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雀巢】每个人理应赞美一次大地 (散文外二题)

精品 【雀巢】每个人理应赞美一次大地 (散文外二题)


作者:鲍尔吉 童生,553.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12发表时间:2015-10-14 00:52:03

【雀巢】每个人理应赞美一次大地 (散文外二题)
   每个人理应赞美一次大地,那是他们最终要去的地方。
   但我们好像要想一想才想起什么是大地。它不是水泥地(水泥是大地的禁锢),不是楼房(楼房并不是土地长出来的东西,而是政府与商人合造的商品)。大地也不是街道(地在街道底下)。大地是长庄稼的地吗?
   长庄稼的地叫耕地,它是大地的一小部分,可以养人,古人称为田。大地并没少,耕地却越来越少,人类开始在耕地上盖楼,吃饭的问题以后再说。大地上有村庄吗?有,但这是过去。过去,村庄生长在大地上,长在河边,像大地上结的一个葫芦。现在村庄已经荒芜。如果村庄可以衰老,如今它们正在衰老。农人的门锁了好多年,院墙废圮。村庄的主人去城里打工,村庄由于缺少人气而老态毕现。没有鸡鸣犬吠的村庄老得最快。而另一些村庄是被活生生消灭的,政府让乡民进城住楼,把他们腾出的村庄下面的土地用作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总称“发展”。在没有露水、鲜花、青草和小猫小狗的地方总有一样东西旋转,这东西说不出名字,只好管它叫“发展”。
   大地还在——其实人说出“大地还在”这话是可笑的,大地不在谁在?——但有时找不到它。想念大地时会想到遥远的地方,比如新疆和青海,似乎那里才有大地。或者在电脑的搜索引擎上录入“田园”、“庄稼”、“湿地”、“保护区”这些词语,收看大地的图片,在上面看到野花和绿草,顶算见到了大地。假设我们在城里看不到大地——楼房和水泥地面屏蔽了大地的表面——郊外应该是离大地最近的地方。去了之后,见到了什么?
   郊外还在,大地又不在了。我去过的许多城市的郊外堆满了垃圾,可叫垃区或圾区而非郊区。人太能生产垃圾了,城市镶着一条垃圾的项链,城边的垃圾山中间是失地农民住的出租房,所谓大地被压在这些垃圾下面。一些没有垃圾的城市郊区也看不到大地,人们造出一条假的河流,水泥衬底,用水泵抽水吸水。这是像假唱一样的假河,两岸栽种鲜花绿树,但这不是大地的样子,它们不自然因而不属于大自然。
   我庆幸我见过大地,比如今的儿童幸运。大地有田但不全是田亩,有荒野、沙砾与河流,野草,树木、动物和昆虫是大地最早的居民。落日好像点燃了一万个柴禾垛,月光洒在铺着细沙的河滩,风里有柳树的苦味、河水的腥味、野免粪便和狐狸的骚味。大地上野花盛开,颜色淡,好像鲜艳会惊扰大自然的庄严。大地无所谓好不好,对草木动物而言,从来没有不好。虽然大地冷冻,动物们缺少食物,但这不是大地不好的理由。大自然不追求公平华美,它的规律是自然而然,此中有和谐。大地从来没想过它会成为最大的商品,成为被排污、被盖楼房的地方。大地原来是人的墓地,如今它是它自己的墓地。
   赞美大地,它包容一切又生长一切,不排斥一切好人坏人在此生活并死去,大地有办法降解一切废物并把它们变成万物更生的养料,给每一样东西赋予新意。人与动物的遗体被处理干净变成青草和土壤里的微尘。大地松软,人们虽然看不清大地的脸,但一年四季它有不同的表情。春天,草木开花分明是大地笑了。月光下,大地静谧如霜,这是大地入睡的表情。
   人们爱说“走什么样的路,到哪里去”等等,其实最终都要走向大地,这是所有人无法回避的前程,但常常叫做归宿。那么,为什么不事先关注一下大地、赞美这最后的归宿之地呢?大地辽阔,春去冬来。尽管大地之上有丑陋的建筑,但大地时时都在我们脚下,这件事毫无疑问。能够让花开放的是大地,让人得到最后安宁的也是大地。大地超出人的视野,它的身影如同落日的黄金射线。
  
   【多快的手也抓不到阳光】
  
   地上的阳光,一多半照耀着白金色的枯草,只有一小片洒在刚萌芽的青草上。潜意识里,我觉得阳光照耀枯草可惜了。转瞬,觉出这个念头的卑劣。这不是阳光的想法,而是我的私念。阳光照耀一切,照在它能照到的一切地方,为什么不给枯草阳光呢?阳光没办法只照青草而绕过枯草,只有人才这么功利。
   枯草枯了,还保持草的修长。如果把枯叶衬在紫色或蓝色的背景下,它的色彩含着一些高贵,是亚麻色泽的白。它们在骤然而至的霜冻中失去了呼吸,脸变白。阳光好好照耀它们吧,让它们身子暖和起来。青草刚冒出来都是小片的圆形,积雪融化之后,残雪也是圆型。这是大自然的意思,正如太阳、月亮和鸟蛋都是圆形。你没办法让残雪变成长方型或三角型,没这个道理。
   青草好像不敢相信春天已经到来,它们探出半个浅绿的身子四处张望,田鼠刚刚跑出洞来也像青草这样张望。青草计算身边有多少青草,用同伴的数量来决定它快长还是慢长。我很想拿日历牌举到青草鼻子前面:“已经春分了,下一个节气就是清明。”今年我喜欢节气,不打算过月份而只过节气。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正好比十二个月多一倍,一年顶两年。
   阳光洒在嫩绿的小草上,像把它们抱起来,放到高的地方——先绿的青草真都长在凸出的地方。阳光仔细研究这些青草,看它们是草孩子还是老草的新芽。我替阳光研究这件事,发现既有稚嫰的新草,也有枯草冒出的新叶。你看,这就是阳光照耀枯草以及照耀一切的原因——貌似死去的枯草照样生新芽。阳光照在牛粪上、碎玻璃上,房顶废弃的破筐上都有恩典,破筐里正有一小堆虫卵等待阳光把它们变成虫子。
   我在荒野停下来,让阳光在脸上静静照一会儿。走路时,脸上甩跑了许多阳光。中医说,脸对阳光,合目运睛有养肝之效。余试之,感到我的眼皮比樱桃还红。体察阳光落在脸上的感受,只觉敷一层暖。阳光的手是何等轻柔,它摸你的脸,你却觉不出它手指的触感。阳光不分先后照在我的前额、鼻子、嘴唇和下巴上,如果光膀子就照到了胸膛上,这是多么大的优惠。以后不会进入花钱买阳光的时代吧?一平方寸皮肤每小时收十元钱,照完一个脸需要一上午,比心理咨询还贵。阳光在我脸上看到了什么?这是一张蒙古人的脸,鼻子这样,嘴那样,阳光照在每一个汗毛眼里。我转过身,让阳光照照脖子,否则脖子不乐意,来个落枕什么的不好办。
   走在荒野里,看大地出发到远方。在大地上,我看不见大地,只有铺到天边的阳光。四外无人,我趴在地上看阳光在地表的活动情况。
   我想知道阳光摊多厚,或者说它有多薄。一层阳光比煎饼薄比纸薄比笛膜还薄吗?
   阳光没有皱摺,它们覆盖在坑坑洼洼的泥土上,熨贴合适,没露出多余的边角。
   我像虫子一样趴在地上看阳光,看不见它的衣裳,它那么紧致地贴在土地上,照在衰老的柳树和没腐烂的落叶上。进一步说,我只看到阳光所照的东西却没看到阳光。起身往远处瞧,地表氤氲一层金雾,那是阳光的光芒。
   阳光照在解冻的河水上,水色透青。水抖动波纹,似要甩掉这些阳光。阳光比蛇还灵活,随弯就弯贴在水皮上,散一层鳞光。阳光趴在水上却不影响水的透明。水动光也动,动得好像比水还快。
   傍晚,弄不清阳光是怎样一点点撤退的。脱离光的大地并非如褪色的衣衫。相反,大地之衣一点点加深,比夜更黑。
   闭上眼,让皮肤和阳光说会儿话,假设我的脸膛是土地,能听到阳光在说什么呢?我只感到微温,或许有微微的电流传过皮肤。伸手抓脸上的阳光,它马上跑到我手上。多快的手也抓不住阳光。
  
   【春雪的夜】
  
   雪下了一天。作为春雪,一天的时间够长了。节气已经过了惊蛰和春分,下雪有点近于严肃。但老天爷的事咱们最好别议论,下就下吧。除了雨雪冰雹,天上下不来别的东西。下雪也是为了万物好。
   我站在窗边盼雪停是为了跑步,心里对雪说:你跑完我跑。人未尝不可以在雪里跑,但肩头落着雪花,跑起来太像一条狗。穿黑衣像黑狗,穿黄衣像黄狗。这两种运动服正好我有,不能跑。
   雪停了,在夜里11点。这里——汤岗子——让人想起俄裔旅法画家夏加尔笔下的俄罗斯乡村的春夜。汤岗子有一些苏联样式的楼房,楼顶悬挂雪后异常皎洁的月亮,有点像俄国。白天,这里走着从俄罗斯来治风湿病的患者,更像俄国。
   雪地跑不快,眼睛却有机会四处看。雪在春夜多美,美到松树以针叶攥住雪不放手。松枝上形成一个个雪球,像这棵松树把雪球递给边上的松树,而边上的松树同样送来雪团。松树们高过两层楼房,剪影似戴斗笠披大氅的古代人。摩西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是否在野地互相递雪团充饥呢?埃及不下雪。
   道路两旁,曲柳的枝条在空中交集。夏天,曲柳结的小红果如碎花构成的拱棚。眼下枝头结的都是白雪,雪在枝上铺了一个白毡,路面仍积了很深的雪。哪些雪趴在树枝的白毡上,哪些雪落在地上卧底,它们早已安排得清清楚楚。
   路灯橘红的光照在雪上,雪在白里透出暖色。不好说是橘色,也不好说是红色,如同罩上一层灯笼似的纱,而雪在纱里仍然晶莹。春雪踩上去松软,仿佛它们降下来就是准备融化的。道路下面有一个输送温泉的管子,热气把路面的雪融为黑色。
   近12点,路面陆陆续续来了一帮人。他们男女一组,各自扫雪。他们是邻近村里的农民,是夫妻,承包了道路扫雪的任务,按面积收报酬。我在农村干过两年活儿,对劳动者的架式很熟悉。但眼前这些农民干起活来东倒西歪,一看就知道好多年不干活了。他们的地被征用,人得了征地款后无事干,连扫雪都不会了。
   我在汤岗子的林中道上转圈跑,看湖上、草里、灌木都落满了雪,没落雪的只有天上澄黄的月亮。雪安静,落时无声,落下安眠,不出一丝声响。扫雪的农民回家了,在这儿活动的生物只剩我一人。我停下来,放轻脚步走。想起节气已过春分,可能这是春天最后一场雪了。而雪比谁都清楚它们是春天最后的结晶者,它们安静地把头靠在树枝上静寐。也许从明天早上开始,它们就化了。你可以把雪之融化想象成雪的死亡——虽然构成雪的水份不会死,但雪确实不存在了——所以,雪们集体安静地享受春夜,等待融化。
   然而雪在这里安静下来,它下面的大地已经复苏了,有的草绿了,虫子在土里蠕动。雪和草的根须交流,和虫子小声谈天气。雪在复苏的大地上搭起了篷松的帐篷。
   我立定,看罢月亮看星星。我感到有一颗星星与其它星星不一样,它在不断地眨眼。我几次擦眼睛、挤眼睛看这颗星星,它真的在眨眼,而它周围的星星均淡定。这是怎么回事呢?我说这颗星眨眼是它在飘移、晃动、隐而复现。它动感情了?因为春天最后一场雪会在明天融化?这恐怕说不通。我挪移脚步,这颗星也稳定了。哦,夜色里有一根看不清的树枝在风中微摇,挡住了我视线中的星星的身影。而我希望世上真有一颗(哪管只一颗)星星眨眼,让生活有点惊喜。
   睡觉吧,春雪们,你们拱着背睡吧,我也去睡了,让月亮醒着。很久以来,夜里不睡觉的只有月亮。
  

共 419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组风趣幽默却意味深长的文字,赞美了与生命息息相关的大地、太阳、月亮。固然,是大地、太阳、月亮,再融入包括人类的地球生命链,才有了最神奇最美丽的生命世界。无奈呢,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反而有意无意地损坏了赖以生存的大地,倒不如苟且存在的小草,它却能幸运地享用阳光的爱,也不如自由自在的雪,它也能如愿陪伴同样皓洁的明月。每个人理应赞美一次大地,人类赖以生存的大地,聪明超凡的人类“走什么样的路,到哪里去”?确是迫不及待的选择,只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忘了,大地是地球生物链的起点,我们不管到哪里去,归宿都离不开大地。赞美一次大地吧,除此,我们每个人还应该为大地做点什么?作品不用吆喝或抱怨,仅用静静的思维,和浪漫乐观的随感,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地球未来的模样。你、我,真该为此做点什么!推荐阅读。编辑:碎月岁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1015002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邵魁先生        2015-10-14 06:02:22
  大地养育了我们,阳光温暖了我们,月亮陶醉了我们。
2 楼        文友:西湖月牙        2015-10-14 09:11:26
  是散文吗,分明是诗,还富含哲思,隽永,深沉。赏读,学习。
3 楼        文友:小泥儿        2015-10-14 09:48:08
  大地,多好的景色,让我这个蜗居的人多想在那里奔跑、转圈。阳光,无私的为人类,为植物,为动物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太阳的伟大无以伦比。雪地,洁白、松软、干净,是孩子的乐园,也是我心中的渴望,我喜欢下雪。更喜欢老师的文章!
做一张有字的纸,努力让上边的字有价值,因为纸寿千年。
4 楼        文友:含笑花        2015-10-14 11:57:37
  我们应该赞美人类赖以生存的大地,是大地,才有了我们根植的足迹!
位卑言轻布衣身,我以我笔写我心。
5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5-10-14 23:42:04
  我有一种感觉,阅读作者的文字,可以让自己的灵魂变得饱满丰硕起来。为什么呢?我在思索。今天,我似乎找到了答案:因为,在作者的文字里,有阳光的色彩和大地的丰厚,有灵魂的飞扬和血脉的流动。
   是的,文字就是作者的生命,蓬勃而美好。
   每个人理应赞美一次大地,那是生命落地的襁褓,也是最终要去的地方。厚待大地,也就是厚待我们自己。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6 楼        文友:新雀之巢        2015-10-17 20:12:48
  新雀之巢,风景这边独好。
   藉慰心灵,擦亮心窗。
   倾心于审美和静观的写作,聚焦于心灵与情感的缠绵。
   或许文学的光亮并不耀眼,但“即使灯光如豆,也能照亮人心的隙罅,照亮思想的表情。
   精神的欢愉,会使灵魂有光,会使天地温暖,会使生命芬芳。
   让我们心相抵,手相携,一起在蓝天中飞翔。
   祝贺,您的精品美文已由新雀之巢文学社团悦赏典藏。
   感谢您赐稿新雀之巢,祝写作快乐,诸事吉祥!
鸟总是与梦想有关,因为它们在碧蓝高远的天空中飞翔;鸟总会被人们与天堂、神灵联系起来,因为它们有凌风的翅膀,是天空的灵魂。
7 楼        文友:落霞与天使齐飞        2015-10-19 16:24:08
  感谢文友赐稿,您的此篇文章已被新雀之巢文学社团的微信公众账号选择推送给文友共赏,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账号“quezhichaorongshuxia”后在可“查看历史消息”中查看,您也可以将此文转发至微信朋友圈让更多朋友品读。
仁者乐山山如画,智者乐水水无涯,从从容容一杯酒,平平淡淡一杯茶。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