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采飞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采】大唐奇才李淳风(散文)

编辑推荐 【文采】大唐奇才李淳风(散文)


作者:纪昀清 秀才,1523.2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31发表时间:2015-11-07 13:35:42

李淳风(602-670),终年68岁,唐代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历算家,预言家,风水宗师,道家学者,是名副其实的大唐奇才。
   据《旧唐书•李淳风传》载:李淳风,隋仁寿二年(壬戌)(公元602年)生于岐州雍(今陕西凤翔县),其父李播,隋朝时曾任县衙小吏,“以秩卑不得志,弃官而为道士。”“颇有学问,自号黄冠子,注《老子》、撰方志图文集十卷”,并作《天文大象赋》。因此,从小被誉为“神童”的李淳风在其父的影响下,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天文、地理、道学、农学,历算,阴阳之学,9岁便远赴河南南坨山静云观拜至元道长为师。17岁回到家乡,经李世民的好友刘文静推荐,成为李世民的谋士,参与了反隋兴唐大起义。618年,李渊称帝封李世民为秦王,李淳风成为秦王府记室参军。唐贞观元年(627年)被授予将仕郎,进入太史局任职,在置掌天文、地理、制历、修史之职的太史局,李淳风如鱼得水,才智尽显,鞠躬尽瘁40年。
   纵观其一生,有六大成就:
   其一、他改进了汉代落下闳发明的天文浑仪,加黄道、赤道、白道三环(古称三辰仪),使天文观测更便捷精确,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并且,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浑仪分为六合仪、三辰仪、四游仪三重,其影响相当深远。
   其二、他在数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受诏编订、注释了十部算经,又称算经十书或《古算十经》,即《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缀术》《五曹算经》《五经算术》《缉古算术》十部数学专著,后被用作唐代国子监算学馆的数学教材,并推向全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数学教材,对后世东方数学影响巨大深远。中国、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一直沿用到近代。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称赞说:“他大概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著作注释家。”
   其三、他25岁上书改进唐初行用的历法——傅仁均编撰的《戊寅元历》,唐太宗亲自主持专家评议,最终采纳了他7条建议。这也是他之所以被授予为将仕郎,进入太史局任职的缘由所在。
   其四、他编著了《晋书•天文志》和《隋书•天文志》。在《天文志》中,他创立了一种格式,在这一格式下,包罗了古代天文学的各个方面:说明天文学的重要性和历代传统,介绍有关天地结构的理论研究、天文仪器、恒星及其测量、各种天象记事等。在介绍言天各家理论时,简要说明其理论,多引原话而不转述,写出作者简介及与其争论者的名字、观点,使后人对当时探讨天地结构的论争得到清晰的概念。
   其中,他在编著《晋书•天文志》时,总结的慧星尾“夕见则东指,晨见则西指”,常背太阳的规律,比西方早900多年。
   另外,他在《隋书•天文志》中还记述了前赵孔挺制作的浑仪的结构和用途,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的关于浑仪具体结构的确切记载。同一卷里还记述了从汉魏至隋朝的浑仪、浑象、刻漏的发展情况,以及姜岌关于大气吸收和消光作用与何承天、张胄玄关于蒙气差的发现。
   由于《晋书•天文志》和《隋书•天文志》对那时期的日月食、流星、陨星、客星(新星)、彗星及其它天象记录,也“搜罗至富,记载甚详”。因此,它们被李约瑟誉为“天文学知识的宝库”,对后世天文学发展影响深远。
   其五、他集近40年对天文观测、推算的成果,编制了《麟德历》,成为他在太史局工作的收山杰作。《麟德历》为完成中国历史上采用定朔这一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近代精数者,皆以淳风、一行之法,历千古而无差,后人更之,要立异耳,无逾其精密也”。此说虽有溢美之辞,但由此可见《麟德历》对后世历法的重大影响。它作为唐代优秀历法之一,行用达64年(665 年至728 年)之久。《麟德历》还曾东传日本,并于天武天皇五年(667)被采用,改称为《仪凤历》。
   其六、李淳风在观测研究和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把风向明确定为24 个。他在淳风村隐居期间,用自己设计的“三脚鸡风动标”观风、测风,还根据树木受风影响而带来的变化和损坏程度,创制了八级风力标准,即:“动叶,鸣条,摇枝,堕叶,折小枝,折大枝,折木飞砂石,拔大树和根。”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古代科学家,过了1100多年后,英国人蒲福才根据风对地面物体或海面的影响程度而将风力划分为13个等级。以后又几经修改,风力等级自1946 年以来已增加到18 级。
   李淳风不仅在科学实践中成就卓著,而在著书立说上也成就颇丰:
   其一、他25岁就著了天文观测和历算的《法象志》七卷;
   其二、贞观十五年(641),他受诏编注了《晋书》、《隋书》及《五代史志》。 “其天文、律历、五行志,皆淳风所作也”。《五代史》为梁、陈、周、齐、隋五代的历史,后来其中的“十志”并入《隋书》,所以《五代史志》就是《隋书》中的“志”。
   他在撰写天文、律历志时,对自魏晋至隋朝这段历史时期天文、历法与数学的重要成就,还作了较全面的搜集和整理:
   (一)他在《隋书•天文志》中记述了在中国天文学史上堪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发现——六世纪中叶,北齐张子信积三十余年的天文观测,终于发现了太阳与五星视运动不均匀性现象。
   (二)他在《晋书•律历志》中详细地记述了刘洪撰写的历法《乾象历》。刘洪实测月行迟疾之率,创立了推算定朔、定望的一次函数的内插公式,测出黄白交角为五度多,测定近点月为27.55336 日,与今测值相近,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要成就。刘洪的《乾象历》是《四分历》以后历法改革的关键性阶段,可是在《晋书》之前撰成的梁朝沈约的《宋书》,却出于偏见,对刘洪的科学成就只字未提。李淳风则在《晋书•律历志》中,原原本本地详细记述了刘洪的科学成就。
   (三)他在《隋书•律历志》里还记载了隋朝刘焯的《皇极历》历法,其中有刘焯创立的二次函数的内插公式和刘焯最先提出的“黄道岁差”的概念及相当精确的黄道岁差数据。《皇极历》历法包含了刘焯首创的定气法、定朔法和躔衰(即日行盈缩之差)法,还有以前历法所没有的推算日月食位置、食的始终、食分多少及应食不食、不应食而食等方法,推算五星也比以前的历法精密。《皇极历》是一部优秀的历法,“术士咸称其妙”,对后世历法有重大影响,可是,由于种种阻挠而未能颁用。李淳风通过比较研究看出《皇极历》实为隋历之冠,将其详细记入《律历志》,成为中国历法史上唯一被正史记载而未颁行的历法。
   (四)他首次将“率”载入官修正史并赋予其显赫的地位。由于“率”,是中国古算所研究的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它在算术中有极其广泛的应用,是中算许多理论的基础和算法的源泉。因而他在《隋书•律历志上•备数》中说:“事物糅见,御之以率,则不乖其本,故幽隐之情,精微之变,可得而综也。”
   (五)由于祖冲之所著的《缀术》早已失传,他将祖冲之的圆周率——3.1415926<π<3.1415927这一光辉成就编入史书《隋书•律历志上•备数》中,才使其得以流传至今。而欧洲人在1100多年后才得到这一结果。
   其四、他与袁天罡合著《推背图》,预言了“太平天国”“清兵入关”“日本侵华”等诸多历史事件,以其预言的准确而著称于世。被誉为东方千古预言奇书。此书充分展现了他作为预言家的一面。
   据说“李、袁二人晚年进入仙界,作名士游于山水林泉间。—日二人相遇无事,便相背而坐,推古往今来之事。一人推前事(自天地形成以来),一人推后事(唐以后中国大事),推一事画一幅秘象,写几句谶言偈语以记。如此数天,天帝怕天机泄露过多,即派陈抟老祖(据说为上界仙人所化)去阻止。陈呼二人:‘你们测什么天下大事,且先算我是进是退?’说着一步跨开,目视二位名家。李、袁二人猛然醒悟,即飘然而去。该卷书即《推背图》,被山人所得,不解,逐流传于世。因最后一象有语云‘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所以后人名其为《推背图》。 《推背图》共60象,其中前43象图均已被历史揭密,其神秘性与准确性令人百思莫明。未揭密的17幅图象谶言依然是玄机难测。明代金圣叹曾为 《推背图》作注,并力求揭密。”
   又一传闻是1300多年前,《推背图》是唐太宗命两位当时著名的天相家李淳风和袁天罡为推算大唐国运而作。“由于李淳风推算得上了瘾,一发不可收,竟推算到唐以后中国2000多年的命运,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说道:‘天机不可再泄,还是回去休息吧!’即是第60像所述‘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所以后人名其为《推背图》。它由唐开始一直预言到未来世界大同,当中共包括六十象。六十,代表着循环、周而复始的意思。《推背图》因为它预言的准确,使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心惊,一直被列为禁书,直到今日它在大陆依然没能逃脱禁书的黑名单。我们只有在港台的一些网站得以一览它的玄妙。而今天我们从网上看到的《推背图》,是清乾隆年间的举人金圣叹评批的版本,原本现仍保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中,与我们看到的没有出入。与西方大名鼎鼎的预言家诺察丹玛斯所著的《诸世纪》不同的是,《推背图》并没有打乱历史的顺序,而且预言的也都是有关国家兴亡的大事,所以更有研究价值,其准确性也更高。而最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它与《诸世纪》预言的悲观世界正好相反,他预言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其乐融融的未来世界,令人鼓舞。”
   相传,关于李淳风的“未卜先知”之能,除此而外,还有几段趣闻轶事。
   据说,有一次,李淳风在校对新岁历书时,发现朔日(初一)将出现日蚀,这是不吉祥的预兆。唐太宗很不高兴,说:“日蚀如不出现,那时看你如何处置自己?”李淳风说:“如果没有日蚀,我甘愿受死。”到了那天,皇帝便来到庭院等候欲看结果,并对李淳风说:“我暂且放你回家一趟,好让你与老婆孩子告别。”李淳风说:“现在还不到时候。”说着便在墙上划了一条标记说:“等到日光照到这里时,日蚀就会出现。”不料,日蚀果然出现了,跟他说的时间丝毫不差。
   又有一次,李淳风与张率都在皇帝身边服侍,突然,一阵暴风从南面刮来,李淳风认为在南面五里远的地方一定有人在哭,张率则认为那里一定有音乐声。皇帝身边的人便骑马跑去查看,结果碰上一支正在哭泣的送葬队伍,队伍里面又有吹鼓手奏着哀乐。
   还有一次,李淳风奏禀皇帝说:“七个北斗星要变成人,明天将去西市喝酒。可以派人守候在那里,将他们抓获。”唐太宗相信了他的话,便派人前去守候。见有七个婆罗门僧人从金光门进城,到了西市酒楼,上了楼,向店主人要了一石酒,端起碗来就喝,时间不长便把一石酒喝光了,于是又添了一石。皇帝派来的使者走上楼来,宣读了皇帝的诏书,说:“现在请各位大师到皇宫去一趟。”僧人互相看了看,然后笑道:“一定是李淳风这小子说我们什么了。”于是便对使者说:“等把酒喝完了,我们跟你一块儿走。”喝完酒后他们便要下楼,使者在前面带路先下去了,当使者回头看他们几个时,僧人已踪影全无。使者回去将以上情形如实奏禀皇上,太宗听后甚为惊异。当初僧人喝酒时,并未交酒钱,但当店主收拾器具时,在僧人的座位下面竟发现有钱两千。
   尤其是唐太宗贞观七年五月十九日,唐太宗与李淳风二人之间关于“国运”问答的《藏头诗》,堪称预言经典。其中预言了“武则天僭位事”“ 韦后弑乱事”“安史背叛事”等诸多历史重大事件。事实证明,皆一一应验。
   《推背图》之所以预言如此精准,其端倪由此可见一斑。
   其五、他因著《宅经》,而被尊为风水宗师。
   “宫院始建于唐,明清重建和续建的天宫院,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阆中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副会长李文明介绍,2003年,当地在申报天宫院村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时,航拍发现,袁天罡墓、李淳风墓及天宫院,均处于一条直线上。而天宫院所处位置,其地形恰好为‘九龙捧圣’中心。围绕天宫院所在地四周,有九条明显的山脉,山脉好似条条蛟龙,从九个不同的方向汇集于天宫院。九条龙的龙头所捧处,即天宫院所在地。于是,‘九龙捧圣’一说传开。近年来,阆中风水文化研究会的研究成果表明,天宫院的‘风水’的确了得。该会研究员们认为,一代相术大师袁天罡和一代风水大师李淳风,当年步王气不远千里从长安来到阆中,并为阆中的山水相留,是有原因的。至少,两位大师认同当地的‘风水’。”
   “一位名叫喻星富的风水文化研究者,几年前就对淳风寺其风水进行过研究。位于相距天宫院不远处的淳风寺遗址,为当年李淳风在阆中居住时的宅地。喻星富研究发现,淳风寺坐落在一个坐东向西的小山梁上,依地势看,淳风寺是‘坐良向坤’,寺庙所坐的父母山是良寅山,最高峰在甲上。淳风大师生前选此‘天市垣’、‘北斗星天柱’、‘风星’所居之地域,来研究天文地理,实地观天测地,占风,确为难得之佳地。按照喻星富的说法,‘站在淳风寺,四面眺望,周围是高山回环,草木茂盛,让人眼界轩豁,气象爽丽。’淳风寺的地形,如‘鸾凤飞舞’,唐时此处即被称之‘仙鹤会’。”

共 719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叙写李淳风的传记。全文洋洋洒洒,从八个方面介绍了李淳风的成就,并叙写其生前、亡故以后的一些典故,讴歌了李淳风一生的贡献巨大,值得各地百姓纪念传诵的事迹。全文中心思想明确,思路清晰,文笔老练,文章以总、分、总的结构布局,使全文结构更加严谨。推荐阅读。【编辑:灯之芯】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