来往往,往往来来,还是以老军垦为主,这些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因为各种原因汇聚到团场的江苏人、四川人、河南人、上海人等,在这里一住几十年,口音都还没改过来。有些走路的人,随身带着个收音机,或者带扬声器的音乐播放器,各种地方剧种走路的时候也常常都能听到。
   高寒地区的冬天漫长而单调,这个时候走在三公里的路上,满眼除了雪还是雪,走路的人就少了许多。团场的人,都蜷缩在家,通往三公里的路上一下子安静了许多。等到三四月,雪开始化了了时候,人开始多了起来。
   走在三公里的路上,我们遇见了春,遇见了夏,遇见了秋,独独不想遇见冬,但是也躲不过去,用四五个月的时间来积蓄力量。
   走在三公里的路上,我们遇见了草慢慢从土里冒出来,遇见了麦子播种,遇到了油菜播种,麦子、油菜出苗时我们从地边走过,扬花、灌浆的时候我们在走,油菜花开、结籽的时候,我们还走在往三公里去的路上。然后,走在路上,遇到的就是收割,先是麦子,然后是油菜,有些年成还会有香紫苏、胡麻,或者其他的什么作物。收过的地里,更加空旷了。“在这个世界上秋天深了/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海子的诗句,走在三公里的路上,有心人也能感受到。
   然后就是大雪覆盖。大雪覆盖后的土地,也会留下牛羊马走过的印迹。汪曾祺若是在这里生活过,会不会写一篇《三公里月令》这样的文章?
   走在三公里的路上,也会遇到麦子和油菜的倒茬,看了一茬麦子,第二年就是油菜;看了一茬油菜,第二年就是麦子。我们生活在高原,气候让我们能种植的东西那么少,我们除了种麦子,种油菜,还能种什么呢?
   团场是一个多民族聚住区,走路的人里当然也有少数民族,尤以哈萨克族为多。社会的发展,改变了哈萨克人的逐水草而居,开始逐步地定居,从毡房搬出来,住进了楼房;团场盖的精品小二楼,也以哈萨克人买的居多。终于有一天,我们发现,这些从草原搬到团部的哈萨克人也开始走路了。从马背上下来,开始散步,这是一个民族不小的变化。曾经有人建议我写一篇报道,好几年过去,我还没写。
   一个人走六公里要多久,我也不知道,我已经走了四年,也不是四年里每年都在走。有些人会走一辈子,一辈子也走不出这六公里,其实他们也不想走出来。就这么走着,走着,慢慢走着……一路上的花草都无比熟悉,都是自己的近邻,处得习惯了,这样也很好。

共 378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看见风在走】,位于新疆伊犁的昭苏县夏塔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胜地,它濒临高峰林立的天山主脉。夏塔古道是著名的徒步探险路线。 这篇散文的写就,源于作者与友人亲临夏塔,被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水所感染,但最入他心的,是那一阵被友人忽视的风,于是风独在他眼中,也在他心中。 【一个人走六公里要多久】,三公里,在这里,它并非是计量单位,而是一个既定的地名。在三公里漫步,看日月轮换,四季更迭,一来一去走了六公里的路。但很显然,在这行走六公里的过程中,衍生了许多人生体悟,三公里是具有精神意义的存在。 两章散文,写自身见闻,作者深入背景环境,所以那些体悟由心灵深处迸发,精确地表达了他的思想世界。 佳作,荐阅!【编辑:一朵怜幽】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一朵怜幽        2015-09-14 14:25:10
  问候先生,感谢支持流年,祝创作愉快,诸事安顺。
没有什么比相信更像爱。
2 楼        文友:秀子        2015-09-14 16:55:05
  【看见风在走】,在草原,这样的美景,这样的草地,这样的蘑菇,这样的石头,都让人醉,喝了就,就更会醉人的了。人在此,风在走,心怒放。一句话,爱你没商量,喜欢到了尽致。想象丰富,语言优美。
   【三公里】,一个地名,虽然不大,在这一带已经成了人们约定俗成的名词,在这一带已经是众所周知的响铛铛的称呼,已经成为人们锻炼身体、走路的健身场地了。一年三季,天天走在这三公里来回六公里的路上,可以看到油菜花开,麦子泛黄,心情也舒畅,天天、年年如此,人们对这三公里已经有了感情,边走边看,久而久之,也无法丈量所走的里程了,在身边在业余在休闲,有这样的一个好去处,真好!
   我经常沿着仅有的操场有时伴着孩子们扫地升腾的灰尘走路,对走路深有体会,真是羡慕有文中这样一个好的健身之地!
   两篇堪称佳作,读之悦之!
   祝写作愉快!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