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渔舟唱晚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渔舟】仰望圣人(散文)

编辑推荐 【渔舟】仰望圣人(散文)


作者:许秀杰 秀才,1171.2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51发表时间:2015-09-28 12:11:59

【渔舟】仰望圣人(散文) 不止一次地经过曲阜——这个东方圣地;不止一次地瞻仰万世表师的尊容——孔子像;不止一次地游览孔子生活讲学安息的地方——孔府,孔庙,孔林。
   每一次游览,所处的环境不同,产生的感情不同,这大概与心境有关,与游伴有关,与阅历有关。这是闹市中的一处静地,我惊艳于孔庙的乌鸦成群,孔林的乌鸦不栖,蛇蝎不入,惊艳于这里属于闹市中独守的一块世外桃源的宁静之处。
   有幸与我最尊敬的香港作家东瑞瑞芬伉俪一起游览曲阜,心情愉悦而轻松。我又一次瞻仰孔子的府邸,仰望祭孔的孔庙,注目孔子讲学的杏坛,游览孔子的林地。这一次的瞻仰,使我更加敬慕这位圣人——这位东方的圣人,中国最早最好的老师,同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为生活在这里而自豪,为继承圣人的遗风而欣喜,为齐鲁大地上人才辈出而骄傲。
   遥望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古代历史进入了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一个动荡而不安的时代,春秋争霸,七侯争雄,群英并起,你方唱罢我登场,战乱四起,战乱时起,而中国的学术却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农家等思想流派勃兴,如雨后春笋一般,这些流派的代表人物,在中国大地上奔走呐喊,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为阐述自己的观点设讲坛,大辩论,据理力争,不怕面红耳赤,不怕撕破面子,只要把自己的观点阐述出来,立书著说,为中国文学哲学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谁说时代的变迁影响不了文学哲学的发展,正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经济飞速的发展为文学哲学提供了沃土,它们相依相随,为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成为古代唯物论和朴素唯物论的思想提供了思想素材。社会大变革,阶级矛盾错综复杂,各个阶级都为维护自己的统治,为自己的统治寻找代言人,推销自己的主张,自己的见解。
   那个时期,统治阶级重视人才,重用人才,养士之风风靡一时,听说养士千人者有之,养士三千人者有之,最为著名的就有战国四君子之说“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这些士不少为文人,他们挣脱了奴隶主的束缚,带着喜悦,带着聪慧,带着轻松,周游列国,奔走呼号,为统治阶级出谋划策,活跃了春秋战国时代的学术舞台。
   时代造就英雄,时代产生英雄。这个时候,孔子应运而生。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的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崇尚“仁”,把“仁”的思想作为自己思想的精髓,他在《论语》中,反复提出自己“仁”的政治主张,不厌其烦的提出“仁”的思想,前前后后达109次之多,可见,孔子对“仁”的追求多么急切,他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想让“仁”“仁政”思想实施到当时社会的统治中去,想让老百姓生活在“仁”的统治和“仁”的环境中去。
   “仁”字最早见于《尚书.金滕》“予仁若考我(我的才能和美德)”这个“仁”当时还只是狭窄地指着“才能和美德”。后来的政治家讲“仁”则指的人际伦理关系。孔子把“仁”的研究更加精密精湛,对“仁”做了充分的论证,把它提高到伦理哲学的范畴,含义主要有两点“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孔子强调“仁”既是人的内在心理感情和自觉意识,也是最高的道德标准,仁者应该“泛爱众”“能爱人”为此必须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孔子的爱已经是人间大爱,这种大爱已经推及到整个人类,爱社会,爱人类,爱老弱病残,爱黄发垂髫,他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劳动者身份的变化,这是思想上的飞跃。孔子针对春秋时弊,要求体察民情,减轻剥削,反对暴政虐民,斥责“苛政猛于虎”(《礼记。檀弓》),后来亚圣孟子继承发扬了孔子“仁”的学说,形成了“仁政”的重民的理念和民重君轻的思想。
   孔庙里面亲设讲堂,办私学,成为身体力行的第一个老师,打破了官府控制学校的局面。孔庙里面的杏坛,就是他亲自讲学的地方,传道解惑授业。传说他的弟子三千,孔子循循善诱,孜孜不倦地教诲他们,不仅教育他们做人,而且传授他们知识,他的成名弟子就有72人。在自己的躬亲教学中,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思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老实治学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耻下问”的虚心好学精神,他的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思想,如今,仍然是教育教学的至理名言,是教师应该遵循的教育理念。
   站在这里,沧海桑田,倍感岁月的匆匆,时光的易逝。孔子,作为一代圣人,一代宗师,在中国的教育界,树立了楷模。
   漫步在这里,抚摸着一棵棵苍翠的青松,那松树历经了千年的风雨,以奇特的姿态展现在世人的面前,有的高耸入云,有的盘根错节,有的状如虬龙。这里绿树如茵,苍天松柏,一条条小路延伸到远方。这里留下了圣人的足迹,他在这里思索,在这里著书立说,写出了《春秋》这部历史著作,他在这里修订了《礼》《乐》;编纂了《诗》《书》;注解了《易》,他的言论也被他的弟子收在《论语》一书中。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孔子就是永远活在世人眼中的圣人,万世千古,永远被人们敬仰膜拜。
   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为师者,传道解惑授业。我走到今天,遇到了许多好的老师,他们扶持我走到今天,我有今天的一点成绩,离不开恩师的教导,他们有的诲人不倦地传授知识;有的孜孜以求的指导我写作;有的启发我遇到困难,勇敢前行。
   和我们一起游览的东瑞瑞芬老师,就是指导我写作的恩师。他们对我鼓励帮助,循循善诱;当我投稿屡次失败,认为自己不是写作的料的时候,东瑞老师鼓励我,“未经尝试,不要轻言放弃!”“哪怕剩下一个听众,也要坚持下去!”当我写作遇到困难,不知道该如何写作的时候,东瑞老师鼓励我,多写小小说,坚持诗词鉴赏,散文写作不可放弃,多种题材齐下,会有收获的;当我投稿失败,不知道该怎么投稿的时候,东瑞老师指导我:“不要在乎稿费,先领到出世纸再说。”
   这是多么明智的方法,这是多么感人的教诲,这是多么科学的投稿方式。
   慈爱的东瑞老师,乐观的瑞芬老师,他们和我们并肩行走在绿茵小路上,我们时而交谈,时而拍照,时而欢笑。在这里我们留下了一张张微笑的照片。
   瞻仰圣人的同时,我深深地感激我身边的这两位恩师。如果说孔子影响了我的思想,那么我眼前的两位恩师,影响了我的人生,影响了我的写作,使我的人生更加赋予了新的意义,我不再得过且过,不再自艾自怨,不再患得患失,我坚定了目标,在写作的路上勇敢前行。
   仰望圣人,感激恩师!

共 260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本文作者登临曲阜,与师友同游孔府,孔庙,孔林,触景生情,思绪纵横,围绕曲阜,翔实介绍了一座历史悠久的东方圣城。孔子一生追求仁政,有很多伟大的教育思想,比如说有教无类,让平民子弟也能接受教育,促进社会发展;比如说因材施教,因各人各种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学效果;以及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温故而知新、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不为不知等等观点,作者通过孔子生平的对比,再度回归到身边写作之路上师友对我寄予的鼓励,感情真挚,流畅自然,推荐阅读。【编辑:柳约】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柳约        2015-09-28 12:15:24
  比较欣赏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的人性论。性相近,是以人皆有成才成德的可能性,习相远,却是实施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因材施教来说,有一定的启发性。
一笑寂寥空万古,三分明月照大江。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