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与南山对望(散文外一篇)

编辑推荐 【流年】与南山对望(散文外一篇)


作者:任静 童生,680.0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55发表时间:2015-10-27 18:19:22

【流年】与南山对望(散文外一篇)
   家乡有朋友,羡慕我身处繁华都市。对于聒噪市声,我早已不惊不喜,只是庆幸在我的居室里,可以遥遥与南山相望。
   房子不超一百平米,逼仄如鸽子楼,远看像一摞火柴盒中的其中一盒。没有庭院,只有一个阳台,半窗阳光,满怀花香。
   人笑,此处既偏狭,又简陋,身居都市如乡下。室陋,尚可容身;无落地窗,亦能远望南山。闲暇在室内踱步,从南至北不过二十余步。若喜欢,便会信步遐想,从卧室踱步至客厅,从客厅踱步至厨房,仿佛一尾游鱼,从瓦尔登湖游弋至康河的左岸,再从塞纳河游到多瑙河……一直逆流而上,探寻黄河的源头。
   日月辉耀,四季更替。经风霜雨雪,赏清风流岚,享春花秋实。身居陋室,自有兴味。尽管门前冷落人影稀,却有燕子窗前欢舞,秋蝉枝头高鸣,喜鹊叽喳报喜,虫儿低吟浅唱。
   仰望星空浩瀚,有容乃大。回首四壁空空,无欲则刚。无财富可炫耀,无细软可苦恼,无豪奢装饰来秀场,亦无权位显赫凌驾于人上。其财富在几架闲书,满室书香;其幸福在一双儿女,阖家温馨;其寄托在几篇锦绣文章,一堆性情文字;其乐趣在几盆寻常花草,一片碧绿菜园。
   二
   楼下花园里有半园月季,到了春三月,花开满树香满园。逢有风的日子,月季花瓣被吹到碧空,又飘舞下来,须臾间,满院红雨,令人迷离恍惚。
   路畔多花树,飞花随风飘。小区院子里时而红雨霏霏,时而白雪纷纷,就连停驻在绿地旁的小轿车,也是披红挂花春意浓。仔细看有桃花,梨花,迎春花,玉兰花,还有嫣红的海棠花。常作小儿女情态,捧一掬花瓣在手,清香袭人。
   三
   菜园里长着一棵秋海棠。茎高不盈尺,花硕肥大。中秋月圆时节开花,清香阵阵,花瓣娇艳,如人面桃花。娇艳而不娇气,从不挑剔土质,也不嫌弃主人粗笨务劳。这样朴实的花儿,像我的孩子,生在我家,最为相宜。
   海棠旁是一架豆荚蔓,绿叶婆娑,紫蓝的花儿开得明艳动人。可惜只顾了争艳,却将花儿开成了一朵朵谎花,不结任何果实。白露凝霜时,开败的花儿兀自萎落泥地,写尽了落寞伤感。
   豆荚蔓边,铺满了南瓜叶子,叶片宽阔,叶柄和藤蔓上长着不少扎人的碎刺,轻易不敢用手去牵扯。秋雨霏霏,落到宽阔的叶片上,菜园顿时变成听雨轩,点点滴滴,哔哔啵啵,多出一份听雨的闲情。
   南瓜叶下隐藏着一棵野生的西瓜苗,过了成熟的季节,才长了一颗拳头大小的瓜儿,翠绿的瓜皮上间有黑色的斑纹。每当撩起叶片给它浇水的时候,它都会骨碌碌滚到地面,我就忍不住想,要是儿子仍是幼时,我摘下西瓜给他玩,他该很高兴吧!
   四
   蝉声凄切之后,燥热褪去,世界顿时安静下来。月朗,风轻,夜凉如水,虫声唧唧。夜来香开了,喇叭似的花儿,燃着一团火,恍如有人高举香烛在赶路。悠悠的香气,探入谁家窗户,又恍惚了谁的梦境。
   居住在一楼的芳邻,爱养花儿,花盆一溜儿摆放到菜园边。进入九月,一盆波斯菊开了,接着一盆绣球吐蕊绽放,凤凰振羽,鸳鸯菊……单是听那名儿,就知道花儿有多美。娇美名花虽然是别人家的,优雅闲寂的情趣,却在这个秋天,丰富了我的联想。手拈一枝黄菊,犹如手执素笔,文思蹁跹,犹自独怜细菊近荆扉。然而,使我惭愧的是终究无陶公之襟怀,吟咏不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般高远意境。
   楼前有一株银杏,深秋时,满树尽戴黄金甲。秋风乍起,落叶翩翩,犹如舞娘长袖善舞,翻飞玉扇。夜半时分,间或有一颗两颗裹着粉团的银杏果滚落,被人疑为嘈嘈切切的雨声,这“雨声”营造出一份“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的诗意。晨起推窗探望,满地金银碎玉,恍如落日熔金。
   五
   树叶窸窣落尽,枝干光秃挺拔。此刻,再放眼远望,日光月影清澈,悠然见南山,其山势轮廓风骨毕现。我想此刻南山看我,也是分外惊喜、亲切吧,恍如故人相见。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那一刻,与南山对望,令人欣喜。
  
   【秋收】
   秋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造物主随手一挥,到处抒写着秋的色彩,秋的味道。天高云淡,洁白的云朵在湛蓝的天幕上游弋,仿佛农人信手晾晒在篱笆上、矮墙上的棉花朵儿;秋老虎收敛了性子,渐渐变得耐心温和,那金灿灿的光芒,犹如田野上一穗穗沉甸甸的谷穗,耀亮了农人的眼眸。“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诗人的豪迈情怀,将秋天赋予得雍容而高贵,开阔而厚重,物华而殷实。金秋的神韵不仅浓缩在平仄的诗行里,也涂染在硕果累累的田野上,秋风送爽,空气里顿时弥漫丰收的芬芳。
   八百里秦川,正是秋收季节。收割机在田间地头忙碌地穿梭,“突突突”的机器声,仿佛在吟唱秋收的赞歌。一粒粒金黄的玉米粒顺着大嘴般的槽道流进了袋子里,农人将一袋袋金灿灿的玉米扛到机动车上,丰收的喜悦使他们的脸上绽开了花。
   我站在无垠的田野上,儿时跟着母亲收秋的记忆,逐渐定格成一幅幅画面,像电影一样在脑海中浮现。“九月里九重阳,收呀收秋忙,谷子呀那个糜子呀,铺呀么铺上了场……”母亲甜美的歌声响彻故乡的山洼村庄,穿越岁月而来。
   露水泠泠的早晨,我提了篮子跟着母亲去地里摘豇豆,母亲怕豇豆因触碰而爆裂,要趁露水的湿气摘回来。母亲一边摘着豇豆一边唱着民歌,丰收的喜悦凝结在母亲的歌声里,传达给山山岭岭,一草一木。劳动的间隙,母亲常常要到崖畔上给我摘一把红艳艳的酸枣。
   秋收是我儿时一个难忘的场景,多少年之后,想到那种恐惧和艰辛,依然感觉心里酸酸的,不堪回首。由于父亲常年在外工作,家里的重体力活都压到了母亲身上。当我长到八九岁时,已懂得替母亲分担一些了。那时还是农业社时代,夏收秋收都是由队里集体收割,然后按劳力分给每家每户。分夏粮还好说,在村中的麦场上,人多并不害怕。那时令我和母亲最发怵的便是分秋粮,很远的远山,有的地方距离村子大约有几十里山路,当我们背上硬邦邦的土豆或者玉米棒子时,走不多远,天便黑了,一钩弯月斜挂在夜空,远远传来一阵阵凄惨的秋鸟哀鸣声,吓得我头发梢子都竖起来了。母亲一米五高的身材,背上背着和她身材差不多高的直口袋,母亲的腰被压得弯弯的,像田野里被压弯的一穗谷穗。我背上背着二三十斤重的土豆,一个趔趄摔倒了,母亲赶忙用后面的绳索将我提起来。母亲大概是听到了我的抽泣声,哄我说回去给我烙鸡蛋饼。我知道母亲在昨天的集市上刚刚把积攒的一篮子鸡蛋卖光,心想她拿什么给我做鸡蛋饼呢。母亲抬头望一眼月亮,给我讲嫦娥和后羿的故事,我听得入了迷,不想鸡蛋饼的事了,也不觉得那么疲累,连土豆硌得后背生疼都忘记了。我们母女高一脚低一脚摸黑向村里走去,浑身被汗水湿透了,背上背着全家人的口粮。
   后来,我们全家终于进城团聚了。可是秋收的负累,并没有因此从母亲的肩膀上卸下来。进城时,我们已经是一个六口人的大家庭了,父亲微薄的工资根本无法令我们填饱肚子。能干的母亲便在城郊租种了人家闲置的山地。春天时,母亲每天进山,种了糜子谷子,玉米黑豆,还有灿然盛开的向日葵。礼拜天,我会进山给母亲送饭。庄稼地里呈现一派绿油油的生机,令母亲心情十分愉悦,快乐的信天游绕着城郊的山山峁峁飘荡。我听着母亲美妙的歌声,采摘了一捧鲜花,春天的美好和浪漫,让我和母亲暂时忘记了收秋的艰辛。我恍然看到母亲挥动镰刀,一镰又一镰,有节奏地收割下那期待已久的累累硕果,山野里,处处弥漫着诱人的玉米棒和谷子的清香,令人陶醉。
   “突突突”,机器的轰鸣声打断了我的回忆。眼前是一幅美丽繁盛的秋收画面,金黄的庄稼,悠闲的农人,收获的希望。望着忙碌的收割机,我突发奇想,这凝聚了人类智慧的高科技产物,难道不正是推动社会前进、驮着人们走向富裕和文明的巨大翅膀吗?

共 309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充满诗意的文章!作者首先从自己居住的小屋写起,房子不足一百平米,踱步南北不过二十余步,没有庭院,只有一个阳台。视野却及其开阔,望南山;听鸟语;嗅花香,静心书写华章……整个房间可谓,小巧精致,别具一格;继而又描写了身边的曼妙景色,春天,百花争艳,五彩斑斓。桃花、梨花、迎春、玉兰、海棠花;夏季,寒蝉凄切,豆荚婆娑;秋天,菊香缕缕,落叶纷飞。最后,作者不着痕迹,自然贴切的,将故事慢慢延长。作者联想到了儿时金秋季节与母亲难忘而艰辛的收获经历,悬挂弯月的晚上,年幼的“我”和母亲独自走在山路上,不但要承受孤单害怕地煎熬,各自还要背负沉重的秋粮……遍览全文,文章旖旎多姿,充满画面感;笔调细腻优美,清新流畅。景与情的转换,自然贴切,不着痕迹,让人倍感亲切。字里行间,文章洋溢着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保有的一颗积极乐观的良好心态,极具感染力。倾情美文,推荐共赏【编辑:上官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官风        2015-10-27 18:22:04
  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很美的一篇文章,拜读美文。问好作者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