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雀巢】 陂下古村,乡土上的一块璞玉(散文)

编辑推荐 【雀巢】 陂下古村,乡土上的一块璞玉(散文)


作者:张昱煜 秀才,2470.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36发表时间:2015-09-24 15:09:37
摘要:有人把周庄比喻成江南旗袍,我想把陂下古村比喻成一块乡野上的璞玉,等着你去鉴宝呢!她的雅,她的韵,她的静,她的幽,她的别致,她的神奇,值得你来!

陂下古村是红色的,陂下古村是绿色的,陂下古村更是古色古香的,她的盛名已传得很远很远。
   陂下古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古村依富水河而建,有“水陂之下”的含义。吉时佳日,我有幸来到陂下古村,心情是虔诚的。一下车,镇里特意安排钱其昭老师为我们当讲解员,钱老师是地地道道的富田人,为了让更多的游人了解脚下的这片热土,他几十年如一日,笔耕不止,写他脚下这块土地,在他的文字里,可见陂下古村的博大精深。
   钱老师带我们来到桥头边的一片古樟林,苍劲的古樟,盘龙虬枝般向蓝天舒展着葱郁的枝叶,其中一棵樟树叫合欢树,是村里的文化人给取的雅名,村妇们聚在一起,还给合欢树取了个更形象、上不了台面的诨名,说出来会笑掉大牙。
   合欢树要十一人才能合抱,再仔细看,发现古樟的上面长着黄色的树叶,被葱郁的樟树叶包围着,再小心分辨着,原来树上寄生了一棵粗大的凉伞树,那凉伞树生长的位置,不偏不倚,就在巨樟树冠的正中间凹窝处,笔直向上,如丹霞山的阳元石一般,如此巧妙的结合,很是奇特。
   江西自古就有“有村就有樟,无樟不成村”的说法,古樟是古村的历史见证人,也是古村的活化石。有诗云:“下根磅礴达九渊,上枝摇荡凌云烟。”古樟是风水树,通过古樟,我们可以猜出古村的年龄。
   樟树下,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穿着鲜艳的衣衫,嬉戏着,闯入了我的镜头,他们扛着竹耙子,提着蛇皮袋,准备到对面的山上耙松毛,做生火做饭的柴火。孩子们好奇地看着我笑,冲着我乐,一下子,感觉到古村有了新的灵气和韵味。
   随着钱老师的脚步,我们来到朝天门牌坊,站在朝天门下,向东望,就是风景秀丽的天马山。他自豪地说:“此门有朝见天子的意思。”走进朝天门,是一个古老的宗祠,上面高悬着一块匾额,写着“潭溪胡氏总祠”六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原来,富水河流经此地转了一个大弯,汇水如潭,河面突然变得狭窄如溪,所以陂下又称“潭溪”。
   北宋末年,胡氏先祖胡晃公从下游的新圩甲村溯水而上,在此肇基立业,已有近千年历史。胡晃是进士及第,官至宋王府参军,为北宋名将狄青的军事幕僚,他的公公胡盛曾任吉州刺史。胡晃文武双全,韬略过人,有“血洒战场点梅花”的气魄。因打了胜仗,仁宗皇帝犒劳三军,论功行赏,特别为胡晃御笔赐匾,并恩赐銮驾一套,共二十四对四十八件,此乃稀世珍宝。每年下元宵节举行民俗活动时,这套銮驾才拿出来展示一番,活动结束,立马又十分秘密的保管着。
   胡氏的总祠“敦仁堂”,面积近3000平方米,长98米,宽29米,分上中下三栋。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距今近五百年。1930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召开了赣西南第一次党代会,推举产生了赣系西南支委,刘士奇任书记,同时,大会决定,将赣西苏维埃政府自动转为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当年2月,毛泽东首次来到富田,担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校长,朱德任政委。
   闭上双眼,我似乎听到主席那浓重的湖南韶山冲口音,在认真地给红军将士做报告,又仿佛听到朱总司令那响亮的承诺:“等革命胜利了,我们一定会在这樟树边建一座大桥。”如今,古樟含情,石桥静立,斑驳的古牌坊还在,富水河也在日夜流淌,它们默默地镇守护着伟人的功绩和诺言。
   “敦仁堂”的红石门柱,上面镌刻着一副副对仗工整的楹联。内堂立柱上的长对联“敦庞成旧偌那堪事过境迁满地烟尘余浩劫,仁爱缅交情我亦源同派异一堂风雨宴清樽”是嵌字联。正厅两边,文革时期的标语还非常醒目:“大立毛泽东思想,大学毛泽东著作”。可以说,历经百年风雨的“敦仁堂”,是历史的一个默默无闻的纪录者。
   “敦仁堂”三个字是清朝最后一位状元刘绎的墨宝。说到这里,钱老师笑了起来,他让我猜一猜这三个字是用什么写的。我说,这么苍劲有力的大字,肯定是用上乘的狼毫书写,钱老师摇了摇头:“这三个字呀,是刘绎用脚上的草鞋沾上墨汁写成的。”原来,刘绎还没有发迹之前,是个卖猪崽的小生意人,有一天,众秀才在祠堂比试书法,谁也没有把他放在眼里,可后来,他趁人不注意,脱下草鞋,蘸上浓墨,写下“敦仁堂”三个字,刚劲有力,无人能比,从此名声大振,再一次环视敦仁堂,屏气凝息,心中充满了无比的敬意。
   从西边的小圈门走出宗祠,我们来到一座古屋前,同来的李哥兴奋地说:“你们看,你们看,这就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八字墙’,它可不是快要坍塌的围墙,这是古人按照风水学的理论,特意把砖块用热糯米饭掺生石灰做腻子砌成的。老祖宗用心良苦,希望子孙后代生辰‘八字强’,个个都长命百岁,光宗耀祖。”老祖宗真是够聪明的,手摸着斑驳的八字墙,我思绪万千,耳,没有喧哗,眼,没有缤纷,嘴,沉默不语,我不想挪步,只想陪着这苍老、厚重而温暖的“八字墙”,多站一会儿。
   老墙尽管风化的特别严重,但却呈现规整的“八”字,倾斜着屹立在风雨中,一站就是几百年,蕴涵着多少神奇的故事和奥秘的传说!如今的陂下古村,家家丰衣足食,人人其乐融融,其变化之大,一定让老祖宗惊叹三分。
   陂下古村的建筑格局独特,整个村子有朝天门,延福门,迎龙门和龙川阁四个大门围成大封闭圈,既能防御外寇,又能整合为一。每条巷口设有小门,巷道都是封闭式的,形成“大封闭圈”内套“小封闭圈”的格局,也是易守难攻的防御设施体系。
   村中有一条仅百余米的“扁担街”,始建于道光甲午年,这里布匹染坊、药铺、醩坊、粮食杂货等店铺俱全,相当于今天的“商业步行街”。走进陂下古村,就像走进一座迷宫,转上几圈也难找到来时的路。
   古村的宗祠,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我惊奇地发现,每个宗祠那高高的门楼上,两边都是雕刻精美的鳌鱼,中间是一个威风凛凛的孩童,其模样有点像传说中的哪吒。我正迟疑,身边一位穿着蓝衣裳的老伯自豪地说:“这是魁星点斗,也叫‘文曲星’,是祖宗希望子孙后代多出读书人。我们村子呀,现在有四百来户,1800多人,90%以上姓胡,原先,光祠堂就有36座,现在保存下来的有25座。有100多人参加了红军,现在在北京的老红军就有好几个。村里原来有18口古井,文革期间,破坏了,现在还保留了九口,我们这里的水质好,村里光双胞胎就有20多对,七十岁以上老人有一百多人。”老人兴致勃勃地叙说,让我更明白了,陂下古村不但是“长寿村”,“双胞胎村”,“古樟村”,“祠堂村”,“红军村”,还是名人贤士辈出的风水宝地。
   自2009年起,陂下古村在下元宵(二月初一)前后,都要举行民俗文化节,“喊船”、“舞龙”、“放神铳”,活动古朴而有特色。祭祀完天和地,围着熊熊篝火,“唱”完喊船歌,“旱船”活动就开始了,此时,十几位身穿彩装的村民,抬着木雕的龙船,划动着船桨,沿着整个村子环游一周,龙船经过一户人家,主人都要摆放着贡品,烧香点烛,燃放鞭炮,以示迎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财两旺。此时,古村那浓郁的味儿,扑鼻而来。
   2015年8月22日至24日,湖南卫视的一档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第三季栏目组,来到青原区富田镇陂下古村,进行为期三天的生态文化体验游实景拍摄活动。为了看这些爸爸和萌娃们,热情的粉丝们从四面八方赶到现场。那几天,微信朋友圈里的此类消息日日霸屏。“大吉安要出名了,陂下古村要火了,老表们顶起来”的宣传口号,把陂下古村直接快递到全国,乃至全世界。
   细细想来,如果游客仅仅是因为一部电视栏目,带着追星的心理来看古村,将是一大遗憾。望云观水间,陂下古村一季一季在生长,一年一年在沉淀,她安详着,静谧着,其内涵和雅致,是需要慢慢品味的。
   “绿树村边合,青山廓外斜”、“数株古樟色依依,深巷斜阳暮鸟飞”,是陂下古村的真实写照。百闻不如一见,滔滔的富水河,日夜流淌,蓝天白云下,数百株樟树,环抱着飞檐翘角马头墙的古村,宛如一团硕大的绿雾里,腾飞着点点燕雀。
   有人把周庄比喻成江南旗袍,我想把陂下古村比喻成一块乡土上的璞玉,等着你去鉴宝呢!她的雅,她的韵,她的静,她的幽,她的别致,她的神奇,值得你来!
  

共 323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游记性的散文,作者用饱满的激情和富有文采的文字,记叙了陂下古村悠久的人文历史,用细腻的柔情写了陂下古村的风土人情,用极富文学色彩的笔调写出了陂下古村的历史风貌和人文风貌。作者介绍了这座古村的樟树独特神采,胡氏宗祠的历史及在中国革命中的事迹,介绍了古村的敦仁堂历史传奇人物,介绍了古村的古老建筑设计和古老的习俗,在导游和当地老百姓的语言里,作者让读者进一步了解了这个自北宋以来的古村是个“长寿村”,“双胞胎村”,“古樟村”,“祠堂村”,“红军村”,是名人贤士辈出的风水宝地。从文字的使用上看,本文的写作很有笔力,极具有散文的风格,让读者看了腻而不烦,如同在品味一桌带有古典风味的美餐。编辑钦佩作者的文学用笔。推荐阅读。编辑:苏庸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苏庸平        2015-09-24 15:12:34
  好一个张昱煜,好一个优秀文笔的女性,透过你的文字,就好像已经走进了陂下古村的街巷和祠堂,就好像已经看到了古村的人文风貌!赞!
用一颗真诚的心交天下真诚的朋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回复1 楼        文友:张昱煜        2015-09-25 07:31:40
  谢谢苏教授的夸奖和鼓励,感谢中,提前祝双节快乐!
2 楼        文友:小泥儿        2015-09-24 18:24:52
  苏老师如此欣赏的好文章一定是好,读了好的不知咋说好,只有留下来作为范本,然后再去陂下古村那一路的风水宝地。
做一张有字的纸,努力让上边的字有价值,因为纸寿千年。
回复2 楼        文友:张昱煜        2015-09-25 07:32:09
  谢谢姐姐,问好,抱抱。
3 楼        文友:邵魁先生        2015-09-24 19:28:07
  陂下古村悠久的人文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一部分。
回复3 楼        文友:张昱煜        2015-09-25 07:33:22
  喜欢庐陵古村,喜欢徜徉在古村的老街小巷,听着远去的故事,问好大哥,祝快乐!
4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5-09-25 00:02:57
  陂下古村,在作者鲜活灵动之笔的雕刻下,已经变成了一枚无价的宝玉,熠熠生辉。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回复4 楼        文友:张昱煜        2015-09-25 07:34:07
  谢谢姐姐一直以来的鼓励和关心,心知道哩!秋安!
5 楼        文友:苏庸平        2015-09-25 03:25:59
  值得说明的是,本文采用了空间方位和时间顺序相穿插的写法,是整个文章的脉络清晰地展现出来,行文中的脉络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把人文历史和古村风貌结合在一起进行叙述,达到了水乳交融的效果。
用一颗真诚的心交天下真诚的朋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回复5 楼        文友:张昱煜        2015-09-25 07:35:13
  谢谢庸平大哥,业余爱好,贵在坚持,有你们的鼓励和关心,我懂的,谢谢!
6 楼        文友:碎月岁月        2015-09-27 15:45:42
  一篇纪实散文,用一块绚丽的璞玉来比喻,读过文章才理解,作者为我们展示的陂下古村为什么在古色古香的绿基调上,会有奇丽的光辉?文章规范,有推荐赏析的价值。推荐复审。
回复6 楼        文友:张昱煜        2015-09-27 16:42:37
  谢谢碎月大哥的用心,双节快乐!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