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春秋】散落民间的一朵艺术奇葩(散文)

精品 【春秋】散落民间的一朵艺术奇葩(散文) ——讲堂村土滩秧歌伞把的


作者:雪后彩虹 童生,812.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90发表时间:2015-11-05 19:08:21
摘要:讲堂村土滩秧歌伞把的,是散落在民间的一朵艺术奇葩,是讲堂村民智慧珍珠的结晶使之越开越盛、越开越秀、越开越艳。

榆社县有一个重大的传统节日,就是在每年的正月十五闹社火。讲堂村的社火尤为出名,因为他们有自己别具一格的表演节目——土滩秧歌。
   榆社土滩秧歌,为本县民间自编自演的剧种之一。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人们为求岁月平安、风调雨顺,聚集一起选出头人,参神祭庙,祈求词由头人自编自唱。年复一年,渐渐形成一种田间地头随时表演的活动形式,尤其多在土滩进行,故名土滩秧歌。
   每个土滩秧歌队伍里都有一个“头人”,榆社人称“的脑”,即脑袋、首领,是队伍的总指挥,也有的叫走伞的,他左手高举一把纸糊的八角伞,伞撑开,直径有60公分,纸上画有各路神仙图案,伞柄的中央放一支蜡烛;右手拿一响环。当头人一抖纸伞,摇响响环,表演开始。故土滩秧歌又名走伞秧歌或伞把的。讲堂村的伞把的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四句秧歌、拐豆腐、开花调、丑秧歌、秧歌剧。
   四句秧歌
   今年已是83岁高龄的讲堂村村民、伞把的传承人田砚山讲,讲堂村的伞把的,是由他从舅舅那里传承来的。
   田砚山的姥爷张谊清,是清朝年间榆社县兰峪乡黄龙峪人。他一字不识,但自创伞把的。形式简单,即排即导,且唱词多用七字句、十字句。风格独特,深受群众喜爱。最初只配有鼓、锣、镲、钹等简单乐器。他活了一百多岁,口口相传,把伞把的技艺传给了儿子张锁成。田砚山每到正月里就住姥姥家,从小耳濡目染,从舅舅那里学到了伞把的这一民间技艺,16岁的时候就开始担当讲堂村的“的脑”。
   讲堂村是个文风村,崇尚读书,村里曾经出过进士,小小的一个村子,私塾非常多。砚山家里非常穷,上不起私塾,小时候没有念过一天的书,16岁时,村里成立了村公塾,才有机会进学堂念书识字。虽然只是春天和冬天农闲的时候才能进学堂念书,但他非常珍惜这个念书的机会,学习非常刻苦。短短三年的念书生涯,为他传承、发扬伞把的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伞把的特点就是自编自演且现编现唱,他走到哪个村唱到哪个村,看见啥唱啥。新中国成立后,他同村里伞把的一人共同把伞把的发展成四句秧歌,即只用四句话就能说完一件事。听之易懂,唱之上口,节奏平稳缓慢,没有弦乐,只有鼓板等。基本曲调以五声调式为基础,加入便宫音之声羽调式。
   秧歌入村、出村、入场参神都是以锣鼓为先导,过街有过街拍子的鼓谱,演唱前后以锣镲钹铙相配合,奏响前后过门“︳铍钗︳铍钗︳仓唻唻︳铍钗︳铍钗︳仓——︳”。起板后,砚山便唱到:“正月十五闹红红,俺的秧歌来参神,人敬神来神保人,欢欢乐乐太平村!”“落了锣鼓住了音,我唱秧歌大家听,唱好唱坏不要紧,最终还是听内容。”即景生情,用一些诙谐的语言,说一些逗趣的话,引得大家哄堂大笑。“正月十五闹元宵呀,家家户户都吃糕,有钱人吃的是油煮糕,没钱人吃的是火里烧!”但有时如当锣鼓声落下后,没有唱的,抬头发现屋檐里住着一窝木格的,便唱道:“落了锣鼓没说的,屋檐里住着一窝木格的(榆社方言‘鸽子’)。”“︳铍钗︳铍钗︳仓唻唻︳铍钗︳铍钗︳仓——︳”
   “的脑”唱的时候站在表演场子的中央,跳秧歌的人员在他的周围围成一圈,踏着伴奏的节奏不停地跳着秧歌。表演配合默契,击乐激昂宏亮,伴唱雄壮豪放,乡土气息浓厚,艺术形式独特。
   拐豆腐
   讲堂村的地主、商人非常多,每年正月十五闹社火的时候,每家地主、商人都会在自家门口垒起高高的旺火,秧歌队伍总是在旺火旁表演。表演完后,旺火的主人都会给秧歌队些吃的或钱财。社火活动一结束,“的脑”把挣来的钱物和吃的均分给每个秧歌队伍的成员。在缺穿少吃的年代,这些东西对穷人来说是个非常大的诱惑。因此,家家户户有人参加社火活动。
   讲堂村一个只有两户人家的自然村——巩家垴,村民巩羊孩和他的妻子,在一年的正月十五,编排了一个夫妻二人磨豆腐的伞把的节目参加闹社火。
   夫妻二人在场子的中央站定,做成磨豆腐状,一边推磨,一边两人对唱。妻子唱:“初五十五二十五,罗收(角色)卖的好豆腐。米汤黑夜就豆腐,赶明吃成瞎混虎。”“︳铍钗︳铍钗︳仓唻唻︳铍钗︳铍钗︳仓——︳”。丈夫唱:“紧走紧走来在路口,出了云南漂涨贵州。回到家中撞到前墙绝倒后墙,‘啪嚓’打了油坛烧了你娘醋缸。二老爹娘在世,康友才变了世。想做一翻挣钱买卖,不知婆儿心愿如何?”……
   伞把的不论是参加表演的人数、道具、内容还是形式,都发生了大的变化:由一人独唱发展为两人对唱,而且两人都化妆,手里各拿着一根棍子作为道具,身上系裙作为表演服装,唱的内容也由单一看见什么唱什么变为讲述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周围转圈跳秧歌的都为小孩子,都化妆系五彩裙子;有一人特意打着纸伞转圈跳秧歌;打响器的大人站在场外伴奏。中间两人走场的形式就像在推磨磨豆腐,而且表演者巩养孩是个瘸子,所以村人就把这种伞把的称为“拐豆腐”,或“转圐圙”。
   后来,讲堂村每年正月闹社火,都有拐豆腐的节目。村民自编自演,或编生活、劳动中的事情,或讲笑话,或改编传统旧戏剧,但是必须说明一个道理,达到教育人的目的。如自编《吃瓜》唱到:“俺有一女桃山春,情愿许你配原婚,将来咱们成了亲,一定都能感谢恩。”曾编演过《偷南瓜》《打花》等节目。巩养孩的儿子巩四小及讲堂村的周英良、周二江都是拐豆腐的有名传承人。
   开花调
   “山丹丹开花背洼洼儿红,甚的人留下了自由结婚。呀儿吆,咿儿吆。煮疙瘩开花芥疙瘩菜,缘发对了咱们不说外。呀儿吆,咿儿吆。门搭搭开花不来来,有了心事咱慢慢来。呀儿吆,咿儿吆。窗的开花糊白纸,听见脚步就是你。呀儿吆,咿儿吆……”新中国成立后,讲堂村的土滩秧歌又出现了开花调。表演形式、内容为村民自编自唱,演唱为一男一女两人对唱,在场子的中央,化妆穿服装。扭秧歌的孩子们化妆、系五彩裙子,围在周围踏着节奏扭秧歌,一人肩扛纸伞扭秧歌。打响器的大人在场外伴奏。
   开花调为讲堂村民自创,所唱内容多为爱情,歌颂自由结婚。唱词简练诙谐,易懂易学,因此讲堂村村民人人学唱。田砚山所编开花调唱词最好,张俊清八岁时就向他学唱,从小唱得一好嗓子开花调。
   讲堂村紧邻左权县的红都村,两村放羊的羊胡同在讲堂村的北圪梁山上放羊,讲堂羊胡唱开花调,天长日久,左权羊胡也学会了讲堂村开花调。不久,开花调在左权盛行起来。
   丑秧歌
   随着社会生活的日趋丰富和文化素养的提高,伞把的表演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剧情由单纯的道白、扭唱、转圈,逐渐发展到内容复杂的戏剧或演唱,出现生、旦、净、丑等角色。代表剧目有《十二月对花》《春生招亲》《钉缸》《补锅》《九月怀胎》等。如《十二月对花》中对唱:“(问)正月里什么花人人所爱?什么人与祝英台同下山来?(答)正月里迎春花开人人所爱,梁山伯与祝英台同下山来。(问)二月里什么花芽芽朝上?什么人背书香游走四方?(答)二月里草棍花芽芽朝上,孔夫子背书香游走四方……(答)十二月腊梅花落到年根,灶君爷骑马上了天宫。”又如《春生招亲》中,春生唱:“昏沉沉睁开眼睛四面观望,只观见老和幼站在身旁。叫一声小姐姐与那老娘,救我命如再生实实难忘。”周妈唱:“俺看你这相公非比寻常,俺问你名和姓家住哪乡,为啥事投水死从头细讲,为什么不惜命赴水而亡。”
   丑秧歌艺术主题集中,结构紧凑,语言生动,韵律和谐,文学性较强。
   秧歌剧
   讲堂村的伞把的在村民的不断创作和发展中,剧目不断增多,表演形式有所突破,部分剧目搬上了舞台,这时“的脑”所扛的纸伞就留在了台下,扭秧歌扮相的小孩子也不用围着表演者转圈了,主要角色都上了舞台。这时的乐器伴奏接近了梆子戏,成为秧歌剧。
   秧歌剧多为旧传统戏曲改编而成,还有村民创作的反映当地民间风情的剧目,主题更加集中、完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更能吸引群众的眼球。如改编传统戏曲《杨香武三盗九龙杯》、自编《圪麻洼打换亲》等。
   秧歌剧的传承人主要有讲堂村民张俊明、张苏荣、周效同、周贵芳、张俊清、宋志刚、李文必、黄金有等。
   讲堂村土滩秧歌伞把的,是散落在民间的一朵艺术奇葩,是讲堂村民智慧珍珠的结晶使之越开越盛、越开越秀、越开越艳。祝愿这朵奇葩遍及榆社的村村落落,越开越娇!

共 328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山西榆社有正月十五闹社火的传统,讲堂村的土滩秧歌,别具一格,颇有特色。本文就是作者对其挖掘整理后,写的介绍土滩秧歌的文章。文章用质朴精炼的语言,详细地介绍了土滩秧歌的产生原因、历史背景、发展情况,以及土滩秧歌的内容和不同形式。文章条理清晰,脉络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让读者读此文后,对土滩秧歌有了清晰的印象。此文不但是一篇文学性好的文章,更是是一篇有史料价值的文章,对保存民间文化有重要作用。推荐欣赏。【编辑:北极主人】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111100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青叶        2015-11-05 19:52:23
  彩虹好文笔!仔细阅读,耳畔仿佛听见土滩秧歌的演唱和锣鼓镲的响声,着实热闹了一回!文章详细的记录了榆社土滩秧歌中的五个发展阶段,歌词、节奏、表演形式、装饰等描述得活灵活现。这土生土长的自娱自乐的文化形式,真是来自民间的一朵艺术奇葩。应该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青叶
回复1 楼        文友:雪后彩虹        2015-11-05 23:00:47
  谢谢青叶老师的精彩点评,有机会来榆社了,我请您好好看看我们榆社的土滩秧歌,名副其实的民间艺术奇葩。问候青叶老师,祝安。
2 楼        文友:霞儿        2015-11-05 21:13:19
  珍贵的资料,优美的文字。辛苦了,玲儿!榆社有你,实乃大幸!为你佳作点赞!推荐共赏!敬茶问安!
霞儿
回复2 楼        文友:雪后彩虹        2015-11-05 23:03:09
  霞儿太夸我了,这是我应该做的,今后咱们共同努力,传承和发扬榆社的民间传统技艺。问候霞儿。
3 楼        文友:榆州黎明        2015-11-05 21:18:38
  写的真好,建议加精!向安彩虹!
回复3 楼        文友:雪后彩虹        2015-11-06 07:57:46
  谢谢黎明老师一直关注我的文章和给与的鼓励。问候老师。
4 楼        文友:酸枣林        2015-11-05 21:54:48
  讲堂乃商周箕子文化的发源地,笔者怀赤子之情穿越三千余年时光隧道去追寻中华传统文化源泉,让人感佩。文稿集史实性科学性文学性为-体,实乃民间文化瑰宝,山乡艺术奇葩!顶赞!
酸枣林
回复4 楼        文友:雪后彩虹        2015-11-06 08:00:11
  谢谢周老师的精彩点评和点赞。您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问候周老师,祝幸福安康。
5 楼        文友:雪后彩虹        2015-11-05 22:56:12
  谢谢北极老师的精彩编者按,您辛苦了。今后会更加努力,写好自己的文章。遥祝老师幸福安康。
雪后彩虹
6 楼        文友:长竹        2015-11-06 00:33:31
  把古村落特色写活了,为家乡留下一份厚重礼物!
长竹
回复6 楼        文友:雪后彩虹        2015-11-06 08:02:20
  比起常老师我差远了,今后会更加努力。问安。
7 楼        文友:北极主人        2015-11-06 06:50:10
  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的瑰宝,一定要让它传承延续下去。
北极主人
回复7 楼        文友:雪后彩虹        2015-11-06 08:04:54
  谢谢北极老师的鼓励。一定会更加努力,用手中的拙笔把这些瑰宝都整理好。问安。
8 楼        文友:三微花        2015-11-11 10:09:36
  已申报精品文复审。
三微花
9 楼        文友:程贤富        2015-11-14 16:37:21
  作者将不为外人知道的民间土滩秧歌,生动形象地展示给我们看。这项工作值得大赞。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文化上,我们不能学了别人的,而丢掉了自己的特色。
程贤富
回复9 楼        文友:雪后彩虹        2015-11-14 17:44:45
  谢谢称老师的来访,您说的对,咱们不能把自己的东西丢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问候称老师,冬安。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