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流旋坡(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流旋坡(散文)


作者:刘奇康 布衣,347.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46发表时间:2015-11-05 17:57:04

“上了流旋坡,双昌秀才多”。说的是过去我村识文断字的人多,没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不敢到我村去当教书先生,稍有差错便让你无法交代。这句话成了我村人的口头禅,村里人也常常引以为豪。据辈辈相传,从清末民初就有这种说法,一直传了百十年。因此,我村成为洪洞县河西半边有名的“文墨村”,此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常听到这句话,心里总是美滋滋地。据传,早年间村人曾有言,双昌的小儿呱呱落地的哭声都是“笔墨砚凹”意指舞文弄墨,而邻近一个村小儿的哭声却是“挖呀拉呀”意指下煤窑。
   其实 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并不清楚“流旋坡”的所在,也并不深谙双昌秀才多的真正含义,只是常听老年人说说罢了,感到新鲜好奇而已。
   长大后才知道,流旋坡在我村向东十七八里的地方,是沿线三四个村庄进县城的必经之地,介于我们双昌公社与万安公社之间,那是一道不是很陡但却有百十米长,好几道弯的长坡,它从梯田中间开辟成道路,盘旋着由下而上,蜿若一条盘着的长龙,因此唤名“流旋坡”。坡下是万安公社的地界,坡上则进入双昌公社地面。
   这道长长的流旋坡成为一道亮靓的风景,它与我们村“文墨村”的称誉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直至现在,“上了流旋坡,双昌秀才多”的说法还犹甚于以往,虽然新社会里不再有人提及秀才之说,但我村却名副其实地占据着“文墨村”的称号,她表现在仅一千七百口人的我村在外工作人员多,教师多,文化人多,县处级乡科级干部多等方面,既是普通的农民也能言善辩能说会道,遇事常常以理服人,这些都是邻近各村所不及。因此,交公粮那些年,村里干部挂在口头的一句话就是,全村交的公粮还不够在外公职人员的口粮,说明我村在外工作人员确实多。并以此来鼓励社员们踊跃交售爱国粮。
   真正见到流旋坡的样子,是我十多岁以后的事了,那坡确称流旋二字,从下到上盘旋而上,远远望去恰似一盘长龙,高处连着天,地处接着地,流旋坡南北两边均为丘陵梯田,春夏之季绿茵茵的麦苗迎风飘动,独留中间的坡道盘旋而上直入云霄,上了坡便是一马平川,直入双昌公社境内。流旋坡是季节变换的标志,一入冬季,雪花纷飞的时节,坡下的泥土路松软湿润,不见积雪覆地,坡上却是白雪皑皑一望无际,越往上走积雪越厚。炎热的夏伏时节,坡下闷热难耐,一走上坡顶却凉风扑面阵阵清爽。每年夏收来临,总是流旋坡两边的小麦先熟,金茫茫,黄灿灿,预示着到了收割的季节,流旋坡的红星庄,南李村,鲁生村,双昌等村庄的人们便开始准备夏收的工具,购买杈把扫帚绳头草帽。一道流旋坡,坡上坡下气温明显的差异,把我们那一带地区划入了丘陵山区地带。
   流旋坡上下离村庄各三里左右,南边地头是普安沟,北边地头是枣坪沟,沟上分别是两个小村庄,过去双昌地区的人们或到县城或到万安集市,上了流旋坡都要歇歇脚喘口气,上了坡就算离家不远了,由于流旋坡上下路段地处偏僻,一到黄昏时分行人便明显的稀少。记得八十年代初的一段时间里,社会混乱,许多长发青年流氓习气徒增,坡上曾出现拦路抢劫的事件,人们心有余悸,感到害怕,抢劫一事在我们方圆村庄传得沸沸扬扬,许多人都不敢单独下县城或到万安镇的集市,傍晚时分须几个人结伴同行,直到八三年严打过后人们才敢放心的行走。八十年代末,县政府规划马(牧)双(昌)公路为县级公路,全线公路连接大运线直达我村,流旋坡进行了路面拓宽,弯道少了许多,这条公路也铺成了沥青路,通了公共汽车,我们村里人进城也方便了许多,九十年代流旋坡又经多次修缮拓宽,部分路面改道而行,成了现在的模样,坡道又直又宽,两旁还修了排水渠,栽上了树木,流旋坡与过去相比面貌大变,一改早年雨天泥泞难行雪天路滑难上的路况。
   流旋坡早已不是那道坡,但人们还是那样叫着,那句“上了流旋坡,双昌秀才多”的言语还在传颂,时至今日,我村祟尚文化讲求礼节的习俗依旧,家家户户注重对后代文化知识的灌输,每个家庭都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全村几乎每年都出大学生,村里代代出教师,辈辈有外出工作的人员,在省城在市里在县城就职的公职人员数量是方圆数十个村庄都无法相比的。
   在槐乡大地洪洞地面,说起流旋坡上双昌村,许多人都知道是有名的文墨村,村里虽然土地贫瘠十年九旱,但却人才济济,清乾隆年间曾出进士一名,官任湖南长沙府醴陵县知县,在任期间颇有建树,村中建的宅院至今完好。为表其功德,进士去世后从醴陵县到双昌村,每隔百里树一石碑,碑曰:敕赠文林郎湖南长沙府醴陵县知县樊公神道碑。其碑村南尚存,完好无损。村里早年有义学,窑舍尚存,大门两侧有对联曰“存一点正直心不愧我生,做万件公益事何怕人怨”,此联对仗工整堪称妙对。可惜大门连同对联在村里拓宽街面的时候拆除了。但全村文化底蕴浓厚,村风民风淳朴,多才多艺的人才辈出,在全县河西半边是知名的。
   我村的人们至今教育孩子时还拿“上了流旋坡,双昌秀才多”这句话说事,以此来激励后辈莫辱了文墨村的美名。
  
  
  

共 200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以村里朗朗上口的一句“上了流旋坡,双昌秀才多”的口头禅为引子,牵引出一个关于流旋坡上双昌村历来来祟尚文化讲求礼节,以至于祖祖辈辈民风淳朴,人才辈出的故事,特别欣赏村里窑舍大门前的那副对联“存一点正直心不愧我生,做万件公益事何怕人怨”,现今虽然被拆,但影响犹存,值得传颂和学习。文章主题鲜明,语言凝练,引用充分合理,描述顺畅,推荐阅读,问好作者,感谢你赐稿丁香。【丁香编辑:小麦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赵淑敏        2015-11-05 19:16:20
  感谢刘老师赐稿丁香,奉茶!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2 楼        文友:湘南一枝梅        2015-11-06 21:35:48
  身处文墨村,难怪文章写得好,果然不负村民厚望。
我是一只快乐的候鸟,我用拍打日月并穿越闪电的翅膀,在万里长空尽情挥洒我飞翔的快乐……
3 楼        文友:没名儿        2015-11-07 00:20:40
  洪洞县,这么熟悉呢?是二人转“回悲记”中的地点么?拜读美文,获益匪浅哦!问好作者,秋安!
文字,要先悦己才悦人!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