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流年】“欧化老少年”的民国表情(赏析)

精品 【流年】“欧化老少年”的民国表情(赏析) ——孙昌建先生《读白》读评


作者:涂国文 秀才,1768.8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19发表时间:2015-09-25 20:11:21


   我常常怀念民国。怀念那个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时代,怀念那个血脉贲张、个性飞扬的时代,怀念那个新旧碰撞、中西融汇的时代,怀念那个大师如云、泰斗雄峙的时代。近日著名诗人、作家孙昌建先生的读史札记《读白》一书,再一次把我裹挟到了那个令人神往、令人迷醉的历史时空中。
   《读白》,读的是民国时期著名诗人、学者、斗士、教育家,浙江绍兴人刘大白的人生传奇。作品共分十二章,另加一章附录,从读白的缘起,刘大白名字的由来,浙一师“四大金刚”,刘大白的诗歌成就、爱情、文学与政治活动,“绍兴三杰”,刘大白的文化交游圈、教育行政事务、书信、疾病、家族与后代、藏书的去向,以及作者对刘大白故居和墓地的寻访等方面,对刘大白的一生事迹和身后寂寞进行了追忆,真实而立体地还原了一个外冷内热、有血有肉,有着“欧化老少年”之称的民国传奇人物刘大白形象。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言,“《读白》就是读民国,就是读一个文人圈,就是读书生意气,就是读身前死后寂寞名”;“读白,读刘大白,读一个人和一个圈子、一个时代的故事”。札记以刘大白为中心,全面介绍了刘大白的性情、经历、成就、同道、爱情和家庭,以及围绕他而形成的朋友圈,再现了这个圈子后面的人文经络和时代风云,生动地展示了诸如浙江一师“四大金刚”、“绍兴三杰”、胡适、周氏兄弟、蒋梦麟、经亨颐、郁达夫、沈玄庐、刘复、俞平伯、朱自清、康白情、曹聚仁、徐蔚南、王世裕等一大批民国人物的人生风流和精神气质,呈现了整个民国时期的文化生态。
   二
   蒋梦麟说:“刘大白是一位诗学、文学、佛学、史学、行政、政治都有兴趣的人。这种多方面兴趣的人,在当时是不多见的。”刘大白的人生经历,与同时代的许多民国清流相比,显见复杂和独特。他大半生以教书和编辑为业,教书从普通的小学、中学、师范,一直到大学,先是任教于复旦大学,不久即相继担任上海大学中文系主任、浙江大学中文系主任、浙江大学秘书长。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又担任了国民政府的教育部常务次长。他的一生,是一位诗人和学者的一生,又是一位教育家和教育行政长官的一生;是一位知识分子的一生,又是一位文学革命斗士和社会革命斗士的一生。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刘大白是以一个诗人、学者和斗士的形象名世的。他首先是一位开创了“浙潮第一声”的诗人、“是一位燃烧了自己也燃烧了世界的诗人”。曹聚仁这样评价刘大白:“他是旧诗词的大作手,但,他在白话诗的创作上,又是急先锋。”在刘大白的多重身份中,诗人是他最重要的身份。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的闪亮一页,主要体现为他在新诗创作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所拥有的尊崇地位。诚如孙昌建先生所言:“刘大白新诗的贡献,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情诗创作方面,一是在农村农民题材上,尤其是后者。”“他奉献出了足以传世的作品,这些作品是中国新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刘大白的爱情诗,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同时代同年龄诗人中罕见的”。他的爱情诗代表作《霞的讴歌》《我愿》《邮吻》《爱》等,都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脍炙人口的爱情名篇。然而,刘大白诗歌最有社会价值,或者说最异于同时代其他诗人的地方,还在于他对工农的讴歌和对民生疾苦的呈现。他的《卖布谣》《八点钟歌》《割麦插秧》《布谷》等诗歌,都是那个时代直接反映现实的杰作。居住在白屋里的刘大白,是有过一段“红色”诗人生涯的。孙昌建先生说得好:“像刘大白一样,能够把农民的疾苦当做诗歌抒发的内容和主题,可以说屈指可数。也许这已经跟诗艺无关,而关乎的是信仰。”爱情与“红色”,正体现了“诗人情感世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刘大白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一位卓越的学者。学者是他安身立命的主要基石。他旧学深厚,单是一首气贯长虹的旧体诗《我有匕首行》,就足以让整个民国的旧体诗坛黯然失色。然而他却勇发先声,力倡新学。他在并不算太长的人生中,留下了《白屋诗话》《旧诗新话》《白屋说诗》《白屋文话》《论杂文》《中诗外形律详说》《中国文学史》《文字学概论》《五十世纪中国历年表》等多部学术著述。“一个诗人或学人,主要是靠他的作品说话,而且由于大白先生兼具创作和评论研究,这使得他的研究性文字也是新鲜生动的。”孙昌建先生如是说。特别是《中诗外形律详说》一书,用孙昌建先生的话来说,“我不敢说这是开创性的,但绝对是启后性的”。
   刘大白更是一位文学革命和社会革命的斗士。“以革命的气概去改造社会,才不至于被社会改造”“另辟境界”,这是刘大白的人生宣言。他积极投身于文学革命与社会革命之中,在文白之争中,力倡、力挺“人话文”(白话文),矢志与“鬼话文”(文言文)作斗争,被胡适誉为“痛恨死文学而提倡活文学的一个急先锋”。在浙江一师期间,他与陈望道、夏丏尊、李次九一起,反对旧学、砥砺新学,被合称为“四大金刚”,并因挽留经亨颐而引发一师风潮。此外,刘大白还积极投身于社会革命,他曾去萧山衙前帮助沈玄庐办农村小学,兼而发动农民运动,传播革命火种,诗歌《成虎不死》,就是他此间写的反映农民运动的作品。“如果说诗人要到人民中去,那当年的刘大白就做到了。”孙昌建先生说。
   刘大白的名字,还是与浙江省共产党、共青团组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他在杭州的住所,即杭州市皮市巷3号白屋,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杭州小组的诞生地和活动地,也是杭州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的诞生地和活动地。浙江的党团组织都诞生在刘大白家里。刘大白之所以热情地介入文学革命、社会革命乃至政治革命,与他“竖起脊梁做人”的人生信念紧密相关。孙昌建先生这样剖析刘大白的灵魂:“竖起脊梁做人,其实就是一个大写的人,一个不愿被奴役、不屈服的人。”“他是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勇敢地为新生事物而讴歌。”“他适逢一个革命又吐故纳新的新时代,便义无反顾地选择新,这就成了新时代的讴歌者。”
   三
   《读白》紧扣刘大白的革命精神,全面介绍了刘大白复杂而精彩的一生。作者对刘大白高洁的精神世界,进行了真实细致的刻写和热情洋溢的礼赞:“大白,雪一样的名字。”作品这样概括刘大白的人生命运:“刘大白的一生完全符合诗人的传奇特性:早慧,叛逆,多情,且情事多舛,执教鞭,患肺病;从政为官又不忘著书立说,中年去世,身后寂寞。”与此同时,作品又真实不讳地展示了纠结在刘大白身上的许多矛盾,例如旧诗与新诗、古文与白话文、文学与自然科学、爱恋与婚姻、执教与从政,等等,还原了一个立体的刘大白形象。
   《读白》在艺术追求上,一如既往地体现了孙昌建先生独特的行文风格。这种独特的“孙氏风格”,我把它概括为如下八个方面:一、旁征博引,学养深厚;二、洞见深刻,充满灼见;三、采访深入,考稽扎实;四、诗歌质地,语言纯净;五、执论公允,说服力强;六、议论风生,抒情浓郁;七、旁逸斜出,顺手夹带;八、诙谐幽默,时尚鲜活。特别是最后两个特征,更是为孙昌建先生所独有,造句轻俏、妙语迭出,常常产生出人意料的语言效果,令人击节。
   旁征博引,学养深厚。作者目极现代,鸟瞰民国,爬梳典籍,钓沉轶闻,名为“读白”,其实“读”的是整个民国时期的文化大圈,体现了作者宏阔的学术视野和渊深的学术素养。比如引用陈望道的评价“第一是公而忘私,第二是刚强勇猛,第三是勤奋精进”,让读者对刘大白的为人特点一目了然。
   洞见深刻,充满灼见。整部《读白》,处处体现了孙昌建先生的真知灼见。比如作者说:“语言的文白之争,说到底是革命和保守之争。好多国家的文化革命,首先都是从语言革命开始的。”“他不像沈玄庐、戴季陶那样一心扑在党派中,但在时代的大潮中,他是用文学和诗歌跟那个时代发生着紧密联系。”“那个年代刘大白和沈定一们是用诗歌来写时评的。”
   议论风生,抒情浓郁。《读白》的整个文本,评议丛生,热情洋溢。比如:“此白,既是刘大白名字的代称,又是其诗人精神的一种体现。在一片多彩纷纭的世界里,白是多么难得的一种底色啊。”“要从《白屋书信》看刘大白的为人,如果用一个字,那就是:真;如果是两个字,那就是:寂寞;如果是三个字,那就是:真性情。”
   采访深入,考稽扎实。《读白》体现了孙昌建先生高强的采访功力和史实考稽功力。为了获取第一手资料,他遍访有关历史当事人和刘大白后人。他沉潜于图书馆、档案馆和刘大白历史生活现场,穷搜博采,钓沉甄别。比如作者对刘大白藏书去向的追问与探寻,就不仅体现了一位历史人物书写者严谨的治史态度,更体现了他高强而扎实的稽史学术功夫。
   诗歌质地,语言纯净。孙昌建先生是一位诗人,他将诗歌的审美带入了读史札记中。《读白》在语言上也通篇呈现出一种纯净、透明的诗歌质地。比如“读白之一”《读白缘起》一文开头对经亨颐雪日白屋访太白的场景描写,一开篇就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冰清玉洁的阅读世界中。这个冰清玉洁的世界,既是写实,又暗喻着主人公纯净冰洁的精神世界,更是《读白》所呈现的素雅纯净的语言质地。
   执论公允,说服力强。《读白》不虚美、不妄言,评判客观、持议公允。比如作者对刘大白诗歌成就的评价,就理性、公允,实事求是,令人信服:“今天如果我们从作品的成就来论人,那么像刘大白这样的白话新诗,可能还处在一种白文半白的状态中;而如果我们从文化的传道者和革命者的角度去看大白,那他完全是一个大写的人,有时是狂草,有时是正楷,但绝对是大写的。”
   议论风生,抒情浓郁。书传主之事,表读者之思,抒作者之情,融叙事、议论、抒情为一炉,是《读白》在行文上的一大特点。比如:“在1949年之后,刘大白是一个可以被提及,也可以被略去的人物”,原因是他“不够红色和主流”。“这是一位诗人,这是一位欧化老少年,他有着比雪还洁白的情怀,又怀着血一样的激情投身革命,当血喷在洁白的雪地时,他的生命便走到了尽头。”作者对刘大白的赞扬、叹惋之情,溢于言表。
   旁逸斜出,顺手夹带。孙昌建先生近期创作的许多诗文,包括这部《读白》,越来越强烈地出现了一种旁逸斜出、“东拉西扯”、顺手夹带、讽喻时弊的奇特而有趣的行文现象。比如:“想想极其悲凉,一个教育部的行政长官去世之后,儿女竟要面临辍学的困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这是一个清贫的时代,这是一个清贫清廉而仍有温度的时代。这既是一个书生的悲哀,又是一个书生的最大安慰。”
   诙谐幽默,时尚鲜活。《读白》在语言运用上,也典型地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孙氏风格”,令人忍俊不禁。比如:“想想这样的问题,要么想出毛病来,要么想出诗歌来。”“难免会有阿Q心理,这一点鲁迅真是了不起,因为我们今天上亿人都在玩的QQ,我理解就是两个阿Q在聊天,一半是自恋一半是矫情,当然多半是想泡妞和找帅哥。”“所以看了这些房子,我也真是无话可说,打一获诺奖中国作家名字的字谜,就叫——莫言。”
   《读白》以一副充满诗意的笔墨,描绘了80多年前横贯在民国瓦蓝天空中的一抹纯洁耀眼的东方之白。“大白”,端的是一个好词!它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苏轼《前赤壁赋》的“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它更让我产生了马上找到作者孙昌建先生,与之抵桌而坐、“浮一大白”的满怀豪气!

共 448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欧化老少年”的民国表情》是作者对孙昌建先生所著《读白》一文的评论。《读白》中的白,是刘大白。刘大白是以诗人、学者、斗士、教育家而著称。作者顺着孙昌建的笔触,一点点地走近刘大白。走近刘大白,亦是在走近孙昌建,走近刘大白所处的那个特殊的时期,以及整个民国时期的文化大圈和作者宏阔的学术视野和渊深的学术素养。“孙氏风格”下的刘大白,被赋予一重诗意,此文被作者解读,又附加一层禅意。“民国表情”“欧化老少年”很形象,读过,颇为受益。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平淡是真】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926001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15-09-25 20:22:46
  没编辑到一篇内容完全陌生的文章时,我都会心存感谢,您的文字就是我的老师,祝福您!
2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5-09-26 07:43:48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