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春秋】有权别任性(赏析)

精品 【春秋】有权别任性(赏析) ——张养浩《为政忠告》释读


作者:笑林小屋 童生,970.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94发表时间:2015-10-14 19:26:12
摘要:为政忠告》是张养浩一生官场经验智慧的总结。《为政忠告》又名《三事忠告》,做县令时,著有《牧民忠告》二卷,共十纲,七十二条目。当御史时,著有《风宪忠告》一卷,共十篇。入中书省时,著有《庙堂忠告》一卷,亦十篇。《三事忠告》是对地方官员、监察官员、中央官员的真诚劝告,值得后人深思、警钟长鸣。

张养浩,元朝名臣,历官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纵观大元帝国,汉人始终处于社会底层,而张养浩游历宦海近四十载,历仕八朝君主,官至位居人臣的宰相,其为官从政之道令后世景仰。
   在任期间,勤政爱民、直言敢谏,公正清廉,《为政忠告》是张养浩一生官场经验智慧的总结。《为政忠告》又名《三事忠告》,做县令时,著有《牧民忠告》二卷,共十纲,七十二条目。当御史时,著有《风宪忠告》一卷,共十篇。入中书省时,著有《庙堂忠告》一卷,亦十篇。《三事忠告》是对地方官员、监察官员、中央官员的真诚劝告,后继者当扪心自问、警钟长鸣。
   张养浩不仅是一代名臣,还是一代元曲大家。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一曲《潼关怀古》让人读来荡气回肠,感慨万千。
  
   修身第一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举凡有远大抱负的人都心存这样的宏愿。但要担当起这份大任,正如孟子所言,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为官为政者,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修身从来都是第一要务,养德总是不二法门。
   官者,管也。但要想管好别人,首先得管好自己。所谓“学而优则仕”,在孔子看来,只有品学兼优的人才能入仕为官。中国向来有着浓重的“当官”情结,历来都对“官儿”顶礼膜拜。没当官的挤破脑袋想当官,当上官的削着脑尖想当更大的官。《西游记》有言: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人肯回头!
   跋涉在追梦的仕途上,一级一级向上攀登,倘若能爬到将相的位置,那真是光宗耀祖、人前显贵的莫大荣耀。于是,飘飘然,把持不住自己了,忘乎所以了。岂不知,宦海沉浮,“荣也者辱之基也”,有荣就有辱,飞得越高摔得越重。福祸相依,荣辱并存,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荣耀、鲜花、掌声,只有不被掌声陶醉,才能不被历史所淘汰。试问,有多少人,一旦崭露头角,便不知东南西北;有多少人,一朝平步青云,便不知天高地厚。风光过后,要么英年夭折,要么晚节不保,闹了个身败名裂,甚至上了断头台。前车之鉴,唯有那些“善自修者”,才能保持住他的荣耀;而那些“不善自修者”,荣耀只会加速给他带来耻辱。不作死不会死,作死必然死得更快、更惨。
   社会纷繁复杂,官场波诡云集,都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总归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怨不得旁人。修身养性,非为外力所迫,而是发自内心的觉悟。众目睽睽之下,鲜有为非作歹的。在没人监督的情境下,仍能独善其身,而不放纵自己,那才是慎独,才是自我修养的境界。
   能做到以清廉约束自己、忠诚侍奉皇上、公正处理事务、谦恭谨慎统率百官,就是善于自我修养。这样做的话,随之而来的自然是良好的声望、公众的认同,还有上天的福佑。届时,此等荣耀,你想推辞都推不掉。而那些不善于自我修养的,因私忘公,贪得无厌,不吸取前车之鉴,不知道报效国家。此等行径,必然臭名昭著,世人唾弃,鬼神也会降祸于他。天怒人怨,自取其辱,想躲都躲不了,想逃避连门儿都没有。
   由此,可以想见,官至宰相,位极人臣,作为辅佐君王的最高行政长官,想要做善事,什么善行不了?想要建功业,什么功立不了?宰相肚子能撑船,但倘若为了区区蝇头小利,就迷失了自己,就去恣意妄为,而断送了一世英名,难道不觉得太可惜、太可悲了吗?况且,自古以来,高居宰相地位的人,还没听说过有冻死的、有饿死的。耳闻的倒是,因贪财、贪酒、贪色、贪图享乐而死的。纸醉金迷,声色犬马,误了卿卿性命的王侯将相,历朝历代,都大有人在。
   历史是一面镜子,谁是清官,谁是贪官,事实总是胜于雄辩。三国时,诸葛孔明运筹帷幄,“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可说是智慧的化身。“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他也是廉洁的楷模。诸葛亮当了二十年丞相,作为“相夫”,执掌军政大权,事无巨细都他一人说了算,但他公私分明,丝毫没有为自家谋过私利,“无尺寸之增于家”。生前上表给蜀汉后主刘禅,陈述他的个人财产:“成都有桑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的吃穿,绰绰有余。臣在外任,随身的吃穿,都取用官家,不另外结余。臣死之后,不会让家里有多余的财富,外边有多余的钱财,以免辜负陛下。”那时诸葛亮就主动申报了个人财产,可谓有先见之明。为了统一大业,六出祁山,病死五丈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英明千古流芳,为万世所景仰。
   反观唐朝宰相元载,在盛世之下,贪污也贪得富有盛名。这元载也非酒囊饭袋,乃进士出身,是有学问的名士,著有文集十卷,但他恣意妄为,连皇帝劝他,他都不收敛、不收手。大兴土木,广置豪宅,金银珠宝、钻石玛瑙不计其数。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抄他家时,居然搜出了八百石胡椒。有人推算过,唐时一石为现在的79320克,那么八百石就是现在的64吨,能够装满三个集装箱,可称得上是最具黑色幽默的记录。他干嘛要贪污这个胡椒?原来这个胡椒如今虽不是什么罕见之物,但在唐代要从很远的外国运来,故而显得很是稀罕。而唐朝人又喜食胡椒,每餐都必不可少。直到臭袜子塞进他的嘴里,刽子手给他来个一刀痛快,800石胡椒,一粒也带不到阴间,落了个声名狼藉、遗臭万年的下场。
   人生百年,上天给予你的寿命不过八九十年,姑且以八十年算,最得意的时光也不过三四十年而已,哪有人三四十年间能吃完八百石胡椒的?古人说:“利令智昏”,元载就是鲜明的例子。当宰相的人,如果都能够以诸葛孔明为榜样,以唐朝贪官元载为禁戒,即便身居高位,又何必那般贪婪吝啬,到老了徒留懊悔、遗恨?
   如此看来,修身不只是修己,实则荫及子孙,造福后人。
  
   用贤第二
   诸葛亮在《出师表》里向后主刘禅奏明,“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对贤臣与小人,是亲近还是疏远,往往预示着一个王朝的兴衰,也是所谓明君和昏君的分水岭。
   贵为天子,威仪天下,最重要的职责莫过于选择宰相。担当宰相,辅佐君王,最重要的职责莫过于选用贤才。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主宰,“相”,辅佐,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将必起於卒伍。”
   关于宰相职责,西汉的丞相陈平有过总结:“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宰相总揽政务,必得有个四梁八柱,各司其职,否则要么官员不作为,要么官员乱作为,整个就乱套了。
   自古以来,吏治腐败都是动摇国本的。不论哪朝哪代,如果庸官当道、贪官横行,没有不自取灭亡的。但若在芸芸众生里区分出良莠,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知道哪个是管仲,哪个是南郭,在张养浩看来,通过“询诸人”、“察其行”、“观其所举”,便可知之。
   俗话说,傍观者清,群众的眼光是亮的。要了解一个人是不是贤才,须得征询众人的意见。更重要的,“民主”不能走形式,摆花架子,要真心实意去听取。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搞“一言堂”、“一把手”拍板,难免举荐失察、任人唯亲。想当年,诸葛亮就是因为没听刘备的忠告,任用了言过其实的马谡,马谡又没有听副将王平的意见,一错再错,痛失了街亭。
   考察一个人,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不能只是说的好听,还要看做的怎样。通过日常行为举止,就能看出这个人的品行。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那种花言巧语、善于伪装的人,是很少有仁厚之德的。甭听夸夸其谈,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溜,走几圈就知道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重在于“行”,就看是否能走的正、行的端。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不管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从一个人的爱好、嗜好上,也能端倪出他的品行。常听有人说:“这人那样都好,就一样不好!”这“一样”,可能就是这人的偏爱。不论贪财、贪杯,还是好色、好赌,哪一样都是不良习性。品评一个人日常所推崇的人、事、物件,就可分辨出个三六九等。雅好,俗好,投其所好,苍蝇就盯住了这枚有逢儿的蛋。
   事实证明,为官理政,必须有选贤纳才的胸怀。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众人拾柴火焰高。好比建造房屋,如果不依靠工匠们的帮助,你这个建筑师设计得再精巧,那房子也盖不成。治理国家同样如此,如果不聚集众多的贤才,即便宰相再有才能,浑身是铁能撵出几根钉子,也治理不好国家。可也有一层,老话说,木匠多了盖歪房子,必须得有顶层设计,有个统一指挥调度的。
   在国家这个层面,宰相,那就是总调度。虽是日理万机,但也没必要事必躬亲,事无巨细啥都管。诸葛亮就是管得太多、太细,鞠躬尽瘁,活活累死了。当宰相的人,如果能做到开诚布公,襟怀坦荡,就应当大胆启用人才、重用人才,为自己分忧解难。自己力所不能及的,选派有能力的人去做;自己不了解的事,举荐了解的人去做;自己不敢说、不便说的事,推举敢直言的人去做。这样做,就能借助他人的能力来完成自己做不成的事。否则,非要自己包打天下,把所有的事都揽在自己身上,不能放手让属下人去做,即便你是大圣大贤,你也有做不了、做不到的事情。
   因此,光靠赵子龙出马一条枪是不行的,还得有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张飞的丈八蛇矛,黄忠的百步穿杨。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就是这个道理。当个比方,世上根本就没有、也找不到通体纯白色的狐狸,人们穿的的白狐狸裘皮大衣,是选取了众多的狐狸皮精工缝制而成的。对于大臣来说,也不能以事事皆知、事事都懂为尊贵,首要的是心存公正,不嫉贤妒能,只有这样才能人尽其才,才能做到“智者效谋、勇者效力”。倘若自以为是,总认为自己才高八斗,自吹自擂,自我炫耀,仿佛天底下就他自己能耐大了,那些贤能的人一定打心眼里不愿前来效命。即使来了,也会是猪八戒摔耙子,不愿意伺候这个装模作样的猴儿。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如果上上下下都喜欢自吹自擂,都喜欢歌功颂德,那迟早会出问题、会惹出大漏子。从大环境上讲,如果皇帝本人就爱自我炫耀,那么做大臣的就会有不尽职尽责的;如果当臣相的也好自我吹嘘,那么众多管事的官员就会有消极懈怠的。因此,那些当官的,职位高的,更应当摆正自己的位置,要以简约为操守,以简驭繁,以静制动,不要到处张牙舞爪,四处卖弄风骚。老子讲无为而治,其实无为本身就是一种作为、就是一种包容的心态。如果能用一种无芥蒂、无成见的心胸,来顺应天下的民心,那么他下达的命令就会得到遵守、执行,即便是庸庸碌碌的人也会听从他的劝告,要好自为之。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很多当官的往往犯疑心重的毛病,谁都想用,又对谁都不放心。明明知道这个人很有才干,把他启用了,但又心存疑虑,甚至暗下决心要战胜人家,以显示自己的能力,那还不如不用他、自己干好了!这样做,伤害了别人,更败坏了风气,溜须拍马、投机专营的的小人就会乘虚而入。引狼入室,和此等小人一起共事,那治理天下的大事,不用说也可以预知出后果了。天下不乱才见鬼呢!真的是一种悲哀!
   自古,打天下、坐天下,离不开选贤任能。如果庸人、小人环绕在皇帝、臣相周围,则天下危矣。

共 444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张养浩的名字听起来,很多人或许不熟悉,但是提起中学课本收录他的作品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一般人都能随口说出几句。这篇文章对张养浩的代表作《为政忠告》,进行了全面扼地分析。这是一部文学性和思想性都比较深的作品。作者对此书的写作背景和梗概做了介绍后,用通俗的语言和事例,对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做了直白通俗的表述。有助于读者真正理此书的要旨和张养浩的思想。是一篇透彻深刻的赏析文章。推荐欣赏。【编辑:北极主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101500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北极主人        2015-10-14 20:33:29
  近千年前的忠告,今天依然适用。
北极主人
回复1 楼        文友:笑林小屋        2015-10-15 12:32:08
  感谢推荐共赏,尚未写完,还有后续,问秋安!
2 楼        文友:大先生        2015-10-14 22:16:40
  于情于理,对历史和人物还有政治有高度深入的见解。
大先生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