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敬谒抚州王安石纪念馆(散文)

编辑推荐 【江南】敬谒抚州王安石纪念馆(散文)


作者:笑林小屋 童生,970.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78发表时间:2015-10-24 18:23:49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构筑了中华文明高耸的精神大厦。悠悠千载的古老抚州,临川文化成为这座城市一朵芳香四溢的奇葩。人文底蕴深厚,文化源远流长,至今还回荡着“文昌桥上晒文章”的动人传说。
   文风昌盛、名贤辈出,抚州自古便有“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的美誉。王安石、汤显祖、曾巩、晏殊、陆象山,宛若星河,夺目璀璨。作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更是临川才俊的代表人物。
   王安石(1021年一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江西抚州临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为纪念这位杰出的先贤圣哲,抚州在风云激荡的改革开放岁月,特地修建了王安石纪念馆供后人瞻仰。不畏浮云遮望眼,穿越历史的风烟,王安石纪念馆走过了将近30年的沧桑历程,现已成为抚州人文景观的靓丽名片。缅怀“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我们深切感受到重任在肩,使命不凡。
   王安石纪念馆坐落在抚州市赣东大道南端, 1985年开始筹建,1986年11月11日,在王安石逝世900周年之际揭幕开馆。该馆占地面积13320平方米,建筑面积1560平方米,展厅面积808平方米,馆藏文物113件,其中珍贵文物28件。
   作为历史名人纪念馆,这是一座仿宋府第园林式建筑群。古朴典雅,曲径通幽,兼具江南园林意境和宋代建筑遗韵。馆内辟有“明月轩”、“蹄蠋园”、“辛夷园” 、“荆公亭”、“半山堂”等景致。古色古香的园林建筑风格秀逸超脱,主楼与门楼、隐壁、水榭、游廊、碑廊、亭台、荷池、曲桥相得益彰,浑然天成。翘角飞檐,筒瓦花窗,丛林掩映,碧波荡漾,饱含传统文化底蕴,既彰显着铁骨铮铮的遗风,又散发着温文尔雅的书卷气。
   纪念馆整体布局精巧,门楣匾额镶嵌着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书法家赵朴初题写的馆名。凹字形的绿地中央,矗立着王安石全身塑像。塑像上的王安石头微昂,眉微蹙,髯飘拂,昂首挺胸,神情冷峻;头戴平天冠,身披宰相袍,左手扶腰间角带,右手长袖后甩,展现着王安石集政治家与文学家于一身的特有气质。
   熙丰楼是一座两层仿宋楼阁,陈列厅共八个部分,一楼为“故里情深”、“治善州邑”、“荆公新学”、“熙宁变法”,二楼为“文学造诣”、“人文品格”、“终老金陵”、“千秋评说”。整个展厅通过照片、图表、绘画、雕塑、实物等多种形式,再现了王安石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人生轨迹,让人深深感受到这位政治家的风骨、文学家的风貌。
   王安石少怀大志,博学多思,随父宦游各地,目睹了北宋“民劳财匮”、“积贫积弱”的社会状况,在哲学、经济、教育、伦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新的思想体系“荆公新学”,旗帜鲜明地标明自己的唯物主义立场,给当时的思想界带来一丝清馨的空气,对后来中国学术思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时也为王安石的政治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王安石自22岁考中进士,踏入仕途,积近三十多年为官生涯,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局部地推行了改革弊政的革新措施。1059年写了著名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提出了全面改革的主张,为后来的熙宁新法构思了一幅初步的蓝图。1069-1076年,王安石两度为相,在他的“荆公新学”思想基础上,大胆地提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振聋发馈的政治思想。为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政治局面,王安石不顾旧势力的反对和阻挠,发动和领导了一场以“理财”、“整军”为中心,以“富国强兵”为目的,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方面的规模巨大、威武雄壮的社会变革运动。史称“熙宁新法”。王安石因此被列宁称赞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当新春佳节来临,耳际至今仍回响着他《元日》中的千古绝句。他的诗词瘦硬雄直,散文说理逻辑严密,行文峭拔凌厉,给后人留下1540多首诗歌,800多篇散文的丰富文化遗产。其诗文《棋》“莫将戏事扰真情,且可随缘道我赢。战罢两奁分白黑,一枰何处有亏成。”《苏秦》“已分将身死势权,恶名磨灭几何年。想君魂魄千秋后,却悔初无二顷田。”无不体现着一个政治家、改革家的胆识与悲壮。《伤仲永》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感慨与启迪。卓绝的文学造诣使他实为“唐宋八大家”之中坚。
   千秋功过,后人评说。900余年来,王安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因为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让人争论不休。近代以前,无论官方还是学者,都把他的“三不足论”看做异端和疯子,把他的改革视作导致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近代以降,随着古老中国的大门被西方的坚船利炮强行打开,老大帝国千年荣耀变成不值一钱的陈词滥调,王安石又被渴望变革、呼吁变革的人们捧到了天上。面对“异端”与“伟人”这两个巨大落差的的评价,只想借用胡适那句话,“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馆内还陈列了王安石元丰八年亲笔书写的《愣严经旨要》影印件、王安石不同时代各版本著作、家谱复印件、州县府志,以及国内外学者有关王安石的评论著述和名人、学者、画家、书法家为王安石纪念馆题赠的书画件等。还收藏有当代著名书画家刘海栗、肖娴、赖少其、方增先、施大畏、陆颜少等一些社会名家赠给纪念馆的书、画作品三十余件。在半山堂辟有第二展室,专门用于临时展览。曾先后举办了“抚州宋代墓葬出土文物”、“宋代遗珍”、“抚州名胜古迹”、“抚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等展览,让人们领略到抚州古老灿烂的文化艺术。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梅花》的诗句仍余音绕梁,《愣严经旨要》的笔砚还珍留着墨香。千古风流,一代名相,王安石纪念馆因历史人物而兴建,更因时光流转而薪火相传。处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时代,王安石纪念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处在市场大开发大调整时期,王馆又面临着严峻的制约瓶颈。
   从无到有,从门前冷落到游人如织,王安石纪念馆借古人改革之仙气,在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后,逐渐聚集了越来越高的人气。张震、李铁映、张怀西、肖克,许多领导人在这里留下了足迹。侯宝林、冯骥才、周巍峙、蒋大为、盛中国,很多社会知名人士在这里留下了琴音墨宝。
   以前由于收费,不少群众在纪念馆前望而却步。那时,政府性接待观众多,本地居民少;文化层次高的参观者多,一般文化层次的参观者少;组织参观的多,自己来的少。现在以社区居民、散客为主,其中老人、残疾人、低收入群体、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明显增加。从地域构成看,本地观众比例大幅增长;从年龄构成看,正在逐渐向高龄和低龄两个方向延伸。
   2008年免费开放后,游客人数成倍增长,人气指数显著上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面向大众,文化惠民,金杯银杯都不如游人的口碑。
   附近一位游人在留言簿上写道:冬日暖阳下,一个人在纪念馆中悠然自得漫步,慢慢品尝这种清净,完全感觉不到馆外的嘈杂,连日来工作的繁忙辛苦在这里都不翼而飞。可惜时间不多,打点好心情还得继续前行,但这个午后的院落相信会长存于记忆中。
   有游人在文章中慨叹:当年,王安石身在异乡日理万机处理军机大事,仍写下了不朽名篇《忆江南》,对生他养他的江南故乡发出了最深情的呼唤。他携带着未竟的事业,走进了不朽的编年史册,让子孙后代更添了几多思考、几多期待、几多感慨……
   作为江西十大历史名人纪念馆,王安石纪念馆现已成为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西省社会科学文化普及基地、抚州市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抚州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抚州市国防教育基地、抚州市武警消防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休闲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伴着旅游热的兴起,王安石纪念馆已成为游人来抚州的必选之地。
   王安石纪念馆已接近三十年头,随着展陈技术不断发展翻新,目前的陈列方式已经明显滞后了。有游客说,展厅设备陈旧、内容陈旧、形式陈旧,可谓一语中的。展陈水平不高,陈列手段落后,展示形式单调,难以满足公众对纪念馆的不同品位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纪念馆不能还像过去一样,只是单纯的墙报式、图画式。采用声、光、电、像等技术手段,运用油画、场景、蜡像、全景画、多媒体等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具体地表达展览的主题,增强展览内容的真实性与可读性,才能使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在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震撼感。
   在现代信息社会,王安石纪念馆也和很多同行一样,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法。这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既有财政投入不足的客观原因,也有思想观念落后的主观因素。但最根本的还是人的问题,缺资金缺技术,最缺的应该是人才。现在,王安石纪念馆人才严重不足,存在着编制、学历、专业、知识结构等诸多问题。展览策划、形式设计、文物鉴定、文献研究、保护修复等人员严重短缺。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梦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他的《南乡子》又有几许期待、几许无奈、几许清愁。
   望着日渐斑驳的朱漆,品味着明月轩的楹联:“汝水半山安石在,春风明月伴君还”,不由感慨万千。改革是动力,创新才有活力。只有主动链接到文化旅游产业的链条中,自觉融入到临川特色文化的架构中,在“大旅游、大文化、大市场”中找准自己的定位,王安石纪念馆才会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出蓬勃生机,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共 386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笔者用浩瀚的文字,将才子之乡的临川呈现在我们眼前,而又用浓烈的笔墨将王安石在政治上的成就和文化上的造诣呈现在我们眼前,令人艳羡的,充满传奇的人生。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构筑了中华文明高耸的精神大厦。悠悠千载的古老抚州,临川文化成为这座城市一朵芳香四溢的奇葩。人文底蕴深厚,文化源远流长,至今还回荡着“文昌桥上晒文章”的动人传说。临川一梦,不仅是王安石一个人的梦,也是汤显祖、曾巩、晏殊、陆象山的梦,是千千万万文化璀璨星星的梦,一个城能孕育着这么多的才华横溢的文化大家真的很美,而王安石无疑是当中最亮的一颗星,人是一个怀旧的,所以我们总是会让一些东西可以留住他逝去的身影。王安石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梦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汝水半山安石在,春风明月伴君还”。感谢笔者来江南烟雨一起品读文字的味道!【责任编辑:停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情满鄱湖        2015-10-24 18:59:42
  好文,欣赏了。作为一个江西的我,感到自豪。
心若在,梦就在
2 楼        文友:停云        2015-10-24 20:39:58
  王安石不愧为一代大家,时代应该记住,我们应该记住,历史应该记住!
3 楼        文友:樱水寒        2015-10-25 05:59:45
  精彩的文字,从文字中亦学习到知识。问好作者,感谢赐稿江南,期待更多精彩!祝创作愉快!
樱水寒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