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水】追忆那个美丽的姑娘(惜散文)

精品 【山水】追忆那个美丽的姑娘(惜散文)


作者:在河之洲 童生,927.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98发表时间:2015-09-23 17:46:07


   一
  
   她是一个普通女子,那么可爱,那么高贵,那么有魅力,讨人喜爱。她孩子般的率真,她天性的自然流露,她与众不同的打扮,她的情怀,她甚至有些小资情结的偏好,都让人觉得是一种新鲜,一种活力,当时有很多年轻人被她倾倒。常想,这样的女子要是活着,活到现在,该有多好。或者,直接穿越过来,把她的年龄移植过来,让她再活一回,该有多好。很多时候都这样想。可是,这仅仅是个臆想,这女子,再也活不过来了。她已经定格在了二十二岁,永远都是二十二岁。
   二十二岁,多么光灿夺目的年龄。在一个人的一生中,这是最好的年龄。正像一朵花,开的最鲜艳,最美丽的时候,却被一只罪恶的手掐断了。
   她是一名从大城市里走来的女子。人人向往的大城市。这座城市,发端于吴越,鹊起于唐宋,璀璨于元明。在近代,它更是一个风向标。不得不说,她把一个背影留给了它。她离开它后,它依然繁华,依然有十里洋场,依然现代气派,依然醉生梦死。
   她落脚在沂蒙山区。贫困,荒凉,一个与她生活的大城市截然不同的原生态地带,一个她十分陌生又分外好奇的地方。
   她祖籍广东,出生在上海,牺牲在沂蒙老区。她的墓地,也在老区,由于年代久远,墓地散发着一种寥落的孤独。而孤独的背后,却依然有种直抵人心的肝胆豪气迎面扑来。她有一个很现代的名字:陈若克。
  
   二
  
   常常感叹信念的力量:超越历史,超越生死,超越了可以超越的空间,也超越了不可超越的时间。
   信念和追求,理想和爱情,对于陈若克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生命源泉。如果说信念和追求让她离开大都市,来到沂蒙山区,那么,理想和爱情则是她最无比温暖的精神支柱。年轻的她,赶上了弥漫的硝烟,赶上了纷飞的战火。她深切痛恨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祖国的大好河山。为了抗日,追求真理,她热血沸腾,风尘仆仆来到沂蒙山区。她是仰慕一座山才来到这里的。
   这时候的中华民族,如同诗人说的:大地在血光中蜷缩,像卷起一领殷红的席子。日寇在中华大地上肆无忌惮地烧杀抢掠,连太阳也在硝烟里躲藏起来,乌云翻滚,遮天蔽日。
   面对日寇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面对疯狂地“扫荡”、“蚕食”,根据地的八路军与日寇展开了英勇的斗争。
   而这时,年轻的陈若克没有想到,沂蒙山竟然是她生命的最后一站。在若克的人生字典里,恐怕还没有死亡这个字眼。死亡离她太遥远了,她从没有想到死神会向她一点点逼近。
   她依然穿着她喜欢穿的衣服,内穿一件米色毛衣,格外惹人注意。下身穿一条浅色长裤,齐肩长发敞开。她那么年轻,长得漂亮,又来自上海,她对自己的衣着非常在意。
   她朝气蓬勃,脚步轻盈,哼着歌曲,在沂蒙山区曲曲折折的羊肠小道上蹦蹦跳跳,在那些宁静古朴的山村里来回穿梭,和沂蒙山区的老百姓打着招呼。太阳的光线辐射在她脸上,让这个南方姑娘的漂亮脸蛋显得更加俊美。
   在沂蒙山区,陈若克是最洋气的女八路。工作起来,陈若克却是泼泼辣辣,干劲十足。难怪,朱瑞从见她第一眼,就喜欢上她了。
   1941年深秋,数万日本侵略军大举扫荡沂蒙山区,陈若克所在的部队要立即转移。这时她已有8个月的身孕,房东劝她留下来,她谢绝了:“我是个领导干部,要是为了个人安全躲起来,怎么号召同胞们去抗战?”
   轰炸!照例的轰炸!日军的轰炸无休无止。一声接一声的巨响,让整个沂蒙山都在颤栗。洞顶的石头、灰土呼啦啦往下掉,床板也震起来。陈若克一边诅咒日军的暴行,一边艰难地趴在床上,努力护住肚里的孩子。因为轰炸,她感觉孩子在里面受到惊吓,折腾的厉害。因为轰炸,阵痛提前开始。无论如何,现在不是生孩子的时候。
   山顶,凉意侵袭着快要临产的陈若克。她罩着盖头布,穿着深色土布褂子,内心焦虑如焚。肚子里的孩子又在闹腾,看样子非要出来凑热闹不可。夜里11时许,一阵杂乱声传来。“若克,若克,鬼子从山后摸上来了……”有人喊她。得知一股日军从山后驾着云梯摸上来,部队决定突围。分局机关的家属分成两路,陈若克由警卫员搀着往北走。阵痛,又是阵痛……陈若克脸色苍白,豆大的汗珠滚落下来,阵痛的加剧,导致了她的行动越来越迟缓,渐渐,陈若克与突围的队伍失去联系。
   他们的第一个孩子生下时,正值鬼子“扫荡”,孩子因患重病无法医治而不幸夭折。这次,又赶上鬼子大“扫荡”,形势更加恶劣。
   第二天拂晓,她终于撑不住了,警卫员赶紧到附近村里找个老大娘。警卫员还没有回来,陈若克已生下孩子。她脱下大褂子,把这个不幸的女儿包起来。结果,孩子的哭声引来一队端着刺刀的日军。日军士兵拥上来,陈若克下意识地掏枪,可是,手枪被别的同志带走。她怒目圆睁,徒手与日军士兵拼命。日本士兵用枪托把她砸昏过去。
  
   三
  
   日军士兵不知陈若克何许人也,只觉得这个女人不简单。给她吃的,她不要;问她什么,她不说。他们觉得这个女人有来头,把她的手脚用铁丝捆住,关在一间小屋里。一天一夜,陈若克竟然滴水未沾。这时,沂水城的日军打来电话,让小队长把陈若克母女押往宪兵司令部。马夫把陈若克横放在马背上,把她的手脚用绳拴在马鞍上,婴儿装进一条马料袋子,孩子被马草扎得拼命哭喊,就这样,母女俩颠簸了一百多里。
   陈若克的心都碎了,那是她的孩子啊。孩子有什么罪?一出生却要忍受这种虐待?陈若克强忍着,不在日本人面前掉一滴眼泪。
   起初,她只求速死。但敌人偏要折磨她,把她送到沂水县城,抬进日本宪兵司令部。这时,她因病痛所发出的喘息声,惊动一个先已被俘并曾看护过她的女看护杨以淑。杨伏在陈若克的头上大哭。“哭什么?我们既是中国人,就有中国人的苦痛……哭有什么用处?”
   很快,敌人审讯她:“你是哪里人?”“听我是哪里,就是哪里!”又问:“你的丈夫是谁?”“我的丈夫是抗日的!”“你呢?”“我也是抗日的!”
   气急败坏的敌人得不到一点有用的东西,陈若克说:“问什么?快点枪毙好了!”
   “枪毙?还得赔一颗子弹哩。”敌人奸笑着说。
   “那就刀砍!”
   “刀砍?还得用力气哩。”
   “随你们的便!”此后陈若克默不作声,不再理睬敌人。
   敌人见硬办法不行,又来软的,假惺惺地给她和孩子送来牛奶。陈若克一把打掉敌人手中奶瓶,怒斥敌人的卑鄙丑行,坚持和孩子一起绝食。
   杨以淑替她和孩子的身体担心,她却说:“这个时候只有坚强!”看守逼她进食,她斩钉截铁地回答:“要杀就杀,要砍就砍,别再啰嗦!”敌人对她毫无办法,不得不承认:“太凶啦,脾气太坏啦,审了几天就闹了几天,还喊口号唱歌哩!”
   日军被陈若克的傲气激得暴跳起来,这次,红彤彤的烙铁按在陈若克的胸部、脸部。她一声不吭,直到昏死过去。日本人想用暴力摧毁一个中国女八路的意志,他们失败了。
   陈若克被抬进牢房,她虽然昏迷着,但她患有膈肌痉挛而胃部产生的特有的气呃,让杨以淑心碎。
   再看陈若克,紧闭着眼睛,脑袋上包着纱布,厚厚的纱布被血浸透了,看起来伤得很重。杨以淑忍不住哭了。陈若克睁开眼睛,艰难地吐出一句话:“哭什么?我们既是中国人,中国人就有中国人的苦痛。哭有什么用处!”陈若克从容坚定,反倒宽慰起杨以淑。之后,就闭上眼睛。杨以淑看到陈若克旁边包着个婴儿,婴儿干涩地哭着。
   当天放风时,杨以淑在走廊里碰到一个叫于谦的年轻八路军。俩人互相递个眼神,于谦悄悄说:“哎,咱想办法把她的孩子救出来吧。”
   “行啊,可怎么个救法呢?”杨以淑的话还没说完就来人了,俩人赶紧散开。
   用不同的手段折磨中国人,是敌人惯用的伎俩。他们看到陈若克没有奶,就把一瓶牛奶送到牢里来。
   “我们已经知道你是八路,你很坚强。可你也是孩子的母亲,难道你一点都不疼爱你的孩子吗?”日本翻译官按照日本人的意思,说服陈若克。
   “哪有不心疼孩子的母亲?”陈若克冷冷地说。
   孩子饿得几乎哭不出声,干瘪的小嘴一张一合地翕动着,眼神绝望地望着母亲。陈若克的心让孩子揉碎了,却绝不为日本人的诱惑所动。她坚决地把日本人送来的牛奶摔在地下,说:“要杀就杀,要砍就砍!少来这一套!”
   陈若克大义凛然,厉声怒斥。宁愿饿死,不看日本人的牛奶一眼。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节,一个中国女人的英雄气概,被她演绎的淋漓尽致。
   她艰难地揽过孩子,伸出自己流血的手,对着心肝宝贝说:“孩子,你来到世上,没有喝妈妈一口奶,现在就要和妈妈一起离开这个世界,你就吸一口妈妈的血吧!”说着,她把手上的血滴进孩子的嘴里。
   宁愿用母爱的鲜血,挤出几滴,染红孩子干裂的嘴唇,让孩子舔舐母爱的博大,尝尝母爱的滋味。亦不屈服于日本人,亦不接受日本人的嗟来之食。
   面对这样的场景,草木也能为之动容,花也能为之流泪。和着泪的滴落,我忽然喉咙干渴,非常致命的干渴。幸而,我有沂蒙山的纯净水。我是幸福的,是喝着母亲的奶汁长大的。忽然又想,这个婴儿是幸福的。
  
   四
  
   11月26日,鬼子把陈若克母女带走了。汉奸朝他伸大拇指,悄悄夸她有种,寒风凄凄,天昏地暗。鬼子把被折磨得昏死过去的陈若克用门板抬往刑场,要处决她。
   刑场上,怀里的孩子无力哭声,唤醒了陈若克,她挣扎着站起来,伸出流血的手,对孩子说:“孩子你来到这世上,没有吃妈妈一口奶,现在就要和妈妈一起离开这个世界了,你就吸一口妈妈的血吧!不是妈妈狠心,为了天下所有的母亲和女儿,妈妈只能作出这样的选择……”说着,她把手上的鲜血滴进孩子的嘴里……陈若克在临刑前,紧紧抱着自己的孩子。有个老百姓想帮她抚养孩子,她至死不放。在陈若克看来,整个民族都在苦难中,落在残暴的鬼子手中,孩子也难保性命。索性拼上一块血肉,好让日本人知道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陈若克被刺刀扎死了。她的孩子也同母亲一起参加了这一悲壮的斗争!
   这个个性极强,热爱时装、热爱骑马、热爱丈夫、热爱孩子、热爱理想的中国女八路,拼上她年仅22岁的生命,让敌人知道了,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给陈若克上刑的鬼子一定是受到了震动,连一个被俘待死的女囚都制服不了,怎么制服中国呢?
   残忍的鬼子,向她举起了刺刀,一刀一刀,扎进她的身体。我知道,刺刀扎进去的时候,一定是有声音的,一定是带有民族歧视的声音,一定是带有兽性发作的声音。还夹杂着野兽嚎叫的声音。而刺刀从身体里拔出时,刺刀一定是喷着鲜血的,一定是喷着民族仇恨的鲜血,一定是喷着家国情仇的鲜血!
   鬼子在她和孩子身上连捅27刀,年仅22岁啊,陈若克,和出生不足20天的孩子一起惨死在鬼子的刺刀下。
   沂蒙山止不住流泪,沂水河闻声呜咽不止,那些还没散尽的硝烟,永远铭记母子二人英勇就义的悲壮场面。
   陈若克牺牲后,她的丈夫朱瑞闻讯悲痛不已。送葬那天,朱瑞赶到现场,一定要最后看一眼自己的爱妻和女儿。可陈若克的“干娘”王换于死死抱着他,说什么也不让他开棺,怕他看见妻女那四肢不全、面目全非的遗体会更加难过。这位八路军的高级将领,此时号啕大哭,痛不欲生!那国仇家恨,真令天地失色,日月无光!
   爱妻牺牲后,他写了《悼陈若克同志》。读过悼妻子的诗句,也读过悼亲情的词,没有读过将妻子写做同志的诗文,一首千古第一的悼妻词,常被后世永诀的爱情借去用作标注,只消读其中一句,就让人唏嘘不已。这是苏轼的词,写给亡妻的。
   她不是苏轼的同志,是他的亡妻,他一生钟爱的一个女子。朱瑞的悼文,是写给他妻子的,他称她为同志。
   试想,若克要是活在现在,或许是青春派的代表人物,以她率真的性情,爽快的性格,爱美的天性,喜欢入时的打扮,必定是一位与时俱进的女子,必定是与其他女子迥然不同的。
   是故,女子对于这个民族所放射的魅力是无穷的,而这个世界回馈给她的,却只在浩渺身后的安慰。
   她的死是悲壮的。其悲壮程度,一点不亚于刘胡兰,不亚于赵一曼。
  
   五
  
   我眼前的两张照片,透射着不同含义,叩击我的内心。一张是年轻的八路军夫妻合影照片,笑的那么灿烂,动人。这是珍贵的历史真实照片。一张是摆放的两具棺材,一大一小,相依为命。那么刺目,直逼你的灵魂。
   这是我脑海里的照片。第二张照片,虽是我的虚构,但的确是真实存在,生生移植在我脑海里的照片。两张对比效果强烈的不同照片,是生命哲学的两个悖论。无论是色彩还是寓意,无论是具象还是表述,我都无法将二者比拟,亦无法联系在一起。
   真的是这样,反差如此巨大,一个属于天堂,一个属于地狱。可是,二者确是不可分割,紧密相连。

共 656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追忆那个美丽的姑娘】人间的真爱,纯朴真挚,自然能动人之非常,更何况坎坷罹难的鲜活生命呢?于文中,所见的是这个少女的果敢、担当、坚毅、不屈、温情、决绝,如此,她便是思想性、艺术性的载体。就文章而言,细节刻画精妙,语言沉郁鲜活、富有张力,人物形象饱满而富有生命力。虽没有情节上跌宕起伏,但这个具有独特性格的小人物却涵盖了很丰富的社会信息量,他是一个时代有志青年的化身,并试图向读者传达着一个丰实的内涵,引人深思的社会责任、人性的敏感话题。而文章可贵之处,是在虚拟的想象和历史的真实之间构造出一个壮丽而美好的境界,塑造出我们这个民族于苦难之中艰苦卓绝奋斗的伟大形象。与其说追忆那个美丽的姑娘,更不如说是追忆那个时代精神!推荐欣赏,问好老师!【山水神韵:清华晚照唐】【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923004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万少枫        2015-09-23 17:50:52
  无论是从国家责任,还是从个人魅力来看,陈已经美到了极致。只是,天妒英才,早早逝去,但,他那种精神,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一大堆人。但,值得深思的是,当下的青年,是否能如此呢?或许,这是作者除了潜藏在感动背后的深思!问好老师!
只是晚唐秋
2 楼        文友:春华秋实        2015-09-24 06:26:39
  此篇文章通过一个女子为了信仰而不惜牺牲生命和她珍爱的孩子故事,她的美貌连同她的精神定格在二十二岁,可她的形象永存!让人感动的文章,充满浩然正气,不该忘记的女子!永远铭记不屈不挠的精神。问好老师。祝福中秋快乐!
回复2 楼        文友:在河之洲        2015-09-25 09:16:29
  编辑对文章的认知能力和主旨的提炼挖掘是作者望尘莫及的,作者往往认识不到的地方,让编辑看到了。在欣赏编辑的编按过程,也是作者认识能力提升的过程。祝节日愉快!
回复2 楼        文友:在河之洲        2015-09-25 09:38:05
  编辑对文章的认知能力与主旨的挖掘往往是作者最缺少的,一篇文章的编按,有时也是作者最期待的。从中,能或多或少提高作者的认识能力。祝节日愉快!
回复2 楼        文友:在河之洲        2015-09-25 09:42:23
  是这样的。她们是我们民族的英雄。问好!祝节日快乐!
3 楼        文友:卑雪        2015-09-24 11:14:32
  一篇读来脍炙人口的文章,同作为女性,为若克的英勇无畏感到自豪,也深深痛恶日本人的残暴。日本人的暴烈行为对中国民众造成的危害像注入中国人民身体里的毒液一样,深入骨髓。感谢老师的佳作,问好老师!
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如山间清爽的风,如古城温暖的光,从清晨到夜晚,从山野到书房,只要最后是你,就好
回复3 楼        文友:在河之洲        2015-09-25 09:46:34
  对这些敬仰的女性,我们能够做的,只有深切地缅怀了。问好,老师!
4 楼        文友:眉间心上        2015-09-25 21:24:03
  在和平的今日,记住那些为国捐躯的伟大灵魂,也为祖国的更强大尽己之力!
回复4 楼        文友:在河之洲        2015-09-25 22:24:03
  是这样的!问好老师!祝节日愉快!
5 楼        文友:福建农夫        2015-10-18 18:57:06
  英烈崇高忘我的精神感人。
回复5 楼        文友:在河之洲        2015-10-19 09:20:09
  谢谢农夫阅读!问好农夫~~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