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轻舞飞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轻舞】爱在一切都在(散文)

编辑推荐 【轻舞】爱在一切都在(散文)


作者:蓝天蓝 举人,3124.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47发表时间:2015-10-15 11:58:03
摘要:生活,也许避免不了苦难,却从来不会拒绝一朵充满爱的鲜花盛开。在大姨一次一次捏出的小吃里,除了有对生活的尊重,还有一种不倒的信念,那就是:爱在,一切都在。

秋,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们都爱沉醉其中,然,到头来他们还是意尽词穷,却也没能描绘出几分。迷乱的他们,笔下秋的模样,除了美,还是美。与他们一样,也一直喜欢秋的意境,或许和喜欢落花秋叶有关,萧瑟的秋风中,也总会依稀可见有一白衣女子,在那金黄的树下翩翩起舞,伴随凄美婉转的音乐,白衣女子舞动着长长的衣袖,纷飞的落叶与白色纱裙在风中缠绵着,那唯美的场景,总会令人如痴如醉。
   ——题记
   (一)
   台风过后,天变得阴沉,气温跟着下降,人也变得消沉,感觉身体仿佛弱弱的。或许是前几日追剧追得太晚,睡眠不足引起;又或许是近日心情不好,病毒乘机入侵,猝不及防地感冒来袭;也或许是自己一直以来的悲秋心绪。恍然,冬已来临的样子,绞尽脑汁,想要码几个字来描绘下此刻的天气,此时的自己,可终究,总是写不出自己想要的文字。
   听朋友介绍,看完了《铁在烧》又接着追完了《伪装者》,提着心流着泪看着执着“有国才有家”信念的四姐弟将剧情演绎得跌宕起伏,悬念不断。剧中的大姐明镜17岁当家,长姐为母,为了照顾好三个弟弟放弃了自己的爱情与追求,为了明家尽心尽责。她鲜明的个性让人十分喜欢。
   剧中明台给大姐打电话的那段,亲切的大姐啰啰嗦嗦的话语,虽然聒噪但却真实,真实的就如邻家姐姐在教训着自家的小弟。她那事无巨细的关心,又让人感觉那是妈妈对孩子的呵护,明台虽觉有些尴尬有些无奈,但他却一直心生欢喜地接受着这份关爱,那份唠叨深深地诠释了姐姐对弟弟的爱。
   剧中让人备感温馨的场面除了大姐温柔地给明台洗头那段,还有在香港,明台追着大姐远远驶离的车子那段,都看得我禁不住泪如雨下,哽咽着不能自已。剧中四姐弟吃年夜饭那场景,美好而又忧伤。真希望没有战争,让他们姐弟四人都在的时光永远不变。可是,生活中的许多事,并不能按照我们意愿去发展。
   故事中,看着大姐为明家操心劳碌的背影,三兄弟心里悲凉的同时会涌上一缕暖意。看到她为抗战而做出的一举一动,三兄弟的心里总会有些心疼有些难过,尤其是明楼与明诚。他们曾劝说过她放弃,然而,到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渐渐地他们开始妥协,他们觉得,只要大姐高兴,就随着大姐的心意,只是他们会在大姐的背后保护好大姐的生命。
   故事结局,大姐离去时,明台悲痛欲绝,明楼明诚也隐忍着悲痛继续在抗战的道路上前行。所有这些,如果不是事先知道剧情,你都会以为,他们是亲姐弟。其实,除了明楼,明诚和明台与大姐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但是,在大姐的世界里,明楼、明诚、明台三兄弟是她生命的全部,她一直在兑现着对自己的承诺,每天如母亲一般唠叨并庇护着她的三个弟弟。看到大姐的离去,兄弟三人难过无比。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也一度哽咽到不能言语。
   (二)
   走出剧情,走入生活,不禁让我想起远房的大姨。说是远房,其实也不算是太远,大姨是母亲的堂门伯父家的姐姐。母亲堂门伯父我叫他大姥爷,因为从小一场疾病夺走了大姥爷说话的权利,因此,他一辈子未娶,膝下无子,他便过继了一个表兄弟家的女儿来给自己养老送终,这个女儿便是我那大姨。
   因为大姨是要给大姥爷养老送终的,所以,大姥爷也就把她当儿子养。因此,她是不能外嫁的,二十岁那年,一个家境不太好的男子经人介绍嫁进了我大姥爷家当了上门女婿,那个男子也就成了我的大姨夫。
   大姨结婚后多年未育,他们夫妇也去看了医生,但医生说大姨和姨夫身体都没有问题。大姥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便四处托人,看能不能给他们抱养个孩子回来压子。在乡下有种说法,说结婚多年未开怀的女人,只要抱养个孩子回来,很快就会有孩子的。后来,大姥爷的表姐从她们村里抱来了一个女婴,那天,大姥爷一家欢天喜地地迎进了那个大姥爷给她取名叫开枝的女孩。
   没想到,开枝来到大姨家以后,真是应了乡下人那句压子的话,短短的六年内,大姨接二连三地生了三个孩子,只不过全都是女儿,大姥爷不甘心,于是,开枝来后的第七年,大姨终于又生下了她的第四个孩子,是个儿子,大姥爷开心地给他取了个名字,叫天喜。
   开枝和我同龄,小时候,每年过年或是放暑假回姥姥家时我都会去看看开枝。开枝个头和我差不多,但比我稍微胖些,一看就是娇生惯养的孩子。她皮肤白皙,眉清目秀,长头发用一根橡皮筋随意地绑在脑后。按理来说,她家那么多孩子,而且那年代,暂且不提她是收养的孩子,即使她是自己家的,但作为家中的老大,她应该是什么活都该干,并且吃也应该是先让着弟弟妹妹们。但,大姨却从没把她看外,每次见她,最惹眼的总是她的衣着,她的衣着不仅干净整洁,而且新潮时髦,虽说没有城里人穿着那么时尚,但在乡下也算是很新潮的那种款式,大姨家中里里外外的活,大姨从不让她插手,什么活都是她一人包揽。大姨告诉她,要好好读书,将来要跳出农村,到城里找份体面的工作。
   大姨家原先的家境算是很殷实的。姨夫在外做木材生意,一年下来能赚不少的钱。但不幸的是,就在大姥爷因病离去的那年,在一次送货途中,姨夫遭遇车祸,被送进医院,医院当场就下了病危通知书。大姨倾尽所有,抢救姨夫,最终,姨夫才捡回半条命,但却永远地躺在床上不能下地了。那年,大姨还不到四十岁。开枝十岁,刚读小学三年级。
   生活的优裕不再,年幼的孩子,瘫痪的男人,大姨一肩扛一个。有人劝她,让开枝退学吧,起码她能帮忙照看下孩子,也有人说,把小的女儿送人吧,减轻点家庭的负担。她摇了摇头,没有听取任何人的意见。开枝继续上学读书,继续过着以前一样的开心日子。而大姨,则每天肩上背着小的,手里牵着大的,大姥爷在世时请人做的一个木制的小车子里坐着两个不大不小的,每天起早贪黑的大姨在小镇上摆起小吃摊子。
   有人劝她,街上那么多家饭店,你这小吃摊子能赚钱吗?大姨当时也想过这些,可一想到这么多张嘴要吃饭,这么多年没有做农活的手也生疏了,但做小吃就不同了,为了几个孩子,她常常变着花样给孩子们弄吃的,所以,她相信,她做的那些小吃,不光是她的孩子爱吃,其他人家的孩子也一样会爱吃的。于是她每天变换着不同的做法做着各种吃的,品种很多,但数量不多,跟着大人赶集的孩子们,经过她的小摊时,总会被她的花样小吃留住脚步,红红的鲜桃包,白白的糯米榚,黄色的南瓜小饼,紫色的葡萄酥、绿色的韭菜盒子,金黄的鸡蛋卷……逢集时,小摊外总是里三层外三层地挤满了孩子和大人。看到那一个个形态各异的小玩意,好看又好吃,不单只是孩子,站在旁边的大人都会不约而同地咽几下口水。有时,大姨看着看着,也会被自己手下的这些美好镇住,一团团白白的面团,眨眼之间,在她手里竟能开出一朵朵的五颜六色的小花来。那时候的大姨,一下子便又对生活充满期待和信心。
   开枝每天放学回来,大姨也收了摊子,大姨会让开枝先写完作业然后再帮忙看一会弟弟妹妹,她弄好晚饭后会先给姨夫喂好,再给他翻身擦洗。把姨夫安顿好后,她才会把饭菜摆上桌子,一家人围着桌子吃晚饭的场景,也如同电视剧中的场景,让人感觉这才是美好的真实的。饭后,她会把开枝和弟弟妹妹搂在怀里,给他们讲她从小从大姥爷那听来的故事。日子就这么从小摊到故事重复着一季又一季。
   开枝上初三的那年冬天,天异常得冷,早起上学时,开枝发现门口有个纸箱,箱里竟然有个哇哇哭叫着的孩子。哭叫声惊动了大姨,大姨走到门口抱起孩子,她发现孩子是个兔唇女婴,6、7月大的样子。孩子的小脸冻的青紫青紫,她顾不上出街摆摊,而是回屋找出四喜小时候的衣裳给孩子裹上,然后又冲了米糊糊喂饱了孩子。她知道,从此刻起,她又多了一个女儿。那年,她的孩子们都上学了,虽然日子仍是清苦的,但,条件还允许她多带一个孩子,她一边这么想着,一边收拾着摆摊要用的东西,喂好姨夫后,她把孩子绑在背上,又开始了她一天的营生。因为她知道,她只要停下一天,孩子们学费就得推迟一天,所以,无论刮风还是下雨,只要是身体允许,她绝不会让她的小摊歇息。
   世间最伟大的爱是母爱,大姨就那么坚强乐观地照顾着她的六个孩子。大姨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既没有渊博的学识,也没有远大的志向,她说她唯一的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看到儿女们成家立业,不指望他们出人头地,但却希望他们个个都能过上好日子。当时,村里很多人都对她的行为感到不能理解。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打死的家鸡不出门,喂饱的野鸡不恋家,收养的孩子,给她吃的穿的用的,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还供她上学,等她长大了还指望她怎么样孝顺你吗,把你自己那几个带好就行了,一个都够你累了,现在还要捡这个小的。一个瘫痪在床的老公还不够你侍候吗,还要找个负担来给累自己。”
   “没什么收养的,亲生的,在我眼里,她们都是我生的。请你们以后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这些。”每当有人在她面前说起,她都会这么回复着村里人。姨夫也劝过了,放弃这个小的,这么多年辛苦过来了,孩子大了,自己年纪也大,再这么下去,她会被累垮的。可她仍是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她的信念就是靠自己的双手的,把孩子们好好带大。就是这样一份无私的爱,让大姨选择了坚强地面对,因为她始终坚信:只要信念不倒,心存善念,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母亲常说,你大姨这辈子不容易,回姥姥家时,一定要记得去看看你大姨,于是,也如倪萍《最长的三里路》中描写的那般:“从小到大,每次去姥姥家,身上背了大大小小一群包,胳膊挎的、胸前挂的、背上背的、手里拎的全都是包,三百六十度全方位被包包围着,远看就像个移动的货架。”
   与倪萍大姐一样,我每次回乡下姥姥家时,我的包里装的也没有一件是废物,除了给姥姥的包外,给大姨家包里的物品,对于过着清贫日子的大姨来说,每一件也都是她必需的,我们家的旧衣服、鞋子、书包、文具,故事书,笔,练习本,饼干,糖果、牛奶、糕点、水果等……当然,口袋里被母亲缝得死死的钱,姥姥也会拿出一些接济给大姨。
   用大道理来说,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个人都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更是这一美德的升华。从小方面来说,因为善良的大姨心中有爱,所以她才能用柔弱的肩膀扛起苦难,也因为心中有爱,她才能用坚强的行动弘扬着大爱。
   (三)
   想起大姨,也让我想到前段时间电视上报道的另一位伟大的母亲——“中国好妈妈李静芝”,她在27年的漫漫寻子路上,将对自己儿子的爱逐渐升华到了对所有被拐儿童的大爱,成为全国著名的“打拐妈妈”并帮助19名孩子找到了亲生的父母。也正是因为这份爱,让她在一次次由希望变成失望的巨大打击中变得更加坚强。
   相较于大姨与伟大的母亲中国好妈妈李静芝的坚强,我常常为自己的软弱而感到羞愧。出生于和平富裕年代的我们,舒适安逸的生活常常让我们少了拼搏进取的斗志,常常得过且过地敷衍着日子;缺少对“爱”的执着,让我们变得软弱,遇到点点困难时就只会选择逃避。和母亲谈起大姨时,母亲问过自己,我也问过自己,如果换作是我们,我们又能不能像大姨一样那么坚强呢?考虑许久,我们得出了同一个坚定的结论:有爱就有力量,有爱就能让人变得坚强。
   生活,也许避免不了苦难,却从来不会拒绝一朵充满爱的鲜花盛开。在大姨一次一次捏出的小吃里,除了有对生活的尊重,还有一种不倒的信念,那就是:爱在,一切都在。
  
   行走在暮秋的时光里,漫无边际地想着记忆深处那些早已久远的心事,独念那些生命中或近或远的亲人,在季节轮回中惦记着她们是否记得随时添衣加衫,唯愿把对她们幸福安康的祝福随着秋风递送,伴着岁月前行,让情永恒,让爱永存。
   ——后记
  
   2015.10.15
  

共 465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的文章满满都是正能量,这是爱的滋养。因为这样,文章有着不可抗拒的感染力。文章从电视剧开始联系到了现实生活,相得益彰的升华了故事,升华了思想。《伪装者》我也刚刚看完,作者的感慨也是我的心得,难得作者这如数家珍的描写,接着的对自己大姨坎坷生活的描写都贯彻了这样一种伟大崇高的爱,情动于衷,感动于外,絮絮如和风缭绕,一个有血有肉的大姨跃然纸上,勾起对往事的回想,对现实的深思,对美好的期盼。作者文笔优美,感情饱满,引用名人名句加深自己作品的深度是作者的特色。叙述有条不紊,如行云流水,又是一篇精品之作。感谢作者的精心烹饪,总是这样叫人怦然心动的精神大餐,当推荐好好品赏,感谢赐稿,轻舞有你更精彩。【轻舞编辑:健唔】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健唔        2015-10-15 12:01:52
  叙述的丝丝入扣,行文的细腻严谨,感情的饱满充沛,故事的生动感人是作者一贯的风格,欣赏并学习了
回复1 楼        文友:蓝天蓝        2015-10-15 14:44:03
  健姐辛苦了,读我的文没有新意,枯燥中能有精彩的点评,感谢姐姐的一片心意,向姐问好,祝姐安康!
2 楼        文友:山村野叟        2015-10-15 12:15:45
  蓝天的文章就是这么有神韵,佩服之至!
回复2 楼        文友:蓝天蓝        2015-10-15 14:45:03
  山村老师过奖啦,蓝天虚心向所有的文友老师们学习。
3 楼        文友:鸽子        2015-10-15 22:06:23
  拜读妹妹佳作,文字太优美了,很有意韵,向你学习了。祝快乐每一天。遥致编安。
流逝的是时光,弥坚的是友情
回复3 楼        文友:蓝天蓝        2015-10-20 09:33:57
  感谢鸽子大哥欣赏,祝大哥创编愉快!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