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何曾一日忘忧国

精品 何曾一日忘忧国 ——三阕小词叹平生


作者:玉心 秀才,2515.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98发表时间:2015-09-30 14:51:49

唐浩明先生的历史小说《杨度》,分上中下三册。值得注目的是,上中下三册中分别引入的杨度与挚友夏寿田在京郊江亭互相唱和的《百字令》小词。私下认为,杨度题写的三阕小词在文中的作用,不可小觑,正有点睛之妙。
   文载道,诗言志,词缘情。缘情而生的小词,把词人眼前物、心中事有机结合,把词人的人生境遇、才情秉性与词章的思想内容紧密结合,能够准确体现心境,传达情义。纵观杨度的前后时隔近三十年的三阕《百字令》,正是杨度的人生阅历及家国情怀的写照。
   说起江亭,今人多有不知。但说起它的另一个名字——陶然亭,可谓尽人皆知。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由工部郎中江藻构筑,取白居易诗“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命名为“陶然亭”。清代士人惯以江藻之姓称之为“江亭”。江亭是有清一代赴京士子必游之地,文人雅集,聚饮赋诗,留下许多精妙题词。
  
   一题《百字令》
   戊戌年(1898),杨度再次科场失意,好友夏寿田在他返乡之前陪他到江亭散心。江亭粉壁,不知承载了天下几多得意人失意人的悲欢歌哭!一年一度,刷了又写,写了又刷,重重叠叠的心迹,不可胜数!杨度功名未就,壮志难酬,又与“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过从密切,忧时忧国,心中不免郁郁,遂题写一阕《百字令》:
   登临眺远,见幽燕大地,风高云扫。西山王气但黯然,极目斜阳衰草。果儿未熟,花瓣尽落,雏燕愁已老。一番浓兴,且付野山荒岛。???却思尧舜基业,汉唐江山,何时已杳杳?空有诸葛济世才,困隐茅庐谁晓!不如归去,随牧童樵子,摘捡梨枣。书生意气,徒招万千烦恼。
   上片“西山王气但黯然,极目斜阳衰草”句,寓晚清末境,颓败萧索,正如夕阳衰草,好景不长。在这样的时代大环境之下,“果儿未熟,花瓣尽落,雏燕愁已老。”进身无门,学无所用,政坛诡异,事业难竟,满怀沧桑!“一番浓兴,且付野山荒岛。”美好的人生理想被残酷的现实架空,无可寄托之处,无可凭依之处,无可安放之处。且罢,且罢,这一腔豪情壮志,无人能会,只权且交付给眼前的荒山野岛吧!
   下片“却思尧舜基业,汉唐江山,何时已杳杳?”句,寓盛世不再,世无明主。有杜甫“致尧舜”的抱负,欲得一明君辅佐之,施展自己秉承壬秋师的“帝王之学”,成就造福众生的伟业,但是,明主何在?明主何在!几经屈辱割让的神州,再也不是以前那个神州了!“空有诸葛济世才,困隐茅庐谁晓!”大厦将倾,势如累卵,叫人徒唤奈何!一个“空”字,把百般惆怅、万般落寞现于笔端!纵有诸葛孔明之才,世无刘备,奈何?!不过是困顿茅庐终生,寂寂无名,谁会了解他的才能抱负呢?有贤才,必须有明主,正如有千里马,必须有伯乐,两下遇合,方成其美。末句有“不如归”之叹,与上片末句遥相呼应,显示出内心的苦闷与失望。
  
   再题《百字令》
   庚戌年(1910),距第一阙题词一纪之后,杨度携夏寿田及二人家眷再游江亭。时光荏苒,故地重游,十二年间,多少政坛变换,多少人世悲欢!杨度重又提笔,写下第二阙《百字令》:
   朋侣携手,觅当年旧迹,尘土掩了。废寺危亭卧寒雀,更接无涯枯草。惹祸博鸿,匿影扶桑,又赴洛阳道。尧都远矣,何来自取懊恼!谁付伊周重托,神州宏图,由尔展描?昨宵一梦兼春远,梦里江山更好。南疆水清,北国原莽,西域昆仑豪!醒来依旧,西风频吹人老。
   上片“废寺危亭卧寒雀,更接无涯枯草”句,“废寺”、“危亭”、“寒雀”、“枯草”,一系列颓唐意象,点出时局濒危,百事皆废,国运如严冬的鸟雀,无涯的枯草,命悬一线,了无生机。“惹祸博鸿,匿影扶桑,又赴洛阳道”句,“博鸿”,历史上有“博学鸿词”科,为制科的一种。此处指的是当年的特科,张之洞主考。因张之洞清高骨骾,目无下尘,不把太监放在眼里,得罪了阉党,导致“康头梁足”的闹剧。杨度是该科的榜眼,受到牵连,流亡日本。“洛阳”,夏商周等历代十三朝古都,此处代指神州。杨度在日本苦心钻研日本及其他先进国家的宪政制度,待国内宪政风生水起之时,回到祖国。但是,事实上,朝廷只是为了安抚民心,做面子工程,并非真的思谋推行宪政。在这种情况下,杨度“致尧舜”的抱负,怎能实现?岂非自取烦恼!
   下片“谁付伊周重托,神州宏图,由尔展描?”句,自期伊尹、周公,意欲倾尽平生所学,经国济民,辅佐明君,在神州大地上描画出一幅国泰民安的盛世蓝图来。可是,一个“谁”字,点明寄托无主,一腔无奈。后面几句,深深叹惋,自己的报国理想,不过是一场春梦而已。梦中的一切是那般美好:山清水秀、婉约柔美的南疆,莽原辽阔、气壮山河的北国,雪山巍峨,挺拔豪迈的西域……万水千山皆关情!梦醒时分,回到现实,面对的却依旧是破碎山河,疮痍满目,怎奈那帮无耻政客,如跳梁小丑,无视国计民生,连年征战,争权夺利。天若有情天亦老,心心念念不忘做一代贤相的杨度,一颗心已是千疮百孔、沧桑历尽!
  
   三题《百字令》
   乙丑年(1925),孙中山丧礼上,转入佛学的杨度当众受到李烈钧粗鲁的唾骂,忧愤交集。他杨度何过?世人为何对他如此不依不饶?虽说附骥袁氏不妥,但自思本心,参与政事的始终,不都是抱着为国效劳的初心么?比起那些蝇营狗苟、谋一己之私的政客之流,或者是以革命的名义在自家国土内大肆杀伐的朋党们,或者是那些个窃国欺世之辈,难道更无耻,更可恶么?虽是潜心佛学多年,熟知佛学精义,洞晓万法皆空的道理,但是,面对李烈钧的当众羞辱,他不是宠辱不惊,而是激动得很,委屈得很,因为他有羞耻心。一阵眩晕袭来,幸好有老友夏寿田相扶,拉他到江亭,以散郁积之气。
   屈指算来,自第一次游江亭至今,已是27年的光阴过去了。亭还是那个亭,人却不是那个人了!此时的杨度,在政坛的摸爬滚打中,遍体鳞伤,已不复昔日的雄心壮志。抚今追昔,命运多舛,官场蹭蹬,让人顿生物是人非之慨。此情此景,惟有借词消愁,杨度举笔挥毫,题写第三阙《百字令》:
   一亭无恙,剩光宣朝士,重来醉倒。城郭人民今古变,不变西山残照。老憩南湖,壮游瀛海,少把潇湘钓。卅年一梦,江山人物俱老。自古司马文章,卧龙志业,无事寻烦恼。一自庐山看月后,洞彻身心都了。处处沧桑,人人歌哭,我自随缘好。江亭三叹,人间哀乐多少!
   上片大意是,人事更替,小亭依旧,残阳依旧。光绪、宣统年间的士子重新来到江亭,醉卧其间。细数平生,由近及远,老年、壮年、少年,往事历历。近三十年光景,大梦一觉,国事、人事皆沧桑,已然换了人间。
   下片大意是,自古以来,司马的文章、诸葛的志业,为世人所称许。但是,以出世的眼光来看,不过都是空空,徒然无事找事,自寻烦恼。自从赴庐山求佛,与长老夜观山月之后,顿悟禅机,立地成佛,身心通透,四大皆空,再无俗世烦恼。所经之处,遍布沧桑;所见之人,有喜有悲,我已参透佛理,不起分别,不生烦恼,自在随缘。唯独在江亭留下的三阕小词,如声声叹息,其间蕴含我多少人世悲欢啊!
   综述
   三阕小词,半生光阴,一种心事。字迹所到,实实在在是怀抱难伸的伤感与烦忧。尽管第三阙小词下片,有勘破世事之意,可是,既是随缘,何来三叹?可以说,杨度自少年时期便持有的家国情怀,一直未曾忘怀过。有他的三阕小词为证,更有他一生的形迹为证:
   从公车上书、与梁启超、谭嗣同、蔡锷等密切交往、赴日求学、回国任四品京官、孤胆相送倒台的袁世凯、连夜赴河南请袁世凯出山、为南北调停奔走、积极筹划袁世凯称帝、援助孙中山、营救李大钊等细节看,杨度屡遭挫折之后,虽然自称皈依佛门,但他并没有远离尘世,仍在冷眼旁观,伺机待发,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晚年在周恩来的单线领导下,秘密从事地下工作,默默为共产党的事业奋斗至死。说到底,看似心灰意冷,勘破红尘,但他的那段热肠始终没有真正冷却过,外界稍有星火,便可在他心中成燎原之势。
   杨度平生,一言以蔽之:何曾一日忘忧国!

共 316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三阙小词,三段不同的人生境遇。本篇剖析,人们不仅看到原作者的神驰意骋的创思与才智,也看到了看到了他那坚韧的报国之志,是不遇的感慨,更是激发人生进步的宣言。文字精练,语言纯朴,情节递进,重点突出,值得品味。推荐读者欣赏品鉴。【编辑:桐疏枝寒】【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51003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桐疏枝寒        2015-09-30 14:59:41
  三叹,三醒,一生作为。杨度,应当代人的一个楷模。
回复1 楼        文友:玉心        2015-09-30 15:19:38
  桐主辛苦!节日快乐!
回复1 楼        文友:玉心        2015-09-30 15:29:41
  感谢美按美评!
2 楼        文友:草芒        2022-01-01 19:21:52
  拜读祝安,谢谢曾编辑过拙作《怒魂录》
我为诗狂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