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绿野】水墨意境里的古镇(散文)

精品 【绿野】水墨意境里的古镇(散文)


作者:烟波放钓 进士,7151.2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47发表时间:2015-10-03 22:19:24

蓬华是个梦,梦里山水清雅婉妙,梦里流瀑如泣如诉。
   沿着南安蓬华镇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走来,烟柳古桥,风帘翠幕,绿树绕拱桥……映入眼帘的真真不是梦境,那些个古老村落依山傍水,闽南特色的民居栋宇鳞次,水圳池塘波光粼粼,四顾青山浓荫翳如;最喜欢的是那一座座燕尾高翘的红砖古厝,鳞次栉比地矗立在翠绿如黛的林木之间。淡淡的晨雾如同薄薄的轻纱笼罩着古村,我迫不及待地掏出相机,用我的目光捕捉蓬华的醉美。以前就知道蓬华美,却没有想到竟有这么美,特别是在雨后,这一种朦胧迷离的别致风韵,仿佛一幅天然的水墨画,独特的人文景观一下子将好色的我给迷住了。
   在蓬华本地人的导引下沿着古镇穿村绕园逛大半天,此时太阳已经高高升起,挂在一碧如洗的天空。相比较之下,我更喜欢雨天,倒也未必有什么浪漫的情怀,而是懒人的惰性,这样的红天赤日头,动一动就是一身酸臭汗,身上黏黏糊糊的好不难受。听到我的嘀咕埋怨,憨厚的导游以一种哄孩儿般的口吻告诉,前面的华美古桥非常凉快。我以为不过是望梅止渴的安慰!但总还算是有了个奔头。急急往前走了几步,果不其然,人未近古桥,潺潺的流瀑声便在耳边引诱着喜瀑的我不顾一切地往前奔去。映入眼帘的就是两棵一片浓荫蔽日的大树,桥边的那棵千年古松,据说高达40多米,树桩的周长有3.8米;但我最喜爱的还是桥下千年古枫树,密密麻麻的树冠好像一张巨大的伞,一下子将如灸如烤的烈日遮挡住了,人从树下走过,踩着日头透过树叶的碎光,顿时有了种幻入梦境的感觉。穿过古桥的“肚子”,循声寻到奔腾泻下的流瀑处,也顾不上导游的安全提醒,三步并作两步地冲到水边,捧起冰凉彻骨的溪水往脸上、手臂上喷……身清了,心自然就凉!此时,我才发现自己竟然踩在一个石脚印上!我忍不住退了两步,俯下身仔细端详,石脚印惟妙惟肖,不似人为凿刻的,旁边有一“仙迹”二字的石刻。也不知道是什么年代了,据说当年八仙来此游玩,见此地山光水色风景秀丽,不禁流连忘返,连玩三天也舍不得离去,也不知道当年的铁拐李是否有意在此留下个“俺老李到此一游”的噱头,便在石头上留下了他标志性的大脚印。不管老李有什么想法,总之他的这脚印给了后人“欲去需留迹,后会自有期”,在华美桥的附近还留下“仙人把盏”、“仙人洞”等胜迹。
   古松、古枫、古桥,与溪流深涧相映成趣,便给人几多诗情画意,让不是诗人的我也多少有了点为之歌吟的冲动。站在这座始建于北宋熙宁年间古桥上,往村里眺望,房屋层层叠叠,数也数不清,一道弯弯曲曲的溪水玉带般地斜流直到这华美古桥下。作为古时南安通往永春的交通要道,古桥记载了蓬华往日的繁华。华美桥为单拱石拱桥,长21.4米,宽4.16米,拱长9.50米,桥面两旁均有石栏杆。桥头立有长方形圭首石碑,碑高1.84米,宽0.65米,厚约0.15米,碑文的阴刻行楷字体“华美桥”三字出自与蓬华历史名人、曾中过解元、探花的黄贻楫于清光绪9年(公元1883年)所书。蓬华这一种既有山林野趣,又有水乡风貌的韵味,正是它吸引人的魅力所在之处。汩汩清泉从村中潺潺流过,层楼叠院与水光山色交辉相映,处处是景,步步入画,闲庭信步其间,悠然之情浓烈得让人心醉。
   蓬华确是一个地杰人亦灵的所在,在千百年的历史中,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烙下深深的印迹;她的美不仅仅在于苍松古道、小桥流水的风情,也有不少颇具研究价值的闽南特色古建筑,如大演村的“中宪第”便是其中之一。大演村位于南安、安溪、永春三县交界处,四面环山,村里有福林堂、美新堂、新安堂、兴文堂等规模完整、富有特色的古厝。但我一路观赏后,却是那座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的“瑞义堂”,又称“同记厝”的红砖古厝让我印象最深。“瑞义堂”位于村庄西北面,始建于道光年间(约1828年),因肇基祖洪江淮受封中宪大夫,故又称“中宪第”。“中宪第”匾额原挂于大门之上,可惜“文革”期间被毁。整座建筑均为砖石木混合构筑,大小房间46间、厅堂9个,红砖铺地,8个天井,石板条铺成石柱大门刻有两副对联,至今清晰可见。石雕门面,左右两侧均是泥塑雕屋檐,砖雕墙面,大门口前埕皆是石板条铺成,檐角都是原始森林杉木,至今仍红得发紫。正厅屋架采用鸡叠斗,木雕加彩金大漆,厅中神龛及格堵板均是木雕图案镶嵌而成,所有大木柱均有胶漆布联对,历历在目。在闽南古民居建筑中对天井是非常讲究“四水归堂”的,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水即是财源。所以在整座建筑中开辟出一个、或者数个天井,把雨水从屋顶上引下来,等于将财引进自己的家里了。
   闽南素来多雨,迷离缠绵的蒙蒙细雨,在深藏闺中的许多女人眼里就是一幅画,一首诗,一曲歌,一缕理不清的情:“春水碧于天,孤枕伴雨眠。”水珠顺着屋檐落入堂前水池,形成晶莹的水帘,水声澹澹,给人带来了一丝清凉,些许期待。当我走进最里面的那一落时,一座两层的小木楼竖在我的面前,看着这高墙深院,雕梁画栋,雕窗镂门。或许,这就是传说中的绣楼吧!许多深藏闺中的妇人,便是坐在那窗后日日守望着出门的郎君。在这里,男人外出经商,女人则只能寂寞重门深院锁,所以这些精美的建筑,也成女人们心中的苍凉了。想着,一向心硬的咱心中却也没来由地凄凉起来:当年在这小楼里,或许曾演绎过离愁别恨悲欢离合的故事,那种“几度抛珠背人哭,一岁眼泪成一珠”,梦里花落知多少的凄然。
   沿着古厝的日字形廊漫步走来,置身于一种古朴意境中,默默地感受一个家族起起落落的沧桑史。厝是闽南特有的红砖土墙,大门“凹寿”、中间天井和五开间三落带双护厝“皇宫”式的结构,屋脊高高翘起的燕尾,都在默默地诉说着主人当年的尊贵和富足。当年村里没有建造屋子的青石板、石灰、红砖,那些建筑材料先用船从泉州、南安、安溪等地顺晋江西溪运到安溪金谷渡口,再由村民从11公里多远的安溪金谷用肩挑过来,或多人合抬过来的,11公里多的崎岖山路不知花费了多少人工物力,一块长4米多的青石板,由16个人抬,需花两天时间才能到达。交通不便大演村的古建筑与交通便利的沿海地方的古建筑比较,有其独特的魅力,在某种意义上显得珍贵与难得。在这座古厝里,便有一个“撒泡尿赚了13万6”的有趣故事。据说当年中宪大夫的儿子洪维藩,因军功被闽浙总督左宗棠“委驻香港管理文报局务”,后在香港做生意。有一次正与客商谈一宗生意,时值该商品价格暴涨但不知详情,客商一开口说给13万6千两的白银,洪维藩心里已认可,但突然想小便,对方因是熟客,也不避讳,就到旁边的便桶小便,洪维藩尿完时,习惯性地抖了一下身子,结果对方以为他嫌价格低,便一咬牙说:“再给你一个13万6!”洪维藩这么撒了一泡尿,就多赚了13万6的白银,并将其中一部分用于家乡建设。
   一路跟在古厝的主人身后,边听着他的介绍,在他充满自豪的语气里,我听出了些许无奈。是啊,尽管昨日无限荣光也挡不住岁月的无情!随着时间的流逝,自然老化加上“文革”期间人为毁坏,以及人为的盗窃破坏行为,古厝已经渐渐显露出破落的危机。尽管有不少热心人士出资出力进行维护,但总无法回复到当年的辉煌。迎着穿廊而来的风,几片落叶不时随风拂过,正如我的思绪被鼓噪得迷迷离离一般。人生一世,亦如这春夏秋冬!伫立于这苍茫的天地之间,从这风卷残叶的老宅中,感受着无情岁月在古厝里留下的印迹。我的心被一种若即若离的惆怅层层包裹着,却又挣不脱感伤的情绪。
   从古厝走出来时,不知何时,方才还是烈日当空照,现在已经云层密布。作别中宪第古厝,心里很有些不舍,回头再次望去,它似乎以自己的存在告诉我们,兴也淡然,败也淡然,成败兴衰之间更见真实智慧的显现,才能照见五蕴皆空,才能突破障碍,见到真我本性,参悟出生命的真相。随缘自在,随遇而安;随缘生活,随心自在!当然,我自然是参不透这玄机的,无非是厌倦了繁忙的都市生活,只想逃离一下喧嚣的环境,寻一处清幽之地,抛开浮华,做一个陌生的访客,仅此而已!
   喜山乐水的我,是恋上这无处不优美的蓬华了,不管从哪一个角度,哪一个角落,这里都是美术家们梦想的天堂,寻找绘画素材的地方。这山、这水、这树、这石,这古桥,这流瀑,这雕龙画凤的红砖古厝……这里的人文风情,山水间的情景相融,如山间的精灵,浅笑嫣然,化作天地间不能磨灭的记忆。而此时,它在我的眼里已经就是一幅层次分明、意境深远的水墨画。

共 335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清新优雅,蓬华古镇诗情画意尽在其中,山清水秀,蒙蒙细雨,给人一种神秘朦胧的感觉。作者精湛的笔法,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同走在深宅古巷,倾听瀑布咆哮,小河潺潺,鸟语花香,风摇树影,真是美不胜收。更有那些古迹留痕,八仙把盏脚印等,还有古人官邸, 古松、古枫、古桥,与溪流深涧相映成趣,连桥的和石碑,房屋的宽度长度都记录清清楚楚,足见作者的精细。文章语言娴熟凝练,意境美不胜收。既有历史记载,也有抒发情怀,也堪称一篇很有价值的历史资料。推荐阅读好文章。问好烟波弟弟。【编辑秋心】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1005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鹦鹉        2015-10-04 20:44:32
  拜读老师佳作,这是一篇游记散文,文中记述的蓬化古镇雕龙画凤、鸟语花香、山清水秀,令人流连往返!激起了我们向往的古镇心情!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