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军警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散文·旗帜】丰碑

精品 【散文·旗帜】丰碑


作者:犟玉 秀才,1304.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38发表时间:2009-07-01 02:47:57

当我在庭院中大声喊工友名子的时候,他的老父亲从里屋走了出来。
   “陪媳妇儿去孩儿他姥姥家了。”老人独特的地方口音,似乎比工友的还要浓。
   “回来还早呢,”老人看了看刚刚西沉的太阳,随后补充到,“路上得二、三个小时的汽车。”
   “哦。”我顺口答应着,正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地,不知是该进还是该退,更是忽然不知该怎样称呼老人了。
   老人的儿子和我在一个工地干活,虽然平时也称兄道弟的,但人家却已经年长我十几岁,以前也曾听他提起过说家中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父亲,但没想到老人的身体会这样硬朗。工友一家是外地的“移民”,因为山里修水库,去年才搬迁到我们这里的,前前后后,包括工友一家,安在我们村上的近十来户,虽然各下离的都不远,但一年里却没怎么打交道。
   “先进屋坐坐,喝口水吧。”老人很客气,忙不迭地把我往屋里让。“没关系的,家里没有别人。”看到我犹豫不决的样子,老人又让了我一次。
   “嗯,还没来过您家,正好参观参观呢。”我不禁为自己刚才的扭捏感到好笑,再怎样也算是一个村里的人吧,坐坐就坐坐,如果推辞,倒显得过于见外了。
   老人家的房子是集体修建的,风格虽然和我们当地的一模一样,不过正因为是“公家”施工的,房子钢筋水泥的成份更多一些,看起来要比我们本地这些砖木结构的房子还要坚固一些。就房子的结构来说,我感觉本地还是有一些偏见的,特别是老一辈的人,总认为砖木结构的房子就算拆了,也能为后辈留下点实用的东西,而实际上在这日新月异的年代,新的都用不完呢,谁还会用旧的呢?从这些“移民”日常的口气上看,虽然不时也能听到一些生活上的抱怨,但总体上感觉他们对这边的生活还是满意的。
   一进门,我首先闻到了一股浓浓的沉香的味道,抬眼一看,堂屋对面的桌子上,摆着一个小小的香案,桌上还摆着一些果品。我心里不禁觉得好笑,真是一方水土一方人啊,因为在我们这边,一直就没有这种烧香上供的习俗。
   聊了几句家常外,话题很自然地转到了这里和老人老家那边风俗习惯上的差异。
   “你是说那些香火啊。”老人的语气一下放低了许多,“那不是为活人祈福的,而是祭奠死人的。”老人很干脆地说。
   我大吃一惊,不敢冒昧的插话。看着老人从怀里摸出了一管烟,划着火柴,缓缓地把烟点着,深吸了两口,两眼直直地望着窗外。
   “今天是我们陈家峪残案65周年的日子。”老人呼出了一口烟气,回过头来平静地对我说。
   “陈家峪残案?”我万分惊讶,禁不住重复了一句。
   “是啊,陈家峪残案,日本鬼子干的,千八百号儿人啊,哎……”老人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然后略微苦笑地对我说,“当然比不上有名的‘南京大屠杀’了,不过性质是一样的。”老人又唯恐吓着我一样,语气放缓了许多,“不过中国人太容易健忘了,甚至‘南京大屠杀’,好象也已经没有多少人还记得它的确切日子了……”
   “当时我还不到二十,那天刚好有事不在村上。早上出村的时候还是鸡鸣犬吠的,可晚上回来,村子就成了一片焦土。”老人又深深吸了一口烟,慢慢地为我讲起了那段历史……
   “说什么东亚共荣,要知道鬼子就是鬼子,他们的友善是假的,他们看中的正是中国的矿产资源和能够任他们打杀的劳力。啥时把咱们当人看过,只要稍稍不对了他们的心思,他们马上就会变也一帮穷凶极恶的畜生。”最后老人禁不住咬牙切齿的说。
   “那以后您又是怎么过来的?”当老人为我讲完那段血案之后,我不无担心地问。
   “以后?”老人笑了起来,“打鬼子呗。家都没了,亲人都死光了,不打鬼子做啥?”
   “之后我找到了我们的队伍。哦,当时还不是正式编制,只能算是地方性质的自发组织的武装。”
   “敌后武工队?”我禁不住插了一句。
   “呵呵,可以这么说吧,不过我们那里可没有那个‘刘洪’大队长啊。”老人呵呵笑了起来,“我们那时主要的任务就是除奸反特,再有遇到零星的鬼子就干它一下。也幸亏是在自己家门口,有那么多群众为我们打掩护,否则就凭我们那十几支破枪,早就被鬼子吃掉了。”
   “那时你们的武器很差吧?”我猜测地问。
   “何止是差呢。你不要看电视电影中那么多冲锋枪迫击炮的,那些神勇都是虚构的。当时鬼子的‘三八大盖’是当时最先进的枪械之一,就那还是打一枪搂一下呢。而我们呢,充其量是一些土枪,猎枪,老套筒,要火力没火力,要射程没射程,要准度没准度的。而且就算这些,也做不到人手一支。当时我们还有很多人扛着大刀片子的。”老人好象想起了什么似的,咧开嘴笑了,“你知道为啥电影中的鬼子无论寒天暑天,钢盔后面总是拖着两块布吗?他们是怕我们的大刀吹他们的脖子啊。”老人一席话,说得我忍不住笑了起来。
   “想在想想是可笑,但当时的形势却是异常严酷的,鬼子可是武装到了牙齿、经过了严格训练的士兵,而我们几乎清一色的庄稼汉,人家的‘三八大盖’一里之外都可以把人撂倒,而我们的土枪百十来米都打不到人,更何况那时鬼子还有飞机大炮四个轱辘的车呢。当然,鬼子有的,我们有些也能造出来,不过效果却是不一样的。就拿当时的手榴弹来说吧,鬼子那种‘香瓜儿’式的手榴弹,不仅轻巧,威力也大,爆炸后玉米粒大小的弹片横着飞。而我们的手榴弹呢,酒瓶一样,个头是比他们的大,炸起来也比他们的响,不过却谈不上威力,挺大的手榴弹,‘咣当’一声,巴掌大的弹片有时也就两三块。”
   “两三块?”我非常诧异地问。
   “是啊,这还有假?不过就算是这样,鬼子最后还是被我们耗输了”。老人不无得意地说。
   “胜利是没得说的,但我们受的损失也是空前的,和我一起扛过枪的人中,到抗战胜利的时候,估计连一成也不到了。我就亲眼见到过身旁的战友,被敌人的机枪打成了马蜂窝,被敌人的炮弹炸开了花……”老人无比沉痛地对我说。
  
   “那现在国家应该给你们些补偿吧?”沉默了好一会,我转移了问题。
   “人家参加革命的红军老战士的确是月月有钱拿的,不过至于我们嘛,”老人忽然变得不好意思起来,“哎,以前就没有什么正式编制的,而且一打完鬼子,我们就回家种地了,就算是有过天大的功劳,现在连个证明人,连份证明材料都没有,我们又找谁去啊?特别是我,大大小小几十仗下来,身上竟幸运地连个大点的‘记号’也没留下,说死了谁信呢?”老人摇了摇头。
   “人要知足啊,哈哈,我都这么大岁数了,还在乎那些身外之物吗?要知道曾经整个村子的人,现在也就剩我一个了,几十年里,看我没病没灾的,孙子都快成人了,还不知足吗?”老人把烟袋里的灰磕掉,自信之情,溢于言表。
   “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战争可不是闹着玩儿的,落后就要挨打,这可是亘古不变的一个真理啊。”老人最后颇为感慨地对我说。
   太阳已经下山,工友还没回来,当老人说准备留我吃饭的时候,我想我也该告辞了。走出了一段路,我禁不住回头看了一眼,落日的余辉,正把门前伫立的老人染成了一片金黄……
   2007.10

共 275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寻友不遇,却见着了朋友的老父亲;一副香案,一段诉说,讲述了一段历史,竖起了一座丰碑!感谢,感谢那些曾经勇斗恶寇的英雄;感谢,感谢那些为了大家舍弃小家的人们!愿这样的丰碑永远的矗立在我们的心中!感谢来稿,欢儿问好。建议推荐。【编辑:上官欢儿】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907013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官欢儿        2009-07-01 03:50:26
  许久不见,问好般般!
   “鬼子就是鬼子,他们的友善是假的。只要稍稍不对了他们的心思,他们马上就会变成一帮穷凶极恶的畜生”,时至今日,这样的鬼子依然遍地都是,随处可见,不知道是谁的悲哀了……
上官欢儿
2 楼        文友:故事中人        2009-07-01 09:51:20
  这样的文章,让人看了热血沸腾啊!好文章
平凡的人有着平凡的故事
3 楼        文友:侦察兵        2009-07-01 21:08:22
  这样无形的丰碑是否已被遗忘和掩埋,唯有在这简陋的屋里穷困老人的身上才能找到。作者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烘托出主题。“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文章透出深沉的内涵,发人深省。
4 楼        文友:齐牛        2009-07-02 10:15:12
  特殊的日子,特别的文。美文!问好犟般般!
淡薄名利,快乐人生。
5 楼        文友:依是幽兰        2009-07-04 10:48:16
  知道你不会再发文章的,因为对文字没有了兴趣,可是在社团非常时期没想到你的文字会出现,谢谢般般玉:)
6 楼        文友:依是幽兰        2009-07-04 10:51:06
  没有多少道具,只能送这么高了,呵呵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