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家乡的大酱(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家乡的大酱(散文)


作者:辽宁阜新史庆有 举人,3372.0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56发表时间:2015-09-21 11:12:32
摘要:新做的大酱好吃了,一开缸香气四溢......家乡的大酱,常吃常鲜!

【荷塘】家乡的大酱(散文) 长久以来,在老家东北流传着一句民俗:“小葱蘸大酱,越吃越胖。”这充分反映出在饮食的风俗中,大酱是东北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用餐佐料,可以说东北人一年四季都离不开大酱。恐怕没有哪一种食料像吃大酱那样受到广泛的青睐和喜爱,大酱已成为东北人一生都无法解开的情结。
   大酱的制作原料主要是大豆、咸盐和水。过去东北人家都有每年做大酱的习惯,虽然做酱的原料都是相同的,但由于下酱的手法每家会有不同,所以各家做的酱都有各家的味道。记得小时候奶奶每年都会做大酱,但自从搬到楼房以后也就不再做酱了,吃的是我们那大酱厂产的现成的袋装大酱。不知道现在东北会自己做大酱的人家还有多少,至少在我们那儿是没有了,真担心这门传统的手艺在东北的黑土地上失传了。
   俗话说“穷人一缸酱,富人一本账。”小时候,农村物质贫乏、生活寡淡,那时,在老家每个院落里,房前向阳处或菜园子的一角大多都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酱缸。晴天,就在缸口上盖块白纱布;雨天,就将一顶用高粱秸编的专用的酱斗篷扣在上面,这样下多大的雨,也不用担心酱缸进水了。酱缸旁的栅栏上都会挂着一把木制酱耙,酱下三天后,就可打耙了,每天早晚都要打搅一次。三伏过后,经过个把月的日晒夜露,酱缸里的酱料便会由稀变浓,酱的颜色也开始由土黄色渐渐变成栗红色,表层会泛出一层油油的光,老远就能闻到那浓浓的香气。用手指蘸一点放到舌尖上舔舔,一股醇厚鲜香的味道瞬间传遍味蕾,然后又从口腔发散到全身,似乎喉咙深处有猫爪在勾引着食欲。
   家乡做大酱还有好多说道呢,不论是炒酱、下酱都有特定的日子。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炒酱,炒酱的主料是大豆,而在炒大豆的时候还要加10%左右的玉米,要将玉米炒到开花为止,炒好的玉米花除给孩子们做零食外,还要撒到院落一部分,同时还要大喊几声:“金豆开花啦!”不少的农户还焚香祈祷。这一天小孩子要戴用五色布、五色线、细细的高粱秸串成的饰物,俗称“龙尾”,要唱“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囤流”等儿歌。大人们这一天都要理发,俗称“打龙头”。
   按照古俗,二月初二这天是“龙抬头日”。每逢这一天,家家都爆炒大豆,边炒边唱:“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囤流。”以此祈求龙王及时行雨。有的还在院子里效仿填仓日,用草木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其寓意是:祈愿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农历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正是下酱的好日子。这时正是春暖花开、气候温暖、光照充足,最适宜于大酱发酵了。下大酱的方法是,先把酱块洗净,用手掰或用刀切成小块,还要用石碾子碾一下,用粗筛子筛一下,没碾子也可以直接下,前提是块儿越小越好。然后将酱面子或酱块儿放到酱缸里,按十斤酱块二斤半盐配比加凉水,搅拌均匀。有个下大酱的顺口溜:“一斤酱,二两半盐,不淡也不咸。”想咸些就多放点盐,要淡些可减少盐量,盐少发酵快,盐多发酵就慢。
   家乡大酱的吃法,可谓名目繁多。生吃、熟吃、腌吃,无所不能,与其他食品调配可做多种佳肴。生吃,是家常吃法,最为大众吃法的当属蘸酱菜。蘸酱菜,顾名思义是拿小菜蘸着酱吃,能吃的东西都可以蘸上大酱来吃,可以说无所不蘸、无所不能。除蘸小葱、小白菜、小萝卜、生菜、香菜、茄子、辣椒外,还可以蘸苣荬菜,婆婆丁、猪毛草、车轱辘菜、山小蒜等野菜吃,到冬天青菜没了,晒干的白菜也蘸着吃。熟吃,不但可以加鸡蛋炒,俗称“鸡蛋酱”,也可以做蘑菇酱、地骨皮酱、倭瓜花酱……在家乡许多珍稀的美味不够一盘的话,可以加大酱补充凑足一盘。好多美味在烹调的时候都加大酱,为的是将那浓浓的大酱味浸于美食中,这才有了家乡的名菜:酱大骨头、酱肘子、酱猪蹄子,酱鸡翅……而生活中吃的最多的是做菜的辅料。在我的记忆中,每当妈妈做饺子馅时一定要放些大酱,感觉那味道特别的鲜。
   除生吃、熟吃外,还可烀土豆、烀茄子等拌酱腌着吃,颇为诱人食欲。在秋冬时节,把茄子蛋、黄瓜纽、小豆角、豇豆段、小香瓜、丝瓜、芥菜疙瘩、鬼头姜用纱布兜装好,放入酱缸腌制,这酱菜一摆在餐桌上,顿时满屋就飘起奇特的酱香气味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吃腻了要换口味,对大酱则更情有独钟,不仅在家吃,下馆子也要吃。东北饭店里大多有一道菜,叫“大丰收”,其实就是蘸酱菜,一盘鸡蛋酱或肉末酱,配上各种新鲜蔬菜,有时也配上焯透的干菜和冻白菜,不用说吃,就看那颜色就令人食指大动,红的萝卜,翠绿的大葱,白绿相间的小白菜,浅绿色的尖椒,再配上金黄色的干豆腐,这菜简直就是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面对着这青翠欲滴、鲜嫩诱人的“大丰收”,满桌的人早已垂涎三尺了,甭管绅士还是淑女,都不顾那份优雅了,个个甩开腮帮子,咔嚓咔嚓一阵大嚼,这顿菜才叫吃得有声有色,开胃又开心。
   家乡还有一种独特的美食,就是将玉米面大饼子削成薄片,在片与片之间放少许的鸡蛋酱或肉酱,再配上一等数量的青菜,家乡人称“大饼子加酱”,那味道清香浓郁,让人回味无穷。也许,现在市场上受年轻人喜欢的“汉堡”,该是家乡“大饼子加酱”的翻版吧。
   父亲下的酱,在全村首屈一指,有人就问父亲有什么秘诀,父亲总是这样回道:“下酱关键是捣酱,只要下功夫,多付出辛苦,别人捣上一百下,你捣上一千下,酱自然就好吃。”
   ……
   离开家乡已多年,最忘不了的就是家乡那大酱的醇厚味道了。市场上添加各种香料或调料的豆瓣酱不瘟不火,老干妈很辣但不够咸,山东产的葱伴侣豆瓣酱与东北大酱最为接近,但味道上还是欠了些火候。只有家乡的大酱来得粗犷,透着东北人的热情和豪爽,吃着才够味儿。
   哦,家乡的大酱,我深深怀恋着你那传统纯正的味道,还有你那醇厚酱香里透出的浓浓的乡情!

共 229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笔下的东北大酱,的确不同凡响,让人看着就垂涎三尺,只是何时才有这口服啊?!文章一开头,就营造了香气四溢的氛围,在这种情况下,欣赏美文,那惬意浸透了所有的文字、所有的细胞。那么,这么好吃的大酱,究竟是如何制作的呢?我们就随着作者的笔,慢慢地欣赏,慢慢地感受。加上一个传说故事,更是增加了大酱的厚重感、历史感。好多年没有吃过自己做的黄豆酱了,今天在这里过过眼瘾。看着大酱的药效,这让读者更想去品尝一番了。更关键的是,父亲做的大酱更好吃,不仅仅是因为大酱香,还因为是父亲做的。从那时起,“家乡的大酱,常吃常鲜。”一篇情景交融、叙述清楚的精美散文,值得品茗细读,倾情推荐共赏!【编辑:清风淡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风淡雅        2015-09-21 11:13:16
  感谢作者赐稿给【荷塘】!问好!
在清风徐来的日子里,捧卷诗词,斜倚在竹椅里,笑看流年……
回复1 楼        文友:辽宁阜新史庆有        2015-09-21 18:33:58
  谢谢关注,新的一周,天天都有好心情......
2 楼        文友:清风淡雅        2015-09-21 11:13:41
  好吃的大酱,看的让人直流口水啊!
在清风徐来的日子里,捧卷诗词,斜倚在竹椅里,笑看流年……
3 楼        文友:清风淡雅        2015-09-21 11:14:12
  【荷塘】有你更精彩!期待你佳作不断!祝你写作愉快!
在清风徐来的日子里,捧卷诗词,斜倚在竹椅里,笑看流年……
4 楼        文友:一声轻叹        2015-09-21 11:26:11
  读着这样的文章,品着这样的美食,不禁垂涎三尺了,带着浓浓的热爱在字里行间流淌,读着读着对东北的大酱心生向往,想想那是人间美味不过如此。
听风起,看月明,雪惹窗棂…… ——一声轻叹
回复4 楼        文友:辽宁阜新史庆有        2015-09-21 18:35:03
  精彩的点评是我写作的动力!秋安!!!
5 楼        文友:陕西派        2015-09-21 19:48:32
  北方风味,学习学习。
回复5 楼        文友:辽宁阜新史庆有        2015-09-22 07:16:00
  感谢网络,让我们成为朋友!
6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5-09-21 22:20:58
  金豆开花是人间智慧的结晶,也是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金豆大酱更是人间美味,也是家乡富裕生活的象征。金豆开花让玉帝惊叹,金豆大酱让日韩赞誉。真想问老师讨要一点,蘸着大葱饱一下口福。欣赏学习,祝老师在荷塘创作愉快!
回复6 楼        文友:辽宁阜新史庆有        2015-09-22 07:16:56
  来吧,随便拿,别有风味!!!
7 楼        文友:天龙        2015-09-21 22:55:53
  祝老师在荷塘写作快乐、佳作频出!!
回复7 楼        文友:辽宁阜新史庆有        2015-09-22 07:17:37
  谢谢关注,共同快乐!!!
8 楼        文友:辽宁阜新史庆有        2015-09-25 15:57:56
  编辑老师也太狠了,4000字的稿子删去近一半,好可怜哟!没有了原来的滋味了!
大山深处的农民,喜欢写散发着马粪及乡土气息的散文。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