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军警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军警】“明命寺”的明天(随笔)

编辑推荐 【军警】“明命寺”的明天(随笔)


作者:沈墅 秀才,1638.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33发表时间:2015-09-19 15:50:17

【军警】“明命寺”的明天(随笔)
   “明命寺”有昨天。不过,“明命寺”的昨天并不辉煌,也不悠久,仅仅百八十年的披风沥雨,还没有修炼到足以令人深怀难忘的程度;他只是一座普通的寺院,在历史长河中的某一个节点,曾经显耀了一下,有过二百多僧人,有过三千多佛像,有过一千二百多卷的经文,然后就沉寂在茫茫的时间的过往里了。是不是被人记起不知道,有没有人怀念也难说,不过,有人在今天要把它重建在山清水秀的凌云山上,而且,是要超出原有规模的兴建,我就在想,这样的一座院寺还有没有它的明天,或者说它的明天会不会灿烂,我更想知道的是重建“明命寺”的人究竟是怎么想的,为了什么。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明命寺”,追寻一下他的古往今来,也许我们会在追寻中悟出点什么,悟出的东西也可能会让我们想的更多。
   清朝光绪26年,有了建“明命寺”的想法,有这个想法的人还是辽宁人孙永庆,有这个想法的起因是我们无法考证的两次传说。据传,某个夏天,正在静坐的孙道士忽见草塘东北山腰处有辉煌的庙宇,“存之良久乃去”过了几年,孙道士又两次在梦中遇到了“仙人”“仙人”手指当年显现庙宇辉煌处说,此地乃福地仙乡,应在此地修建庙宇。于是,孙道士有了建“明命寺”的想法。有了想法的孙道士就开始了为修建“明命寺”做准备了,传经布道,说服善男信女。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许多人被这位执着的孙道士说服了,于是,光绪31年正式开始了建寺。
   “明命寺”就这么由来的。就是一个人的两个梦和自圆其说的一个传说,“说”出了一个“明命寺”经过十几年的修建,有了庙宇,有了佛像,也有了经文;当然更有了僧人,于是乎,道士布道,僧人诵经,传说就在缭绕的香火中成了文化,儒、道之说也成为了这里的“文化”
   其实,“明命寺”与其他的寺院是一样的,仅仅就是座庙宇,全国到处都有这样的庙宇。寺院对于信奉教义的善男信女们来说是天堂,但绝不是所有人的天堂,但这个“天堂”往往会引得无法解释现实的人们对他顶礼拜模,甚至会寄与许多美好的期望,期许更多的给予,当年的抗日民众也许就是因为这样的想法,才把这里当成了躲避祸乱的“福地仙乡”结果,仙人没有显灵,“福地仙乡”也没有阻止日本人把炸弹投到“明命寺” “明命寺”才有了两次的劫难。毁掉“明命寺”的是“文化大革命”中的红卫兵,在他们看来,毁掉“明命寺”就是摧毁“明命寺”的文化。对文化的不同认知,采取的态度和做法也是不同的。
   “明命寺”被毁掉了,“明命寺”的“文化”还在,于是,有人弘扬着传说,挖掘着历史,著书立说,奔波游说,就是想再现辉煌的“明命寺”就是要把这个“文化”传承和光大。借此为我们今天的需求而找出根据。我们用今天的认知猛烈地批判过去的局限,因为现实的需要而否定过去的许多,传承和光大的目的不是寻找拯救日异低下的国民素质,而是用这些为我们的生活增加内容,把一切都和利益相关联,这和“文革”期间的毁灭又有什么区别?
   悲哀的不仅仅是“明命寺”为赚钱而修建的文化景观和能带来效益的文化开展,在哪个角落里看不到?
   据说,重建“明命寺”需要1,8亿元的资金,而且还要占地毁林。桃山小镇不大,但连一个书店都没有,一个卖报纸的小摊都没有,“明命寺”是怎样一本书?1,8亿元的投资,是不是让民众们能看到1,8亿的文字?“明命寺”能给百姓带来什么?烧香?拜佛?许愿?还是游人如织?日进斗金?
   冠冕堂黄的理由能维护住现实利益,但会成为历史的罪人。看到今天有些人的张牙舞爪,我就想到了“明命寺”的明天,一旦利益的链条断了,“明命寺”会被修建他的人毁掉。
  
  
  

共 146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明命寺”的昨天与明天在作者流畅隽秀的文笔下缓缓步入我们的视线。“明命寺”标志着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见证着它的文化厚重。当它和普通寺院等同时,我们也很难缕清它的真正含义。一座普通的寺院,在历史长河中不知经历过多少次风风雨雨。是否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一种曲与直、静与动、刚与柔的和谐美。作者这篇随笔,以深邃的思想,穿透历史与现实的屏障,来感悟这座古老建筑风格与魅力,以至与它的昨天和今天的回味和展望,更多的是担忧。重建“明命寺”,不仅巨额投资,还要毁林占地。桃山小镇不大,却缺少浓郁的文化氛围和人们精神,而“明命寺”就是一本厚厚的书籍,却成了人们烧香拜佛的地方......语言凝练,文风朴素,主题突出。好文共赏!感谢赐稿!问好沈社!下午好!【编辑:林雨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林雨荷        2015-09-19 15:51:45
  桃山小镇不大,却缺少浓郁的文化氛围和人们精神,而“明命寺”就是一本厚厚的书籍,却成了人们烧香拜佛的地方......语言凝练,文风朴素,主题突出。好文共赏!感谢赐稿!问好沈社!下午好!创作愉快!
林雨荷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