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星月】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赏析)

编辑推荐 【星月】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赏析)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尾联赏析


作者:跛鳖千里 布衣,261.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738发表时间:2015-09-15 16:18:47
摘要:2014年2月18日下午,与刘宝静兄谈论主席诗词,他让我讲讲对主席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尾联“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的理解。我不揣浅陋,信口海侃一通,竟蒙他大加称赏。原来,此前他曾向天津师范学院的某教授请教过,得到的答复并不能使他满意。后来,他看了郭沫若、萧涤非、安旗等五家的注解,全觉得不痛不痒。如今听了我的讲说,觉得新鲜而别致。他希望我闲暇时将观点写出来。转眼七个多月过去了,今天终于有了一些空闲和兴致,决计将拙见落墨,供大家批评。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尾联赏析
  
   小序
   2014年2月18日下午,与刘宝静兄谈论主席诗词,他让我讲讲对主席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尾联“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的理解。我不揣浅陋,信口海侃一通,竟蒙他大加称赏。原来,此前他曾向天津师范学院的某教授请教过,得到的答复并不能使他满意。后来,他看了郭沫若、萧涤非、安旗等五家的注解,全觉得不痛不痒。如今听了我的讲说,觉得新鲜而别致。他希望我闲暇时将观点写出来。转眼七个多月过去了,今天终于有了一些空闲和兴致,决计将拙见落墨,供大家批评。
  
   毛泽东主席所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尾联径用了唐代诗人李贺诗《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成句,用得大胆而高明。这两句在李贺原诗中的意思,没有什么争议,我这篇小文中不再赘述。对于这两句在《占领南京》一诗中究竟该如何理解,则从来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字面意思很好懂——“天如果有感情的话,它也是会变老的。”一个“若”字,最是眼目,表明这是一个假设句,假如天有感情的话,天是会老的,可事实上,天并不会老,所以,言下之意,天是无情的。这不由的使我想起了老子《道德经》中的一段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翻译过来,就是:天地是没有仁爱之心的,是不讲什么感情的,它把自然万物都看作祭祀用的稻草狗一样,任由其在风霜雨雪的洗礼之下腐烂萎败;相应的,圣人也应该像天地一样,把老百姓视作祭祀用的稻草狗一样,任由其自生自灭,不必太过动情。这里的“天地不仁”,也就是说天地无情。老子主张“道法自然”,中国文化向来主张依天道以立人道。既然天地无情,那么,最善于取法天地的圣人也便理所当然的无情。
   可以想见,主席在接到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捷报那一刻,心情一定是激动万分、无以名状的。至今,我们还能从主席当时亲笔拟定的电文(电报新闻稿)中感受到他飞快跳动的脉搏。(新闻稿《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大家在中学阶段都已读过,这里不再引录。)电报稿中的激越文字呈现出来的是一代伟人在紧要历史节点上的澎湃心潮,然而,他内心深处更细微、更深沉,更复杂的情感,却只能借助于诗笔来抒发。诗是含蓄模糊的艺术,需要用心体察和悟读。
   不难想象,主席在人民解放军取得重大胜利的历史时刻,内心深处除了兴奋和喜悦之外,也掠过了一丝伤感。在那一刹那,他必定会想到许许多多为革命流血牺牲的战士和无辜百姓。主席作为一个多情的诗人,想到此,不禁一阵酸楚涌上心头。
   作为一个革命家、一个伟人,他心中一直装着那些为革命流血牺牲的人。他爱惜他们,同情他们的家人。这一点,从解放后的两件事中可以窥见。先请大家看看上世纪50年代所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背面,毛泽东起草、周恩来书写的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足见,在主席那海洋般宽阔的胸怀中,这些深埋于地下的英灵始终占有一席之地。
   另一件事,也是上世纪50年代,当马寅初向主席建议,为长远计,我们的国家应该控制人口增长时,毛主席表示反对,他当时说了一席话,大意是,战争年代,老百姓把自己的儿子送到了前线,许多都牺牲掉了,我们欠下人民一笔人口债。好容易现在解放了,就让他们放开了生吧!有人即此就说毛主席不够理智,他们哪里能够懂得大诗人的情怀!
   有一张早已公开发表的著名照片可能大家都还有印象,毛主席坐在凉亭里的椅子上聚精会神地读着一张报纸,报纸上赫然呈现着一个大标题:南京解放。每当看到那张照片,我总会浮想联翩,不由得揣度主席当时的心情和思绪。那一刻,主席想到了什么呢?作为一个胸藏大爱的诗人,他必定想到了为结束国民党政府反动统治而战斗牺牲的解放军战士和饱受战争重创而死去的无辜百姓。主席为他们的逝去而伤感,但伟人就是伟人,他绝不会沉湎于此不可自拔,而是迅速从这消极情绪中挣脱出来,从瞬间的悲痛中振作起来。
   伟人就是伟人,伟人未必没有丰富的情感世界,但绝不会为情感所困。毛主席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失去了爱子毛岸英,当然是悲痛万分的,“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但他马上就从巨大的悲痛中挺立起来,继续工作。既多情,又不为情所绊,这就是伟人。
   主席在接到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喜讯之后,应该是会浮想联翩的,也理所当然会念及革命烈士,一个统帅,失却战士之痛是与一个父亲失却爱子之痛想通的。他当怎样从痛苦中得以解脱呢?饱读诗书的他很可能也想到了老子的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或者对读过的老子这句话早已“得意而忘言”,一瞬间,随着诗情达到高潮,想到的竟是李贺的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当然,也可能主席并没有想到老子的话,只是恰巧与老子的观点暗合了。不管怎样,我们参看老子的这句话来理解这两句诗,是能得到帮助的。天地是无情的,他只不过把万物当作祭祀用的稻草狗一样,任其自生自灭;圣人取法天道,也不能为感情所牵绊。在正义的战争面前,对百姓的伤耗须等闲视之。这不是冷血,而是理智。天地恒常运转,不会因人间的苦乐悲欢而动容,圣人也好,伟人也罢,都要像天地一样,对人间的巨变要理智看待,不必过于动情,更不可因情而废事。
   苏轼说:“自其变着而观之,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是的,天地不曾有一刻停止运动和变化,人事当然也不曾有半刻静止,正是“人间正道是沧桑。”发生沧海桑田的巨变是人间的正当规律,是历史的必然。只有在革命的推动下,才能使人间的巨变得以快速完成,而要革命就要有牺牲。流血牺牲既然在所难免,那么,就当看得洒脱一些,大气一些。
   总而一论,这结尾两句,应该是主席在一瞬间陷于感伤情绪中时的一种自我宽慰。
   他告诉自己,也告诉全国人民:推翻伪国民政府,结束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解放全中国,使人间发生翻天地覆的变化,这是符合天道的,是历史的必然;革命者的鲜血没有白流,他们死得其所,他们的死重于泰山。我们这些活下来的同志,还要以豪迈的气概踏着烈士的鲜血继续前进、继续革命,而不要流连于那鲜血之上,一味凭吊。
   22日,因秋雨得一夜好觉,23日晨起,神清气爽,一气呵成,不知所云。
  

共 262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主席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在其诗词中表现得最明显,可以说直追苏辛,有过之而无不及。作者在这篇文章里,不是整首诗进行赏析,而只是就主席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尾联进行赏析,写出了自己的理解和对伟人情怀的揣测,让人不禁点头称是。在这篇赏析中,作者首先简介出处,说出自己对表面意思的理解,进而联想到《道德经》中的一段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针对无情进行解释。然而,无情是有情的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作者又联系主席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题词及抗美援朝痛失爱子两件事写主席心中对所有为争取人类自由与幸福而牺牲的的人们的深爱。看似有情却无情,无情更是最情深。是对烈士的缅怀,更是对继续努力的鼓劲加油。一篇赏析,实是写领袖情怀。推荐欣赏。【编辑:快乐永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戏寒        2015-09-15 18:32:43
  把悲伤放在心底,轻步向前。
2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15-09-17 00:17:08
  问好跛鳖千里老师,感谢支持星月。
3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15-09-17 00:17:55
  主席的诗词大气,那是一代伟人的襟怀。
4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15-09-17 00:19:53
  解放南京本就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也只有这样的气势磅礴的诗句才能写出当时激动的心情和不朽的伟业。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