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春秋】长在泥土里(散文)

编辑推荐 【春秋】长在泥土里(散文)


作者:水鸟蓝小沐 布衣,230.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69发表时间:2015-09-17 17:38:19

前段时间吃龙眼,吃完没有将龙眼核立刻扔掉,而是都保存了下来,想按照网上说的方法种一盆水果盆栽,先是泡在水里,待其发芽后种在泥土里。
   我兴致勃勃的将留有果肉的龙眼核泡在水里,每天清洗一遍,直至果肉完全脱落,过了好几天,却还不见种子有发芽的迹象,一粒粒果核看上去圆润饱满,棕褐色的果壳看上去很复古,像是个老古董似的。老古董就是顽皮,不肯开口吐露嫩芽。失去耐心的我,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将一部分果核种在了小花盆里,浇透了水静静等待,还剩下一部分依然泡在水里,看看哪个先发芽,也好做个对比。
   三天之后,种在泥土里的龙眼核已经有了小小的裂缝,依稀可以看得到嫩芽即将破土而出,而泡在水里的龙眼核依旧很顽皮。原本以为水培的种子比土培的更快发芽,实验证明最先发芽的却是土培的龙眼核。
   一个暴露在清澈透明之中,一个则隐藏在黑暗之中,按理说难道不应该是前者更具备竞争力吗?可是为什么,一颗小小的种子,它的惊人爆发力却蕴藏在黑暗的泥土里?
   之前也养过不少绿色植物,滴水观音、绿萝、虎皮兰等等,尽管养植说明上说,这些植物都是水土两宜,但事实上,水培的与土培的还是差别很大。
   毫无疑问地,水培的看上去更赏心悦目。透明的玻璃器皿里,簇拥着一丛丛茂密的绿色,白色的根系密密实实的纠缠在一起,美观却很娇弱,经不起太阳一个热烈眼神的片刻注视,更无法应对多情霸道的风之逗留。而最重要的则是她太过敏感,无法忍受主人的疏忽,偶有犯懒,便赌气般不吃不喝,迅速地枯萎。
   土培的植物就不一样了,记得第一次养滴水观音,先是水培,养了没几天,最后还是转为土培。水培的叶子都是嫩绿色,弱不禁风的,而养在泥土里,则是另一番模样,叶子的颜色渐渐转为墨绿,茎杆也坚韧了许多,不需要我过分的呵护,如若离开几日,也是安心的。
   同一种植物,养护的方法不同,最终的结果也是大相径庭。用心呵护一盆绿色植物,亲眼见证它的成长,从一颗稚嫩的芽长成一道美丽的风景,这就好比见证一个孩子的成长,从咿呀学语的孩童到风华正茂的青年。
   过分的呵护实则是溺爱,养在温室里,娇嫩脆弱,在风雨面前容易一蹶不振。象牙塔里的孩子,多么像是水培植物,生长环境单纯,总是被过分的保护,虽不染纤尘,洁净美好,但却脆弱敏感,不堪一击。
   适时的放逐,看似欠缺温柔,实则用心良苦。成长的过程中倘若只有鲜花和掌声,远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成长,有质感的成长还该接受暴风雨的洗礼,深埋于泥土中储备能量时的坚韧,以及被忽略的一段时光,在静默中爆发出不同寻常的力量,如此,生命力才能更加旺盛。
   培育较植物犹如教育之于人,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现代社会四加二加一的家庭模式下,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头等大事,因为稀少,所以太多孩子被宠坏,他们是吃着进口奶粉,用着电子产品长大的一代,他们通常在优渥的物质环境中成长起来,与土地完全疏远,与生命的载体有着深深的隔膜。
   土地,是世间万物生长的载体,是人类最原始最天然的家园。工业革命促进城市化,城市化又促使人们与土地日渐疏远甚至完全脱离,有多少人,远离故土,去到一个个陌生的城市里寻求文明的足迹,与文明靠的越近,离家乡就越遥远,到后来就真的回不去了,而那一座座由陌生到熟悉的城市里似乎仍旧盛放不了一种叫做“灵魂”的东西。
   常常会在不经意间,听到一些家长对小孩子训斥道:不要玩土,不要玩土,说了多少遍了,怎么就是记不住,弄脏了衣服看我怎么收拾你!
   土地,原本是我们最该亲近的像母亲一样的存在啊,我们心安理得的远离了故土,却还要自作聪明的教育孩子远离泥土,因为怕泥土会弄脏孩子的衣服。在我看来,在城市里度过童年的孩子其实是不幸的,相比在童年时代在乡村度过的孩子,他们的成长尽管有很多的玩具,零食作陪,但他们却少了很多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鲜少体会在原野上奔跑的恣肆,无法亲眼见证一粒种子从萌芽到开花再到长成颗颗饱满的果实这一奇妙历程。当然,他们最不幸的便是没能亲手触摸泥土的芬芳。
   劳动使人充实,并带来收获,与土地脱离的时间久了,偶尔与泥土亲近,双手载种一盆绿色植物,泥土钻进指甲缝里,修剪植物的枝干,嗅着叶子的清香,让清水渗透花盆里的土壤中,双手虽变得粗糙,当下的内心却是充盈的,踏实的。
   当我们的脚步远离了原始的大地母亲,我们所能做的事,便是尽力让精神长在泥土里,让灵魂有所依托,根系蔓延,牢牢守护住我们的家园。没有比长在泥土里,更让人觉得踏实,不是吗?

共 181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由水培和土培两种方法养殖花卉而联想到孩子的教育问题,恰到好处的形象地比喻了有关孩子的教育问题。与种花一样,离开土地,离开对大自然的亲近,温室里的娇宠是培养不出经得起考验的下一代来的。具有很深的警示意义。【编辑:永铭家珍】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永铭家珍        2015-09-17 17:39:17
  给人予启迪的文字,推荐欣赏!
永铭家珍
2 楼        文友:青叶        2015-09-17 21:05:16
  从养花水培、土培的比对过程,联想到对孩子的教育方法,说理透彻,发人深省。拜读之后,我一下子想起《小草》那首歌,春风、阳光、雨露,离不开大地母亲。那是我们的根基,是力量的源泉,是灵魂的依靠。祝秋安!
青叶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