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柳岸.憧憬】请停止使用“农民工”称呼(时评)

编辑推荐 【柳岸.憧憬】请停止使用“农民工”称呼(时评)


作者:蓬蒿老翁 秀才,2509.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21发表时间:2015-11-06 09:01:48

【柳岸.憧憬】请停止使用“农民工”称呼(时评) 又到年关了,事关进城务工的农民的权益又将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什么为农民工讨薪水,什么让农民工不要做候鸟,什么关注农民工的性饥渴问题,什么农民工的权益如何受到保障等等,各种涉及农民工的报道又将充斥视屏和报端。而笔者却要大声疾呼:为了进城务工的农民兄弟,请停止使用“农民工”称呼!
   据查,“农民工”一词最早是由社会学家张雨林教授在1983年提出的,他所认为的农民工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进城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随着媒体的不断渲染,“农民工”一词随即传遍大街小巷,成为政府和社会普遍认可的一种身份。时至今日,30多年过去了,“农民工”的称呼以及农民工所指代的群体和他们的权益并没有发生改变,“农民工”还是那么一群人,一群拥有农业户口进城务工的却享受不到城市工人权益的人。
   “农民”一词最早出于《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农民,有工民,有商民。即士农工商四民。”农民与工人一样都是社会不同阶层的一员。而工(人)、农(民)、兵(军人)、学(生)、商(人)、官(人)则是中国政府按照国民的职业将其国民划分为不同的身份,并以此来区分享受国家所分配的不同权益。不同阶层的人所享受的国家权益是不同的,官人的权益(待遇)最高,而农民的权益(待遇)最低,尽管工人的权益相比农民要稍好一点,但是工人和农民一样都处在社会的最底层,都是弱势的群体。
   张雨林教授将“农民”和“工人”这两个代表不同群体身份的词组合为一个新的词汇——“农民工”,固然有其深刻的含义,或许也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对进城务工的农民一种无奈得称呼。对于张雨林教授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称呼进城务工的农民为“农民工”,笔者并不想去质疑他的动机,也不愿意去指责她的不是,相反,还要对他在当时的情形下,能够运用“农民工”一词来特指进城务工的一群农民,来唤起社会和政府对这群农民的关注和关心。但是,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还在使用“农民工”一词,笔者就坚决反对了,其理由如下:
   一、“农民工”一词是在特定的背景产生的,是我国特有的不合理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
   “农民工”是对进城务工农民的特点称呼。众所周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了“一切以经济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政策,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的经济承包责任制,被生产力解放了的部分农民在农闲之余进入本地乡镇企业或者进到周边及外省城市务工,有的做了民办老师,有的做了厂矿车间的工人,有的做了保安、保姆,还有的做起了小商贩,而今,30多年过去了,进城务工的农民他们的职业领域更加宽广,有的当了上市企业的董事长,有的做了企业的部门经理,也有的当了律师,还有的自己干起了个体户,当起了小老板,但是不管他们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他们都有一个无法改变的身份,那就是农业户口的农民身份。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的称呼至今伴随着他们而没有改变,显然与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是不相适应了。
   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进城务工的农民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骄人成绩,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而进城务工的农民兄弟们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做出了巨大牺牲。他们是改革开放的新生事物,是城市化建设和经济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他们在城市化建设工程中,承担着最脏、最苦、最累、最危险且收入最低的工作,他们奉献了自己的汗水、心血、青春甚至健康、生命,但是他们却没有享受到经济发展、城市发展所产生的红利,他们没有医保,没有养老保险,他们的孩子也很难享受到与城市孩子一样的幼教、学龄教育。对此,面对我们可亲可敬的农民兄弟,每一个生活在城市的人都应该心生愧疚之心。
   三、“农民工”的称呼,其实折射出了一种社会歧视心理,是对进城务工农民的严重不公。
   “农民工”称呼的出现,从其的形成的过程,到传播开来,再到今日还在沿用,可以说,或多或少都折射出了中国社会的变态心理。说句实话,农民工以及“农民工”的称呼本就不应该出现的,农民进城务工,从事着不同的职业,担负着不同的工作责任,理应用与其职业和工作岗位相对应的待遇和称呼对待之,而不应该与从事同一职业和工作岗位的城市人相区别。继续使用“农民工”称呼,无疑是一种歧视,这种歧视一方面源自文化差异、生活习惯等因出身形成的尊卑贵贱观念;另一方面源自某些人因自身生活差或不尽人意而产生的反感和仇恨的变态心理。
   “农民工”的大量出现和“新生代农民工”的出现,一则反映了我国关于进城务工农民身份界定的高层设计欠缺或者出现了偏差;二则反映了地方政府鼠目寸光、地方保护主义意识严重。地方政府决策者们担忧农民工进城就业,抢夺了城市居民的利益,加剧城市居民的就业矛盾,甚至害怕农民的涌入导致城市形象受损和治安环境恶劣,从而在制定外来劳动力分类目录时,人为地把脏乱差、苦累险的工作留给农民,或者故意设置农民进城落户的高门槛,试图将农民圈在农村里。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社会各界的不断呼吁和督促下,进城务工的农民其享受的待遇和权益有了某些变化,比如:农民被拖欠工资的现象虽然还有,但毕竟有部门重视了,也开始替他们维权讨薪了;再比如有的用人单位也开始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了,为他们购买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了;还比如,有地方政府开始解决“农民工”子弟进城读书受教育的问题了,也有城市开始让优秀的“农民工”进城落户了。是的,改变已经开始,但是步伐还不够坚定。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出生都是农民,只要我们大家都向前追溯三代,或者五代,我们的祖先又何尝不是农民呢?
   尊重农民,善待农民,让每一个进城务工的农民都享受到城市化建设所带来的红利,让每一个为城市发展做出牺牲和作出贡献的农民兄弟不再伤心,请废弃城乡二元化户籍制度,让进城务工农民实现由农村到城市的顺畅流转,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我们彻底改变自己的观念,那就是先从意识开始:请停止使用“农民工”称呼!
  

共 247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农民工”这个称谓,开始的时候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进城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随着媒体的不断渲染,“农民工”一词随即传遍大街小巷,成为政府和社会普遍认可的一种身份。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农民工”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分工中已经非常模糊,很多在城市工作的“农民工”逐渐进入了城市的主群体,在经济建设中的主端力量已不可小觑,很多人经过自己辛勤努力和不懈奋斗,成为城市各阶层的主管甚至企业法人。早先称呼“农民工”是把他们放在城市阶层次等公民席位的,所以,很多社会福利他们极少能够享受得到。虽然很多城里人都有些瞧不起社会底层的“农民工”,但追根思源,其实大部分城市人或是农民的二代或是三代之后。作者以娴熟的写作技巧、开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流畅细腻的笔触,系统、详尽地论述了“农民工”的由来、发展、社会关系和社会现状,呼吁停止“农民工”的贬义称呼,或者对农民工子弟的起码的尊重。一篇佳作,寓意深厚,非常有现实思想!推荐共赏学习!感谢赐稿柳岸社团,祝老师愉快!【编辑:成敏】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成敏        2015-11-06 09:21:47
  一篇佳作,寓意深厚,非常有现实思想!推荐共赏学习!感谢赐稿柳岸社团,祝老师愉快!
回复1 楼        文友:蓬蒿老翁        2015-11-06 12:01:08
  谢谢成敏的编辑和精准点评。进城务工农民应该与城市市民享有同等的待遇和权益了,需要有人来呼吁。尽管我不属于他们这个群体,但我希望国家进步应该有他们的幸福。问好。
2 楼        文友:如风姐姐        2015-11-06 12:07:34
  蓬蒿老师一定是做政治工作的,总是能为弱者着想,为大众着想,我严重支持老师的观点!好文章是一定要顶起去的!点赞佳作!遥祝老师笔健文丰!
回复2 楼        文友:蓬蒿老翁        2015-11-06 15:00:46
  哦,我可不喜欢做政治工作,我的工作是跟病人和老人打交道,也跟员工和投资人打交道。只是喜欢写杂文,针砭时政而已。问好。
3 楼        文友:刘琴        2015-11-06 12:12:22
  好文章,语言犀利,旁引博证,可见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博大广泛的才思,还有一身正气的胆略和卓识!欣赏拜读!另配了一张题图,希望作者喜欢!
回复3 楼        文友:蓬蒿老翁        2015-11-06 14:58:42
  谢谢你的配图,让文章更添风采。也谢谢你的美誉。问好。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