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文学的意义是揭示人性与人生

精品 文学的意义是揭示人性与人生


作者:谢川 举人,5986.1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568发表时间:2015-10-07 11:37:08
摘要:一部小说不可能承载太多的社会道义与教化重托,但是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有良知的作家,不能不思考其写作对象的社会意义及其价值取向.

在刚刚开始学习文学创作的时候,我没有接触过多少的文学理论,也不去想文学是什么这个问题,只知道凭兴趣逮到什么就写什么,低着头握着笔,在稿纸上面一个劲地写下去。后来参加了各种形式的文学创作学习班和研讨会,听老师和专家们讲了一些关于文学的理论知识,其中就说到“文学是人学”的问题。当时我在心里还有些不以为然:这有什么奇怪的呵,文学本来就是反映社会人生的,这当然就是人学嘛。再后来,随着创作经验的积累,有目的的又阅读了一些文学理论书籍,才明白问题并不是开始所想象的那么简单。
   所谓“文学是人学”,首先“就是从人出发,以人为文学创作注意的中心”;其次,不仅要把人当作文学描写的中心,而且还要把怎样描写人、怎样对待人作为评价作家和他的作品的标准;第三,文学作品归根结底表现和反映着人性、人生以及人道的人文精神,换句话说,就是作者应该站在人性与人道的立场上,以尊重人性、理解人性、维护人性、同情人性的态度,独立自主地思考并表达真实的社会与人生;第四,人性是相通的,文学作品反映的应该既有个体的独特性,同时又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人类本质的情愫,从根本上说是积极向上的。
   今天,我相信关于“文学是人学”的问题已经没什么疑问了,然而是不是每一个文学写作者对此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呢?我看未必。
   我们从当下流行的网络写作以及网络文学中可以看到,其中相当部分作者和作品对文学的作用以及目的是比较模糊的,甚至一些纸质报刊媒体上刊载的文字,也存在着许多与文学南辕北辙的现象,大量的网络作品关注的不是社会与人生,与人性和人道更是相距甚远。它们追求着一些低俗的商业价值、丑陋的娱乐性和动物般的感观刺激,推崇下半身写作,通篇描写色情和暴力。这些东西不是不能写,关键看你怎样写,看你以怎样的态度和角度去写。英国作家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莎士基亚-霍普的《欲之河》,还有《金瓶梅》,它们都是描写性爱的文学名著,但是并不给人以低俗下流的感觉,恰恰相反,我们通过这些作品看到了当时社会人的生存与价值取向,看到了人性在极度扭曲状态下的挣扎、呐喊。
   人性是文学永远的主题。人的善良、悲悯、勇敢、智慧、坚韧及同情心;人的自私、贪婪、恐惧、忌妒以及动物本性等等,都是文学表达的重要元素,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作家必定是站在人性与道义的高度,以悲悯的心态,并抱着向善、求真的理想主义情怀,去描写和表达他所看到、感受到与发现到的社会与人生。我认为,作家、诗人首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们的心中必定装着一个美好的人文世界,哪怕他在作品中表现出一个悲怆的世界和艰难的人生,他的精神指向也必定是光明的积极的向上的。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唤》就是这类杰出优秀的典范。
   作家若是一味地追求商业价值,一味将文学创作低俗化,这样产生出来的作品必定是低级的,肯定会被读者所鄙夷与唾弃。我一向是把文学创作当作一种神圣而崇高的事情来做的。文学作品应当是通过作品中展现的人性之美来真实地反映和揭示社会生活的事实与现状,作家应该在相对自由宽松的环境下,大胆揭示社会与人生的真实情景,而不是刻意地、人为地、或奔着某种目的去癔造和扭曲社会生活。高明的作家将自己的追求与好恶隐藏在他的文字当中,但其首先应该是真实的和端正的,作家必须是一个诚实的智者。
   作家精神的高度直接决定着其作品品味的高度。文学既然是人学,那么作家首要的就是关注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的喜怒哀乐,人们的矛盾纷争、人们的爱恨情仇。与此同时,在整个创作与实践中,作家也始终面临着一个自身人格磨砺与提升的过程。因此,作家必须与时俱进,首先就是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认识能力和精神素养,其次就是写作技法的提高与成熟。
   我追求文学至今已逾三十多年。自己觉得,在这个艰难而曲折的求索过程中,文学给了我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的启示。每读一本书,每创作一部作品,都是一个心灵内审的过程,这个过程给予我的体验是愉快的,宁静的和纯粹的。当我创作一首诗,我会被诗中的意象所感动、所激励;当我创作一篇散文或小说时,我会被作品中的人性之美和所反映的思想内涵所呼唤和启迪。我会感觉自己在与作品中的人物对话,好像是在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我会从他们的身上看见我自己的影子。那些善的品质令我振奋和激动,那些不良的东西和丑恶的阴影往往让我愤慨和深思。于是,我在心灵上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并努力在生活中去实践它,完成它!可以说,每一次创作,其实就是一个发现人性之美,揭示人性之美的过程。
   1998年至2008年我在深圳打工,接触了许许多多外来打工者和寻梦者,他们每个人都抱着自己的梦想来到深圳这个舞台上,寻求美梦成真的机会。这些人各自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人生经历,有着不同的生活态度与价值取向,有着不同的人生目标和行为方式,这些年轻人和并不年轻的人们,男人和女人,不约而同地来到南海岸边这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城市,不约而同地寻求着自我价值的真实体现。
   这是一个年轻的城市,甚至比一些外来打工者的年龄大不了几岁。它的一切都才刚刚起步,城市管理和法制建设都非常地不健全和不到位,于是就给那些想通过非常手段一夜暴富的人许多可乘之机。我们周围不乏这样的人,他们以为深圳这个城市是一个可以供其冒险、可以横冲直撞的好地方。
   我根据自己接触到的或从旁人那里了解到的各式各样人物,创作了长篇小说《一再疯狂》(2011年3月由北京钟书国际出版社出版),塑造了马超龙这样一个出身于平民家庭,骨子里却有着一种出人头地情结,不愿按常规行事,将道义、人格丢弃一边,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并具有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百折不挠的“拼斗”精神的人物。小说中每一个人物都有我熟悉的人的影子。我在创作这部小说时,就仿佛在经历着一次感情和精神上的砺练。我为作品中的一些人物(如马超龙、康道阳等)感到悲哀和难过,他们是可悲的也是可怜的;我也为作品中的一些人物(如向辉、李月冰等)感到欣慰,他们向社会传递着正能量。我常常一边写作一边激动不已,也希望自己在创作的过程中领悟和思考更深层次上的关于人性、关于社会、关于人道、关于尊严、关于人生与命运的哲理,我要通过这些人物身上所折射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人性光斑,揭示我们的社会与人生的普遍现象,从而引起读者更多的、更加深入的思索。
   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生存观念的嬗变,在现实和人性的暴光面前,能够保有几份纯真和洒脱?
   书中主人公马超龙,在过了几年铁窗生活后,因无意发现一罐金条,被监狱提前释放。也许在他的潜意识中,他初恋的失败,就是因为他是个没有财富所以显得粗鲁的农村汉子,虽然他在初恋情人文静父母的帮助下招工回城,但安排的婚姻却让他一再认为他的妻子尹丽萍俗不可耐。金钱帮了他的大忙——让他重获自由,有了这个意外的甜头,加上家庭的贫困、农机厂的即近破产,他对金钱的崇拜,已经开始从他的头脑中逐渐地渗入骨髓:有钱才有尊严,人性中贪婪与自私的基因至此迅速膨胀。
   “丘陵是雄伟的,它没有山的高度,却脱离了地的平庸。”毫无疑问,马超龙在“海大”生活学习的时光中,为了求得尊严所忍受的一切艰难,让人窥见了他高大的背影。同时他在坚韧和执着地追求自己信念的过程中,也确实得到了尊严,尽管他抛弃了自己做为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责任。
   帕斯卡尔说:“思想——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当一个人的思想定位出现偏差,其个人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也是必见的了。马超龙开始不择手段地敛取金钱,潜在的小农意识发挥到极致之时,他的尊严便也让他把它踩在了自己的脚下。家破财空人疯的结局,尊严在他的一系列的思想行为中,也仅仅是打了个圈,便也如烟消失了。我在安排马超龙的这个结局时,自始至终将文静的丈夫卢俊祥做为一个对照人物反衬着他,让人们沉思,当尊严和人性对峙时到底如何取舍。
   作品从一个叙述者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亲情、爱情、友情等复杂情感中折射出来的人性的扭曲、尊严的残破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将尊严和人性两者的对峙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白描地传达了一个从怀抱尊严到追求尊严最后散失尊严的思想裂变过程。
   在这部小说中,我还想诉说的是: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往往不能用好与坏这种简单的标准来对一个人作出评判。事实上,有这么一种人: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精通法律、知道做人的基本准则、不缺乏人的善心与良知;他们也知道哪些事可为,哪些事不可为。然而,在内心深处那一股贪欲、征服欲和占有欲的强烈驱动之下,在某种适合的环境之中,他们便会漠视所有的社会公道和法律,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择手段,为所欲为。
   也许,有人会把这种现象称作人类动物性在特定情况下的自然表露。在我看来,这更多的是缘于社会整体价值观的失落,文明的失落,人性的失落。当一个人为了金钱而疯狂而不顾最基本的行为规范的时候,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小说中,马超龙终于还是毁了自己,他是用他自己的手把自己推向绝境的。物欲的恶性膨胀,法制监管缺席下的为所欲为,将马超龙送上了一条不归之路!从马超龙等人身上,我们看到了在特定环境下人性的不同表现。
   当我完成这部作品,给它划上最后一个句号的时候,心中感到异常地沉重。我希望用这部小说给跋涉在人生旅途上的人们提个醒:人的精神修炼确实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人性的善与恶往往在一念之间转换,所以说,人的修炼没有止境,人性的提升永远在路上。
   当然,一部小说不可能承载太多的社会道义与教化重托,但是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有良知的作家,不能不思考其写作对象的社会意义及其价值取向,也就是我在本文开头所提到的,作家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不得不关注社会人生、不得不反映人物命运以及人性的挣扎,它是残酷的,同时也是美丽的。
   我将在今后的作品中更多地发现它,更深入地表现它。
  
  
   2015-10-6于衡阳望城路
  

共 401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参加了各种形式的文学创作学习班和研讨会,听老师和专家们讲了一些关于文学的理论知识,对文学是人学这一学说,有了真正的感知与理解。并根据自己接触到的或从旁人那里了解到的各式各样人物创作到了长篇小说《一再疯狂》里。力求通过这些人物身上所折射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人性光斑,揭示我们的社会与人生的普遍现象,从而引起读者更多的、更加深入的思索。的确,作为文学作品作,作者就应该站在人性与人道的立场上,以尊重人性、理解人性、维护人性、同情人性的态度,独立自主地思考并表达真实的社会与人生。通篇文章对于文学爱好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对文学与人学这一学说进行透彻诠释的好篇章,所诠释的对文学人学的观点让读者对文学也会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也隐喻着一个严肃的课题,如何做个真正意义上的作家。好文!【编辑:秋天的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51008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天的风        2015-10-07 11:42:42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那么读一篇好文章,就是在和人生中的一位好老师谈话。欣赏老师对文学与人性的理解与学说,受益匪浅,也让我对写作有了全新的认识。
活到老,学到老,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做真实的自己。
2 楼        文友:秋天的风        2015-10-07 11:43:10
  问候老师,祝写作愉快!
活到老,学到老,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做真实的自己。
回复2 楼        文友:谢川        2015-10-07 21:08:46
  谢谢秋天的风编辑并点评,辛苦了。祝秋祺!
3 楼        文友:老同学        2015-10-13 14:09:11
  老师借对《一再疯狂》的剖析做写作指南,引领文学航向,可敬!想去拜读一下学习了!问好祝福老师!
回复3 楼        文友:谢川        2015-10-13 15:33:17
  老同学你好!我的长篇小说《一再疯狂》纸质书已经售完,电子版可直接在百度搜索网上阅读,谢谢你的关注和点评!祝秋安!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