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丁香】第一次进县城(随笔)

  【丁香】第一次进县城(随笔)


作者:刘奇康 布衣,347.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45发表时间:2015-09-19 19:12:17

我第一次进县城,大约是7岁的那年。
   父亲是生产队的车把式,那时候每个生产队都有一辆三条牲口齐拉的大马车。驾车的有固定的两个人,一人驾车一人为副手,大马车是队里的主要运输工具,承担着全队生产劳动的运输任务。冬季农闲时候也受大队委派干些副业运输的活。
   那一年已然到了深冬,地上都冻得裂开了缝,整日寒风冽冽就是不下一点雪。父亲他们受命往县城某处送水缸,每天天不亮就出发,天擦黑才能回来,虽然起早摸黑很是辛苦,但乐得每拉一趟除队里记工分外还有两块钱补贴,十多趟下来除吃饭花销外还能攒下十来块钱,很是划算。
   听说父亲每天下县城,我感到十分新奇,总想看看县城什么样,于是央祖母给父亲说,父亲本不想带我去的,但经不住祖母的唠叨和我几次三番的哭鼻子,终于答应了。
   去县城的愿望得以实现,我兴奋的一夜没有睡好觉。第二天起个大早,吃了母亲烤好的玉面窝片,拿了几块作干粮,我就随父亲出发了。
   先到了生产队饲养院,父亲和搭伴的大爷套好马车,带足草料,又到了大队瓷厂装好水缸,用一根长绳捆扎结实,父亲往倒放在车里的大水缸里铺了条棉门帘,让我躺进去,嘱咐我睡在里边,两个人徒步驾着车向县城方向走去。
   五十多里的下坡路大概走了四五个小时,父亲叫醒我出了水缸的时候,我村的几辆马车已停在一座摆放着许多大小水缸的院里了,叔叔大爷们凑在一起吸着旱烟,每个人嘴里都吐着呛人的烟味,他们闹哄哄的叫嚷着,等着收缸的人来。
   大家相帮着缷了水缸,依大小一排排摆放齐整,拿了条子,领上各自的两块钱,缷了牲口集中在一块空地上,拿出随带的草料摆放在牲口们跟前,留下一个人看护,其余的结伴去吃饭。
   说是吃饭,其实找个卖豆腐菜的小摊买碗五分钱的汤罢了,每个人拿出各自的干粮泡在汤里就着吃,驱驱身上的寒冷。他们大概是老客户,同老板也相熟,相互打声招呼,各自在简陋的低长凳上坐定,边吃边侃,说些天南海北的闲话。
   父亲给我买了一碗一毛钱的豆腐菜,一毛五分钱的咸饼子,他则同大家一样,五分钱的一碗汤泡窝片,我也不懂那么多,自顾自的吃个饱。
   大家吃完,各自抽出旱烟袋过烟瘾,父亲要带我去逛街,同大家说了声,相约在老地方见面,带我出了门。
   我机械地跟着父亲在街上蹓跶。穿过一条街,上了一座三曾楼,说是县城最好的百货大楼,从一层上到三层,又从三层下到一层,转了一大圈,里边灯火辉煌,但光顾的人不多。稀稀落落的偶尔有三两个男女同我们擦肩而过,除穿戴打扮强于村里人外,也没什么特别之处。出了百货大楼又向东,走了数十米远看见一座古式建筑,下边是过道,大约两米多宽,有四米长,父亲说这是观云楼。那是县城里较古老的一处名胜,过了关云楼再向南,路过一处地,父亲讨价还价买了一包饼干,那饼干是纸包的,纸上一个胖娃娃手里拿着饼干往嘴里塞,父亲撕开纸,掏出来三块饼干给了我,把盒子装在了背着的布袋里。
   父亲领着我七拐八拐穿街走巷,一会儿功夫便来到送缸的院子里,大伙已套好车马,我们一到,大家依次驾车出发。
   一行人六辆马车排成长长的一串走在略显宽敞的柏油马路上,构成了一副美丽的场景图,骡子的脚蹄发出〞咣哒 咣哒的行走声。我坐在马车上好奇地东张西望着,两边都是装饰一新的门店,偶尔的有一两座高楼,路上不时地有骑自行车的人过来过去,远处开过来一辆四周装着玻璃的多轮车,车上的大爷说那是公共车,拉人的,第一次见公共汽车,我觉得好玩,其实那时全县城也就两三辆,不进城的人很难见到。
   出了北门过铁路,上了一坐桥,桥下是缓缓流动的河水,桥是四清桥,河是汾河,河面很宽,从桥上向两边看,一眼望不到头,河岸的一头,田地里还长着满地的玉米杆,被冷风一吹呼呼作响,穾然听到〞呜一一呜〞几声长鸣,那是火车过来了,回头远望,好长的铁圪塔刹时便失去了踪影,再望,怎么也望不见了。
   进城的时候躺在水缸里,不知不觉睡着了,什么也没有见到,回家的时候老想看个够,总算见到了大街高楼,见到了县城和县城里的人。回家的路觉得好长好长,此时已是下午时分了,太阳已快挨近西边的山峰,父亲和大爷不时地扬鞭促赶着驾车辕的大青骡。一声鞭响,骡们紧走几步,接着又是悠闲悠闲地迈着步子,有节奏地哒哒着。每过一个村,父亲他们就介绍,这是辛村,过去是马牧,再往上是步享,过了步亭村,上了流旋坡,远远望见了红星庄,我们公社的地界已在眼前。
   太阳就要落山了,还有十多里地的上坡路,路上实在冻得不行就下了马车活动一会,走上一段路再坐上马车,此时所有的人又渴又饿又累。牲口们也失去了精神,任你鞭子抽打也是无精打彩地走着。这时我幼小的心灵里才隐约觉得,父辈们是多么的不易,他们整日劳碌着,连个整碗的豆腐菜都不舍得吃,为了家人,为了儿女,他们忍受着饥饿,强顶着寒冷,年复一年。
   在炎热的夏天里,他们又 何尝不是顶着烈日,淌着汗水,这是别人无法替代的,他们以男子汉的脊梁支撑着各自的家庭。
   随着农村生活的日益好转,待到我青年时期,村里也有了直通县城的水泥路。除了运输公司的客车往返外,路上还有私家车进城,再进县城的时候就方便多了。农村尚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县城就更不用说了,我儿时印象中的县城也早已焕然一新,面貌大变,高楼林立了。

共 216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记录作者幼年时第一次进城的经历。我很佩服作者那么小的年纪能把整个过程记录下来,而且真实、详细、生动。小小年纪就对人生有了很多感悟,就能体谅父辈的不容易,难能可贵。的确,那一代人的吃苦耐劳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经过时代的变迁,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县城的面貌大变,高楼林立。但是儿时县城的记忆却深深的印在了作者心里。还有父辈们为了家庭无怨无悔的付出让作者感动,也让我们感动。上一代人确实不容易,向父辈们致敬!推荐阅读!【丁香编辑:赵淑敏】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赵淑敏        2015-09-19 19:14:08
  感谢老师赐稿丁香。遥祝秋安!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2 楼        文友:孙成卓        2015-09-20 18:50:33
  感谢刘老师一直以来,赐给大家如许难得的怀旧文章。且行文风格总是以境寓情,带给同龄人多少过往回忆;带给后辈人多少难得的精神食粮,让他们懂得父辈,爷辈的艰辛不易,更加珍惜当今没好的生活。刘老师加油,以你为榜样!遥祝秋安。
坐着可以看到一片风景;走着可以领略一路风光!等着老去?还是走着老去?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