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吉祥如意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吉祥】盱眙秧歌(散文)

编辑推荐 【吉祥】盱眙秧歌(散文)


作者:长淮夕照侯明铎 童生,772.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63发表时间:2015-11-06 18:07:42
摘要:秧歌是劳动时所唱的歌,它的作用不仅可以消除疲劳,愉悦身心,而且促进交流,活跃气氛,把繁重辛勤的劳动场所变成众人参与、歌喉尽显、男女呼应、此起彼伏的歌唱舞台。盱眙地域覆盖淮河南北,地形有山地平原,还有沿湖水荡,这一地理特点反映在秧歌上,便呈现出风格多样、南北交融的特色。

盱眙秧歌,又称秧号子。秧歌,顾名思义,是农民们在插秧时所唱的歌。当一年秧季开始,农民们便将有很长时间劳作在秧田中。从泡稻种、育秧、拔秧、插秧到耘耥,前后历时两个多月,这期间,农民们披星戴月,面朝黄土背朝天,四肢插在烂泥田,活儿繁重,大家又不能互相走动到一起闲谈聊天,于是,他们便以歌代语,互相应和,发明了秧歌。
   秧歌是劳动时所唱的歌,它的作用不仅可以消除疲劳,愉悦身心,而且促进交流,活跃气氛,把繁重辛勤的劳动场所变成众人参与、歌喉尽显、男女呼应、此起彼伏的歌唱舞台。盱眙地域覆盖淮河南北,地形有山地平原,还有沿湖水荡,这一地理特点反映在秧歌上,便呈现出风格多样、南北交融的特色。
   盱眙秧歌的演唱形式很多,有一人领众人和,有单唱、对唱,也有男声、女声。演唱体裁上,有长篇叙事,有短篇抒情,也有即兴创作。演唱内容上,涉及非常广泛,有男女婚姻,有恋爱调情,有表述古代名人,有历数十二月花名,有歌颂忠孝仁爱,有宣传因果报应,有反映日常生活轶闻趣事,也有现场调侃相互逗趣,等等。
   盱眙秧歌常见的演唱曲调,有锣鼓铳子、五句半、四句半、四句头、串十字、秧板坐、风摆柳、杨柳青、慢赶牛等数十种。它们的旋律或悠扬高亢,或反复吟哦,或律动欢快,或抒情优美,有的还配以鼓乐。如锣鼓铳子,“春季里来百花香哎”(︱3ⅰ65︱5455︱)唱完这一句两节四拍八字,即配以锣鼓:︱得冬得冬仓仓︱得冬得冬仓︱。曲调简洁明快而热烈。再如“抢八句”,开头即为一个悠扬的散板:︱22356———3———︱,然后是欢快的抢板。开头节奏舒张有致,抢板节奏却又激越昂扬,两者水乳交融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旋律风格。再如“秧板坐”,它是兴隆管镇地区流传非常广泛的一个秧歌曲调,它开头即以低音的56开头:︱561︱123︱532︱2—︱,音阶递进上升,几个音符虽然简单,但不断盘旋递进的音符让人感受到一种昂扬向上的亢奋,令人精神一振神清气爽。这几个音节配的词是:︱秧板坐︱秧板坐︱左嗬嗨︱—·︱,“嗨”字落在中音“2”上,它的节拍长达三拍,充分展示了曲调的优扬华美。四节八拍的领唱之后,紧接着的是热烈欢快的合唱,一下子就把秧田里的气氛烘托得生机盎然。同时,它的曲调名称“秧板坐”也由此而来。盱眙秧歌中还大量使用衬字衬词。如“秧号子·格登台”的歌词:“春季大地好风光哎格登台,哎嗨衣格登台,阵阵秧歌传四方哎格登台”,充分运用所衬的“格登台”这一衬词,使得曲调一咏三转,一叹众和,优美抒情的旋律中充满了民歌风味,同时也使得“格登台”成了这一曲调的名称。
   不可否认,我国各地都有秧歌,不但盱眙有秧歌,其它地方也有秧歌;有的曲调流传很广,盱眙的劳动人民演唱,其他地方的劳动群众也演唱。但细细品味盱眙秧歌的音乐元素,却又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盱眙秧歌既有不同的地域特色,山区、河东地区和河西地区各有区别,又融合了相互的长处,显得更具“盱眙特色”。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河西地区的兴隆乡曾掀起过万人唱秧歌的热潮。当时,正是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的大集体时期,社员们下秧田干活,活还没有干,秧歌先唱起来,这田唱来那田和,秧歌远比秧苗多。这一活动吸引了各地众多的音乐爱好者前来采风,并举办过影响深远的“唱秧歌现场会”,使“兴隆秧歌”一时成为地方文艺的一个品牌,不但使兴隆秧歌一时蔚然成风,而且还经音乐家提练加工成为精品,参加了华东地区的文艺调演,唱进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通过电波一时唱遍大江南北。
   盱眙秧歌产生历史悠久,是劳动人民自己的创作,劳动群众不但在秧田劳动时尽情歌唱,还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演唱形式,即“锣鼓秧”。所谓“锣鼓秧”,它是指在插秧时,除了插秧的人员外,还有专门在田头演唱秧歌的人员,以唱鼓劲。这一特殊演唱形式的产生背景是:过去,特别是建国前,农村中有一些种田大户,因为家里的秧田较多,仅靠自己家的劳动力来插秧,在“秧季”里是完成不了插秧任务的。所以,他们或许抢在别人家还没有开始插秧时就抢先邀请村邻或亲友前来帮助插秧;或许在别人家快要完成插秧任务时邀请他们前来帮忙。被请的人除了大多数是插秧能手外,还有两个特殊的人物,即是演唱秧歌的专业歌手。这两人一个击鼓,一个敲锣,以锣鼓伴奏,边敲边唱。所唱的都是些有情节的长篇叙事歌、情歌等。他们在插秧人的后边,以锣鼓节奏来激励插秧进度,以优美的歌声及动人的情节来愉悦大家的身心,使插秧手们忘却疲劳和忧愁,专心致志地一个劲插秧。
   盱眙的秧季,不但催生了秧歌这一民间文艺形式,而且还催生了特殊的秧季风俗,即“开秧门”和“了秧”。“了秧”又叫“泥秧门”。所谓开秧门,是指一年秧季开始的时候,第一家要开始插秧了,便举行仪式以示庆祝,以预祝今年的秧苗生长旺盛,获得好收成。“开秧门”这一仪式包括在田埂上鸣放鞭炮、燃香烛、拜神农等。届时,锣鼓手一人说吉利话,一人道好,唱几段锣鼓铳子,然后大家下田开始插秧。一年的秧季结束,又要举行“了秧”。了,结束的意思。在“了秧”的时候,大家因为一年的插秧任务已经完成,心头高兴,便可以放肆地抓起秧田里的泥巴正互相“泥”起来。他们互相寻找调笑对象,互相抛掷泥巴,直糊得对方面目全非,浑身上下泥人儿一身,博得满田笑话。因此,“了秧”又称为“泥秧门”。泥秧门的这一天,东家邀请“锣鼓秧”前来助兴,而且家里还要备办酒席。中午是八碟八碗,无酒;晚上则再添四个素碟、一壶老酒,大家尽兴而归。与此同时,东家还要做“了秧饼”,有芝麻馅,有肉馅。了秧饼用于上午、下午田中休息时“打尖”,另外给插秧手晚上回家时,每人带上几块回家,让家人分享。
   秧歌是千年流传的农家田头文艺形式,是人民群众劳动智慧的结晶。这一重要的民间文艺形式,今天已经成了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它身上,不但可以窥见盱眙地区农耕文化的一角,也可以从中了解劳动群众的爱憎喜好,它更是植根于盱眙这方泥土中的群众文艺瑰宝。今天,我们有必要对它更加深入地挖掘整理,以便更好地保护并传承下去。
  

共 244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各种具有地方特的文化娱乐形式,民俗,民风在各个民族中,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色。盱眙秧歌就是其中的一种,是农家田头的一种文艺表现形式,盱眙秧歌,节奏明快,击节而舞,欢快而喜庆,是淮河南北的地域特色,人们在插秧空间闲时的一秧娱乐形式,用于消除疲劳,愉悦身心的。盱眙秧歌历史悠久,催生了不同形式的秧歌舞,有〝开秧门〞〝了秧〞〝锣鼓秧〞等,随着秧歌的发展,内容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男女婚姻,有恋爱调情,有表述古代名人故事的,有历数十二月名花,有歌颂忠孝仁爱,有宣传因果报应,有反应日常生活里的趣事等,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文章描述生动,让读者了解了秧歌这种娱乐形式的形成,发展,及其表现手法。问好作者!【编辑:春天模式】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天有我        2015-11-06 18:38:40
  民俗,民风是我们这个各民族国家的特点,有着广泛的地域性,希望多看到候老师关于这方面的文章!
回复1 楼        文友:长淮夕照侯明铎        2015-11-07 09:10:02
  谢谢。这是工作需要而写的一个非遗项目简介。谈不上文采,更谈不上有什么文学的内涵。而在这里得到了大家的喜欢,非常感谢。
2 楼        文友:春天有我        2015-11-06 18:39:20
  拜渎美文!祝美文成精!
3 楼        文友:春天有我        2015-11-06 18:40:00
  问好作者!吉祥如意!
回复3 楼        文友:长淮夕照侯明铎        2015-11-07 09:11:47
  谢谢。祝编安。
4 楼        文友:长淮夕照侯明铎        2015-11-07 09:11:11
  谢谢春天,这是一篇工作文稿,是为非遗而写的。但得到大家的喜爱,非常感谢。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