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笔端流云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流云】清秋感怀清东陵(随笔)

编辑推荐 【流云】清秋感怀清东陵(随笔)


作者:胡春雨 秀才,1278.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66发表时间:2015-09-20 19:34:23
摘要:煌煌大清,跌宕起伏,大江东流,日升日落。而今留下一座恢弘的清东陵,埋藏着三百年间的沧桑往事。

【流云】清秋感怀清东陵(随笔)
   时光一刻不停的奔跑,眨眼又是秋的季节。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来了唐山,可以挤出紧紧张张的一天自由活动。难得来一趟,到哪里去看看呢?说起唐山,我们这些外省人自然联想到的,便是那场惨烈的大地震,再不然,便是那座铭刻在城市心尖的抗震纪念碑。查了查资料才知道,在这片京东大地上,栖息着一处号称“人类具有创造性天才杰作”的世界文化遗产——清东陵。建筑和史学我不懂,对皇上家的坟地也不太感兴趣,可是,这里埋葬着我们历史上两位伟大的先君:乾隆皇帝,和他的祖父康熙大帝。我知道,他们深刻的影响着中国的历史,百年间开拓了煌煌大清。无论千秋功罪,无论荣辱浮沉,尽管他们的身影依稀成为前朝往事,但今天的中国,仍然是在那个时代的继承中蜿蜒而来。这里,正是他们最终的归宿。
   ◎顺治孝陵和东陵布局
   一大早乘车从唐山到遵化,再转车到东陵,时间已是不早。刚一下车,令人颇感震撼的,却是东陵北面的昌瑞山——它高大雄浑,譬如一道苍翠的屏障,又像一条蜿蜒的巨龙,成为东陵背倚的“靠山”,隐隐现出山川之王气。难道,这就是风水的道理么?我突然在想,风乃气息之变,水乃流动之物,与宏大的山川地脉,共同构成了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以此论之,所谓风水无非客观之存在,但它并非科学意义上对物质世界的探索,而是以人的尺度认识自然、把握环境,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这隐隐袭来的王气,难道不是人与自然相感应的征象么?它不见得符合科学的视野与方法论,也容易因玄妙通幽而沦于迷信,但既然人来自于自然、生存于环境,山川风物便应该与人类息息相关、性灵相通。我们的时代必须崇尚科学,但如果把科学当做一切,乃至放弃人的尺度,未必不是一种新的迷信。
   来到清东陵,首先绕不开的,乃是一位历史上没有留下太多印痕的皇帝——顺治帝。据载,清初顺治帝曾在此狩猎,相中了这块王气葱郁的“风水宝地”,选定为自己将来的“寿宫”。顺治是清朝入主中原的第一位皇帝,从这位始祖开始,在清朝三百年的历史上,后来又有五位皇帝和他们的一百多位后妃安葬在东陵,整个东陵也由此围绕着顺治的孝陵展开。孝陵位于南起金星山、北抵昌瑞山主峰的中轴线上,所谓“居中为尊”,无疑是最为尊贵的位置。一道长达十二华里的神道,从陵区入口处的石牌坊一路通往孝陵,将孝陵的主要建筑贯穿其间。历代后继之君的陵墓,在孝陵的两侧呈扇面次第展开,又通过神道与孝陵支脉相连,浑然一体。历代后妃的陵寝,则栖守在她们夫君的身旁,明确着代代传承的世系。这种一以贯之的整体布局,寄予着一代皇朝对瓜瓞绵绵、生生不息的追求,体现着“遵照典礼之规制”、“配合山川之盛势”的营造理念。所谓“万年吉地”,一代皇陵之上,承载着对皇朝治统、江山万代的长远设计。
   记得《礼记-大传》云:“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我们并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生命体,拥有的并不仅仅是个体的价值。我们的生命力,所以能够子子孙孙、火尽薪传,是因为有祖宗的。感悟东陵,不仅是艺术、历史、政治,也是哲学,一部国学的大书。
   “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平直的孝陵神道,随着地势的变化向远处曲折延伸。在龙凤门的外侧,十八对高大的石像生,依然侍立在神道的两侧,他们或文臣、或武将、或瑞兽,组成一队威武的仪仗。三百多年来,他们忠诚的守卫着地下的先帝,使神道平添了肃穆的气氛,昭示着这里是先帝的阴宅。所谓神道,是用来运送棺椁和神位的通道。江山易代之后,往昔神圣的神道早已沧桑斑驳,在一座座连接其间的拱形桥下,沟渠都已干涸。当年的松涛万顷,也变成了农家的果园,偶有羊群在陇头放牧。站在神道的外侧,可以向北看到蜿蜒的昌瑞山,向南看到拔地而起、金钟倒挂般的金星山——东陵的“朝山”,附近还有一座被称为“案山”的影壁山。向北远远望去,金色的殿顶在青山之麓隐隐可见。站在这里,可以遥想大清时代这里的山环水绕、清灵肃穆。偶然碰到一个卖旅游商品的大姐,一打听他们不少当地人是满族——当年守陵人的后代:“要是赶上清朝的时候,我们可不就和上班一样么,到不用干这点小买卖了”,大姐开着玩笑说道。也许是吧,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三百年的江山,也够本了”,我笑笑回答道。
   ◎乾隆裕陵
   买票后第一个来到的,是乾隆皇帝的裕陵。进入红墙金顶、白色丹陛的宫殿区,在隆恩门外是一座树立有乾隆谥号的神道碑亭,上面刻着后世如雷贯耳的“高宗纯皇帝”字样,为先帝一生的功德盖棺论定。隆恩门、隆恩殿是宫殿区的主要建筑,不同的是,这里是供奉先帝神主、举行大祭的场所。《礼记-郊特牲》云:“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所以配上帝也。”《荀子-礼论》云:“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焉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礼制中所谓“冠婚丧祭”,原本是贯穿我们一生的重要节点,而对自然与祖先的敬畏与感恩,正是礼的精神之所在。以此论之,所谓“隆恩”的名目,岂不是在表明对先君的感恩呢?《吕氏春秋-节葬》云:“葬也者,藏也,慈亲孝子之所慎也。慎之者,以生人之心为死者虑也,莫如无动,莫如无发。无发无动,莫如无有可利,此之谓重闭”。仅仅一百多年后,乾隆的地宫便在东陵盗案中被炸开,精美的地宫重新暴露在世间。而不远处的孝陵,正是因为据说顺治出家没有陪葬品,才免于劫难。乾隆的地宫,通体以精美温润的白石雕砌而成,有意思的是,上面雕刻的是藏传佛教的经文。原来和很多清室贵胄一样,乾隆信仰藏传佛教,这种文化的传播关系,让人有些意想不到。
   乾隆皇帝在位六十载,直到八十九岁的高龄才谢世,一生文治武功,自诩“十全老人”、“十全武功”,也留下了无数的风流佳话。在父祖大半个世纪的积累之下,乾隆继续开拓,将大清的国势推向了顶峰。乾隆在位的中前期勤于政事,宽严相济、整饬吏治,中国社会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繁荣昌盛,但是各种矛盾也在社会运动中发展。我们后世颇多指摘乾隆帝的闭关锁国、天朝独尊,指责乾隆时代为后世的衰落、中国的落伍埋下了伏笔,可是,除了神佛,谁能超越他们的时代呢?谁能让他们的时代永葆青春呢?站在事后的立场,看待历史当时的发展脉络,恐怕并非公允的态度。明方孝孺《深虑论》所谓“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所能周,非法术所能治”,西方文明崛起将对全球面貌产生的冲击,这场“两千年未有之大奇变”,很难为当时的其他文明体深刻理解和预见。乾隆到了耄耋之年,倚重和珅等历史上有名的贪官,吏治迅速败坏,不少社会矛盾终于在积累中爆发。《战国策》云:“日,并蚀天下者也,一物不能蔽也。若灶则不然,前之人炀,则后之人无从见也。”对于乾隆末政,真是一语道破。在君主制下,乾隆一身的盛衰影响着天下的运势,而他晚年给后世留下的背影,遮蔽着前面的辉煌。天道隆盛,有时而亏。
   ◎慈禧定东陵
   下一个,是普陀峪定东陵——因为珍宝万斛和东陵盗案,而大名鼎鼎的慈禧墓。慈禧的陵墓与慈安的陵墓原本同时营造,可残存至今的慈禧墓,看起来远比慈安奢华的多。原来这位穷奢极欲、揽权无厌的皇太后,利用把控朝政的条件,居然以“年久失修”为名重新修建了自己的陵寝,必欲高出慈安一筹。令人震惊的是,大兴土木的时间居然是一八九五——这个中国近代史上极为惨痛的年代。甲午战争的失败,深刻的影响了东方世界的力量对比,由此造成的历史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在这样一个年代里,中国的统治者忙着修别墅、造坟墓,而日本的统治者却忙着奋发图强、励精图治。“上之所好,下必甚之”。日本以全国之力发展海军,而我们却不惜把海军经费拿来“孝敬”太后,仅凭这一点,足以说明当时中国朝政的腐朽,我们怎么可能成为日本的对手呢?世称“叶赫亡清”,在这场历史的大转折中,泱泱大清,终于败在自己手里。
   康乾之后,再无康乾。咸丰之后,清朝不仅再也没有出现他们祖先那样伟大的帝王,而且几代皇帝都寿命不永,甚至留不下子嗣。这便是一代王朝的气数么?它不可能永处巅峰之上。宫殿前的丹陛石上,刻着传说中的“凤上龙下”,年幼的皇帝无非慈禧的儿孙辈,但慈禧没有像开国之初的孝庄太后那样,以毕生精力辅佐冲龄践祚的儿孙——顺治、康熙,在艰危中将皇朝一把把推向顶峰,而是利用母后之尊,选择了垂帘听政、大权独揽,满足着无限膨胀的欲望。通过隆恩殿上的介绍,慈禧晚年为了美容,居然使用了二十六个奶妈,供其饮用、美容;动辄使用数以万计的苹果,仅仅为了使宫廷里到处弥漫水果的香味。原来人性中的贪婪一旦放纵,奢华糜烂的程度,将会变得不可思议。老子说:“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在中外历史上,腐败足以让一个民族彻底沉沦,如此腐朽的王朝,还有多少家底可以维系人心?还有多少元气可以维系国运?短短数年之后,古老的中国便不可遏制的走向了共和,从此开辟了崭新的时代。而慈禧在国运维艰之际重新修建的陵墓,仅仅二十余年便为她招来了盗贼。如果说令人痛惜的,是我们民族那些在劫难逃的瑰宝。
   ◎康熙景陵
   最后一站,也是最重要的一站,是景陵——康熙大帝的陵寝。从景陵开始,康熙帝废除了满清传统的火葬和人殉制度,这是一个殡葬制度的进步。比起乾隆,康熙的时代似乎更为久远,但是,那却是一个开拓历史的伟大时代。康熙冲龄践祚,此时三百年大明江山刚刚倾覆,清廷入关未久,年幼的皇帝面对的是一片破碎的山河。内有鳌拜这样的权臣飞扬跋扈,外有三藩这样的势力尾大不掉,树大根深的蒙古王公雄踞西北,蓬勃崛起的沙俄已经越过西伯利亚,将触角伸向了遥远的东方。不难想见,此时整个国家的忧患重重、风起云涌。只是站在我们这个时代,仰望遥远的历史时空,首先看到的是晚清、民国时代的天崩地裂,再往前是乾隆时代的万国来朝,而康熙大帝留给后世瞻仰的,更多的是一个气势恢宏的身影,令后人容易淡忘此前开辟的艰难。康者,安宁;熙者,兴盛,康熙的年号,寄予着开国之初万民安宁、天下熙盛的含义,成为那个时代苦苦追求的主题。“以一人治天下,非以天下奉一人”。无论任何时代,两者均是天下兴亡的分水岭。在这个开辟历史的节点上,康熙大帝整整在位六十一年,几乎相当于从清朝灭亡到改革开放之间的历史距离,终于以其雄才大略重整山河,托起了一代天朝的辉煌。在这段漫长的时代,究竟上演了多少荡气回肠的历史大剧呢?但那注定是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
   与其他陵寝不同,在进入景陵的宫殿区首先介绍了康熙大帝的生平,隆恩殿上安置了康熙的神主,也许是为了表达对这位伟大的先君的敬意罢。仅仅一方碑刻无法记录康熙的功绩,于是康熙的圣德神功碑亭采用了双碑并立的形式,但这座碑亭在乱离之世两度遇灾被毁,目前正在重建之中。东陵盗案发生时,孙殿英曾企图把黑手伸向景陵,但幸运的是,突然涌出的大水保护了这千古一帝的陵寝。隆恩殿和配殿上陈列了康熙的生平,列举了康熙大帝一生的丰功伟绩,也展示了他作为凡人在生活中的一面。康熙帝一生勤奋好学,老而弥笃,涉猎极为广泛。他拥有五十多位后妃,为他生育了五十多位子女。在王朝的上升时期,皇族的人丁兴旺与后来的衰世形成了鲜明对比,真是耐人寻味。身为帝王,康熙承担着天下的忧患,也尊享着世间的繁华。在日理万机的同时,康熙与妻妾们感情甚洽,尤其注重对皇子的教育,让大清江山后继有人。我想康熙大帝不仅是一个文韬武略、精力充沛的人,也一定是一个人格饱满、情感丰富的人。他不是神,但一定是超人。像历史上很多朝代一样,康熙晚年也深深陷入了诸皇子争立的局面,令这位为江山拼搏了一生的父亲痛苦不已。但康熙直到生命的最后,终究是非常成功的——后继的雍正、乾隆,不忝乃祖,终于把泱泱天朝推向了盛世的顶峰。
   煌煌大清,跌宕起伏,大江东流,日升日落。而今留下一座恢弘的清东陵,埋藏着三百年间的沧桑往事。
  

共 477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有人说:作家每到一处便是一薄书。本文作者因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了唐山,游览了清东陵——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世界遗产专家说清东陵是“人类具有创造性的天才杰作”。作者先描述了“顺治孝陵和东陵布局”,观察之细微,描写之详细可谓独具匠心,其中穿插与卖游商品的大姐的对话,更是景中有情;再者描述了乾隆裕陵。乾隆,这位历史上享有盛名的明君,在位60年。作者又游览了“慈禧定东陵”,作者行文之中为慈禧太后晚年的奢侈无度,在外籍入侵,国难危亡之际竟倾全国之力为己修陵墓,导致国库亏空,使人民陷于水火之中,作者深感愤恨!最后,作者浏览了“康熙景陵”。他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该篇是一篇成功之作,记述全面,具体,概述得当。历史是与非,功与过,自有后人评说!推荐共赏!【编辑:曲径幽通】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曲径幽通        2015-09-20 19:47:49
  再次欣赏朋友大作,祝幸福安康!
2 楼        文友:曲径幽通        2015-09-20 19:49:13
  因为文字结缘,我们相聚在江山。祝朋友笔耕愉快!
3 楼        文友:曲径幽通        2015-09-20 19:50:22
  初次审核,点评若有不周之处,请海涵!
回复3 楼        文友:胡春雨        2015-09-23 11:04:09
  感谢文友雅正!还需多多指导!
4 楼        文友:墨竹抚寒        2015-09-20 22:43:06
  感谢老师赐稿笔端流云,祝您创作愉快。
墨竹抚寒
回复4 楼        文友:胡春雨        2015-09-23 11:07:18
  拜会新文友,以文会友,共同进步!
5 楼        文友:吴兴华        2015-09-20 23:16:12
  欣赏老师美文,学习了!
喜欢文学,已在省、市报刊发表小小说,散文、诗歌
回复5 楼        文友:胡春雨        2015-09-23 11:08:04
  无知妄作,还需雅正!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