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学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禅房花木】民以食为天

精品 【禅房花木】民以食为天


作者:君白 进士,7139.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17发表时间:2009-07-07 22:24:04

(一)
  
   不知源于何时,中国人见面时总忘不了一句国问:你吃了吗?可见吃对于国民来说当属头等大事。
  
   管子曾有言在先:“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可见饮食对于国富民安的重要意义。
  
   吃喝玩乐,瞧瞧,吃也是当仁不让,稳坐头把交椅。可不是,唯有吃好了才有心情和体力去从事其它娱乐项目。
  
   民以食为天,好家伙,都一步登天了!万万不可小觑。
  
   识时务者为俊杰,既然老祖宗对饮食问题如此关注,草民如我何不从善如流?如果有机会发扬光大,也乃分内之事,我一向以民中之民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吃较为重视。
  
   有首歌唱道,女人何必为难女人,对哦,我从不为难自己,尤其事关饮食大计。
  
   人生苦短,挑自己喜欢的,吃自己想吃的,这才符合人文主义精神吧?
  
   (二)
  
   有朋友诬陷我是一个有些挑剔的人,其实无非就是稍稍讲究了一些形式而已。
  
   吃饭,重要的是什么?
  
   朋友说,这还用问?自然是饭菜质量了。
  
   非也非也,还有环境。
  
   朋友不以为然,觉得我有点矫情。
  
   我循循善诱:你喜欢吃什么主食?北方人自然喜欢面条。
  
   再请君入瓮:服务员端上一份米饭,放在水晶白玉盘中,又端上一份面条,放在一个干净的痰盂中。你吃哪个?
  
   朋友叹气,送我两字:诡辩。
  
   否!环境不仅于吃饭而言非常重要,于其它种种又何尝不是呢?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测试,让大名鼎鼎的美国小提琴家乔舒亚·贝尔在华盛顿朗方广场地铁里演奏,结果很少有人驻足聆听。而他在波士顿交响音乐厅举行演奏会时,票价100美元的音乐厅中座无虚席。于是测试者感慨良多。其实纯属庸人自扰。你想呵,一大早于地铁中匆匆走过的都是上班族,谁有时间有心情去感受音乐的美好呢?在音乐厅就完全两样了,金碧辉煌的舞台,舒适的座椅,衣着光鲜的男女,心境比起地铁里来全然不同,音乐细胞瞬间苏醒。谁还能说环境不重要?唯物主义者向来认为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势。
  
   当然,环境重要,吃什么更重要,任何时候都不能舍本求末。坐在五星级大饭店,听着梦幻般的音乐,让我吃一份水煮胡萝卜也是万万使不得的,哪怕餐桌上傲立着999朵风情万种的蓝色妖姬,哪怕端盘子的boy比蟋蟀还要帅。
  
   (三)
  
   我交朋友,比较在意对方的饮食爱好,道不同不相为谋。两人交朋友,尤其是酒肉朋友,吃饭无疑是一项重要活动内容。如果南辕北辙,都要为对方牺牲自己的利益,这样义薄云天的朋友,我嫌太高尚;这样委曲求全的自己,我嫌太累。
  
   大千世界,总能找到两片相似的叶子,干吗偏要找块木头,再没日没夜地磨杵成针呢?我欣赏轻松自然的友情,不看好削足适履的付出。婚姻更是如此。我推崇门当户对,不仅是家庭出身,兴趣爱好、世界观、价值观,还有饮食习惯,都要匹配才好。两个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有种默契,更无须作秀,只要做好本我即可。你看梁朝伟,获得了那么多届影帝称号,有人说他纯粹只是个本色演员,他饰演的角色气质和他本人极为接近,小资、忧郁、敏感,根本没道理演砸。你让他演一《武林外传》试试?不无道理。
  
   (四)
  
   我以为,讲究饮食的人更加热爱生活,生活的态度就是对待饮食的态度。讲究饮食的人是为自己活着的。对饮食马马虎虎的人如果既非家境贫寒,又非事业狂人,一定是个粗陋之人。对生活不用心,得过且过,缺乏情趣。我有点同情他们,民以食为天,他们以何为天?也许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吧,抑或杞人忧天。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思的啥?饮食而已,最起码主要是饮食。否则干吗每逢佳节更思念呢?因为过年过节时吃的东西格外丰盛。中国的传统佳节从来都离不开美食,元霄节自然是吃汤圆,端午节少不了粽子和绿豆糕,中秋节有月饼和螃蟹,春节更是美食荟萃。怎不叫人倍加思念?
  
   不喜欢看韩剧,超长。看韩剧于我而言是种奢侈。听人说《大长今》好看得不行了,断断续续看了几集,感动我的竟然是大长今对食物的那份用心。
  
   说来有趣,我欣赏很多人就是源于他们对饮食的用心。
  
   名列前茅的数林语堂。早年读他的《生活的艺术》时,就不禁大声赞叹竟然有人如此淋漓尽致地说出我的心里话。你听他说,一生中究竟有几件东西使人得到真正的享受?食品应排在第一。第一耶!还有,倘要试验一个人是否聪明,只要去看他家的饮食是否精美即可。瞧瞧,饮食都成了聪明与否的试金石了。还是老先生有才,润物细无声地就上升到理论高度了。
  
   还有金圣叹,临刑前给儿子留下的遗嘱竟是:“把豆腐干和花生米一起吃,可以吃出火腿的味道。”生死攸关仍谈笑风生,这份幽默与豪情令人好生敬佩。我清楚地记得,当时读到这段时,我正在单位宿舍里吃蛋炒饭,我最喜欢就着豆腐乳吃蛋炒饭,觉得格外香。有些食物,一定要搭配着才更好吃。比如笋烧肉,肉借笋之鲜,笋因肉而肥,相得益彰。鱼烧豆腐也好,豆腐本来没什么味道,借了鱼的鲜味,人们往往弃鱼而食豆腐。想起蓉儿做的火腿冬瓜,二十四桥明月夜,啧啧,蓉儿的冬瓜该是何等回味无穷啊!可惜白白便宜了郭靖这个傻小子,幸而有洪七公这个不落俗套的食客,才不至于辱没了蓉儿的精湛手艺和良苦用心。食物如此,人又何尝不是呢?我有阵子很迷男女声二重唱,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从最早的王洁实谢莉斯到后来的林子祥叶倩文,还有李宗盛林忆莲。有些人可以天马行空独来独往,有些人要珠联璧合才能名扬四海,比如小虎队,三个人分开之后,谁都没有大红大紫。
  
   (五)
  
   常有人请客时谦虚地说,吃不好,但要吃饱。怪哉,吃不好又怎能吃饱?东西不好吃我宁可饿着,也不会饥不择食。就像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那也不能捡到篮子里都是菜吧。
  
   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且不得其酱不食,割不正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还有沽酒市脯不食。孔妻因为不合要求,被休回娘家。
  
   如果有条件,我很赞同孔子的观点。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胃的空间就更是有限的,切勿因为充饥胡乱搪塞,白白浪费了饥饿的感觉。于现代人,饥饿无疑是种奢侈的感觉,现代人的幸福感越来越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饥饿感。不像以前,饥肠辘辘时吃上一大海碗肉丝面,再卧上两个荷包蛋,浑身上下舒坦极了。可是现在呢,动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再加上三高,恨不得空腹数日。林语堂说,所有享受中,食品当排第一,如今都茶不思饭不想了,还谈何享受?
  
   近年来,国人以骨杆美人为标杆,减肥之风日益猖獗,更不可乱吃了。冯小刚说,我把青春献给你,真假莫辨。我说,我把空胃献给美食,毋庸置疑。
  
   一个同事患有糖尿病,必须严格控制饮食,他就把每天的定量供应留给他最爱的曲奇饼干。如果我们每个人对于生活中的种种都懂得严格筛选,相信我们的人生一定会比现在精彩许多。
  
   (六)
  
   一老先生嗜酒如命,逢饮必醉,只稀稀拉拉地收了几个学生。朋友好言相劝,如果你戒掉酒,以你的学问,肯定能收很多学生。老先生嗤之以鼻,如果不为饮酒,我收学生干吗呀?
  
   感情就是为赚点银子沽酒呀。虽然目标不够远大,但这庸常的幸福未必不是一种幸福。
  
   在饮食方面有嗜好的人是快乐的,因为当口腹之欲满足之时,会感到天蓝蓝,水碧碧,生活甜蜜蜜。
  
   我相信,人与食物之间是有缘分的。有些属于酒逢知己千杯少,有些则是话不投机半句多。有些食物如青梅竹马,终身不离不弃,就像主席和他的红烧肉;有些食物一见倾心,从此朝思暮想,正如我初到北京时结识的涮羊肉;有些食物相识甚早,却始终找不到任何感觉,比如胡萝卜、苦瓜,还有洋葱,我这辈子都没拿正眼瞧过它们。
  
   我以为,大饭店的佳肴固然美味,但小饭店的特色菜格外可口。前者如同大家闺秀,宝钗那样的,惹人喜爱,但不至于魂牵梦绕,欲仙欲死。后者恰似茶花女、卡门那样的民女,个性张扬,令人为之沉醉甚至沉沦,欲罢不能。
  
   (七)
  
   林林总总,老祖宗一言以蔽之,民以食为天。
  
   天地良心,我乃大大的良民。

共 320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中国人或许是被饿怕了。一句“吃了吧”的问候语,含着几多关怀,几多温情?吃是生存之必须,吃的内容和花样千变万化,吃饭的环境又因人而异。个人吃相和喜好是性格的彰显,吃的水平和档次却又是社会的反映。与友吃饭图心情,请人吃饭叫交际——少不了看人下菜碟儿。如今的吃,逐渐脱离其本质,演变成一种文化。享受生活是上品,填饱肚子是其次,吃在中国,香飘古今,芳泽万里!作品从吃入手,纵谈古今,收发自如,读来妙趣横生,不失为一篇佳作。强烈推荐!【编辑:大漠狂沙】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90708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大漠狂沙        2009-07-07 22:30:38
  虽然中国现在很少有人饿肚子,但世界上仍然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人一样,把吃看得如此重要——当真是吃出水平,吃得空“前”绝“后”。向作者问好!
爱好文字的人,喜交天下志同道合的朋友。QQ:706993137 群“天涯寻梦”65634297
2 楼        文友:月衣华裳        2009-07-10 21:17:49
  文章洋洋洒洒,把吃论得头头是道,佳作,欣赏了
月光衣我以华裳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