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牛背上的童年(散文)

精品 【流年】牛背上的童年(散文)


作者:清风一笑 童生,505.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218发表时间:2015-11-04 14:13:54

70后的我们是不幸的,因为有一个饥馑清贫的童年;70后的我们又是幸运的,因为有一个牛背上的童年。
   ——题记
  
   【牛背上的童年】
   童年,我的快乐时光大部分在牛背上度过。
   责任田到户,爸爸联系了另外走动较好的三家,几位庄稼人围在一起研究了半天,郑重地得出了一个结论:买母子牛好。老沙牛(注①)“到头”了,就有接班的,也只花一头大牯牛的钱。
   在一个春日的清晨,爸爸和前庄的邓老头牵了一对母子牛回来。小牛活蹦乱跳,满场撒欢。老沙牛则慈眉善目,温顺得很,我一下子喜欢上了。爸爸指着它俩,说:以后放牛就是你的任务了。我瞅了两眼,小脑袋像风中摇晃的老玉米棒子:嗯嗯嗯。
   老沙牛个儿小,但肚子奇大,感觉里面好像还有两个小牛犊子。这样,牛背就显得宽宽阔阔,骑在上面也稳稳当当,两脚丫子叉得开。在平路,也可以躺在牛背上,倒着骑也行。清晨,揉着迷迷糊糊的眼,来到牛棚,解开拴在桩上的绳子,老沙牛会温顺地把头伸过来。我抓住两只牛角,它慢慢扬起,这样就稳稳地趴在牛背上。
   别人家的大牯牛喜欢打架。瞪着真正的牛眼,红红的,在野地里,田埂上撵着追。其中的一头突然回转身,就干上了。四个牛角纠缠在一起,乒乓作响。干着干着会纠缠到庄稼地里,糟蹋了麦子油菜。如果在泥水田里,就是乡村一景了:两头牯牛身上全是泥巴,湿淋淋一片,仍然斗志昂扬,牛尾巴很霸气地吧嗒吧嗒甩在身上——这时,没有大人是解不开的。我家的老沙牛温温顺顺,一副与世无争的悠然样儿。从不与其他牛争斗,除非欺负了它的牛犊子,老沙牛才会怒目圆睁,有所动作,表示不满。它吃草慢慢悠悠,不争不抢,一丝不苟,边到边,拐到拐,一刻不停,特别认真。我喜欢看它吃草的样子。偶尔会抬起头来,看看小牛犊子野到了哪里。
   春耕时节,田野里热闹起来:小鸭子在水田里快活地划过去;毛茸茸的黄色小鹅东瞅瞅,西望望;孩子们在田埂上挖猪菜。远处,三三两两的农人挥着鞭子,在犁田,耙田,耖田。小燕子,麻雀,花喜鹊,蜻蜓,野鸭,还有不知名的鸟儿在田野上空斜掠,翻飞,俯冲,表演飞行特技呢。我家的老沙牛干起活来不声不响,不紧不慢。小牛犊子倒是一点不老实,在其身前身后有时咬两口青草,不时又猛地蹿跃向前方。
   每天早晚,几个小伙伴会邀集一起放牛。清晨有点痛苦,小孩子瞌睡金贵。傍晚,却是快乐时光了。吹着柳笛,口哨,哼着歌儿,悠哉悠哉骑在牛背上。高兴起来了,“的的的,驾驾驾”一路狂奔至山上或者河滩,牛绳在角上一绕,就撒开了玩。大多时候是在山野或河坎里找吃的。春天,会挖一种野菜的肥胖的茎状根,我们叫“爪爪胡”的,也不知道学名是什么。剥去外面的皮,露出白嫩的茎,一口咬下,甜丝丝的。也找一种叫“蔷么苔”的,大约是野蔷薇新发的嫩苔吧。青青的泛着红润的光泽,去掉上面柔软的刺,入口,水汪汪的,有股清香甜味儿。野草茂盛了,开花之前的花苞,我们叫“茅叶”,田埂、河坎、山上遍地是,管你吃个够。春夏之交,麦子包浆不久,将熟未熟,我们会挖锅埋灶,烤了麦芒,往嘴里送,常常弄一嘴“黑胡子”。时令稍迟一点,我们这些放养在野地里的孩子会掰玉米,挖红芋,偷黄瓜,摘西红柿,有同伴打掩护去抱大西瓜……
   在河滩上玩腻了,有胆大的小鬼,早脱了褂子裤头,没入了冰凉的河水。水性熟的,会仰面小肚皮朝上,“撑仰么船”(六安方言)。有会扎猛子的,从岸上一头扎进水里,在很远的地方浮出水面。也有会“踩水”的,头露在外面,在水底行走。我小时候害过中耳炎,不敢下水,心里痒痒,空有羡慕的份儿。那时读《小英雄雨来》,雨来在水里和日本鬼子斗智斗勇,我在那间四面漏风的破教室里便会神游,想到这些玩伴。
   和那些野孩子相比,我是安静的,但也有自己的乐趣。看小人书便是其中之一。《七剑下天山》,凌未风的神勇,辛龙子的怪异,天山雪莲的神奇都让我难忘。《铁道游击队》里老洪飞身上火车,那一个大大的“人”字形象久久镌刻在脑海深处……后来,小人书已不过瘾,就到处从庄里庄外亲戚邻居那里,死缠烂磨借来一些杂书,许多都没有封面结尾,卷了边儿,也看得津津有味。《林海雪原》、《暴风骤雨》、《蹉跎岁月》、《红岩》……好像还看过一本《少年文艺》,喜欢得紧,可惜仅仅就那一本。
   读书之外,最大的乐趣,便是看朝阳和晚霞了。觉得那很神奇,就常常着迷。早晨的太阳那么大,红彤彤的,从山的那边慢慢露出小半边脸,闪出一道金光,就跳了出来。傍晚的太阳又久久不愿下山,好像在留恋这个世界。晚霞很美,那个时候已经读到一些描写晚霞的句子。就默默地想,默默地看,直到夕阳被这个牛背上的痴小子看落了山。后来读钱起《访李卿不遇》:画戟朱楼映晚霞,高梧寒柳度飞鸦。有一种凄冷的况味。“雨歇晚霞明,风调夜景清。月高微晕散,云薄细鳞生。”刘禹锡月夜怀念乐天的这几句,感觉画面清新了些,景致也好了许多。
   夕阳落山,炊烟四起,放牛娃们就又迅速爬到自家的牛背上。乡间小路上,有孩子轻轻唱着: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
   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
   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
   荷把锄头在肩上
   牧童的歌声在荡漾
   喔喔喔喔他们唱
   还有一只短笛隐约在吹响
   ……
   注①沙牛:黄牛。《宋史?外国传六?层檀》:“畜有绵羊、山羊、沙牛、水牛、橐驼、马、犀、象。”在六安方言里,沙牛特指母水牛。
  
   【挖猪菜】
   春天,爸爸逮两头小猪。刚来的时候,两个可爱的家伙摇头摆尾,瞅东瞅西,不停地哼哼着,似乎欢欢喜喜地进了自己的新家。
   于是,挖猪菜便成了我们兄妹放学后的另一门功课。
   这门功课好玩着呢。春天,一切都是那么新鲜:风拂在脸上,凉凉的,轻轻的,已没了寒意。田野里,有农人开始犁田了,扑面而来的是新翻的泥土的气息。冰雪早没了踪影,几日暖阳过后,田埂上,泛着新绿。小草冒芽,荠菜,小野蒿,稻茬菜已张开了笑脸。远方,小山坡上,铺满了绿,深深浅浅的绿。几头牛,一些山羊在努力搜寻着草的嫩芽。山下的溪水,淙淙流淌着,唱着欢快的歌。
   我和三五小伙伴,挎着篮子,摇着小铁铲,踢腾踢腾奔跑在旷野之中。蓝天下,这里是一方真正自由的天地。想到哪儿就到哪儿,走走,跑跑,追追,停停,嬉笑着,哄闹着。篮子里的野菜渐渐多了起来:荠菜,蚂蚁菜,大麦蒿,小野蒿,水芹菜,胡萝卜缨,稻茬菜,野花草,拉拉藤,马齿苋,苦菜,小根蒜,……更多的已然叫不出名儿。还有一些水草(水田里生长的植物),也是小猪爱吃的,常常下田捞一些,顺便摸些田螺回来,运气好的话也逮两条小鱼。
   篮子里的野菜满满实实,我们的节目也开始了。天地是舞台,道具是自然之物,演员和观众是我们自己。
   男孩子大多会玩各种游戏。譬如“赞子”(六安方言,取其谐音)。单腿独立,一只脚提起,架在腿上,呈三角形状。一手抓脚,一手扶腿,和对方膝盖相撞击。遇势均力敌者,远远冲击,团团碰撞,砰砰作响。龇牙咧嘴,也不认输。“好!——好!——”拍巴掌,喝彩声会传出很远,很远。有时用泥巴“摔炮”。用水把泥巴和匀净,反复搓揉,使其柔软了,服帖了。捏成小碗状,盈手可握的那种,用力往地下一摔:往往炸出一个洞,最好的状态,是烂成碎片。这时旁边有裁判,是要赌输赢的——赔泥巴或者猪菜呢。也会用泥巴玩出花样来。好几个孩子分工合作:捏“新郎官”、“新娘”的,捏“花轿”、“伴郎伴娘”的,还有迎亲、送亲的队伍,甚至捏戏台班子,有模有样,有鼻子有眼,浩浩荡荡,摆成一字长蛇阵。
   女孩子常常会玩一种“翻花”的游戏。两个或者三五个人,手牵着手,摇啊摇,唱着儿歌,跳着简单的舞。手腕一扬,一个女孩儿从她的胳膊下穿过去,很优雅的那种。
   割韭菜,
   割苋菜。
   蜻蜓花,
   翻过来。
   这样的儿歌,我们小时候,三五岁就会唱了。上学以后,学会了更多的儿歌:
   “春风吹吹,小树醒了,快快发芽。春雨沙沙,小树渴了,快快喝呀。春日暖暖,娃娃笑了,我要长大。”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到这里……燕子说,每年的春天在这里。”
   妈妈没有上过学堂,却一生迷恋戏曲,小时候常常教我们六安小戏和黄梅戏中的片段。那首《对花》至今仍然完整地唱出来:
   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
   丢下一粒籽,发了一颗芽,
   麽杆子麽叶开的什么花?
   结的什么籽?磨的什么粉?做的什么粑?
   此花叫做(呀得呀得喂呀得儿喂呀得儿喂呀得儿喂的喂喂)叫做什么花?
   ……
   杏儿黄,麦子熟了。我们会挖灶埋锅,弄些茅草点燃,烤包浆不久的麦子。麦芒烧掉,外面有点糊,就急急揉了,往嘴里塞。软软的,香香的,有股糊味儿,好吃的紧哪。小肚皮哄饱了,一张脸早已黑不溜秋。赶紧找溪水冲洗吧,再弄灭火种,消灭“罪证”。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有时,也会带些做风筝的材料,纸呀线呀竹片呀之类,在河滩上,旷野之地,几位小伙伴一起研究,分工合作。一阵手忙脚乱之后,大多时候,还是把这些似乎发育不良的“四不像”,歪歪扭扭地放飞于蓝天中。
   傍晚,一抹斜阳在西边的天空和晚霞吻别,恋恋不舍。村前屋后,母亲们呼儿唤女的乳名,声线悠长,此起彼伏。炊烟四起,牧童的横笛宛转,悠扬。小伙伴们赶紧收拾家伙,一手捂着菜篮子,往家的方向跑。
  
   【看电影】
   “看电影喽!”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迅快飞遍了小村庄里每一家餐桌,兴奋着庄稼人的神经。我顾不上和爸妈说话,草草扒几口,揣一个大馍,褂袖胡乱地抹几下脸上的鼻涕、稀饭糊,匆匆跟在大人后面,屁颠屁颠地撒远了。
   月儿半掩着脸,模糊了夜色朦胧中几个冲跃乱窜的身影,呼哧呼哧的喘息声迅速被夜色淹没。乡间草路旁,偶尔露出一点微光,看门狗忠实地“汪汪”起来。“哎呦!——喂——”不知哪个冒失鬼,被突然冒出的土坷垃绊了一跤,领头的刚迟疑回转身,小家伙已一跃而起,一瘸一拐地贴了上来。偶尔也会有冒失鬼黑暗中扑进了竹林边的粪窖里,在一阵哈哈大笑中,只能尴尬地去跳池塘游泳了。
   许多电影细节已然忘记,片名也记不清了。印象中有一部《智取华山》,解放军头戴鲜花绿树枝扎成的花环,一说话,绿影生动地抖起来。军帽上偶尔露出的五角星诱惑着孩子们——多年以后,我师范的女同学有几个还是义无返顾地嫁给了军人,或许来自于少年时的“解放军”情结吧。《飞夺泸定桥》也是好看的一部,解放军和“国民党”在大渡河两岸举着火把,疯了似地跑。一字长蛇阵,那场面,好一个热闹。在泸定桥上只剩下几根铁链子,“国民党”在对岸碉堡内火苗突突。战士们匍匐前进,火光中,许多年轻的生命像受伤的鹰直坠大渡河底。小伙伴们心揪紧了,又紧了,拳头攥出了汗,大气也不出。好在电影结局都让人舒心,欢呼——解放军赢了,“共产党”胜利了!还有一部,片名已忘记,是在沙漠中发生的故事。云端之上,一汪碧绿的湖边,一个披着大氅的绝色女子,骑着一匹大白马,英姿飒爽——显然是海市蜃楼。这个画面久久镌刻在记忆深处。
   看电影大多是在露天稻场。夏夜,稻场上人头攒动:抽烟的老爷子,摇蒲扇的老奶奶,光着膀的汉子,年轻的媳妇,追打哄闹的玩伴……那是一个在大自然中演绎快乐的巨大PATAY。
   值得一提的是看《霍元甲》。那是电视剧。但那时哪分得清电视剧电影呢,只觉得好看。晚上踢腾踢腾地跑了五六里路,在老乡政府大院里有个电影院,那个瘦瘦的放映员神气地搬出一台黑白电视机。里面的霍元甲面相饱满,英气逼人,眼神犀利而有一股凛然正气,和断臂老人交手的那一场,霍元甲一个侧身劈马步,动作优雅而潇洒,霍家迷踪拳让人眼花缭乱。断臂老人终于被掌劈飞了出去。后来的情节,我痛恨龙海生,大骂小日本,为那个苦苦痴情的赵倩男而流泪。再后来看小人书,清晰记得倩男写给霍元甲的两句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是我最早接触的李商隐的诗。
   看完电影回家的路上,已然是笑骂声一片。月亮也不是来时的朦朦胧胧半掩面了,而是灿然挂在空中。路边的庄稼地散发出阵阵豆麦香气。肚子感觉空了,就去路边薅几个蚕豆,嫩嫩的,有一股土腥味儿。胆大的也会去菜园里拽几棵嫩黄瓜,红西红柿,塞入口中,溢满了绿色的红色的汁液。有喜欢红芋的,刨几个,顾不得洗,揣在怀里。几场电影下来,哪家闺女和年轻后生跑了,闹出一段“乡村爱情”来。不久,小娃娃从外地抱回来,绯闻也就结束。
   读师范时,也看电影,却是在学校的篮球场上。晚饭后,语文老师坐在放映机旁。我们则是或坐或站,或笑或闹,勾肩搭背,嘻嘻哈哈。电影出现精彩片段,或换放映带时,语文组黄伟、刘运好、何大衡、方友根等老师就激情洋溢铿锵有力地现场点评。印象中几位老师普通话极好,中气十足又文采斐然,声震耳膜,全场静寂无声,如今二十年过去,犹言在耳。(刘运好老师后来是安徽师范大学的博导。我的恩师黄伟早已是全国闻名的教材专家,南京师大的教授,博导了。)在这样的氛围中,《汪洋中的一条船》、《暴风骤雨》、《开国大典》、《妈妈再爱我一次》……一部部看下来,一步步学习下来。“蒙太奇手法”也是当时电影评论中第一次听说的。

共 680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有着浓浓乡土味道的散文,文字鲜活、灵动,描写栩栩如生,乡间的一些趣事仿佛就在眼前。我也是70后,看到这些记忆里的片段,心中会涌起一股暖流,很熟悉的画面,很温暖的文字,把我带到那美丽的乡村,令人感怀!《牛背上的童年》只有在乡村里生活过,才会写出如此生动、细致的文字来。田间地头,大自然的美好与对乡村的爱恋,都在作者的心中。作者娓娓道来自己和小伙伴一起放牛的情景,如同一幅画,夕阳落山,炊烟四起,放牛娃们就又迅速爬到自家的牛背上。乡间小路上,有孩子轻轻唱着歌,很快乐的时刻!《挖猪菜》作者的眼里,心里都是美丽的故土,写出来的文字处处流淌着对大自然的热爱,乡村里每一处都是孩子们玩耍的天堂。处处都是绝美的景色,孩子们边玩边挖野菜,尽情游玩在大自然中,好畅快!《看电影》对于那个年代的孩子们来说,看电影是最吸引人的,作者详尽描写了孩子们看电影时开心的心情。看电视剧也是当时人们最喜欢看的,那种盛况空前的情景,我到现在都记忆犹新。而如今,再没有看电影的兴趣。只是3D电影出现,还有点现场震撼的感觉。《雪花的快乐》下雪的日子里,打雪仗、堆雪人、玩冰溜溜,那是最快乐的时候。在故乡的山山水水里,都铭刻着作者最深的记忆,这些美好回忆串在一起,便组成了人生一首幸福的歌,时时温润作者的心。好一篇情感饱满的文字,让人沉醉其中,作者很善于观察事物,写出来的作品是那么亲切、自然、栩栩如生。让人回味很久,语言朴实、灵动,欣赏佳作!倾情推荐阅读。【编辑:永远红梅】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1105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永远红梅        2015-11-04 14:15:58
  感谢作者赐稿流年,祝作者写出更多佳作!写作快乐!
永远红梅
回复1 楼        文友:清风一笑        2015-11-04 16:46:50
  谢谢红梅用心阅读、共鸣,谢谢红梅精美的编者按。辛苦了!
2 楼        文友:张新星        2015-11-04 19:43:59
  童年时代,骑在牛背上,在那辽阔的大1然和小伙伴放牛,牛和人有着亲密的关系。挖猪菜时写出了猪菜的各种名称,可见作对童年深刻的记忆。看电影也是童年的细节,进而为后来对知识的渴望,对美好人生的向往打下浮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都是作者的美好心愿。读后受益匪浅。
素心若雪,爱我所爱,静写流年!
3 楼        文友:阳光下的红叶        2015-11-04 23:04:38
  非常有幸能够在这样一个夜晚,邂逅这样一组饱满鲜活充满童趣的文字。
   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墨,用一颗纯真的赤子之心,描画了一群农家少年的各种生活与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无拘无束的生活的怀念,更表达了对年少时小伙伴之间诚挚情谊的怀念。
   无论是牛背上憨态可掬的牧童,还是田野里挖猪菜的小娃,亦或是雪堆里打滚的孩子,都描写得清新灵动,妙趣横生;而看电影的那一短章,更是有着鲁迅笔下《社戏》的意味,令读者无限神往。
做一个简单的人,平和而执着,谦虚而无畏。
4 楼        文友:阳光下的红叶        2015-11-04 23:09:25
  在刚刚看第一章开头的时候,一曲《乡间小路》就已经哼唱在脑海里了,而我恰恰想起来的,也是这样几句: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 /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荷把锄头在肩上/ 牧童的歌声在荡漾/喔呜喔呜喔喔他们唱 /还有一支短笛也在吹响……”
   所以,在看到第一章的结尾处,我不由自主地微笑开来。
   谢谢您的无私分享,欢迎继续赐稿流年,更希望能够在流年看到您更多更好的作品!
   问候同为七零后的作者!
做一个简单的人,平和而执着,谦虚而无畏。
5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5-11-05 07:43:56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6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15-11-05 12:54:54
  童心,童趣,童真!问好!写作快乐!工作快乐!【赞】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