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字留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留香】风情后海,韵味悠悠(散文)

精品 【留香】风情后海,韵味悠悠(散文)


作者:纤指素心 举人,4128.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666发表时间:2015-10-06 22:17:50
摘要:后海,纵横交错的里弄窄巷,朱门深锁的道道院墙,风尚与古老的完美融合,历史与现代的绝对共存,沧桑与繁华的和谐对绝,烟火与浪漫的淋漓尽致,这一切,在后海都可以觅见。

【留香】风情后海,韵味悠悠(散文)
   请原谅我的孤陋寡闻,原谅我的无知浅薄。去后海之前,我只是对后海不陌生,知道去北京,就该去后海,因为那是一片神秘的海,散发着无尽的魅力。
   因是路痴,出门很容易迷失方向。好在现在有的士,可以把你带到任何你想要去的地方。
   早上八点不到,太阳明晃晃的光芒就遍地开花了,虽是仲秋,也能让人足够感受到北方城市阳光的强烈。在驻地门口打车,路上车子很多,一辆接一辆扬尘而去,就是没有看到的士。一位晨练的老人说:明天就是大阅兵了,现在的车,管制得紧,不好打啊。姑娘,你到街道十字路口那边去等吧。
   半个小时后,终于有辆车主动靠过来,明知是黑车,也认了。一路睹车,走走停停,一个小时左右,师傅说:到了。
   下了的士,步行几分钟,看到一片水域,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后海吗?这就是久负盛名的后海吗?怎么看怎么都是一片湖呢,一片有些小家碧玉的湖。我自言自语:这是海吗?旁边的儿子应了一句:后海不是海。
   后海确实不是海,但是老有名气了。对于海,我是有些偏执的喜欢。凡是说到海,我的脑中就是一片辽阔的水域,惊涛拍岸,大浪涛沙,海鸟成群,远帆如影,身边浪花朵朵飞溅如雪,脚下沙滩绵绵柔软如泥,长长的海岸线一望无际,阳光活泼地追逐着浪花。看吧,一说到海,我就来劲,实在是对海充满了渴望与欢喜。
   眼前的海不是海,只是一片安静的湖水。但那静静的湖面,岸边妸娜的杨柳,岸旁别具风情的建筑,还是让我一眼喜欢。阳光下的湖水,金光点点如星闪铄,柳枝儿探入水中,风过处,尽显水波潋滟与水草妩媚。
   后海,说是“海”,其实是一个巨大的人工湖,是什刹海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旧时皇家独享的一泓清池。由前海、后海、西海三块水面组成的什刹海,为了与北海、中海、南海“前三海”区别,被称作“后三海”。它地处北京市中心,距天安门仅有四、五站地,与著名的北海一水相连,与景山、故宫遥遥相对。
   什刹海周边从元代起就是大都城繁华商业区,它在当时是漕运的终点,被称为“北京古海港”。据说,后海的水域连着故宫的龙脉,从古至今都是风水宝地。所以,历代的高僧们在这里修建寺庙,而王公大臣们则在岸边选址筑府造园,名人们也纷纷迁居湖畔,开始了后海边上最初的水岸生活,沿岸处处是酒楼歌台、商肆作坊。这里寺庙林立,素有“九庵一庙”之说。一时使什刹海竟成了王公贵族、达官显赫的云集之处。因此,俗语说,“先有什刹海,后有北京城”。
   真是九九艳阳天啊,灿烂的阳光照得穿流不息的游人脸上,金光闪闪。天那么蓝那么蓝,薄薄的浮云三五成群,闲散地游荡,与地面上的热闹格格不入。
   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为了某种信念,穿山越水,汇聚在这里,穿街过巷,吃喝赏玩,领略老北京的风味,感受皇城根下那弥漫的烟火,赏阅一座城市的别样韵味。
   一辆一辆的人力三轮,应该是后海的另一种风情吧。人力三轮载着我与两个孩子,沿海走着。五十开外的师傅,有着北方汉子的高大魁梧,笑容真诚,一身麻衣粗布,一幅玲珑巧嘴,熟知后海地理人文,对一路过去的胡同如数家珍。一边享受着这秋高气爽的蓝天白云,一边跟着师傅的解说神思飘游,手中的相机不时定格着一幅又一幅的风景。
   原来,四合院有那么多的讲究。大门几乎都是朱红色,铜环斑斑,壁画祥兽瑞物,而大门旁两侧的门蹲,门上的门当,都是极考究的。进门右手东厢房,男孩居住,左手西厢房,女孩居住。正面北上房,父母高堂,背面南下房,客厅书房。几乎每个庭院都有葡萄架、石榴树,院落中有石桌、石凳,甚是古色古色,别有风味,一门掩上,掩去了尘嚣,掩去了纷争,只留小院煮酒烹茶,一派惬意,世外天成。
   师傅说,这里胡同套胡同,一步一景,一景一故事。仅什刹海一带,就有40余处文物保护单位。两岸依依垂柳掩映着王府和历代名人故居:如有恭亲王府、醇亲王府、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什刹海边的柳荫街还曾住过十大元帅中的八位。
   北京的四合院,作为一种传承中国历史文化的建筑形式,不仅是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产物,同时也是展示中国古老文化的活化石。其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建筑,蕴藏了中国古代北京人的生活理念,尽显建筑的奢华,人文的和谐,安居的惬意。一刀一画的雕饰,一树一景的布设,无不凝聚着智慧,更有“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的生活情调。
   沿海走着走着,一不留神就会看到碧瓦红墙。在那些高大庄严的大门外,只能看到院内高大森郁的树木,幽幽的透着神秘。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很沉默,却演绎了一代又一代沧海桑田的变迁。
   史书记载,暑夏时节,藕局、茶社、食品、商摊和曲艺等各式摊棚沿岸而设,吸引着仕宦官家、文人雅士、平民百姓纷至沓来,场面盛极一时。如今,小桥流水,杨柳依依,碧荷嫣然,宛若江南人家,门庭若市,一碗清羹,一匙雅味,还有那些藏匿在胡同中的小吃,随处散发的烟火味道,流窜着诱人的香。难怪天远地远的人们不辞辛劳,都要来这里,也许在这里是为了远离尘世的一切喧嚣与浮华,也许是为了老北京四合院建筑群的缩影,也许是为了咀嚼那早已远去的皇家遗韵和历史的无穷韵味。
   北京什刹海以“银锭桥”为界,分前海与后海。银锭桥是一座汉白玉石桥,位于什刹海的前海和后海之间的水道上,因形似银锭故称银锭桥,是什刹海的风景之一。在桥身正面镌刻着由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单士元老先生题写的“银锭桥”三个楷体大字。字体工整浑厚,满着绿色,与周围的碧水、高杨、翠柳相融。桥下水波粼粼,金光闪闪,桥畔杨柳夹岸,葱茏流翠;桥周围古宅相拥,胡同密集,古韵悠然;隐于浓荫中的王府、寺庙的屋顶飞檐依稀可见;桥的近处还有宋庆龄、郭沫若等多处名人故居,一派清雅幽静的氛围。
   逛后海,不得不逛逛烟袋斜街。烟袋斜街本身就宛如一只烟袋。细长的街道好似烟袋杆儿,东头入口像烟袋嘴儿,西头入口折向南边,通往银锭桥,看上去活象烟袋锅儿。正是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以“烟袋”命名斜街,真可谓名副其实了。斜街两侧建筑朴素典雅,明清传统风格夺人眼目,前店后居的形式呈现出深厚的市井风情和浓郁的老北京特色。烟袋斜街仿佛是一条时空隧道,走进其中你看到衣着时尚鲜亮的游人,有着不同的肤色,用着各样的语言,寻觅着各式带有深刻时代印痕的玩物抑或饰品,忽然有了一种让你不知道身处何处世在何时的感觉。
   这里,人潮涌动,来来往往的脚步闲散悠然,很难看到那种都市的奔忙。这里店铺林立,风格迥异,应有尽有的烟具、古玩、书画、裱画、文具,以及独具特色的小吃和民族气息十足的纪念品,充满了老北京的味道,这里遍布的袅袅烟火气息,有明显有别于其它地方的独特风情,很容易让人轻易迷恋。
   在一家店铺门外,透过橱窗,看到有三五只猫咪,毛色水滑,眼睛灵动,躺在货架上,却是极其安静,仿佛被施了魔法。这些极其安静的猫,仿佛只是店主用来装饰的饰物,它们躺在那里,睁着大大的泛光的眼睛,看着门外一波又一波的人,不吵不闹,纹丝不动,可是,它们真的是有血有肉的猫咪,怪不得引来那么多人在此逗留。
   我非常好奇,这安静的猫咪,更好奇,这店铺,忍不住走了进去。店里几个成员,都是年轻轻的女子,她们同样安静地看着进进出出的人。好像受了感应似的,进出店里的人们,也自觉地轻言细语,生怕惊扰了这宁静祥和。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摆放有序,让人眼花缭乱。它们玲珑乖巧,生动有趣,色彩斑斓,艳丽不俗,这些惟妙惟肖的作品,每一件都散发着艺术的韵味,让人既好奇又感神秘。
   这些质地似陶瓷的作品,好像又不是陶瓷,缺少了陶瓷的晶莹剔透感,多了一份纯朴原始的味,我在心里猜测,这是陶艺吗?转过身,看到了一块类似门牌的介绍,知道这是软陶禅。原来,软陶禅是以软陶艺术制作过程为媒介的艺术化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通过参与软陶的制作,达到静心、益智、宁神、致远的目的。创办人的宗旨:艺术的本质就是“人人都是艺术家”。这与佛的宗旨“人人都是佛”有同理之义。是呵,万物皆有爱,人人皆有爱。爱的伟大:就是爱如同艺术的力量一样,人人受益。艺术从来就不曾和生活分离,不论男女老少,不论种族国界,每个人都想让自己的生活充满阳光、乐趣、艺术,但这样的生活在哪里呢,这样的生活就在软陶的创意无限中。难怪这里是那么宁静安祥,连那些机灵的猫咪,都可以这样安静地冷眼观世界,淡然入红尘。
   绕过烟袋斜街,紧邻的就是南锣鼓巷。一入街门,就可以看到大量很拉风的海报贴在街道两侧的墙壁上,来往的人,总是免不了为了那些海报,努力摆出最优雅最帅的恣势拍照。
   南锣鼓巷是我国唯一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风貌的传统民居区,是最富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周边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厚重深邃。这里居住过许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从明朝将军到清朝王爷,从北洋政府总统到国民党总裁,从文学大师到画坛巨匠,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留下历史的痕迹,每一处高墙都刻画着风流。
   如今,这里是北京非常有特色的酒吧街,是北京保护最完整的四合院区,整条酒吧街以四合院小平房为主,一溜溜高挂的小红灯笼,喜气祥瑞,门前古朴高大的古树,于风中一阵一阵地诉说着蹉跎岁月里的故事。而水岸边的杨柳婀娜多姿,极富时代的风范。
   这里聚古老与时尚于一体,是许多时尚杂志报道的热点。门外是古老中国胡同的往日尘烟,门里是熟悉的咖啡弥漫和杯盏交错。似有似无间,令人仿佛在古今交错的时间里徜徉,在中西合壁的空间里感受传统与时尚的激情碰撞。就是这般矛盾,却又难以置信地和谐。让人不禁感叹,原来北京可以如此悠然。
   是的,这里很悠然。一阵笛声,呼唤着一双双远道而来的脚步。近得店门,看到“陶笛阿志”四个大字悠然地挂在门堂,一女子依门而立,吹凑着手中笛。笛声很空灵,清澈,辽远,仿佛世外之音,仿佛竹林之声,仿佛泉水轻吟。进得店里,另有二位女子,手中拿着笛,向游客示范着吹凑。看热闹的人们很多,想来,多半都是因为那笛声的牵引。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像式的陶笛,大的如一个小面盆,小的小到像一个核桃,造型百变。这些古灵精怪的东西,经年轻店员吐气如兰的吹凑,每一样都会发出不一样的声音,真是妙不可言。我在想,这该是有多么灵气的女子,才会来这里工作。她们,也该是最有风情的女子,于市井演哗处,演凑着一曲又一曲的曼妙清音,给游人听,更是给自己的灵魂听。
   在一个转角处,有一家专买折扇的。里面折扇有方有园,大的气场非凡,小的精巧别致。有的是一幅山水画,有的是几行古典诗,有的是一枝别样花开,有的是几簇素雅淡墨,有的还散发着淡淡雅香。小小的一个店里,容纳了近百个不同款式不同韵味的折扇。每一扇都那么吸引人的眼球,每一扇都蕴涵了不同的意义。一柄折扇,两种画面。一面历史,一面现实。一面书画,一面可能空白,都是给后人的伏笔,留与后人的思考。折扇,已经成为许多文人骚客的一种情结,不仅可做装饰,也可做收藏,怡情怡趣。是呵,中国文化细微处的精彩绝伦,已经融入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这皇城根下,道不尽的沧海桑田,说不完的繁华锦盛。可,世间百般千般美景胜况,于走过路过的人来说,初见的惊艳与惊喜,皆会在岁月中化为过眼云烟,成为一纸闲淡的浅谈。牵住我们某些记忆的,是这一程如画风景中,那些有几分俗气却烟火袅袅的温暖相伴。
   朱门,深院,铜环,青砖。岁月,故事,变迁,人文。后海,一步一景,一景一史。看吧,琳琅满目的手工配饰,古色古香的陶瓷器件,千恣百态的软陶制品,品吧,满门生香的茶水文化,五颜六色的手工糖果。赏吧,清音如泉的绵绵陶笛,精彩绝伦的雅致折扇,玲珑剔透的香熏陶艺。后海,纵横交错的里弄窄巷,朱门深锁的道道院墙,风尚与古老的完美融合,历史与现代的绝对共存,沧桑与繁华的和谐对绝,烟火与浪漫的淋漓尽致,这一切,在后海都可以觅见。
   这里是城市田园,蓝天白云,静湖翠柳,轩窗廊谢。这里也是烟火人间,处处洋溢着岁月的风情,家家弥漫着袅袅炊烟。
   这里人流如潮,各种肤色,各种时尚,却洋溢着一种悠闲慵懒的气息,连胡同里卧着的狗狗都是懒洋洋的。这里适合闲居,也适合风花雪月。这里很烟火,也很浪漫主义。
   因为戒严,很多店铺关门,听说,这里的夜笙歌如潮,杯盏交错,夜夜是良宵。

共 489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云淡风轻的浅秋,带着闲散心情,来到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北京。或许对海,有着一种特殊的依恋,于是先到了后海,却发现后海,是一片安静的湖。湖中,倒映着柳枝婀娜的舞姿,阳光温婉的笑容,还有岸边别致的建筑。只是一眼,便喜欢上了这静静的人工湖。在后海,坐在人力三轮车,领略着后海周边的别样的景致。而五十开外三轮车师傅,却熟知后海的地理人文,在师傅轻松的谈话里,“我”发现,原来,北京的四合院,居然有那么多讲究。朱红色的大门,铜环,壁画,门旁两侧的门蹲,门上的门当,都是极考究的。而院中,却又是一番清宁雅致的场景。北京的胡同,更是一步一景,一景一故事。逛后海,不得不逛那宛如一只烟袋的“烟袋斜街”。那朴素典雅,明清传统风格的建筑,映衬着浓郁的老北京特色。来来往往,大多是与“我”一样的游人,正用轻盈的脚步,行走于街市,感受一种热闹中的闲适时光。店铺林立,却都充满着老北京的味道。意外的邂逅,却知晓了“软陶禅”,它以软陶艺术制作过程为媒介的艺术化生活方式,通过参与软陶的制作,可以修身养性,回归内心的温暖与宁静。南锣鼓巷,是我国唯一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风貌的传统民居区,也是最富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酒吧街,是北京保护最完整的四合院区,整条酒吧街以四合院小平房为主……映入眼帘的景致,融合着历史中的故事,思绪便在这片“海”边蔓延。一篇游记 ,作者以温婉细腻的笔触,诗意地抒写着北京后海的特色,每一段文字,仿佛都是一幅带着历史气息的画卷,读来亲切,散发着熟悉的味道。值得一读的佳作,倾情推荐!感谢作者赐稿文字留香,祝编创愉快!【编辑:静好时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1009002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静好时光        2015-10-06 22:21:42
  一篇游记,以诗意的笔触,融合细腻的情感,抒写着与后海有关的细节。字里行间,呈现着较强画面感,读者的心,便在这文字里领略着别致的风情。
安静,是为了聆听。
回复1 楼        文友:纤指素心        2015-10-13 21:20:24
  静好,谢谢你的辛苦与精彩按写.茶水来迟,请包涵.
2 楼        文友:静好时光        2015-10-06 22:24:42
  素心,也说抱歉,因为外出,这篇文搁置得久了些。再说编按,可能略显粗糙,未能真正靠近你文字的岸边,若有不妥,还请包涵哈。祝快乐生活,开心写文哈~~`
安静,是为了聆听。
回复2 楼        文友:纤指素心        2015-10-13 21:23:33
  静好,客气了.文章发上去的第二天,我就出门了,时间就像子弹一样的飞.
   你的编按,一直精彩,是我欢喜.
3 楼        文友:红颜燕梦        2015-10-08 23:16:59
  呵呵,后海不是海,是老北京别样风情的一面。随着素心的步伐,未到北京,却又仿如身临其境一般哈。看到,北京一行,要安排在计划之内啦。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回复3 楼        文友:纤指素心        2015-10-13 21:25:00
  燕子,北京真的值得一走,太深厚的文化,历史,值得用心品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