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辽海散文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辽海】垃圾箱变脸(杂文随笔) 

编辑推荐 【辽海】垃圾箱变脸(杂文随笔) 


作者:运涛 童生,806.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02发表时间:2015-10-09 09:26:34

某边境口岸小城,因为临近欧洲国家,所以城市建设特色竭力向欧化发展,就是街头的垃圾箱,也要体现“国际化”,于是有人想到了使用套娃造型。临国最有名的工艺品叫套娃,它是一种木制品,顾名思义就是娃娃套娃娃,外语称为“玛特罗什卡”(Matryoshka),Matriosha是十分普通的农村妇女名字,名字中含有拉丁词根“mater”,意思就是母亲,听到这个名字,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大户农民家庭里的母亲,通常是一个健壮能干、略显肥胖,生育了许多孩子的欧洲妇女形象。娃娃们相互套在一起,意味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代表着多福多贵、多子多孙。因为临国的出生率一直很低,他们国家在人口政策上是鼓励早生多生的,套娃也正反映了政府的意愿。
   当一个个笑容可掬、色彩鲜亮的套娃造型垃圾箱摆放街头时,顿时成为了小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当地报纸还配发了一则图文新闻。可是,很快招致了临国的不满,他们找到我们政府反映,说套娃是他们民族的传统工艺品,却被我国当作了含垢纳污的垃圾箱造型,伤害了他们的感情,建议我们政府予以更换。
   这绝不是我们小城领导的本意要歧视他们的珍爱之物,因为我们自己国宝大熊猫造型的垃圾箱,在我们国家随处可见,我们之所以选用套娃造型,也是有讨好友邻的用意,谁知国情不同,拍洋马屁没拍正,拍马脚上了。
   于是我们的政府部门,雷厉风行,立即把所有费了大笔资金请人漆画的套娃垃圾箱召回,几天后重新改画为花鸟鱼虫图案投放街头,给了临国一个满意的交代。
   事情算是结束了,可我走在街头,看到变了脸的垃圾箱,却不禁开始了思索。
   一是我们为什么要用套娃造型?说好听了,是为了国际文化交流,让外国人到我国,看到熟悉的带有自己国家的风物、环境,有宾至如归的感受;说不好听了,就是崇洋媚外,对自己国家悠久的优良的传统文化没有自信力,一切“向国际接轨”,用“他信力”来壮自己的门面。不敢相信“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如果外国人到我们国家看到一个小城,街上的商店、饭店、旅店招牌是他们自己的文字,路牌是他们的文字,商贩、服务员都说他们的语言,建筑物是他们国家的风格,甚至垃圾箱都用他们国家事物的造型,他们还出国干什么?专门看东施效颦么?
   二是为什么“变脸”如此迅速?我们的政府部门对待自己同胞侵(自己国人)权行为或践踏民族感情的投诉,哪一宗不是拖了又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认真当一回事,又何尝有改正。就说熊猫造型的垃圾箱吧,难道就真的很美吗,让捧惯了竹子、憨态可掬的珍稀“活化石”每天吞吐腐败发臭的垃圾,就符合我们的审美情结吗?尤其是广告或影视作品,拿我们古代的伟大人物开涮,或是无厘头的周星驰式恶搞,或是不着边际地戏说。这些现象都无疑伤害了我们大多数人民的民族感情,也有人建议过、呼吁过叫停,甚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过议案,但我们的政府却漠然视之,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无动于衷,为什么不能如垃圾箱这样“变脸”迅速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提议的人不是外国人,提议改正的事情不是与外国有关的事情。如果政府都不尊重自己的人民和自己的文化,别人又如何能尊敬你呢?
   有人说我们已经开始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对一些民族的传统的东西发扬光大了,但看一看是如何发扬广大的?傣族的泼水节本来是一年一度、只有一天的,但现在却天天泼洒起来了。月饼、粽子等本是中秋节、端午节的应景食品,我们也在每天都在出售着。过滥旅游开发与当做糟粕废止是一样的结果,都会使这些文化消亡。就象当初的闯王李自成,横行天下,叱咤风云,夺取了明王朝的江山,进入北京,迫使皇帝上吊自杀,取得了胜利。一年本来只有一个春节,李自成却下令天天过年,结果仅仅十三天,他的“年”就过到了头,失掉了数十万将士南征北战、前仆后继换来的天下江山,仓皇出逃,拱手将天下江山让与偏居一隅的满洲铁骑。
   我们很多领导、专家口口声声与国际接轨、改变传统节日的习俗,但外国是如何对待民族文化呢?圣诞节是西方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可是他们从来没有想改变圣诞风俗,日期永远是十二月二十五日那一天,永远的圣诞树、永远的圣诞老人从烟囱中用袜子装礼物送给孩子、永远的圣诞狂欢,方式永远是那一套。再如生日祝福,也总是同样吃生日蛋糕,唱同样的“祝你生日快乐”。结婚,总是去教堂,总是由神甫问同样的问题“你愿意嫁给这位先生么?”“你愿意娶这位姑娘么?”他们对自己的习俗习以为常,坚持不变,所以才成为我们眼中的西方文化,如果他们也把这些文化与时俱进、革故鼎新了,那在我们眼里还是西方文化么?
   同样的道理,我们自己否定自己的传统,自己颠覆自己的文化,外国人还能相信中国有传统有文化么?小到一个垃圾箱都要与国际接轨的民族,其实是可怜的,也是可悲的。而“接轨”没被别人承认,又重新进行变脸,就更加可怜、更加可悲了。

共 195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取材新颖,从垃圾箱的变脸影射到许多问题,发人深思。文章于保留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提出质疑,一个垃圾箱事小,失去一国的尊严就不是小问题了。我们和世界接轨的同时,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也被同化了吗?不感到可悲吗?深刻的疑问让人反思,让丢失自己文化的国度汗颜!感谢作者赐稿,遥祝问好!【编辑:靳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靳军        2015-10-09 09:39:50
  本文好像一篇寓言故事,以小见大,深刻哲理隐喻其中,赞了,感谢老师赐稿。
乡土情怀,农民本色。
回复1 楼        文友:运涛        2015-10-09 09:45:47
  是真实的事件,问好靳军。
2 楼        文友:海域听风        2015-10-10 10:06:07
  想法是好的,但做法没有成功,说明什么?没有调查好是问题关键,文化差异调查好了吗?可见政府里一些所谓才子、所谓官员们闭门造车的弊端了吧!也不能说一开始的相法就是错误的,但好大喜功、不做调查就洋洋洒洒的实施其实是问题的关键。
回复2 楼        文友:运涛        2015-10-12 19:22:38
  崇洋媚外的思想在作怪。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