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草药(散文)

精品 【星月】草药(散文)


作者:深沉 秀才,2035.2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727发表时间:2015-10-06 22:20:10

平坝之所以只能称为小城的原因,是虽然站在高处鸟瞰,小城也已是高楼林立,有了一些城市的面目,但是一到星期日,小城的集市便极其自然地生长出来,像是韧性极好的一种植物,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蔓延了小城的大街小巷。
   在集市的平坝,沿河路无疑是一处最热闹的地方。这也难怪,因为虽说这一天是赶集的日子,可这个地方,有点儿游离于集市之外,流动的空气中,似乎弥漫着许多文化的气息。
   其它的街道,聚集的或是卖衣服鞋帽的,或者是卖日用百货的,或者是大米包谷黄豆的,或者是萝卜白菜豆腐瓜果的,又或者是罈罈罆罆锄头扫把的。唯独这一条沿河路,出售的是花鸟鱼虫、盆景根雕之类的东西。
   可是呢,又不尽然全是花花草草,其中,还有一些其它的东西。
   在靠近沿河路路口,二十多米的路段上,零零散散的,摆了一些卖草药的小地摊。
   卖草药的摊主,都是一些地地道道的庄稼人。从他们那一张张古铜色的脸上,你能够看见阳光与雨水交织的痕迹,像是山壑里一道道山洪冲刷的沟渠。
   他们所出售的,都是自己翻山越岭,从山野林间,或是悬崖峭壁上釆掘来的草药。
   小地摊上的草药,有木本植物,也有草本的植物。有的因时日已久,枝叶都已经枯萎,而有的呢,根须上还粘附着潮湿的泥土,勉强撑着最后的一点精神,可谁都能预见到,这卑微的生命,消逝的时间,不过是早晚而已。
   在平坝这个小城里,购买草药的人,其实也不是很多。毕竟,日子走到今天,小城里的药店,早已遍布大街小巷。药店里的药品货架上,各种各样的中药西药,几乎应有尽有。小城中人,但凡有点头疼脑热的小毛病,便会到药店里买点药,吃上几次,或许就好转了。
   沿河路的这些草药摊子,有的采药人,在草药的后面守上一天,也没有卖到一碗粉面的钱。
   虽然有点扫兴,也有点落寞,或许还有点懊悔,以至于在散场收拾草药的时候,会有一两声对于这份营生的叹息。可是当第二个赶场天的太阳,刚刚从东边的山上露出笑脸,卖草药的釆药人,便又背起了装满藤藤草草的背兜,踩着露水踏上了赶集的路。
   背兜里,除了以往存积下来的存货,自然还有最近几天,在山野的肥沃中,挖掘出来的得意,也许是一截粗壮的葛根,一上场就会被人争相买去;也许是几个肥硕的独角莲,黑里透红的颜色,隐隐约约闪耀着钞票的光芒。
   在沿河路的草药地摊上,葛根,也许是第一好卖的东西。这是因为,葛根能治糖尿病。
   时下的中国,也许是沾了幸福生活的光,我们的日子,比以往的确是滋润了许多。于是呢,许多人便用一张嘴,吃出了这种称为富贵病的糖尿病。
   据说,葛根对于糖尿病,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于是呢,那些对流传于民间的偏方很是信服,而又不幸与糖尿病相伴一生的人们,便会在赶集的日子里,从沿河路的草药摊子上,选一截葛根带回家去,煮了水来当作茶饮。
   喝葛根水的好处,自然不容置疑,比如解渴生津。葛根煮的水,喝在嘴里略微有点儿苦,但稍待一会,舌头上便会泛起甘醇的甜,浅浅的,淡淡的,充盈着整个口腔,感觉滋润极了。
   另外呢,葛根还有保肝醒酒的功效。民间传说,吃了葛根花,可千杯不醉!前些年,小城的有识之士,办了一个保健品厂,重点开发的产品,就是以葛根为原料研制的醒酒保肝茶。后来,也不知是喝酒的人,多数都不大懂,酒精对肝脏的损害很大?抑或是平坝的土地上,野生野长的葛根,不足以支撑一个产业的发展,因此这醒酒保肝茶,便“未曾功成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巾”,成了小城的一个遗憾。
   生长在平坝这块土地上的野生葛根,分为两种,一种为甜葛,一种为苦葛。
   甜葛根又叫粉葛,除了根上的表皮与苦葛根相似,其它的则大相径庭。甜葛的根里面的肉,白白嫩嫩的像面粉,像牛奶,放进嘴里,好像还没怎样咀嚼,就化掉了。小城的人以为能够解酒的,就是这种甜葛。
   小时候,在学校门口,在那些卖凉粉糖果的摊子中,就会有一个卖甜葛根的小摊。上学的孩子,向摊主递上两分钱,便会得到一片胳膊大小、一公分厚的甜葛根。然后呢,将葛根放进石灰粉里,两面都沾满了石灰,拿起来用手拍掉多余的,便可以慢慢地品尝那份来自山野的独特风味了。
   能够抑制糖尿病的苦葛,除了味苦,还很粗糙,与真正的树根相比,也只是软了许多,能嚼出一些苦水而已。因此,这种苦葛根,小城的人是不会生吃的。
   虽说能治糖尿病,但效果倒底如何,也只有吃的人清楚。多数的糖尿病患者,是不可能将希望寄托在苦葛根身上的。况且,对于很多还没有赋闲在家的人来说,苦葛根煮的水,并不是十分方便。就拿我来说,兴致勃勃地买来几大截苦葛根,切成片晒干了,可熬了几锅喝了以后,就没有兴趣再继续下去了。
   因为,在喝葛根水的同时,还得一如既往地服用降糖药。既然如此,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沿河路的草药摊子上,便时常都有卖不出去的苦葛根,静静的守候着那有缘的人。
   至于那颜色黑里透红,长得犹如一个硕大的蚕虫的独脚莲莲,买药的人,却是多数都不知晓药性,往往都是听到这药名字中,有了一个莲字,以为或者像天山雪莲一般,有什么神奇之处,也未可知,因此便不妨买了回去,但也多是闲置罢了。
   又有的呢,将独立的独,误解成毒品的毒,买了这草药回去,身上生个毒疮长个痱子什么的,便用此药磨浆而擦,作以毒攻毒之用。
   其实呢,这药名叫独脚莲,是指它的形态。这株草药,并非身具毒性,只能外用,内服不得的。
   独脚莲的形状,总是一根一株,株干比竹筷略粗,上顶七片叶子。奇妙的是,七片叶子呈圆形张开,若是远远看去,恰似一张碧绿的荷叶。到了秋季,绿叶中便会伸展出一支花来。花为红色,形似珠玑,在秋风中红得极为惹眼。
   独脚莲另外还有一个名字,叫七叶一枝花。据说,名闻天下的云南白药里,就有七叶一枝花的身影,而且极为重要。
   有关这独脚莲的身世,全都是在采药的路途中,父亲告诉我的。
   与父亲一起去山上釆药的经历,仿佛已经是很久很久的事了。
   不论在何时何地,翻开记忆中的这一页,总会有一点淡淡的伤感。因为,父亲与我,已经是阴阳相隔,父子之情,只能是来生再续了。
   那也是一个秋季,一个多风少雨的秋季。父亲说,想来也是天可怜见,知道我父子俩要靠采药维持生计,便少了许多的缠绵,给我们一份干爽利落!
   崎岖不平的山路上,父亲肩挑一担撮箕,迎着山风走在前面。十二岁的我,挺着瘦削的胸膛,大步流星地紧紧跟在后面。
   那时的父亲,正在文化大革命的旋涡中挣扎着。他一边不断地进出各种权力部门,反映文革初期所遭受的迫害,一边却要寻找各种各样的临时工,做活路来养家糊口。其中的艰难,实在是一言难尽。
   上山采药,便是实在找不到其它事可做,万般无奈之下的一种权宜之计。并且,这还得感谢邻居罗大叔。罗大叔在县药材公司,是仓库的保管员。罗大叔见父亲无工可做,便给父亲介绍了这份采药的活路。
   因此呢,我与父亲上山去,挖掘的只是一种药材。这种药材,名叫黄芩。黄芩是一种身上有小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本地的人,都称其为刺黄芩。
   这刺黄芩,是县药材公司,为制药厂收购的。制药厂将收购的药材提炼之后,再与其它药材一起,制成中成药治病。可那时候,年纪尚幼的我,是不懂这些的。但我知道,这剌黄芩挖得越多,就能多换得一点钱。有了钱,就能换来煮饭的米。
   秋天的山野,一派萧条苍凉之色。地里的包谷,已经掰摘回家,就连业已枯萎的包谷叶子,也被农民拦腰砍下,堆积成一个一个的草垛,以备雪凝天气,用来作牛的饲料。
   地坎上,不时能看得到一簇簇野菊花,零零散散在秋日的阳光下,绽放着细细碎碎的花朵,虽不是多么的灿烂,却也点缀得山野的凋零,竟然不是十分的落寞。
   刺黄芩这种药材,在当地并没有人挖掘。也正因为如此,罗大叔才会建议父亲去挖。可是,生长这种药材的地方,并不是很多。每天,我和父亲都要走很远的山路,才能找到一处长着刺黄岑的山坡。
   即便同一个坡,黄芩也不是遍山都是。这种叶子对生,枝干长有小刺的植物,枝叶间星星点点地绽放着紫色的小花,或许是与生具来就喜欢阳光的缘故,在背阴的坡地上,根本就寻觅不到它的身影。
   而且,令我奇怪的是,同样是土坡,并且就紧紧地挨在一起,可当父亲与我挖完一匹坡的黄芩,转到另一个坡上时,却只见满坡都是稀稀落落的红籽刺,一株刺黄芩也找不到。
   红籽刺是平坝这块土地上,所特有的一种灌木。红籽刺叶子对生,比黄芩的叶小,枝干上也长有尖刺。春天时,红籽刺一树白花,若雪素雅。到了秋天,山野渐凉,红籽刺满树果实,粒粒皆红,映得满山遍野,秋色绚烂!
   红籽刺的果实,酸酸的带一点淡淡的甜,吃在嘴里,能品尝到一股山野酸涩的味道。
   父亲告诉我,红籽刺的果实,又叫救军粮。传说在古时候,曾经救过一支断粮的军队。联想到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吃草根树皮的故事,我相信这样的传说很有道理。
   父亲说,救军粮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不论在任何环境下,只要你心中有坚定的信念,你就有继续往前走的勇气!
   我从红籽刺的枝叶间,摘下一把红红的果实,放进口里,慢慢咀嚼这救军粮蕴含的道理。
   我看着父亲挥锄掘土的身影,只觉得眼睛有点湿润,心头有股酸酸的滋味。不论生活如何艰苦,父亲始终没有失去信心!就在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好像长高了许多。
   我挥起手中的砍柴刀,用手拉住黄岑的枝干,将它们一根一根地砍下来。我忽然觉得,我瘦弱的身躯里,充满了坚强的力量!
   我和父亲辛辛苦苦地干上一天,能挖到一挑黄芩。其实呢,真正控的时间,也就是小半天;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寻找上了。
   每天,我和父亲清早出门,晚上回家,就像一首歌唱的那样:迎着太阳去,伴着月儿归,沉重的担子里,装满了疲惫……
   中午,我与父亲会就着山上的泉水,吃一顿独特的野餐。之所以说它独特,是因为这份食品,不是大米饭,也不是馒头,而是一小袋炒包谷花。
   用一口土锅,装一些山沙,在煤火上加热,然后倒干包谷进去炒,有一些包谷,会爆出花一般的模样。小城的人,称之为包谷花。
   吃这种东西,水是必不可少的。有时候,实在找不到水,父亲和我,就只能用干咽的方式,将包谷花嚼碎呑咽下去。这种吃法,能让人知道喉咙发干,是一种什么滋味。
   每天,当从坚实的坡土里,挖出来的黄芩,装满挑撮的时候,就可以收工了。
   装满黄芩的担子,从来都没有落在过我的肩上。有几次,看到父亲一脸的疲惫,我便拿起扁担,要挑那沉重的担子,可父亲不让。父亲说我年纪还小,腰杆不硬,挑闪了腰,以后就长不高了。
   晚上回到家里,吃过夜饭后,劳累了一天的我,脑壳一挨枕头,立马就睡过去了。可是比我还要劳累的父亲,却要将挖回来的黄芩,挑到水井边,洗刷干净沾在根上的泥土。然后呢,还要将这些根茎,用刀剁为寸许长的小节,放到一个网状的铁丝垫子上,烧了火将药材烘干。
   黄芩这种药材,味极苦,是一种极好的草药。据说有些味苦的中药里,就掺入了黄芩的成分,良药苦口,肯定是很有道理的。
   父亲说,人生在世,哪有不吃苦的!有些看起来很苦的东西,对于生命来说,其实是很有益的。吃苦,能让我们获得一个反省的机会。
   七叶一枝花,就是在寻找黄芩的路途中,父亲教我认识的。除此之外,父亲还教我认了一些草药。像什么半夏啊,一枝蒿啊,大血藤小血藤之类的,治伤止血吃肚子疼,好像什么样的都有一点。
   关于这些草药的知识,我也不知道父亲是在什么时候,利用什么样的渠道获得的。也许在父亲的心里,也有一份对民间的偏方,以及对草药的挚爱。不然的话,在我小时候患全身发黄的怪病时,父亲不会对草药能治好我的病,那么地充满信心。
   草药能够治很多的病,在这一点上我很认同父亲的观点。但又有很多的病,是草药不能治的。对那些用草药怎么也治不好的病,人们会摇摇头,落魄的神情充满了无奈地说:药医有缘人么!
   文革初期,父亲被遣送到农村,在一个名叫姑娘田的小山村,接受贫下中农监督改造。下田割谷子的时候,父亲的脚底,被淤泥里的树签戳了个洞。这个后来发展到淌脓灌水的伤口,最终是被一种草药治好的。
   这种草药长着肥厚宽大的叶子,看上去很像烤烟,因此人们都称之为野叶子烟。在那个小山村的周围,很容易就能找到。每天我都要扛起锄头,到野地里去挖上一两株来,将肥硕的根洗干净,用镭钵舂成粥状,为父亲敷在伤口的周围。
   父亲脚底的伤口,就是这样一味毫不起眼的草药治好的。其中的道理,谁也说不清楚,自然只能归结于“药医有缘人”这个范畴了。

共 610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虽然我们附近的安国被称为药都,但是我却没有去过。平时,身体少有毛病,对于药物也知之甚少。今天,读了深沉老师的这篇文章,对于草药的来历与用途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作者所在的小城有一段路是专门卖草药的,这给了作者更多观察的机会。作者重点对几味草药从不同方面进行了描写。首先,作者根据交易量写了草药摊上第一好卖的葛根。接着又从分类说了甜葛根和苦葛根的不用功用:一个是保肝醒酒,一个是抑制糖抑病。又由独脚莲引起了自己和父亲上山采药的回忆。于是,关于黄芩,关于红籽刺,这些在采药中所认识的草药以及治好父亲脚伤的野叶子烟也就自然而然地随之写了出来。接着,又由偏方治大病写出了黑骨藤对于风湿骨病的奇特疗效。这篇文章虽然只重点介绍了与几味草药的用途相关的故事,却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对草药的熟知程度,也让我们知道了很多不起眼的草药所起到了奇特的功效。可以说这是一篇兼具文学性与知识性的文章,推荐欣赏。【编辑:快乐永远】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100700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15-10-06 22:24:27
  深沉老师给了我们好多的惊喜,好多方面都很精熟啊。
2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15-10-06 22:25:20
  对草药的寻找就是以冒着生命危险的方式表达对生命的珍爱。
3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15-10-06 22:26:50
  深沉老师可以专门写写还有什么偏方,让大家也长长见识。
4 楼        文友:墨染诗笺        2015-10-06 23:36:56
  拜读深沉老师的优美散文,想起了小时候和父母一起上山采草药,挖黄芩的情景,清晰如昨。正如老师在文中所讲述的那样,平凡的草药,有着很多不为人知效果,大自然能够赐予我们很多有用的东西,我们理当珍惜。也不知道现在的孩子,还会不像我们小时候那样,陪父母采草药,听父母讲草药的用途,像老师一样好学。问好老师,祝老师创作愉快,佳作连连。待老师有时间的时候,小墨再向老师请教,秋安!
对文字心存敬畏……
5 楼        文友:晨夕若梦        2015-10-07 12:46:49
  问候深沉老师,草药能治百病,一篇很有文学性的文章。
晨夕若梦
6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15-10-07 15:27:03
  草药是山野村人的治病良药,那里的人们对他们有种难以割舍的感情。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7 楼        文友:文绮        2015-10-07 16:02:08
    他们所出售的,都是自己翻山越岭,从山野林间,或是悬崖峭壁上釆掘来的草药。这种药才是真正的好药,天然无雕饰,这也有一种人的精神所在,更有一种人的品德所在,不兜售假药,不欺骗消费者。更不坑害受益者。
文绮
8 楼        文友:冯无知        2015-10-08 00:27:58
  文字读起来有泥土和草药的香味飘来,清新淡雅的字里含有感人的力量。
   可以医治心身疲惫。
冯无知
9 楼        文友:紫衣冰人        2015-10-23 18:18:13
  草药,一般经药店打磨、晾晒,重制,感觉上那药效就失了真,让人诸多疑虑。如果是自家晾晒,制作的,就有所不同。这就是社会的诚信危机的贻害吧。欣赏佳作。
紫衣冰人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