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笔墨人生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笔墨】 赏析(随笔)

编辑推荐 【笔墨】 赏析(随笔) ——古典韵律诗歌网版主玉儿的临屏和诗


作者:香山小尼 白丁,85.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17发表时间:2015-11-05 14:28:57
摘要:由引申之意可看,诗人早已将自己融入到春江晚归图中。正如王国维所言:“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此诗孰辨造境与写境?佳作!!

小尼原玉:
   群峰隐黛翠风柔,疏雨含情沐晚舟。
   一路渔歌浑不断,飘飘冉冉伴江流。
  
   玉儿和诗:
   波点春山翠影收,舟行划碎影还留。
   渔歌唱彻云霞暖,更送黄花上树头。
  
   赏析文:香山小尼
  
   这是一首题图诗,我刚发上来没几分钟,便收到了玉儿的临屏唱和,初看,没感觉怎么样。细品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玉儿的和诗与我配发的图画相得益彰,其作品内涵,远远高于我的原作,冲动下,草就此评,权作无门对此诗的一点理解,不到处,望玉儿海涵!
  
   首句入题,就极具表现力。“波点春山翠影收”,“波”字原是形容水的,诗人用来描绘“春山”像波浪一样,充满动感,光泽,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翠影”二字,表面上看,除了写山,还有一隐性的景物,即“夕阳”,“翠影”是夕阳照射下山的景象。“收”字,很有概括力,突出了“夕阳”的一种力量感,也收尽了所有的春山暮景。
  
   若说首句是一副春山暮景图,那第二句便是春江暮景图。此句中“划碎”二字,用词大胆,堪为妙笔!小舟荡漾在平静的春江上,悠悠然飘向前方,瞬间留下的是春山细碎的倒影。“划碎”,诗人用拟人手法描写小舟驶过春江的画面,并且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碎”似乎是划破了春江的宁静,实则相反,把江面安然静谧的场景淋漓尽致的再现于眼前。
  
   第二句写小舟,这句自然过渡到舟中之人,即“渔人”,诗人并没有直接刻画“渔人”,而是用渔歌代替渔人。“渔歌唱彻云霞暖”,“唱彻”暗含渔歌之动听;“云霞暖”三字,可以说云霞照耀在渔人身上,使他感到暖意,也隐含着渔人淡淡的喜悦和平和的心境。
  
   结句,妙!与首句中的“收”字遥相呼应,在内容上又承接了第三句的“云霞暖”。其大意是暖和的云霞将黄花送上了树头。“花”是春景的代表,但诗人为何用“黄花”呢?显然是在昏黄的“云霞”投射下而显示的特殊颜色。“送”字,也用了拟人手法,这样更显示了“云霞”的暖意。其实也透露了诗人自在平和的心绪,不然怎么会注意到夕阳照射到春花上所呈现的细微差异呢?因此,这句可以概括为春花暮景图。
  
   通过上面简要的疏通文意,可见此诗两个鲜明的艺术特征,即结构精妙,手法多样。四句描绘了三幅图画,春山暮景图,春江暮景图,春花暮景图,加上“渔歌”之声,构成了一幅全景的“春江晚归图”,而贯穿此三句的都有一个隐性的景物,即“夕阳”,全诗没有一字是写“夕阳”的,却处处见“夕阳”,所有的图景都是“夕阳”下的特定图画。也是暮景的一种特定景物。并且衔接紧密,转承自然,句句相融,浑然一体。尤其是第三句的转,虽然没有特定的图景,却是全诗的一个鲜明的点,因有渔歌,更显生气,也将“渔人”,即诗人的心境不留痕迹的表现出来。这首诗还很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和“以动衬静”,委婉地融入在诗人细腻的描绘中,余味无穷!
  
   简单的来说描绘的就是一幅春江晚归图,表达了诗人宁静平和的心境。但是若深入挖掘诗人的“志向”,却是另一种体会。从第三句“渔歌唱彻云霞暖”,“渔歌”二字,可以很自然地引出一个古今恒久题材,即归隐。如屈原的《渔父》,最出名的两首诗便是柳宗元的《江雪》和张志和的《渔歌子》。《江雪》是这样写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渔歌子》中写到:“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从这两首诗歌中,都可看出此二人含归隐之意。同样,此首绝句,也隐约地表现了诗人的价值取向,想通过归隐获得心灵世界真正的自由宁静。诗人所描绘的安详的春江晚归图,也是诗人的灵魂归所。
  
   由引申之意可看,诗人早已将自己融入到春江晚归图中。正如王国维所言:“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此诗孰辨造境与写境?佳作!!
  
  

共 159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看似一篇以和诗为引子的赏析随笔札记,其实作者在和诗及析文中为读者奉上了一幅“春江图”,通过两首意境悠远的古韵,让我们对作者的深厚的文学底蕴和轻描淡写的文采而钦佩。让人读后不由吟起《玉楼春》的佳句:“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仿佛本文其中的韵味比之《玉楼春》更加香艳,更加风情。当我们看完这篇析文后,好似见到一对风姿绰约、临江而立的佳人,相互品读和吟唱的场景。与其说是一篇析文,倒不如说是心与心的倾吐、和鸣、共振的心灵对话。正如王国维所言:“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此诗孰辨造境与写境?此诗孰辨,那么此景孰辨?此情又孰辨?感谢作者赐稿笔墨,遥祝作者秋安。倾情推荐共赏!【编辑:郎骑竹马】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郎骑竹马        2015-11-05 14:32:09
  感谢老师赐稿笔墨,老师点石成金,学习了!!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2 楼        文友:溶月        2015-11-05 15:00:01
  美文大赏,学习
一支素笔写尽流年
3 楼        文友:雪语若        2015-11-05 16:11:29
  拜读佳作,学习了!
等一朵花开,守一世情怀。
4 楼        文友:寻觅心灵处方        2015-11-05 18:14:51
  拜读学习了,问好!
5 楼        文友:里格朗        2015-11-05 18:44:54
  拜读学习了!祝好!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