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欢喜酒家 >> 短篇 >> 作品赏析 >> 【酒家】小评《原野》(说文)

精品 【酒家】小评《原野》(说文)


作者:施云南 状元,52152.5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663发表时间:2015-10-10 11:10:04


   歌剧《原野》根据曹禺先生的同名话剧改编,由万方编剧、金湘作曲,李稻川导演,全面展现了人性的复苏和反抗,表现了打破封建传统文化桎梏,追求现代意识的思想。在艺术上,歌剧《原野》将中国民族音乐和西方歌剧音乐技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既继承了中国民族音乐传统,又充分调动了声乐和器乐等各种艺术手段,借鉴了西方古典歌剧的创作经验,中西合璧,给欣赏者完美的艺术享受。
   歌剧《原野》是一部四幕歌剧,讲述的是仇虎回到焦家复仇的故事。第一幕中仇虎回来却得知焦阎王已经死去,他的内心充满了迷惘,而金子也因为屡受欺凌所以想要追求自由的生活。在第二幕中,仇虎看见了初恋情人金子,两人旧情复燃,但是焦母却发现了他们的事情,并告诉了焦大星,于是矛盾升华了。第三幕中,仇虎终于杀死了焦大星,而焦母却误杀了自己的孙子,仇虎因为在复仇中误伤无辜而陷入了内心的挣扎之中,整个歌剧在这里达到了高潮。在第四幕中,金子和仇虎逃入了黑森林,但是却被侦缉队包围,仇虎最终将生的希望留给了金子。
   要想具体评述歌剧《原野》的改变和创作,还必须要先对曹禺先生的原作有一个了解,下面就让我们将目光转向曹禺创作的话剧《原野》和其他的一些话剧作品,先来对曹禺的创作手法和艺术手段等进行一个详细的论述吧。
   曹禺的代表作是《雷雨》、《原野》、《北京人》,曹禺把中国戏剧推向成熟,在形式上成为了成熟的多幕剧,矛盾冲突更为多样化,更为跌宕起伏。人物形象丰满,有发展性,突破以情节为主的结构模式,体现了诗意的美。
   曹禺戏剧的主题从社会领域出发渐渐转移到关心文化性命题,随后又回到了社会领域,体现了一个个性化剧作家被群体文化淹没的过程。曹禺的创作基调经历了从揭露批判到歌颂的过程,具体说来也就是从《雷雨》到《王昭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其个性色彩消退。纵观曹禺戏剧的其价值标准,可以发现这样的一个过程,从《雷雨》的个性解放到《日出》中的陈白露、方达生等个性解放无法生存的30年代语境,再到《原野》交杂传统价值模式,如仇虎杀人报仇的传统理念与杀后自责的近代人道主义新思潮,作者无法从之中取舍,无法找到自己真正该创作的是什么内容。而在《北京人》中作者又找到了原始野性的力,回到西方标准,但是很遗憾,在《家》中自我牺牲表死他的创作基调又转向了传统文化。由此可见,曹禺批判传统,反思西方文化,但他依然徘徊在两者间,不能够做出取舍。
   曹禺戏剧的戏剧核心是多层次的矛盾冲突。在各种戏剧中矛盾性质多样,有社会生活领域间的周朴园与鲁大海;有伦理道德的周朴园与鲁侍萍;有文化生活领域的曾氏父子与袁任敏;有人性内部冲突如仇虎矛盾冲突的组织多样化;有以主要人物作为矛盾中心,接连其他使人物性格立体化,如周朴园;有以事件为中心的《原野》中“复仇”;有对比的方式,如《北京人》中日常生活平淡与人物内心激烈的对比产生效果多样。在这种多层次的矛盾冲突中,人物性格不断地变得清晰起来,逐渐得以定型,如蘩漪就是其中的最好例子。曹禺能制造各种悬念使情节跌宕起伏,富有多变,也可以勾勒出社会生存状态,心理状态全貌。
   曹禺戏剧的结构类型多变,如《雷雨》是封闭式线形结构,体现时间一维性,人生宿命论,而《日出》则是横截面型等。
   曹禺戏剧的表现手法体现为运用大量意象,展现人物内心,如《原野》中反复使用细节,起到了情感复沓、深化效果的作用。他也用幻觉体现人物特定心理状态,如《原野》中有声音的幻觉,有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形,有根本不存在的图像浮现,有过去历史、生活不真实的闪现,这些丰富多彩的意象为主人公今天的行为寻找了理由,有神话色彩的审判途径。
   曹禺戏剧的人物形象也很有特色,《原野》中仇虎以复仇者形象出现,有传统文化影子,体现在伦理道德上,也有因果报应的宿命论,其时代性体现在其复仇过程中,他有不断反省的复仇行为,可见其人性复苏,整个故事的线索便在怀疑与复苏仇恨间展开。最终虽完成复仇行为,但主人公自身也崩溃了,这包含了一定批判的成分,体现了作者的现代性。最后主人公以自杀完成自我惩罚和人性复苏,体现心路演变,以现代性人的形象出现。而金子则是有野心生命力的现代女性形象,有欧化色彩。她选择跟从仇虎这条覆灭之路,因为他是激情的化身,金子的行为建立在内心世界的召唤上,但另一方面又有尤物形象,体现作者根深蒂固的男性目光。
  
   在深度了解了曹禺的戏剧作品《原野》之后,下面我们就将视角转移到歌剧《原野》之上,谈谈歌剧《原野》是如何对这部经典的戏剧作品进行改编创作的。
   歌剧也和话剧一样,需要展现完美的人物艺术形象,一个成功的歌剧人物形象,要将音乐和戏剧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单纯为了突出戏剧冲突而让音乐出现空白,而应该让音乐和戏剧冲突、人物形象有机结合起来。编剧万方大胆创新,在领悟了原作精髓的基础上,用演员的独唱、对唱、重唱以及乐队伴奏来完成人物的戏剧冲突,使得音乐和人物能够完美融合在一起。
   在歌剧《原野》中有很多鲜明的人物形象,例如仇虎就是其中之一,歌剧《原野》很好地凸显了仇虎的心理变化,展现了他的人物性格,并使得仇虎在歌剧中的形象不断丰满。
   在歌剧《原野》中,仇虎的心理呈现出了复杂的变化过程,他要杀焦阎王报仇,但是焦阎王却死了,他想到了要父债子还,于是决定找焦阎王的儿子焦大星报仇,可是他和焦大星从小是好朋友,这使得仇虎屡次下不了手,而最后他终于痛下杀手后,他的精神也彻底崩溃了。
   仇虎的心理存在一定的变化,但是他复仇的念头却从来都没有平息,他不甘心让父亲和妹妹惨死,也忘不了自己遭受的牢狱之灾,更重要的是他信奉父债子还的观念,因此他的复仇之火非但没有熄灭,反而还越烧越烈。虽然焦大星是他的好友,但是他最后还是痛下杀手,由于复仇的想法实在是太强烈,所以仇虎甚至在梦中都会出现焦阎王的形象,直到对着焦阎王连开三枪,这幻影才最终消失。
   整个歌剧《原野》展现了仇虎的这种复杂的心理变化,体现了其人性扭曲的过程,深深地挖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在第一幕的《仇虎的咏叙调》中,仇虎作为全剧首个出场人物,一出场就通过咏叙调反映了内心想要复仇的渴望,“死不了的我”、“焦阎王”、“你的死对头”这些看似口语化的词语凸显了仇虎内心对于焦阎王的愤恨。紧接着的咏叹调《焦阎王,你怎么死了》中,仇虎发现自己报仇的对象竟然死了,内心的矛盾便开始呈现,仇虎原本内心充满了复仇的怒火,但是从白傻子那里听到了焦阎王归西的消息,他顿时陷入了失落、震惊等复杂的情绪之中,他通过《焦阎王,你怎么死了》这一咏叹调很好地抒发了这一情绪,并且将复仇这一主题和仇虎的复仇心理凸显了出来。“你抢了我家的地,你烧了我家的房,你活埋了我爹,害死我妹妹……”仇虎通过痛诉焦阎王的罪行来表现了对焦阎王的愤恨,同时对自己报仇无望产生了悲愤之情。随着歌剧情节的不断发展,面对焦大星这个糊涂虫,仇虎内心十分矛盾,他想让焦大星先动手,然后好痛快地来一个你死我活,在这里作者通过《仇虎、大星、金子的三重唱》反映了三个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将三种不同性格的旋律击中在一个纵向声部之中,用大星和金子来和仇虎对比,反映出仇虎等人复杂的内心变化。
   仇虎原本是一个质朴的人,但是焦阎王和他的血海深仇不共戴天,在那个黑暗的社会中,他的情感被压抑,最终以复仇者的形态出现在世人的面前,而在这个过程中,仇虎心中的“爱”发生了扭曲,逐渐被复仇所取代,最后酿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仇虎最终杀死大星,带走了金子,但是却也在同时陷入了深深的不安和自责之中,最后彻底崩溃。
   在《你是我,我是你》中,我们可以看到仇虎追求真爱的升华,在这一段中,仇虎意识到自己不可能和金子一起活着离开黑树林,于是他决定将活下来的希望留给金子,同时告诉金子要让孩子给自己报仇。在这个时刻,仇虎和金子合唱了这首《你是我,我是你》以表达两人之间真挚的情爱。
   在歌剧原野中利用音乐巧妙地展现了仇虎的双重人格以及其粗中有细的人物特点。
   从歌剧《原野》整个情节发展来看,仇虎有着复杂的人物性格,他既是杀戮者,是复仇的象征,但是同时又是无辜的受害者,他既善良,但是也是恶的化身,这种双重性格造成了戏剧的冲突,使得整个歌剧情节复杂多变。
   八年前焦阎王害死了仇虎的一家,还害得仇虎被冤枉而进了监狱,而八年后由于焦阎王的死,焦家已经不如以前了,只剩下了双目失明的老太太、没用的儿子和一个襁褓中的孙子,焦家已经是仇虎随手可以毁灭的,但是仇虎作为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他在这个时候却难以下手,他想要不择手段向焦家讨还血债,但是他对于焦大星的友情和对于恋人金子的淳朴的爱却让他进退维谷,不知所措。从仇虎迟迟不肯对焦大星下手我们可以看出,仇虎的内心存在矛盾,他的内心之中存在着人性良知的呼唤,当仇虎最后终于一刀杀死了焦大星后,他的性格再次发生变化,他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凸显了出来,“我的手杀过多少人,可是这一双手头一次是这么的发抖”,这反映了仇虎内心的挣扎。在小黑子死后,对于仇虎来说,复仇对于他来说已经没有意义了,他的内心陷入了对小黑子的愧疚之中。“我原来只是恨瞎子!我只想把她顶疼的人亲手毁了,我再走路。可大星死后,我就不成了,那一会儿功夫,我什么心事都没有了。我忘了屋里有个黑子……”这一段是仇虎自言自语的词句,可以看见他内心双重人格的挣扎,虽然他的内心被复仇所充斥,但是,他依然有善良的一面。
   虽然说,仇虎只是一个普通农民,还遭受了八年牢狱之灾,并没有受过什么教育,而且从长相上来看,也给人一种粗鲁、莽撞的感觉。但是,从歌剧《原野》的情节发展中我们却可以看出他粗中有细的性格,他心思缜密,所以才能够想出杀死焦大星,让焦母痛苦这样的复仇方法。而且,仇虎善于揣摩人的心理,他对金子说要带她去“金子铺满的地方”,只是一句话就让金子的心中重新点燃了对仇虎的爱。从仇虎和焦母的对话中也可以看出,他表面上顺从,实际上却和对方针锋相对,渐渐逼近。
   语言能够反映出人物的内心和情感,而在歌剧《原野》中,仇虎的语言也反映出了他内心的复仇情绪和真爱,凸显了人物性格。
   在歌剧《原野》中通过仇虎和金子之间富有爱意的对白表现了两个人之间真挚的情感,仇虎是一个质朴的农民,所以他不会说出更多诗情画意的语句,他更多使用的是“哦,金子我爱你”这样朴实无华的句子来表现内心对金子的爱。同时,爱恨交织的情感也是仇虎的语言特点,在第二幕中,仇虎和金子有一段对白,金子同情大星,所以想要让仇虎放过大星,但是仇虎却因为仇恨而坚决不同意,他们两个一问一答,仇虎的刚强和金子的柔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展现出了仇虎又爱又恨的复杂情绪。
   在歌剧《原野》中,仇虎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他通过间接或直接的方式将所有的剧中人物都一一引到台前,他的唱段占到了全剧的一半左右。由于仇虎那复杂的心理和人物性格,使得他的复仇变得困难重重,而歌剧的情节也便更加凸显出矛盾冲突,由于歌剧并不是只有仇虎一个主人公,所以他和其他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便更好地显示出了歌剧《原野》的戏剧冲突,也从中显示出了仇虎的人物特点。
   仇虎和焦母之间始终处于对立的关系,仇虎要来报仇,但是他不杀焦母,而要杀她的儿子焦大星,焦母为了保护儿子和仇虎斗智斗勇,她表面上对仇虎十分关心,但是暗地里却让常五爷连夜通知侦缉队,让他们来对付仇虎。仇虎也和焦母斗智,在焦母的身上,仇虎更多地反映地是仇恨的心理,他的性格也凸显出恶的因素。
   仇虎和金子之间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他对金子应该是充满了爱意的,但是由于焦大星的关系,他只能压抑对金子的爱。当仇虎告诉金子“我要不起你”的时候,金子心中的爱燃烧了起来,“你不要我了?你怎么可以不要我了”,金子对仇虎发出了一系列的责问,最后她甚至通过辱骂仇虎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泼辣、真挚的性格,也点燃仇虎对自己的爱。所以在最后,仇虎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全金子的安全。
  
   对于歌剧来说,要演绎好光有一个好的剧本还是不够的,还需要看歌剧演员对歌剧的演绎。
   在歌剧《原野》中有很多反映主人公仇虎复仇心态的唱段,比如第一幕中的《焦阎王,你怎么死了》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一段咏叹调,咏叹调一般来说都是歌剧中抒情的高潮部分,它能够抒发人物的情感,表现人物的内心变化,如果要更好地表现仇虎复仇心切,但是又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复仇的复杂心情,那么就要更好地处理好咏叹调的部分。

共 646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曹禺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人们耳熟能详的代表作如《雷雨》、《日出》久盛不衰,而《原野》应该说鲜为人知。要对大师的作品进行改编和再创作,确实绝非易事。这一篇解析文章源自大师作品改编的话剧《原野》,从时代背景、大师著名作品的走向和文学艺术的造诣,以及最深刻的人性剖析等方面,以富含哲思的观点,严谨有序的逻辑推理和判别进行演绎。亦颂亦歌,褒贬有度,主题突出,论据充分,观点新颖,值得认真品读。〔编辑:山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1010003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