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故乡的红薯(散文)

编辑推荐 【江南】故乡的红薯(散文)


作者:沧桑 秀才,1161.7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51发表时间:2015-10-05 09:20:05
摘要:红薯已离我好多年了,我常常想起它,想起它就想起过去与它相伴的那种艰苦的岁月;想起它,就想起父亲和他的同辈人在那艰苦岁月里所表现出的淳厚善良、乐观检朴的性格。

我的故乡盛产红薯,不过那已经是好多年以前的事情了。在我的记忆里,除了村西是低洼的河滩地外,其它地方全是郁郁葱葱的红薯秧苗。春夏之间温暖和煦的微风掠过,碧绿肥厚的叶片潮水般地涌向前方,让你一眼望不到边际。
   小的时候跟着大人到田间玩耍,对红薯的生长习性多少有些了解。在刚刚翻犁过松软肥沃的垄沟上,随手扒一个小坑,把一颗红薯秧苗埋进去,上边只露一个带芽的头,然后用拳头砸出一个坑,再浇上一碗水。过上三四天,等红薯长出根系后,再把上面的土扒开一些,主要是防止毒日头晒死秧苗。过不了多久,茁壮的红薯秧罩严了地面,就一片碧绿如海了。
   乡间有句农谚说的好,一颗红薯一把灰,红薯结成一大堆。的确如此,红薯只需农家肥,草木灰。早期锄几遍草,中间还需翻两遍秧。翻秧是怕长长的藤秧扎根地下造成营养流失,而影响产量。等到后秋苦霜降临,葱郁的叶子全部衰败,变成紫黑色,硕大的红薯便撑破士壤裸露出来了。
   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这是我们当年生活的真实写照。就拿一日三餐来说吧,早上是窝窝头和满锅的红薯,中午是红薯干粉做的面条,晚上是红薯汤,就连锅灶下烧的也是红薯。可以说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红薯,红薯已成为人们赖以生存的主食。有些人吃厌了红薯,开始抱怨发起牢骚。看到谁家孩子聪明,便会说,长大了肯定吃不了窝头啦!
   红薯比北方的土豆好吃多了,特别是刚出锅的热红薯,它甘甜爽口,软香诱人。红薯也有好多种类,有的吃着干面如沙瓤西瓜,有的如熟透的香蕉香气逼人。记得有一天傍晚,我在队上的饴糖厂玩耍,旁边挨着晒场,晒场上堆满了红薯。我随意挑选了几块细长的红薯,扔在熊熊燃烧的炉灶下边,然后依偎在旁边睡着了。待我醒来时已是半夜时分,再看那几块红薯已被烘烤得焦黄,粘甜的糖汁溢了出来,当时天气已经很凉,肚子也有些饿,就三下五除二地全部吃完了。那份香甜至今还留在我的脑海中,让我难以忘怀!
   父亲曾经说过,在大跃进的疯狂年代里,人们高喊着三天过到共产主义。就把整车整筐的红薯拉到村西,倒进河里,抛进沟里……后来没有看到共产主义,却把红薯给折腾光了,没有吃的就把红薯秧捣碎,捏成窝头。秧子没有了,就去扫过去喂猪的碎红薯叶,把人饿得面黄饥痩,浑身浮肿,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最后饿死了好多人。有一个七十多岁的孤寡老汉哀求人们给他一块红薯,可人们都饿瘪了肚皮,到哪里去弄红薯呀,最后那位老人临死也没吃上一块保命的红薯……
   既然红薯是人们一年的口粮,那就得好好地存放它,当时储存新鲜红薯是挖地窖。地窖有长方形的,也有如圆口井似的,至少也要挖两到三米深。红薯怕热也怕冷,热了就会全部坏掉,烂成一堆泥;冷了就会冻成硬块,有黑斑,最后还是慢慢地烂掉。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红薯切成薄片,我们当地俗称的“红薯干”。切红薯片是一項复杂繁重的体力活,白天割红薯秧,又要用指头粗的铁齿叉剜红薯,又要用架子车把成车的红薯拉到刚露麦苗的地里去。劳累一天的人们已经够疲乏了,但是为了生活为了不再挨饿。吃过晚饭,便披上稍厚一些的衣服,拿着蓝子,手提马灯,大人小孩乱哄哄地往地里跑。你站在村口往周围一看,到处是星光点点,切红薯片的嚓嚓声伴随孩子们的嘻闹声,间或还有人哼唱起欢快的民间小调,伴随着凉凉的秋风隐隐地飘来,让人感到亲切,感到温暖!
   切好的红薯片还要一片一片摆开,不能叠压。如果天气晴朗,有三到四天就干了。这期间千万别下雨,如遇下雨天,不说红薯片未干,人们就更加遭罪了,劳累一天的人们刚躺下进入梦乡,绵绵的秋雨却不期而至。不管是谁先发现,便会喊喊东家,叫叫西家,最后跑到街上把出工的铃声敲响。熟睡的人们听到铃响,先是一怔,继而听见沙沙的雨声,知道是怎么回事。便赶快拿上簸箕,竹蓝,脸盆,麻包和被单,拉上架子车。全家老少全出动,整个村子的人便急冲冲地奔向地里,那场面非常壮观!
   秋雨不紧不慢淅淅沥沥地下着,淋湿了人们的衣服,手和脸,人们顾不得这些。人们忘记了疲劳,忘记了困顿,忘记了寒冷。只知道红薯干是一家人的食物,是一家人全年的命根子。要和时间赛跑,要和雨水抢速度,于是人们的手头更快了,没有人抱怨,没有人叹气,只有雨水落下的沙沙声和红薯干在手中翻动的嚓嚓声。人口多,手头又快的早早收拾完自已的活,但他们不会马上回家。用油布把装满的车子盖上,然后去给别人帮忙。也许两人过去吵过嘴,红过脸或者动过拳头,但他们会放弃宿怨,抛开旧仇,把过去的不愉快抛在脑后。大家齐心协力,你帮我,我帮他,有说有笑,那种欢乐祥和的场面真令人感动!
   还记得我的邻居有一对老夫妻,老头是个退休工人,买了一台收音机,天天听天气预报说有雨,他不敢切红薯,别人都把红薯片晒干收进家了,他才听收音机说没雨,结果老天偏下雨,气得没把收音机摔了。
   父亲最喜欢吃红薯,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要是看见谁家小孩手里的烧红薯,真想夺过来吃掉!足见父亲和他的同辈人对红薯是多么地依赖!好多年过去了,故乡早已不再栽种红薯,换成了种植棉花、玉米等经济作物,只有爱吃红薯的人种上一小片甚至几十颗。可是由于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红薯早已失去了它原始的甘甜与清香,继之而来的是口味寡淡,粗纤维状的硬块。
   红薯已离我好多年了,我常常想起它,想起它就想起过去与它相伴的那种艰苦的岁月;想起它,就想起父亲和他的同辈人在那艰苦岁月里所表现出的淳厚善良、乐观检朴的性格。

共 220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如今走在街头,飘来香甜的红薯味,莫不想吃一块,犹如家乡的味道,家乡飘来的味道,更是思念家乡的味道。红薯,一代人,一辈人的缩影,田地里的红薯,养活了父辈那一代人。一日三餐是红薯,红薯馍馍红薯汤,甘甜爽口,软香诱人,那种香味一直飘荡在脑海,久久不曾散去。红薯从插秧,施肥,收获,保存,一幅幅农村祥和温馨,劳动人民辛勤耕作的场景浮现在眼前。切成红薯片,晒干,打磨成红薯面,做窝窝头,做红薯面条。红薯秧子作为烧料,成块的红薯保存在地窖里,做饭烧汤。看似不起眼的红薯,却是那一辈人过去的见证,邻里和谐互助,人民淳厚善良,乐观检朴。上一辈传承下来的,都有着上一辈的缩影,我们看到如今的景象,想起上一辈生活的点滴,红薯上写满过去的岁月。情感真挚,文笔朴实,问好作者,力荐佳作。【编辑:夜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夜雪        2015-10-05 09:21:42
  问好作者,看到文,就有一种想家的味道,想念家乡红薯的味道,感谢赐稿江南,祝创作愉快
河南省青作协会员、洛阳市作协会员
2 楼        文友:这一生        2015-10-05 10:25:16
  似曾相识的生活经历,问好沧桑,赏读!
3 楼        文友:杨花        2015-10-05 18:34:33
  读了文才知道种红薯还有这么多讲究。对红薯描述的很详细。学习了。
杨花
回复3 楼        文友:沧桑        2015-10-11 21:26:00
  谢谢文友杨花
4 楼        文友:寸远行        2015-10-05 22:34:21
  那个时候的生活。感觉是如此的朴实,平淡而又有趣。问好作者。多拿出好的作品。
5 楼        文友:沧桑        2015-10-11 21:22:53
  谢谢夜雪,
6 楼        文友:沧桑        2015-10-11 21:25:00
  谢谢。文友这一生
7 楼        文友:沧桑        2015-10-11 21:26:55
  谢谢文友寸远行
8 楼        文友:沧桑        2015-10-11 21:29:32
  谢谢文友杨花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