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征文 >> 【长征】红色的史诗(诗歌)

精品 【长征】红色的史诗(诗歌)


作者:王晓东 举人,4834.4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339发表时间:2015-09-29 11:04:52

【长征】红色的史诗(诗歌) 错误的军事指挥,让苏区陷入了绝境
   不得不撤出,朱毛经营的
   红红火火的革命大本营
   那是一次,生死的征程
   也是一次,撒播火种的悲壮历程
   远征的,留守的
   还有那些,红军将士的眷属
   苏区的,几十万乡亲
   一首《十送红军》
   即将远征的十万红军将士
   真的会泪飞顿作倾盆雨
  
   突破三道封锁线,洋指挥
   仍然舍不得扔掉,那些盆盆罐罐
   湘江血战,几万红军将士
   用生命书写出,血与火的涅槃
   八万红军将士,只剩下不到一半
   最骁勇善战的师长陈树湘
   自己扯断场子,宁死不降
  
   黎平会议,才不得不采用了
   毛泽东的主张,改走川黔边
   来到了,历史的转折点
   遵义,一场真理与谬误较量
   毛泽东,再一次挑起了
   历史赋予的重担
   指挥红军,跳出国民党军的包围圈
   书写出,四渡赤水
   兵临昆明,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让蒋介石望河兴叹
  
   万里征程,倒下了多少民族的精英
   他们可歌可泣的故事,还有多少
   能被,共和国的后代牢记在心中
   娄山关,共和国的将军钟赤兵
   曾经,用木匠的锯
   做截肢手术,不知道
   关云长的刮骨疗毒,是否能有
   红军战士的铮铮铁骨硬
  
   巧渡金沙江,几万红军
   七条小船,在波涛汹涌
   风大水急的江面,有惊无险
   载过了,红军的精兵
   大渡河畔,铁索桥上
   二十二名勇士,和
   十八个,红军精英
   那种,不畏生死的精神
   让守军,魂飞魄散
   胆战心惊,那是一次
   生命的飞跃,天险因此成名
   伟人的《长征》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那就是,红军将士
   不畏艰险的象征
  
   红军是火种,经过的地方
   各民族青年踊跃参加红军
   就连藏族寺庙的喇嘛,桑吉悦希
   也参加了红军,上了中央党校
   毛泽东为他改名,天宝
   红军战士任思忠,三过草地
   一次受伤,一次生病
   鬼门关里闯了两回
   第一次负伤,忍着剧痛
   坚持着,跟着部队
   穿越漫无边际的草地
   第三次过草地,得了伤寒病
   新亏一个老乡,郝老汉
   救了他,精心的照料他
   他才伤好,回到了部队
  
   应该说,谢益先
   是一位,比雷锋早了三十年
   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典范
   用自己的生命,助人为乐
   一袋干粮,救活了母子三人
   自己却饿死在草地上
   红军为什么能走出草地
   就是因为有了,谢益先的这种精神
   那位宋志刚,也是一袋干粮
   为了别的同志能走出草地
   他把,自己的干粮让给小战士刘先
   自己却因为疾病和饥饿,牺牲在草地上
  
   一把金色的鱼钩,钓起了多少艰苦的岁月
   瘦的皮包骨头的老班长,就用这根鱼钩
   支撑这三个生病的战友,每次钓上来的鱼
   老班长都不舍得吃,只是喝点野菜汤
   坚持着,终于把三个小战士
   带到了,草地的边缘
   自己却昏倒在了水塘边
   那是什么样的战友情
   只有,红军将士
   才会有这样舍己为人真情
  
   过雪山,一个十三岁的女孩子
   那可是红军中,最小的女战士
   那种艰险,让小董经历了
   人生最大的考验
   一个老战士,冻死在雪山上
   将军,大喊着
   军需处长呢,为什么不给战士们
   发放御寒的服装,有人小声说
   这人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举起手,向那位可敬的军需处长
   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军需处长,如同一尊雕塑
   屹立在白雪皑皑的雪山上
   红军过雪山,很多红军将士
   就这样定格在雪山上,成为
   中国革命的不朽丰碑
  
   七根火柴,童年时代
   就印在我的脑海里
   在寒冷潮湿的草地上宿营
   懂得瑟瑟发抖的红军战士
   多么需要一根火柴
   点燃一堆篝火,暖暖冻透了的身子
   可是,到哪儿找火柴
   卢进永遇到了一个倒在泥水里
   奄奄一息的战友
   他从怀里掏出带着体温的,党证
   还有包在党证里的七根火柴
   并用虚弱的声音,数着
   一、二、三、四......
   把这珍贵的七根火柴和党证
   交到卢进永手里
   一堆堆篝火,出现在草地上
   围着篝火的红军战士,心里暖暖的
   卢进永把剩下的火柴,一根一根的
   数给指导员
  
   背着大锅行军的女炊事班长
   成为长征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那口大锅,为姐妹们烧制出
   多少亲情和温暖,让多少姐妹
   吃上了滚热的汤,野菜煮的饭
   郭德福,呵护着比自己小的妹妹们
   走出了,雪山草地
   自己却倒在了,走出草地后的战斗中
  
   长征的胜利,是红军官兵一致
   民族团结,结出的果实
   首长关心爱护战士,战士尊敬首长
   才胜利的走出雪山草地
   贺龙将军,亲自用缝衣针
   做了一把鱼钩,每天都到水塘边
   钓鱼,那是为了解决
   缺食少粮的困境,甚至
   把自己的牛皮带,都煮烂了
   给战士们做了饮食
   周副主席,把仅剩的半碗炒面
   分给战士们泡水喝
   暴雨中,周副主席
   把战士们让到自己的帐篷里避雨
   多么深厚的战友情,怎能不让将士们
   同心合力,相互扶助
   走出险恶的雪山草地
  
   草地上的沼泽,散发着恶臭
   像一个巨大的怪兽,时刻都在窥视着
   这群衣衫褴褛的红军将士
   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突然伸出
   一只怪手,把身体已经非常虚弱的战士拉进
   深不可测的泥沼之中
   时而暴雨骤至,时而雪花纷飞
   饥饿,疾病,时刻威胁着
   这支疲惫不堪的队伍
   只剩下,坚定的信念
   和战友间的友爱,支撑着他们向前
  
   十几座雪山,横亘在长征的路上
   每一座雪山,那每一个深不可测的雪洞
   都曾经,吞噬过红军战士的生命
   寒冷饥饿,让身体虚弱的红军将士
   坐下去,就再也站不起来
   北上抗日,不知道为什么会如此艰难
  
   正如《长征组歌》中
   雪皑皑,野茫茫
   高原寒,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
   千锤百炼不怕难
   在这样一支钢铁队伍面前
   雪山,岂能不低头
   草地,又怎敢不让路
  
   二万五千里,征程漫漫
   天上,飞机扫射
   前有阻截,后有追兵
   钢铁洪流,横穿
   十一省,播下点点星火
   顿成燎原之势
   会宁,秧歌扭起来
   三大主力会师,怎能
   不让人乐开怀
   正如毛泽东诗词《长征》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共 223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首诗歌在长征真实事迹的基础上,经由诗人主体情感的投射、释放之后而产生的一首感人至深的力作。作品的成功之处,表现在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和穿越时空的想象力去还原历史,以逼真的场景描绘和细节再现,还原了生命永远定格雪山草地上的英雄们虽死犹生、与日月同辉的崇高形象。诗人对诗歌意境的创造与提炼,通过雪山草地的环境渲染将诗的意境引向了深邃。此外,诗人按照红军长征过程的路线,选取了一些具有典型意义,有些还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事迹,字里行间表达了红军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乐观精神,以及将战士们之间的关心友爱和舍己为人表达得淋漓尽致。最后,诗歌借用毛泽东的诗词,强化了主题,升华了中心思想。也是诗人王晓东长征之旅后的感慨,既用诗歌讴歌长征,也用诗歌向革命先贤致以崇高的敬礼!【编辑:罗伊】【江山编辑部长征征文大赛获奖推荐0151114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王晓东        2015-09-29 18:06:43
  感谢罗伊老师的精确中肯的按语评论,还得感谢居士老师,从后台调出作品,进行的手术。两位,两位老师辛苦
2 楼        文友:罗伊        2015-09-29 18:27:40
  震撼的史诗, 多彩的画卷。问好王晓东老师,预祝老师在征文中取得佳绩!
用心做事,以诚待人
3 楼        文友:罗伊        2015-09-29 18:40:32
  纪念是为了前行。长征是整个民族的记忆。“长征征文”给坚守意识形态主旋律阵地的江山文学网文友们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也由此体味到如今的我们能够长久仰和平之光的照拂,坦荡且坚实地站立在自己的国土之上,正是无数革命志士用血肉换来的。让我们一起来重塑信仰,传递信仰吧!
用心做事,以诚待人
4 楼        文友:王晓东        2015-09-30 11:28:09
  再次感谢罗伊老师的精湛的诗评。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